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所致。其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解除呼吸道阻塞、改善通气、控制喘憋是治疗的关键,但临床上治疗效果常不理想。我院2003年12月~2004年9月应用沐舒坦治疗毛细支气管炎33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所致,是儿科常见病。目前对毛细支气管炎无特效疗法。有大量文献报道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对毛细支气管炎有显著的疗效。本文对我院住院期间用IVIG辅助治疗5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分析,探讨剂量对咳喘消失时间、心率恢复正常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及治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痰热清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芳  王福建  倪彩君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8):2557-2558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常见的呼吸道感染,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起,临床主要以喘憋、三凹征和喘鸣为特征,严重者可致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危害婴幼儿健康。我们应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吸入性抗原以及病毒感染是哮喘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触发因素。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毛细支气管炎的常见病原体,患过RSV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有1/3以上日后发展成哮喘,严重危害儿童健康。本研究通过观察RSV毛细支气管炎感染后哮喘患儿抗原诱导淋巴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IL)  相似文献   

5.
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严重下呼吸道感染,以6个月以下的婴儿多见,其病原菌大多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此病起病急,病情重,流行广,目前尚缺乏特殊的治疗方法。我科用α-2b干扰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46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王翠红 《河北医药》2006,28(11):1122-1123
毛细支气管炎与小儿哮喘有明确的关系,而毛细支气管炎主要是由呼吸道合孢病毒(RSV)引起。我院儿科近年来使用沙丁胺醇和沐舒坦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人类偏肺病毒(hMPV)所致婴幼儿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住院时间、肺功能的差异。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1-2012年收治住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无菌负压吸引法吸取新鲜痰液1~2 mL,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检测常见病毒抗原,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hMPV的N基因,以明确诊断。选取其中RSV急性毛细支气管炎155例(RSV组)、hMPV急性毛细支气管炎46例(hMPV组)进行临床分析,对部分RSV(50例)、hMPV(31例)感染患儿进行肺功能检测,并选取同龄健康儿童49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确诊为儿童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的住院患儿共计653例,其中RSV感染占23.74%(155/653),hMPV感染占7.04%(46/653),二者主要临床表现均为低氧血症、发热、咳嗽、喘息、鼻塞流涕、气促,但hMPV组低氧血症、发热、喘息、气促的发生率比RSV组低,住院时间比RSV组短(P均<0.05)。RSV和hMPV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肺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受损,主要表现为小气道功能障碍,但两组肺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hMPV和RSV一样是儿童急性毛细支气管炎常见病原之一。RSV、hMPV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表现、肺功能相似,但后者症状较轻、住院时间较短。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有利于评估RSV、hMPV感染后肺功能损害程度,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病毒感染状况。方法对该院2013年收治的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374例的鼻咽深部分泌物标本,进行呼吸道病毒7项指标检测。结果病毒阳性178例(47.6%),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占39.6%,腺病毒(ADV)32.6%,病毒混合感染病例30.5%,以RSV合并ADV感染为主。RSV与ADV在≤6月龄患儿中检出率最高,RSV在毛细支气管炎中检出率最高(51.1%),ADV在支气管肺炎的检出率最高(35.5%)。结论 RSV和ADV是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主要病原,且混合感染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9.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毒病原体,特别是2~6个月的婴儿RSV感染后常发生严重的毛细支气管炎。现对我院2008年1—12月小儿急性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126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0.
溴化异丙托品沙丁胺醇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细支气管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由于感染后细小的气管腔易因炎症分泌物、水肿及平滑肌痉挛而发生梗阻,甚至肺气肿,多伴有喘憋,临床症状重。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临床已使用了沙丁胺醇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  相似文献   

11.
毛细支气管炎常见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多数是1~6个月的小婴儿,是一种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发病与该年龄患儿支气管的解剖特点有关,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常见病原。咳嗽与喘憋同时发生为本病特点,并有明显的毛细支气管阻塞现象,是儿科常见急症,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本文采用甲基泼尼松龙和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佐治5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周血miR-126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展为支气管哮喘中的意义。方法收集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26例, 其中男77例、女49例。采用RT-PCR法检测miR-126相对表达水平, 根据2年随访结果将其分为非哮喘组(94例)与哮喘组(32例),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iR-126在RSV毛细支气管炎进展为哮喘中的预后价值, logistic回归分析miR-126是否是RSV毛细支气管炎进展为哮喘的影响因素。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哮喘组患儿外周血miR-126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哮喘组[(8.43±5.14)比(5.03±3.88)](P<0.001);ROC分析显示miR-126预测RSV毛细支气管炎进展为哮喘的曲线下面积为0.691, 灵敏度为88.30%, 特异度为59.38%;miR-126是RSV毛细支气管炎进展为支气管哮喘的独立危险因素[OR=9.878(3.752~26.007), P<0.001]。结论外周血中miR-126对于RSV毛细支气管炎患...  相似文献   

13.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期常见的特殊肺炎类型,发病季节多为冬末春初,常呈流行趋势。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所致。岳丽杰等经长期随访发现53.2%以上的RSV毛细支气管炎以后可发展为反复发展的咳嗽和喘息,其与支气管哮喘关系密切,治疗较为棘手。我们对7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早期进行了布地奈德联合硫酸特布他林(博利康尼)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干扰素(IFNs)是人体免疫系统在机体感染病毒后产生的重要细胞因子,已被用于包括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在内的许多疾病的治疗。本研究采用肌注基因重组干扰素α-2b(rIFNα-2b)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检测阳性的毛细支气管炎,观察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朱秋皎  刘继贤 《天津医药》2012,40(7):738-739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引起婴幼儿冬季下呼吸道感染的最重要和常见病原,可表现为咳嗽、喘息、气促,临床上6个月以内婴儿的毛细支气管炎以及年幼儿RSV肺炎可威胁生命.除年龄外,其他高危因素如先天性心脏病伴有肺动脉高压或慢性肺疾患、早产、早产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均可增加RSV感染的严重度和死亡率[1].另外,RSV感染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与儿童反复喘息密切相关,也是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重要诱因.本文旨在研究RSV肺炎患儿急性期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4(TLR4)及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变化及RSV感染后诱导气道炎症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因易于引起婴幼儿的肺炎和毛细支气管炎,而被划入优先发展疫苗之列。RSV感染可能是引起中耳炎的主要原因,因此,疫苗也可降低其发病率。目前尚无疫苗,但RSV感染性克隆的运用有望开发出用于婴幼儿的活疫苗。正在研制RSV亚单位疫苗用于以往已感染过的人群,即处于RSV病高危状态的大龄儿童及老年人。对婴幼儿有效的RSV疫苗可显著减少中耳炎。  相似文献   

17.
3483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常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学流行特点,供临床诊疗参考。方法:选择3 483例于2011-2012年在我院诊断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结果:3 483例标本中,检出病毒阳性标本903例(25.93%),其中男584例,女319例。病毒感染在冬春季1岁以内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检出率最高。单一病毒感染890例(890/3 483,25.55%),以RSV感染为主(616/3 483,17.69%),其次为副流感病毒3型(PIV3)、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InfA)、PIV1、PIV2和InfB。RSV感染以3岁以内儿童多见,好发于冬春季,其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检出率最高(138/304,45.39%)。混合感染以RSV合并其他病毒感染为主。结论:病毒是2011-2012年常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RSV感染居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之首,其流行具有明显季节性,好发于冬春季。  相似文献   

18.
毛细支气管炎是由多种致病原引起的急性毛细支气管炎,以喘憋、三凹征和喘鸣为主要临床特点,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起儿科的常见急症.  相似文献   

19.
刘坤 《临床医药实践》2009,(3Z):1516-1517
<正>毛细支气管炎是由呼吸道急性炎症所致气道阻塞性疾病,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所致。该病好发于冬春季节,2岁以下小儿、特别是6个月以内多见。临床症状以喘憋为主。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我院采用氨溴索雾化吸入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赵敬肖  李兰凤  李军霞  杨娟  张银瑞 《河北医药》2011,33(15):2388-2388
毛细支气管炎是2岁以下婴幼儿较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多发生于6月以内的婴儿,引起毛细支气管炎最常见的病毒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该病起病急,多于上呼吸道感染后2—3d出现喘憋、呼吸困难、烦躁不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