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OSAHS不同呼吸时相上气道变化的多层螺旋CT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不同呼吸时相时,上气道相关径线的变化并分析其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的相关性,以了解OSAHS患者上气道动态变化的特点。材料和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分别对45例OSAHS患者及11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吸气和呼气状态下的上气道扫描,测量腭后区、舌后区最小面积层的轴面积、前后径、左右径、后壁;测量软腭悬雍垂长径、软腭厚度及冠状位曲面重组图像的最厚左、右侧壁,并与多导睡眠监测(PSG)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无论吸气还是呼气,OSAHS患者腭后区和舌后区最小面积层,除前后径外,左右径、面积、后壁以及软腭长度、厚度、咽腔侧壁厚度与正常人都存在统计学差异。患者组和对照组上气道所测量各径线的均值变化趋势一致。患者组腭后区的左右径,呼气时相较吸气时相的减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组软腭长度在呼气时较吸气时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呼气时相的腭后区最小面积层轴面积、前后径、左右径与AHI呈负相关。结论:在不同的呼吸时相中,OSAHS患者及正常人上气道均存在相同的动态变化,而OSAHS患者在呼气相中,咽侧壁顺应性更明显。CT评估上气道时,在呼气时相更为合适。舌后区的动态变化不同于腭后区,二者应分别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上气道CT矢状位软腭影像学测量及其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关系.方法:分析了自2008年11月至2009年8月52例OSAHS患者腭咽成形术(UPPP)术前接受上气道CT检查的资料,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CS2选择上气道CT矢状位观测软腭长度、厚度,对测量结果与30名正常健康人测量值进行比较;并对42例以腭咽水平狭窄为主OSAHS患者和10例以喉咽水平狭窄为主OSAHS患者上气道CT矢状位软腭影像学测量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OSAHS患者软腭CT测量的厚度明显增厚,长度却未见明显增长;腭咽水平狭窄为主,OSAHS患者软腭CT测量的厚度明显大于喉咽水平狭窄为主的OSAHS患者,而长度亦未见明显差异.结论:OSAHS患者软腭影像学测量的厚度与OSAHS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上气道形态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OSAHS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以此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正常人员30例为对照组。所有参与研究人员均接受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对比两组患者上气道矢状径、横径以及轴面积,从而对患者的会厌后区、舌后区、悬雍后区、软腭后区的截面积、横径及失状径的情况给予分析。结果:扫描后,观察组患者的会厌后区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受检者的(P<0.05);观察组患者的舌后区、悬雍垂后区舌后区以及软腭后区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受检者的(P<0.05);观察组患者的会厌后区横径、舌后区横径、悬雍后区横径、软腭后区横径、会厌后区矢状径、舌后区矢状径、悬雍后区矢状径、软腭后区矢状径显著低于对照组受检者的(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技术在OSAHS上气道形态成像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根据成像情况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影像诊断依据,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4.
平静呼吸状态下MSCT评价上气道狭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平静呼吸状态下应用多层螺旋CT判定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上气道狭窄的价值.方法 应用16层螺旋CT对63例OSAHS患者分别行吸气、呼气、平静呼吸状态下的上气道扫描,对比分析不同呼吸时相下软腭的状态及腭后区、舌后区咽腔最狭窄处的大小,并与多导睡眠监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4例患者在不同呼吸时相中均有出现悬雍垂远端上翘、软腭上抬及运动伪影等情况,其中呼气时相出现的机会较多.平静呼吸时相的腭后区最小面积最小,三种不同呼吸时相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02,P<0.05),其中吸气时相的腭后区最小面积与平静呼吸、呼气时相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呼气时相与平静呼吸时相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舌后区最小面积于不同呼吸时相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呼气时相和平静呼吸的腭后区最小面积均与LSaO_2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00和0.511(P<0.05).结论 当患者不能配合或者呼气时相出现不利于测量的因素时,平静呼吸状态下的上气道MSCT扫描是评价上气道狭窄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双极射频等离子手术系统在治疗鼾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280例患者包括单纯鼾症76例,OSAHS204例,分别行双极射频等离子双下甲、软腭及舌根黏膜下消融术,对照分析术前及术后患者症状、多导睡眠图(PSG)、纤维喉镜及CT等结果。结果:280例患者单纯射频等离子治疗软腭62例,单纯治疗双下甲14例,软腭+舌部治疗49例,软腭+双下甲治疗89例,软腭+舌部+双下甲治疗67例。术后随访258例,症状基本消失45例,症状明显减轻114例,症状减轻84例,疗效不明显15例。98例患者术后6个月内行常规专科检查及纤维喉镜检查,示上气道狭窄明显解除,腔径扩大,软腭上提、紧张度增强。18例术前行CT检查的患者于术后1个月行CT复查,舌根后突均有明显回缩。46例OSAHS患者于手术后6个月做PSG监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由术前(38.13±8.42)min降至(12.98±6.45)min,呼吸暂停总时间由(48.26±12.48)min降至(15.86±6.43)min,最低血氧饱和度由(70.56±12.23)%升至(89.46±14.55)%,鼾声指数由47.79...  相似文献   

6.
上气道多层CT和测压法对OSAHS阻塞定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MSCT测量和上气道压力测定判定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病人上气道阻塞部位的诊断符合率及优缺点。方法对29例OSAHS病人分别在清醒时应用16层螺旋CT扫描测量上气道最小轴面积以及睡眠中上气道测压方法确定咽腔阻塞部位。结果腭后区及舌后区为主的阻塞两种方法符合率均为22/29。两种方法确定腭后区为主的阻塞分别占25/29(CT测量)和22/29(上气道测压);CT测量发现3例腭、舌后区咽腔双重狭窄,未发现单纯舌后区狭窄病例;上气道测压判定全部病例均为腭、舌后区咽腔双重阻塞,但不同病例腭、舌后区阻塞频度不同,多为腭后区阻塞为主,舌根平面阻塞为主4例。结论上气道测压与CT测量均可较好评价腭后区阻塞,对发现舌后区的阻塞差异较大,有待进一步研究。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二者结合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气道三维重建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厦门市海沧医院收治的57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期在厦门市海沧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的57例健康人员纳入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及气道三维重建检查,分析其与健康人群气道狭窄与咽壁软组织情况。结果:观察组舌后区狭窄度为(0.53±0.07)A/mm2,喉咽部狭窄度为(0.34±0.09)A/mm2、腭后区狭窄度为(0.73±0.18)A/mm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咽壁软组织软腭的厚度为(9.47±0.29)L/mm,软腭的长度为(46.16±1.53)L/m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及气道三维重建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判定患者气道狭窄程度,并能够对软腭长度及厚度加以测量,对于辅助临床分析病因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肥胖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x线头影软、硬组织测量特征和上气道及周围组织位置,探讨其对临床治疗方法选择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2例肥胖伴OSAHS患者进行头颅定位侧位X线片检查,分析其X线头影软、硬组织测量数据,并与24例正常人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①头影硬组织测量特征:患者上颌骨发育和位置无明显改变;下颌骨位置明显后缩,突度减小,提示在矢状位上发育不足;舌骨明显朝后下移位.软组织测量特征:舌、软腭矢状面积口咽腔矢状面积比例[(TA+SPA)/0PA]明显增加(P<0.001);软腭后和舌咽后咽径显著减少,最小矢状咽径(PAS)明显减小(P<0.001).②87.50%0SAHS患者上气道狭窄,其中以软腭和舌后区最多见(51.39%),其次为软腭后狭窄(软腭咽腔阻塞占31.94%);72.22%患者为多部位阻塞.③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与PAS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TA+SPA)/OPA呈显著正相关(P<0.05);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与(TA+SPA)/OPA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肥胖伴OSAHS患者X线头影测量分析,不但能提示患者颅面和上气道形态异常程度,同时与多导睡眠图联合分析能预示上气道狭窄部位、性质,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舌体消融、舌根牵引、舌骨悬吊等舌体手术对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的效果与手术护理要点。方法对41例行舌体手术联合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硬腭截短术的OSAHS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加强并发症的观察,重视功能训练和健康指导。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血压及治疗效果。结果41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前主诉症状明显好转。18例患者术后3个月呼吸紊乱指数由(56.2±19.3)下降至(18.4±17.3),血氧饱和度由(71.9±12.1)%上升至(81.9±7.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5,7.6;P〈0.01)。结论舌体手术治疗由于舌体肥大和舌后坠引起的舌后区阻塞的OSAHS患者是行之有效的,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和术后功能训练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二尖瓣脱垂患者成形术前、术后瓣叶及瓣环各参数的改变,探讨各参数与二尖瓣反流面积的关系。方法 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选取中日联谊医院心外科因单纯二尖瓣脱垂行二尖瓣成形术患者,20例患者入选。采用经食管三维超声探头存储图像,二尖瓣定量分析(MVQ)软件对二尖瓣成形术前、术后复跳即刻二尖瓣进行定量分析,分析参数包括:瓣环的前外侧至后内侧直径(DAIPm)、前结合长度(LCA3dLf)、后结合长度(LCP3dLf)、前中部小叶节段的长度(L2DDA2)、后中部小叶节段的长度(L2DDP2)、前小叶面积(A3DTant)、后小叶面积(A3DTpost)、最大脱垂高度(HProl)、小叶脱垂体积(VProl)。同时记录术前、术后复跳即刻的二尖瓣反流面积(MR)。结果术前MR、DAIPm、LCA3dLf、LCP3dLf、L2DDA2、L2DDP2、A3DTant、A3DTpost、HProl、VProl分别为(16.64±6.24)cm2、(43.58±7.72)mm、(42.66±10.00)mm、(45.45±10.89)mm、(24.00±5.91)mm、(17.09±3.82)mm、(1 227.28±392.72)mm2、(774.79±221.18)mm2、(7.07±4.13)mm、(1.29±1.17)ml,术后上述参数分别为(1.53±1.30)cm2、(31.15±4.12)mm、(29.93±8.53)mm、(29.77±7.95)mm、(21.41±2.94)mm、(9.18±3.54)mm、(731.66±162.40)mm2、(348.23±112.56)mm2、(3.30±1.85)mm、(0.18±0.16)ml,术后各参数均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176、8.108、5.789、7.343、2.201、6.861、7.344、10.441、4.193、4.398,P均〈0.05)。术前LCP3dLf较LCA3dLf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3,P〈0.05);术后LCA3dLf与LCP3dL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3,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程为:Y(MR)=-0.037+0.031X1(A3DTpost)-0.361X2(L2DDA2),L2DDA2、A3DTpost是MR的独立影响因素,且L2DDA2与MR成反比,A3DTpost与MR成正比。测试者内部及测试者之间MR、A3DTpost及L2DDA2的测量结果于Bland-Altman图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诱导睡眠下应用电子喉镜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进行上呼吸道阻塞部位的定位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经PSG确诊的OSAHS患者132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61例,术前给予咪唑安定诱导睡眠后用电子喉镜对上呼吸道进行动态观察,以确定阻塞部位。B组71例作为对照,术前行常规上呼吸道检查。均根据定位诊断结果实施针对性的手术治疗。结果:A组OSAHS患者中存在多部位阻塞者达72.1%,而B组患者中存在多部位阻塞者仅33.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以上,A组总有效率达91.8%,B组仅为64.8%。A、B两组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SAHS患者术前在诱导睡眠下应用电子喉镜进行上呼吸道阻塞部位的定位诊断,并据此进行针对性的手术治疗,可以显著提高OSAHS手术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潘文森  郝树亭  袁雅冬 《临床荟萃》2004,19(10):548-550
目的 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患者肺功能检查中脉冲强迫振荡 (IOS)检测数据的变化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2 4例OSAHS患者 (OSAHS组 )和 12名正常人 (对照组 )进行常规肺功能及脉冲强迫振荡 (IOS)检测。结果 OSAHS组中心气道阻抗 (CAI)和上气道阻力 (R35 )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中心气道阻力 (R2 0 )和外周气道阻力 (R5~R2 0 )也高于对照组 ,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将OSAHS组睡眠监测指标与IOS测定指标相关性进行研究 ,发现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与CAI和R35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 (r)分别为 0 .6 5和 0 .6 6 (P <0 .0 1) ;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 (SO2 )与CAI和R35呈负相关 ,r分别为- 0 .6 6和 - 0 .6 5 (P <0 .0 1)。结论 IOS技术可作为检测OSAHS患者上气道阻力的一种方法 ,并且有助于其病理机制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脉冲振荡(IOS)呼吸阻抗值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在OSAH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OSAHS患者(OSAHS组)、22例单纯打鼾而无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单纯鼾症组)和20名健康人(对照组)进行IOS肺功能检测,比较3组的呼吸阻抗指标,并将OSAHS患者睡眠监测有关指标与呼吸阻抗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OSAHS患者上气道阻力(R35)、中心气道阻力(R20)、呼吸总阻抗(Zrs)、总气道阻力(R5)明显高于单纯鼾症组和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单纯鼾症组又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OSAHS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与R35和R20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23和0.617(P<0.01);最低SO2与R35、R20、Zrs呈负相关,r分别为-0.607、-0.591和-0.462(P<0.01)。结论:IOS肺功能可作为检测OSAHS患者上气道阻力的一种方法,为非睡眠状态下OSAHS诊断及病情程度判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药物诱导睡眠内镜检查在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上气道阻塞平面形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0年10月该院106例OSAH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清醒状态下行苗勒氏试验及药物诱导睡眠内镜检查,记录检查结果。对比患者不同状态下上气道阻塞平面形态和上气道腭咽、口咽侧壁、舌根和会厌(VOTE)评分,并分析VOTE评分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血氧饱和度的关联性。结果 106例患者气道阻塞形态分布:腭咽平面以环形阻塞为主,完全阻塞、部分阻塞分别占84.91%和7.55%;其次为前后阻塞,完全阻塞占4.72%;口咽侧壁平面均为左右阻塞,完全阻塞、部分阻塞分别占60.38%和16.98%;舌根平面均为前后阻塞,完全阻塞、部分阻塞分别占16.98%和22.64%;会厌平面均为左右阻塞,无完全阻塞,部分阻塞占比15.09%。清醒状态下上气道阻塞形态分布:腭咽平面均为环形阻塞,完全阻塞、部分阻塞分别占52.83%和39.62%;口咽侧壁平面均为左右阻塞,完全阻塞、部分阻塞分别占30.19%和24.53%;舌根平面均为前后阻塞,无完全阻塞,部分阻塞占4.72%;会厌平面均无阻塞。睡眠状态下检查阻塞平面数多于清醒状态,各平面阻塞程度评分均高于清醒状态(P < 0.05)。OSAHS患者睡眠状态下阻塞平面数、各平面阻塞程度均与AHI呈正相关,与平均及最低血氧饱和度呈负相关(P < 0.05)。结论 睡眠状态下阻塞平面数、各平面阻塞程度均与AHI、血氧饱和度密切相关,采用药物诱导睡眠内镜检查可为临床评估OSAHS患者上气道阻塞形态提供一种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Somno Fit阻鼾器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确认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佩戴阻鼾器治疗,并在佩戴前后采用夜间多导睡眠仪监测呼吸紊乱指数(AHI)、最低血氧(SaO2)和鼾声指数,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佩戴阻鼾器后患者夜间睡眠质量及自觉症状均有改善,治疗前后经多导睡眠仪监测所得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变化,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omnoFit阻鼾器可通过前伸下颌,改变下颌、舌、软腭和悬雍垂的位置关系,稳定下颌和舌,增加舌肌张力,从而达到开大和稳定气道的目的,对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6.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一种多病因的疾病,其中上呼吸道解剖异常参与了大多数OSAHS患者的发病;针对该因素,上呼吸道外科手术成为OSAHS的重要治疗方式之一。本文从上呼吸道外科手术治疗OSAHS的机制,上呼吸道外科手术治疗OSAHS的价值,手术治疗OSAHS的适应症选择3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论述;其中,病因的个体化评估和手术适应症的选择对疗效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OSAHS) is characterized by repetitive episodes of airflow reduction (hypopnea) or cessation (apnea) due to upper airway collapse during sleep. Increasing recognition and a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cope of this condition have substantially affected the practices of many clinicians. This review provides practical information for physicians assessing patients with OSAHS. It discusses complications, clinical recognition, the polysomnographic report, and treatment of OSAHS, including strategies for troubleshooting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therap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