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广东紫珠地上部位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广东紫珠地上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和聚酰胺色谱技术分离化学成分,用IR、MS和NMR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果 得到的4个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Ⅶ),槲皮素-3-0-β-D-葡萄糖-β-L-鼠李苷(Ⅷ),没食子酸(Ⅸ),紫珠萜酮(Ⅹ)。结论 4个化合物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广东紫珠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鞭草科紫珠属植物广东紫珠(Callicarpa kwangtungensis Chun)地上部位的水提取物经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学方法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pinnatifidanoid A(1)、布卢门醇C(blumenol C,2)、megastigman-5-ene-3,9-diol(3)、乌苏酸(3β-hydroxyurs-12-en-28-oic acid,4)、刺梨苷(kaji-ichigoside F1,5)、1,4-对苯二甲酸(1,4-terephthalic acid,6)、紫丁香酸(syringic acid,7)、香草酸(vanillic acid,8)、3,5-dimethoxy-4-methylbenzyl alcohol(9)。C13 nor-isoprenoids骨架类型的化合物1~3和其他5,6,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裸花紫珠叶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C18等柱色谱方法对裸花紫珠Callicarpa nudiflora Hook.ex Arn.叶的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通过1H NMR,13C NMR等波谱技术和化学反应鉴定化合物的结构。13个化合物分别为木犀草素( 1 ),木犀草苷( 2 ),芹菜素( 3 ),5,7,4′-三羟基-3′-甲氧基黄酮( 4 ),木犀草素-3′-O-β-D-葡萄糖苷( 5 ),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 6 ),Luteol-in-7-O-(6″-trans-caffeoyl)-β-D-glucopyranoside( 7 ),Luteolin-7-O-(6″-trans-cinnamo-yl)-β-D-glucopyranoside( 8 ),arjunglucosideⅠ( 9 ),Luteolin-7-O-(6″-p-coumaryl)-β-D-glucopyranoside ( 10 ),forsythoside B ( 11 ),isomartynoside ( 12 ),deacylisomartynoside ( 13 )。其中,化合物 11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4,7~ 10,12~ 13 为首次从该植物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紫珠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情况等几个方面对紫珠属植物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阐述,为该药的进一步研究及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长柄紫珠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系统研究长柄紫珠Callicarpa longipes的化学成分,为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及质量评价提供基础。方法 采用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Toyopearl HW-40等柱色谱技术,结合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光谱及核磁共振技术结合化学反应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熊竹山姜素(1)、5, 4′-二羟基-3, 6, 7-三甲氧基黄酮(2)、阿亚黄素(3)、槲皮素-3, 3′, 4′-三甲醚(4)、5, 7, 3′, 4′-四羟基-3-甲氧基黄酮(5)、芹菜素(6)、槲皮素-3, 3′-二甲醚(7)、芹菜素-6, 8-二-C-β-D-葡萄糖苷(8)、山柰酚-7-O-β-D-葡萄糖苷(9)、白桦脂酸(10)、熊果酸(11)、β-谷甾醇(12)。结论 12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9为黄酮类,化合物2579为首次从紫珠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黎药-裸花紫珠氯仿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黎药裸花紫珠(Callicarpa nudiflora Hook.Et Arn.)叶的氯仿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黎药裸花紫珠叶用水提取后,依次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对氯仿萃取部位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薄层色谱及波谱分析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裸花紫珠叶的氯仿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5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α-Hydroxysandaracopimaric acid(Ⅰ)、香草醛(Ⅱ)、5,4′-二羟基-3,7,3′-三甲氧基黄酮(Ⅲ)、5-羟基-3,7,3′,4′-四甲氧基黄酮(Ⅳ)、齐墩果酸(Ⅴ)。结论化合物Ⅱ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裸花紫珠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裸花紫珠Callicarpa nudiflora Hook.et Arn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HP-20、大孔树脂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综合运用光谱及核磁共振技术结合化学反应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1)、熊果酸(2)、5,4′-二羟基-3,7,3 ′-三甲氧基黄酮(3)、木犀草素(4)、芹菜素(5)、8-乙酰基哈帕苷(6)、6-氧-香草酰筋骨草苷(7)、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8)、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9)、木犀草素4′-O-β-D-葡萄糖苷(10)、阿克苷(11)、连翘酯苷(12).[结论]2个环烯醚萜化合物8-乙酰基哈帕苷(6)和6-氧-香草酰筋骨草苷(7)为首次从紫珠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紫珠属的紫珠、杜虹花、大叶紫珠、木紫珠、日本紫珠等植物中主要含有黄酮、萜类、挥发油等化学成分,具有止血、抗脂质过氧化、镇痛、抑菌以及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9.
紫珠属植物成分复杂,主要含有萜类、黄酮类和挥发油等成分.药理作用广泛,主要表现在抗菌、抗病毒、镇痛以及神经系统等方面的作用.目前我国对紫珠属植物的研究较少.综述国内外对于紫珠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学的研究成果,并主要对其所含有的萜类和黄酮类成分进行总结,另对该属植物研究开发的前景进行了讨论,以期有助于该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裸花紫珠、大叶紫珠和广东紫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资源,去伪存真,并且为裸花紫珠、大叶紫珠、广东紫珠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根据查阅的相关文献资料,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标准等方面,对近5年的研究结果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1.
羌活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药材羌活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及有效控制羌活药材质量提供可靠的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TM(钻石)C18色谱柱(200 mm×4.6 mm,5μm),甲醇-0.1%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洗脱时间120 min,研究羌活药材的指纹图谱,并对其主要色谱峰进行指认。结果:分析了10批不同产地的羌活药材,建立了羌活药材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确立了15个共有峰,并且对其中5个色谱峰进行了指认。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为羌活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天胡荽化学成分研究(I)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伞形科植物天胡荽(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色谱技术分离化学成分,经理化常数测定、波谱分析等方法进行结构分析.结果 得到4个化合物,即豆甾醇(stigmasterol,1)、胡萝卜苷(daucosterol,2)、染料木素(genistein,3)、大豆素(daidzein,4).结论 化合物2、3、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南蛇藤中扁蒴藤素提取分离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南蛇藤中扁蒴藤素提取纯化工艺进行研究。方法南蛇藤根粉经丙酮冷浸提取后,采用聚酰胺柱层析及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以HPLC法测定产品中扁蒴藤素的含量,并以其为指标对分离纯化的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将待分离的南蛇藤丙酮浸膏和聚酰胺(60~100目)按物料比0.02(质量比)装入层析柱中,常压下用体积分数75%的甲醇洗脱至洗脱液近无色,收集流分,浓缩后得到粗品,经硅胶柱层析进一步纯化,再经重结晶后纯度提高到98.0%以上。结论该工艺简单、成本较低,适于工业化。  相似文献   

14.
广西甜茶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广西甜茶(Rubus suavissimusS.Lee)叶中的活性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的方法对广西甜茶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IR、MS、NMR等光谱技术和化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广西甜茶叶中分离得到3个对映-贝壳杉型二萜类化合物,经鉴定化合物1为对映-16α,17-二羟基-贝壳杉-19-羧酸(ent-16α,17-dihydroxy-kauran-19-oic acid),化合物2为对映-贝壳杉-3α,16β,17-三醇(ent-kauran-3α,16β,17-3-triol),化合物3为对映-13,17二羟基-贝壳杉-15-烯-19-羧酸(ent-13,17-di-hydroxy-kauran-15-en-19-oic acid)。结论化合物1,2,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庶虫)虫中分离出新的化合物并对其进行抑制多囊肾病活性指标 PKD1/TRPP2活性的评价。方法利用正相与反相硅胶柱色谱法及半制备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虫的70%丙酮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共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1H-吡咯并[1,2-a][1,4]二氮杂卓1.5(2H)-六氢-二酮-3-对苯基酚(1),5-甲基尿嘧啶(胸腺嘧啶)(2),2-甲基-6-(2’3’4’-三羟基丁基)吡嗪(3),3-羟基吡啶(4),(3S,8aS)-3-丁基环己烷吡咯并[1,2-a]吡嗪-1,4-二酮(5),3-乙基-6,8-二羟基-7-甲基-3,4-二氢异苯并吡喃-1-酮(6),3-(4-羟基苯基)-N-甲基丙酰胺(7),6,8-二羟基-3,7-二甲基 l-3,4-二氢-1H-异苯并吡喃-1-酮(8)。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8为首次从该生物中分离得到。对化合物1~8进行了抑制 PKD1/TRPP2活性的评价,结果化合物1具有活性。  相似文献   

16.
不同处理法提取的猪肺表面活性物质化学成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用灌洗法与粉粹法提取的猪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化学成分。粉碎法获得率为灌洗法的2.42倍,但主要化学成分构成比却显著低于后法,总磷脂中卵磷脂显著低,磷脂酰丝氨酸和磷脂酸显著高。上述结果表明灌洗法提取的肺表面活性物质中对呼吸功能发挥影响的成分多于粉碎法提取的。  相似文献   

17.
黑刺菝葜根脂溶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百合科菝葜属植物黑刺菝葜(Smilax scobinicaulis C.H.Wright)根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HP-20和Sephadex LH-20等分离手段对黑刺菝葜根脂溶性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脂溶性化学成分分离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β-sitosterol,(2)2,4-dihydroxy-3,6-dimethylbenzoate,(3)1-O-p-coumaroylglycerol,(4)ursolic acid,(5)blumenol A,(6)clemaphenolA,(7)1-O-feruloylglycerol。结论: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新疆塔城红花的正己烷、石油醚和二氯甲烷3种溶剂提取物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索氏提取法对新疆塔城红花挥发油进行提取,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结果分析红花挥发油,有106种化学成分被鉴定出来,其中石油醚所提取的红花挥发油中的挥发性成分最多,正己烷次之,二氯甲烷提取最少。3种溶剂提取所得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相似,但存在一定差异。提取的共同成分为26种,含有9,12,15-十八碳酸三烯-1-醇(含量分别为14.27%、11.95%和11.23%)、2,4-二十三烷二酮(6.99%、12.82%和20.54%)、棕榈酸(13.39%、9.93%和6.66%),各自提取的化学成分中也存在较大差异,正己烷提取的含量较高的是壬酸-2-丙烯酯(8.82%)和反式-双环[10.8.0]二十烷(8.34%),石油醚提取的含量较高的化合物是1,4-二十九碳二烯(3.68%)和环己酸-10-十一烯酯(1.48%),二氯甲烷提取的独有成分含量较高的化合物有乙酸羽扇醇酯(2.87%)和1,2-环氧十九烷(2.75%)。结论联合应用可以相对全面地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也可以根据各自特点,针对性地采用某种提取溶剂和方法而分离得到相关成分。  相似文献   

19.
芙蓉李中化学成分的分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测定福建永泰芙蓉李中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中药化学成分系统预试验等方法,对芙蓉李的水提液、乙醇提取液及石油醚提取部位进行分离分析研究,通过薄层色谱法、沉淀反应或颜色反应进行分析鉴别。结果芙蓉李中舍有黄酮及其苷类成分、多糖类成分、有机酸类成分、多酚类等成分。结论通过分离分析芙蓉李中抗氧化活性部位,可为福建省芙蓉李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广东尾叶桉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广东尾叶桉叶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首次确定了广东尾叶桉叶挥发油中38个化合物,所鉴定成分占总馏出峰面积的97.76%。主要成分为1,8-桉叶素(38.13%)、α-蒎烯(10.71%)、薄荷醇(9.79%)、α-松油醇(7.41%)、异蒲勒醇(5.51%)、右旋香茅醇(5.22%)、乙酸松香酯(5.03%)等。结论确定了广东尾叶桉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与文献报道尾叶桉挥发油的成分具有相似性,但仍存在一些差异,为综合利用桉叶挥发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