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研究丙型肝炎的HLA-Ⅱ类抗原相关性免疫发病机制,对47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活检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肝内HLA-Ⅱ类抗原和HCV,NS3抗原的表达。1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3例肝内HLA-Ⅱ类抗原表达呈阳性,其阳性程度明显低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19)和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者(15/17)。10例患者肝细胞内HCV,NS3抗原阳性,其中6例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4例为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细胞中无HCV,NS3抗原阳性。尽管在HCV,NS3抗原阳性肝细胞表面未发现HLA-Ⅱ类抗原,但HLA-Ⅱ类抗原阳性表达明显与肝组织损伤的严重性有关。因此肝内HLA-Ⅱ类抗原的表达可能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发病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重叠感染患者肝组织中病毒的复制状况和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技术,以抗-HCVNS3、抗-HCVNS5单克隆抗体和抗-HBs、抗-HBc多克隆抗体,检测25例尸检肝组织中HCVAg和HBVAg的分布和表达。结果HB-sAg和HCVNS3Ag同时阳性11例,HBsAg和NS5Ag阳性12例,HBcAg和HCVNS3Ag及HCVNS5Ag阳性各10例。几乎所有单标记染色阳性切片,其双标记染色也阳性。感染HCV或HBV的肝细胞各呈灶性、散在或弥散混杂分布,在重叠感染肝组织中,与HBV复制有关的表达类型,如HBsAg膜、浆型和HBcAg浆型以及HCVNS3Ag和HCVNS5Ag的检出例数,同单纯感染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χ2=0.154及0.198,P>0.05)。结论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在重叠感染时,两种病毒在肝组织内可能不存在互相干扰和抑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抗原在患者肝组织中的分布状况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用多克隆抗-HCV和单克隆抗-HCV-NS3、抗-HCV-NS5,对107例HCV感染患者肝组织中HCV抗原进行检测。结果应用三种抗体均从HCV患者肝组织中检出相应抗原,检出率分别为38.3%,28.0%和52.3%;阳性颗粒定位于肝细胞浆;阳性细胞分布呈散在、弥漫状和簇状;HCV-NS3的表达与炎症反应无明显解剖学关系,HCV-NS5阳性细胞较常见位于炎症灶旁或灶中。结论HCV各成分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别;HCV-NS5的表达可能与HCV的致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患者肝组织中 复制状况和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技术,以抗-HCV NS3,抗-HCVNS5单克隆抗体和抗-HBs,抗-HBc多克隆抗体,检测25例尸检肝组织中HCVAg和HBVAg的分布和表达。  相似文献   

5.
采用丙型肝炎病毒(HCV)E区、C区、NS3区单克隆及多克隆抗体以及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及血清中IgG抗体作为特异性第一抗体,分别应用LSAD、改良PAP及直接酶标法对65例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冰冻及石蜡包埋标本进行HCV抗原检测,其中以NS3区抗体、LSAB法的检测结果较为理想(检出率27.7%~29.2%)。HCV抗原呈肝细胞胞浆弥漫型、胞核型及胞浆类包涵体型表达。阳性肝细胞多呈单个散在分布。急性丙型肝炎比慢性丙型肝炎的HCV抗原检出率更高且抗原颗粒的分布与病理损伤呈正相关,炎症区浸润的淋巴细胞中可见阳性颗粒;而慢性丙型肝炎肝组织中HCV抗原与病理损伤无明显关联;支持急性丙型肝炎的肝细胞损伤由病毒的直接作用及免疫攻击协同所致,而慢性丙型肝炎则以免疫反应引起肝细胞持续损伤为主。胞浆弥漫型HCV抗原表达是急性或活动性病变时的主要表达形式,而胞核型HCV抗原表达多见于病变静止期。  相似文献   

6.
丙型肝炎病毒抗原的免疫组化检测及方法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丙型肝炎病毒(HCV)E区、C区、NS3区单克隆及多克隆抗体以及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及血清中IgG抗体作为特异性第一抗体,分别应用LSAB、改良PAP及直接酶标法对65例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冰冻及石蜡包埋标本进行HCV抗原检测,其中以NS3区抗体、LSAB法的检测结果较为理想(检出率27.7%-29.2%)。HCV抗原呈肝细胞胞浆弥漫型、胞核型及胞浆类包涵体型表达。阳性肝细胞多呈单个散在分布。急性丙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非结构3区(NS3)C末端HLA-11限制的细胞T细胞(CTL)表位在HC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血清学方法检测3例患的HLA分型,他们均存在HLA-A11表型,以HLA-11结合基序为依据,预测了HLA-11限制的CTL表位。2例慢性患5a内3个时间点和3a内2个时间点及转阴患的血清样本,用反转录PCR扩增出HCV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8.
制备抗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CV)-NS5a重组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单抗),并探讨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常规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分泌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用含该杂交瘤细胞的腹水对石蜡包埋肝组织细胞中的HCV-NS5a抗原进行免疫组化测定,同时用抑制法检测67例丙肝血清中的HCVNS5a和NS3抗体分布,并与NS3单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融合后的阳性克隆中筛选出4株稳定分泌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8B2,6F11,4C6和7D9。这4株单抗与NS5a抗原有良好的反应性;与HCV核心区多肽,NS3区表达多肽及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表面抗原均无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在HCV感染肝组织中,NS5a抗原阳性占54.9%(17/31),而NS3抗原阳性占51.6%(16/31),抗原分布多呈包涵体分布,少数病例为胞浆型,1例NS5抗原呈核型表达。在67例抗HCV阳性血清中,NS5抗体阳性40例,占59.7%,而NS3阳性47例,占70%。结论此法制备的单抗有强特异性,在开展HCV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上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研制抗丙型肝炎病毒(HCV)NS3抗原单克隆抗体,用于检测丙肝患者血清中的HCVNS3抗原。方法:用基因工程表达的HCV非结构区NS3蛋白与鼠血清白蛋白交联后,免疫BALB/c小鼠,用杂交瘤技术获得能分泌单克隆抗体(McAb)的细胞株。结果:获得有实用价值的两株McAb。两株McAb与免疫抗原有较强的抗原-抗体反应,与HCVNS4、NS5及核心区C33肽、CP9、CP10抗原无反应性,在竞争ELISA中,对HCV-IgG阳性血清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结论:用基因工程表达的HCV非结构区NS3蛋白,能够制备出有实用价值的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0.
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CV和Fas抗原检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丙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内丙型肝炎病毒抗原(HCVAg)及Fas抗原(FasAg)表达状况及意义。方法:采用HCV核心区及NS3区单克隆抗体,对28例慢性丙肝患者PBMCs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并同步检测FasAg。结果:HCVAg及FasAg阳性率分别为85.7%(24/28)和82.2(23/28),经相关分析显示。两者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46,P〈0.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肝病患者肝组织中庚型肝炎病毒NS5抗原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Lang Z  Fang D  Luo Z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8):598-600
目的了解慢性肝病患者肝组织中庚型肝炎病毒(HGV)的存在状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用抗HGVNS5单克隆抗体对110例血清学病毒标记非甲非戊、乙型及丙型肝炎的慢性肝病患者肝组织中的HGV抗原进行了检测。结果HGV的总检出率为327%(36/110),非甲非戊、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21%(4/19)、36%(25/69)及32%(7/22);活动性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及慢性重型肝炎中HGV的检出率为22%(10/45)、43%(20/47)及33%(6/18),不同血清病毒标志组或病理类型之间其检出率差异均无显著意义(χ2=431,1.52;P>010,P>025)。HGVNS5Ag主要于肝细胞或癌细胞胞浆内表达,阳性肝细胞呈弥漫或大片灶状分布,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染色显示HBsAg或丙型肝炎(HCV)NS3Ag阳性细胞呈单个或小片灶状,多与HGAg阳性细胞位于同一区域内,或在同一肝细胞内表达。结论在慢性肝病患者肝组织中HGV的感染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12.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丙型肝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对丙型肝炎的影响,运用非同位素原位杂交法(NISH)和链酶亲和素-生物素(SABC)法分别检测2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中的HCV-RNA及其T淋巴细胞亚群,同时检测这些患者的肝功能指标。结果显示8例(40.0%)HCV患者的PBMC中的HCV-RNA呈阳性结果。HCV-RNA呈散在颗粒状或弥漫分布,主要位于胞浆中。HCV-RNA阳  相似文献   

13.
作者用ELISA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45例血液透析(HD)患者的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和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进行了检测,发现13例抗-HCV阳性,15例HCVRNA阳性,共17例患者(37.8%)HCV标志物(抗-HCV和/或HCVRNA)阳性。将这17例HCV标志物阳性患者与28倒闭性患者作了比较,结果表明,HCV标志物阳性患者的透析时间、输血次数和输血量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P<0.01)。对15例HCVRNA阳性患者的HCV基因型的分析表明,13例为Ⅱ型,Ⅲ例为Ⅲ型。本研究表明,HD患者丙型肝炎的感染率很高,这与血液透析时多次接触血液、血液透析器具以及输血次数和输血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用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丙型肝炎病毒5’端非编码(5’NCR)序列,246例肝炎患者中HCV RNA(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阳性者45例,阳性率18.3%(45/246),凡阳性者用酶联免疫法测定-HCV(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其中24例测到抗-HCV,阳性重叠率53.3%(24/45),和RT-PCR法检测HCV RNA,能在抗-HCV转阳以前检出HCV RNA,更早地确诊丙型肝  相似文献   

15.
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区3(HCVNS3)是HCV的一个多功能区,在HCV复制中起重要作用,与丙型肝炎(简称丙肝)发病及转归关系密切。我们提取HCVNS3不同末端蛋白作为抗原,并检测了干扰素(IFN)治疗的HCVRNA阳性丙肝患者血清,寻...  相似文献   

16.
肝癌及癌旁组织中丙型肝炎病毒NS5抗原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汪荣泉周子成杨建民房殿春我们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和HCVNS5的单克隆抗体、HBsAg的多克隆抗体对肝癌(HCC)及其癌组织中HCVNS5抗原和HB-sAg的表达进行...  相似文献   

17.
肝细胞癌组织中丙型肝炎NS3蛋白对P53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Feng D  Zheng H  Yan Y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4):278-280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及其癌旁肝组织中丙型肝炎病毒(HCV)NS3蛋白对P53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7例乙型肝炎病毒阴性的HCC及其癌旁肝组织中HCVNS3蛋白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HCVNS3蛋白在HCC中的阳性率(62%)明显低于癌旁肝组织(83%),P<0025。癌组织中其表达强度与癌细胞分化程度呈相关性(P<0025)。P53蛋白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8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47%),P<0025;癌细胞分化愈差,表达愈强(P<005);癌组织中P53蛋白表达与HCVNS3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P>05),而癌旁肝组织中两者表达呈显著相关性(P<001),HCVNS3蛋白阳性患者中P5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HCVNS3阴性病例,P<005。结论HCVNS3蛋白可能是在肝细胞转化早期通过内源性机制间接作用于P53基因使其突变导致肝细胞癌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型和NK活性,并与正常人比较,以观察HCV感染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外周血T细胞CD3、CD4、CD8表达,采用LDH释放法测定NK活性。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4/CD8比值NK活性明显降低,与正常人碾 显著性,而CD8升高;HCV-RNA阳性组一HCV-RNA阴性组比较,CD4/CD8比值、N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对丙型肝炎病毒(HCV)特异性抗原增殖反应与干扰素(IFN)疗效关系。方法:用3H-TdR掺入法研究11例经IFN治疗与13例未经IFN治疗病人PBMC的增殖反应以及HCV-RNA阴转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指标。结果:11例经IFN治疗与13例未经IFN治疗病人PBMC对HCV合成肽CP9、NS4增殖反应相比,前者明显增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血清HCV-RNA阴转和ALT复常分别达到36.36%(4/11)和55.55%(5/9),明显高于未经IFN治疗组。结论:IFN治疗丙型肝炎可提高PBMC对HCV抗原的增殖反应  相似文献   

20.
用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丙型肝炎病毒5′端非编码(5′NCR)序列,246例肝炎患者中HCVRNA(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阳性者45例,阳性率18.3%(45/246),凡阳性者用酶联免疫法测抗-HCV(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其中24例测到抗-HCV,阳性重叠率53.3%(24/45),用RT-PCR法检测HCVRNA,能在抗-HCV转阳以前检出HCVRNA,更早地确诊丙型肝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