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腮入路及其拓展术式在咽旁隙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8年4月行经颈腮入路手术治疗的29例咽旁颅底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颈腮入路切除颅底咽旁隙复发肿瘤,1例颈腮入路下颌骨升支离断再复位切除侵犯颅底咽旁隙巨大复发性多形性腺瘤,2例颈腮入路下颌骨升支后缘部分切除暴露咽旁隙切除侵犯颅底的多形性腺瘤,22例颈腮入路将下颌骨前上牵拉暴露颅底咽旁隙并切除该部位肿瘤,2例颈腮入路结合内镜辅助切除颅底咽旁隙复发神经来源肿瘤。结果本组29例患者皆成功手术,其中恶性肿瘤2例,良性肿瘤27例;27例良性肿瘤中,多形性腺瘤25例,复发神经来源肿瘤2例。25例多形性腺瘤病例中3例为复发多形性腺瘤;本组病例均无出血、张口受限等不良并发症。复发良性肿瘤病例中2例行术后预防气管切开,术后1个月皆拔除气管套管。2例颅底咽旁隙复发恶性肿瘤中手术后最短存活时间为1年7个月,最长3年。结论颈腮入路不仅适应于大部分咽旁隙肿瘤的切除,而且可以根据肿瘤的性质和累及颅底的范围进行适当拓展,以实现有效切除肿瘤和保证重要解剖结构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彻底切除前中颅底、咽、咽旁间隙肿瘤的理想手术入路.方法采用不同部位的上颌外旋入路切除16例前、中颅底肿瘤,此16例肿瘤均累及多区,范围广泛;采用下颌外旋入路治疗26例鼻咽、口咽、咽旁及颅底肿瘤.结果16例上颌外旋术后随访2~5年,生存4年以上3例,3年以上6例,2年以上6例,术后1.5月死亡1例.26例下颌外旋术后随访18个月~6年,4例良性肿瘤情况良好,无复发,22例恶性肿瘤中,2例0.5年内死亡,2例1年余复发,1例术后2年死于肺部转移,4例存活5年以上,6例存活4年以上,3例存活3年以上,3例存活2年以上,1例存活1年以上.大部分病例仍在继续随访中.结论上颌外旋及下颌外旋入路是彻底切除前中颅底、咽、咽旁间隙肿瘤理想、可靠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复发肿瘤的挽救性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颈颌腭-下颌骨外旋入路,手术治疗鼻咽癌放射治疗未控患者2例、鼻咽部复发病变8例;二程放射治疗后病变复发2例,共1 2例(rT1 4例、rT2 7例、rT3 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随访结果.结果 12例患者通过颈颌腭(下颌骨外旋)入路切除肿瘤,10例术中用带蒂颌下组织瓣Ⅰ期修复鼻咽部缺损;2例用游离下鼻甲修复鼻咽顶部缺损,7例患者无瘤生存、1例带瘤生存、3例患者死于局部复发、1例死于远处转移;患者2年总生存率为75%(9/12).结论颈颌腭-下颌骨外旋入路切除鼻咽部肿瘤手术视野显露良好;可在直视下切除鼻咽及咽旁肿瘤处理颈内动脉,肿瘤切除后用带蒂颌下组织瓣Ⅰ期修复鼻咽部缺损手术及术后并发症少,是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复发肿瘤挽救性手术的一种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改良颈-腮腺入路切除高位咽旁间隙肿瘤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科手术治疗的35例高位咽旁间隙肿瘤患者,术前均进行增强CT和MRI评估。其中24例采用单纯的颈-腮腺入路完整切除肿瘤,3例颅底受累者采取颈-腮腺入路联合颞枕侧颅底入路,2例混合瘤患者采用颈-腮腺入路联合下颌角部分切除,3例神经鞘瘤和1例淋巴血管瘤尝试采用颈-腮腺入路联合内镜辅助下手术,1例癌肉瘤和颅底受累及1例颈动脉体瘤术中改行联合下颌骨裂开入路。结果术后病理混合瘤13例,神经鞘瘤11例,副神经节瘤4例,颈动脉体瘤4例,淋巴血管瘤1例,脊索瘤1例和癌肉瘤1例。患者随访11个月~10年,无严重并发症,癌肉瘤患者术后13个月出现脑转移死亡。结论多数高位咽旁间隙良性肿瘤可以经传统颈-腮腺入路完整切除,改良的颈-腮腺入路可以得到清晰的术野暴露,完整切除高位咽旁间隙肿瘤,只有在恶性肿瘤或需要颈内动脉重建时才考虑联合下颌骨裂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咽及颅底肿瘤切除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13例咽及颅底肿瘤中,鼻咽部2例,口咽部4例,咽旁间隙5例,咽旁颞下区2例。均采用下颌骨切开外旋入路进行了根治性切除。同期行咽后淋巴结清扫术5例,改良根治性颈清扫术2例。咽部缺损以胸大肌皮瓣整复5例。恶性肿瘤术后均接受了辅助性放射治疗。结果13例患者中恶性肿瘤10例,良性肿瘤3例。12例切口愈合良好,1例术后术后胸大肌皮瓣感染坏死,延缓愈合。1例吞咽困难,经锻炼后恢复,1例下颌咬合稍差。随访15月~3年,3例良性肿瘤情况良好。恶性肿瘤中1例术后半年死于局部复发,1例术后2年死于肺转移。其余患者3年存活2例,2年以上存活2例,1年以上存活4例。结论此入路能充分显露咽、颅底、咽旁间隙、斜坡及颈椎,并能沿颈内动脉向上至颅底,将颈动脉内侧组织与肿瘤整块切除。手术安全,后遗畸形轻微。  相似文献   

6.
内镜经鼻斜坡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11,他引:5  
目的总结采用内镜经鼻人路外科治疗斜坡肿瘤的初步经验。方法2002年8月至2005年11月,对24例斜坡病变患者行内镜经鼻手术,其中脊索瘤5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2例,脑膜瘤1例,颅咽管瘤1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鳞状细胞癌6例,脊索肉瘤2例,软骨肉瘤2例,恶性淋巴瘤1例,腮腺癌颅底转移1例,甲状腺癌颅底转移1例,恶性骨巨细胞瘤1例。结果24例患者术中镜下及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完全切除22例,次全切除2例。所有病例随访12~51个月,有3例死亡。完全切除的22例中,术后5例复发,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5个月和43个月行第2次内镜经鼻手术,前者于第2次手术后26个月死亡,后者至今生存。1例于术后18个月行经颅手术;2例分别于术后38个月和术后12个月复发,未行治疗,带瘤生存。次全切除的2例中,1例脊索肉瘤患者于术后3个月死亡;另1例术前曾行经颅手术,颅内中脑前方有瘤组织残留,于术后5个月死亡。术后并发症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脑脊液鼻漏2例,无颅内感染病例。结论内镜经鼻治疗斜坡肿瘤不仅微创,而且可以更好地辨认深部结构,暴露和处理病变的范围大。同时,可以简单迅速地到达斜坡区域。内镜经鼻对于斜坡病变是一种较好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咽、口咽、咽旁间隙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002年-2006年下颌骨外旋径路手术切除肿瘤并行局部修复治疗的3例鼻咽癌(2例放疗后复发,1例下咽癌术后鼻咽、口咽部巨大重复癌)、5例口咽恶性肿瘤(3例扁桃体鳞癌,2例颊黏膜鳞癌)、4例咽旁间隙肿瘤(1例脂肪瘤,3例混合瘤恶变)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缺损分别用胸大肌皮瓣修补3例,用游离前臂皮瓣修补4例,组织工程补片修复2例。结果随访8个月至4年,3例鼻咽癌患者中1例术后1年远处转移死亡,2例无瘤生存;3例扁桃体癌中2例无瘤生存,1例局部复发再次手术切除;2例颊黏膜鳞癌无瘤生存;1例脂肪瘤无复发,3例混合瘤恶变患者中1例6个月后死于远处转移,1例带瘤生存,1例无瘤生存。结论下颌骨外旋径路对于暴露鼻咽、口咽、咽旁间隙肿瘤视野良好,肿瘤可直视下完整切除,应用组织工程补片、带蒂或游离组织瓣进行I期修复,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探讨颅底脊索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湘雅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2019年12月经显微手术治疗的33例颅底脊索瘤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手术入路、病变切除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分析患者临床疗效。结果33例患者中,全切除19例,次全切除12例,大部分切除2例,全切除率57.6%。术后有2例患者新发眼球外展受限、复视,术后1个月逐渐恢复正常;术后脑脊液鼻漏2例,均为经鼻蝶术后患者,其中1例予腰大池引流1周后拔管无脑脊液漏,1例行脑脊液漏修补术;有2例术后出现垂体功能减退,予激素替代治疗2~3个月后逐渐恢复。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108个月,19例全切除患者中有5例复发,复发率26.3%;12例次全切除患者中有4例明显进展;2例大部分切除患者中1例术后进展迅速,半年后死亡。33例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73个月,5年PFS 63.2%,5年生存率96.7%。结论颅底脊索瘤首选治疗方式是外科手术,术前应对其进行详细的影像学评估,选择合适的颅底手术入路尽可能提高肿瘤全切除率,术后辅助放疗可延缓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采用单纯内镜经鼻入路切除斜坡硬膜内外沟通型脊索瘤的初步经验及围手术期处理的体会.方法 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我们采用单纯内镜经鼻入路(其中有4例联合了内镜经口入路)对7例斜坡硬膜内外沟通型脊索瘤患者实施了外科治疗.其中2例为斜坡脊索瘤术后复发侵犯斜坡硬膜内,1例为放疗及伽马刀治疗后效果不明显的病例.本组中男4例,女3例;年龄8~62岁,中位年龄25岁.临床症状:头颈痛2例次,复视2例次,鼻塞1例次,脑脊液鼻漏2例次,行走不稳2例次,声嘶2例次.结果 6例为完全切除,1例为次全切除.术后随访3~2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2个月.全切的6例中有1例复发,带瘤生存至今.次全切除的1例没有再接受治疗,于术后10个月死于病情进展.除1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的脑脊液鼻漏外,其他患者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内镜经鼻入路可以处理斜坡硬膜内外沟通型脊索瘤,该入路外科创伤小,视觉效果好,对深部解剖结构辨认清晰,双人双侧鼻腔操作可以较好地显露和处理病变.但该入路对术者的颅底解剖知识、内镜外科技术以及围手术期处理经验均有极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采用单纯内镜经鼻入路切除斜坡硬膜内外沟通型脊索瘤的初步经验及围手术期处理的体会.方法 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我们采用单纯内镜经鼻入路(其中有4例联合了内镜经口入路)对7例斜坡硬膜内外沟通型脊索瘤患者实施了外科治疗.其中2例为斜坡脊索瘤术后复发侵犯斜坡硬膜内,1例为放疗及伽马刀治疗后效果不明显的病例.本组中男4例,女3例;年龄8~62岁,中位年龄25岁.临床症状:头颈痛2例次,复视2例次,鼻塞1例次,脑脊液鼻漏2例次,行走不稳2例次,声嘶2例次.结果 6例为完全切除,1例为次全切除.术后随访3~2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2个月.全切的6例中有1例复发,带瘤生存至今.次全切除的1例没有再接受治疗,于术后10个月死于病情进展.除1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的脑脊液鼻漏外,其他患者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内镜经鼻入路可以处理斜坡硬膜内外沟通型脊索瘤,该入路外科创伤小,视觉效果好,对深部解剖结构辨认清晰,双人双侧鼻腔操作可以较好地显露和处理病变.但该入路对术者的颅底解剖知识、内镜外科技术以及围手术期处理经验均有极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下颌外旋切除咽及颅底肿瘤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目的 探讨咽及颅底肿瘤切除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 13例咽及颅底肿瘤中,鼻咽部2例,口咽部4例,咽旁间隙5例,咽旁颞下区2例。均采用下颌骨切开外旋入路进行了根治性切除。同期行咽后淋巴结清扫术5例,改良根治性颈清扫术2例,咽部缺损以胸大肌皮瓣整复5例。恶性肿瘤术后均接受了辅助性放射治疗。结果 13例患者中恶性肿瘤10例,良性肿瘤3例。12例切口愈合良好,1例术后胸大肌皮瓣感染坏死,延缓愈合。1例吞咽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神经内镜治疗颅底脊索瘤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月入住我科,并接受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30例颅底脊索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手术入路的选择、术中要点及并发症等。结果30例患者共进行了34次手术,肿瘤全切16例17台次(16/30,53.3%),次全切除8例8台次(8/30,26.7%),大部切除6例9台次(6/30,20%)。1例围术期感染死亡。术后临床症状缓解者25例(25/30,80%),无明显改善者4例(4/30,13.3%),加重1例(1/30,3.3%),出现新发神经功能障碍2例(2/30,6.7%)。13例患者行术后辅助放疗,包括适形放疗6例,γ刀4例,质子刀3例。25例患者获得随访,18例患者术后肿瘤无进展(18/25,72%),无进展生存期(PFS)范围为6~50个月,平均15.7个月。肿瘤复发7例(7/25,28%),无进展生存期范围5~39个月,平均14.1个月,2例患者死于继发肺部感染。13例行术后放疗的患者中,有2例复发;12例单纯行手术患者中,有5例复发。对比两组患者生存曲线,术后放疗组无瘤生存期明显好于单纯手术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神经内镜手术切除具有视野好,抵近观察、多角度观察等特点,具有全切率高和安全性高的优势。此外,术后辅以放疗能够延长患者的无瘤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涉及颅底咽旁间隙肿瘤处理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000年3月~2005年7月36例涉及颅底咽旁间隙肿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的手术入路分别是:经颈侧切开入路15例,经颈-腮腺入路10例,下颌骨外旋入路4例,上颌外旋入路5例,眶颧入路2例.结果:36例肿瘤中,5例为恶性肿瘤,其余皆为良性肿瘤.31例良性肿瘤皆完整切除.5例恶性肿瘤中有2例为鼻咽黏膜下型鳞状细胞癌颅底咽旁间隙转移,经颈侧切开探查病理确诊后放射治疗,1例随诊3年无复发;1例随诊5年,复发带瘤生存;1例侵犯颅底的恶性神经纤维瘤术后3年复发,放弃治疗死亡;1例侵犯颅底的恶性神经鞘膜瘤术后已随诊3年余,健在;1例腮腺深叶黏液表皮样癌,已随诊2年余,健在.36例中,术后声嘶者3例伴呛咳1例,4例发生Horner综合征;2例发生舌偏斜,3个月后好转.结论:不同的涉及颅底咽旁间隙肿瘤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应根据各自的临床特点选择适当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脊索瘤的组织病理及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观察 2 0例脊索瘤的临床表现 ,影像所见及组织病理特征 ;对 7例脊索瘤作免疫组化标记抗原染色 ;对 2例脊索瘤作电镜观察 ,19例手术治疗 ,其中 6例鼻侧及腭间进路中以内镜辅助下完成手术 ,11例加放射治疗 ,随访观察 3~ 5年。结果 ①根据症状和体征、影像所见、原发部位、扩展范围和手术所见 2 0例临床分型 :蝶鞍型 5例 ,斜坡型 9例 ,枕颞型 2例 ,广泛型 4例 ,其中 1例广泛型有多发性颅神经损害 ,未手术死亡 ,尸解诊断为脊索瘤肺转移 ,肿瘤压迫脑干生命中枢致死 ;3,5年生存率分别为 6 5 %和 35 % ;②脊索瘤的病理检查见特征性的液滴细胞 ;③免疫组化标记蛋白染色中上皮性抗原的阳性率比其他间叶肿瘤上皮性抗原阳性率高 ;透射电镜显示细胞内有多量扩张的内质网及胞浆微丝。结论 脊索瘤是具有上皮性及间叶性抗原分化特性的低度恶性肿瘤 ,以液滴细胞为组织病理学特征 ,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鉴别诊断。完全切除颅底脊索瘤在技术上是不可能的 ,术后易复发 ,可发生转移。手术及放射综合治疗可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鼻内镜手术在治疗儿童颅底肿瘤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鼻颅底外科 2010年6月—2019年11月收治确诊为颅底肿瘤并行鼻内镜治疗的患儿共44例,其中鼻咽纤维血管瘤17例,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7例,骨化纤维瘤5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2例,横纹肌肉瘤2例,脑膜瘤2例,间叶性软骨错构瘤1例,颅咽管瘤1例,表皮样囊肿1例,血管纤维脂肪瘤1例,生殖细胞瘤1例,骨母细胞瘤1例,脊索瘤1例,侵袭性垂体腺瘤1例,纤维瘤病1例。 结果44例患儿中43例在鼻内镜下完全切除,仅1例鼻咽纤维血管瘤分期切除。术后44例均进行定期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9年。5例失访,其中骨母细胞瘤1例,脑膜瘤1例,横纹肌肉瘤1例,鼻咽纤维血管瘤2例;12例术后接受放化疗,其中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7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2例,横纹肌肉瘤1例,脊索瘤1例,生殖细胞瘤1例,随访至今患儿状况良好,均无复发及转移;1例鼻咽纤维血管瘤复发;再次手术后治愈;其余26例患儿术后未见复发。结论鼻内镜颅底手术治疗儿童颅底肿瘤是可行、有效及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颅底脊索瘤的病理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脊索瘤的组织病理及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观察20例脊索瘤的临床表现,影像所见及组织病理特征;对7例脊索瘤作免疫组化标记抗原染色;对2例脊索瘤作电镜观察,19例手术治疗,其中6例鼻侧及腭间进路中以内镜辅助下完成手术,11例加放射治疗,随访观察3-5年。结果 ①根据症状和体征、影像所见、原发部位、扩展范围和手术所见20例临床分型:蝶鞍型5例,斜坡型9例,枕颞型2例,广泛型4例,其中1例广泛型有多发性颅神经损害,未手术死亡,尸解诊断为脊索瘤肺转移,肿瘤压迫脑干生命中枢致死;3,5年生存率分别是65%和35%;②脊索瘤的病理检查见特征性和液滴细胞;③免疫组化标记蛋白染色中上皮性抗原的阳性率比其他间叶肿瘤上皮性抗原阳性率高;透射电镜显示细胞内有多量扩张的内质网及胞浆微丝。结论 脊索瘤具有上皮性及间叶性抗原分化特性的低度恶性肿瘤,以液滴细胞为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鉴别诊断。完全切除颅底脊索瘤在技术上是不可能的,术后易复发,可发生转移。手术及放射综合治疗可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侵犯颅底的头颈部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32例侵犯前、侧颅底的头颈部肿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采用鼻内镜下鼻腔入路5例,颅-面联合入路3例,上颌骨切除入路15例,口腔硬腭入路1例,经下颌入路1例,颈侧-下颌骨切开入路2例,耳后-颈联合入路1例,额颞入路2例,经面入路2例。结果:4例鼻窦黏液囊肿仅作开放引流,1例脊索瘤作次全切除,其余27例患者均全切肿瘤,无手术死亡及严重颅脑并发症。8例良性肿瘤患者随访6个月~8年情况良好,无肿瘤复发及死亡。24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随访3年以上19例,生存12例;随访5年以上12例,生存5例;术后3、5年生存率分别为63.2%(12/19)和41.7%(5/12)。结论:根据病变性质、部位及范围设计手术入路,力求全切肿瘤并保护重要结构,采用适当的颅底修复方法,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底脊索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颅底脊索瘤患者临床资料并介绍典型病例。结果54例颅底脊索瘤患者头痛、视力受损症状最为常见,肿瘤全切19例(35.2%),次全切28例(51.8%),大部分切除7例(13.0%) 。41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35例肿瘤未达到全切者术后均行辅助放射治疗。随访3个月至4年,复发14例,脑脊液漏8例,颅内血肿6例,其中11例患者行二次手术。结论颅底脊索瘤手术治疗为主要方法,根据肿瘤的部位、特点及病变侵犯程度,辅助神经导航及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选择不同手术入路,必要时联合入路,可提高肿瘤全切率,术后辅助放射治疗可延缓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侧颅底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儿童侧颅底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其中颞部并中、后颅窝巨大三叉神经鞘膜瘤1例.颞部并中、后颅窝黑色素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婴幼儿颞骨纤维瘤病1例,斜坡脊索瘤1例,鼻咽部胚胎型横纹肌肉瘤2例,神经母细胞瘤2例.1例经颞下窝Fisch C型及迷路上联合径路、1例经岩骨径路、4例经颞下窝Fisch C型径路将肿瘤全切除,1例经腭径路行肿瘤次全切,1例单纯行化疗未做手术.7例手术患儿中4例术前、术后化疗,3例术后化疗.结果:除1例脊索瘤患儿术后5个月复发死亡外,其余7例患儿均存活(6例手术、1例未手术),其中2例鼻咽部胚胎型横纹肌肉瘤术后小灶复发,1例神经母细胞瘤化疗后未行手术的患儿,6个月后复发.除术前1例外展神经、3例三叉神经受累及外,术后2例出现短暂脑脊液漏,1例同侧听力丧失.1例声嘶(同侧声带外展麻痹),2例吞咽困难,术后3~4个月渐恢复.7例手术患儿均无伤口感染裂开及皮瓣坏死,未出现面瘫、脑膜炎及偏瘫、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儿童侧颅底肿瘤生长部位深在、临床症状复杂多样、隐匿、不典型,往往确诊时已为晚期,积极行CT和MRI检查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率.手术切除肿瘤仍为首选,手术前后配合放、化疗.手术径路的选择应依据病变的部位和范围,颞骨和颞下窝联合径路可以最大限度切除侵及该区域的肿瘤,保存脑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