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避免异体血输注引起抑制受血者的特异及非特异免疫功能、增加术后感染、血液传播性疾病和血液资源浪费。方法 利用胸腔闭式引流的原理 ,设计一次性血液回收器 ,对胸腔心血管外伤性出血或胸腹腔闭合性损伤 ,伤后 2 4小时内进行胸腹腔内血液回收 ,经抗凝、过滤 ,回输给病人。结果 自体血回输 41人 ,年龄 12- 5 6岁 ,自体血液回收后Hb明显高于回收前 ,P <0 .0 1;红细胞比积 (HCT)自体血液回收后明显高于回收前 ,P <0 .0 5。PLT、WBC、RBC聚集指数、ESR、体温在自体血液回收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一次性血液回收器用于临床 ,未出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利用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瓶自体血回收在腹腔内出血行探查性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38例腹腔内出血行探查性手术的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各19例),观察组术中应用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瓶进行血液回收,对照组应用自体-3000P型血液回收机进行血液回收,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液回收效果及成本效益.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自体血回输分别为(1227.78±336.44)ml(n=9)与(1337.5±293.68)ml (n=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因腹腔污染而弃去自体血分别为(1275±353.75)ml (n=10)与(1222.73±297.79)ml (n=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液回收的平均成本分别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腹腔内出血行探查性手术中应用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瓶进行血液回收,可以充分有效利用自体血回输,为抢救患者赢得时间,并可节约医疗成本,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经血液回收机收集的自体血放置时间的血气变化并观察心脏术后患者输注回收式自体输血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上自体血回输时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60位患者术中回收式自体血各50 ml,常温放置,在1 h、3 h、5 h、7h、9 h、12 h各时间点检测血气,并监测患者术后输注回收式自体血前和输注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活化凝血时间(ACT)及凝血酶原时间(PT)等变化。留取回输后10 h内患者尿样行尿血红蛋白定性检测。结果随放置时间延长,回收式自体血p H值逐渐降低(P0.05),而K+和乳酸浓度增加明显(P0.05),Hb、Na+、Ca2+、Cl-无明显变化(P0.05)。患者回输自体血后Hb,Hct显著回升(P0.05),MAP、HR、ACT和PT较回输前无明显变化(P0.05)。回输后仅发现1例患者尿血红蛋白检测弱阳性(1.66%)。结论回收式自体血常温下放置5 h后变化明显,输回收式自体血应控制在5 h之内进行。使用回收式自体输血可节约血源,纠正失血及贫血,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对心脏术后患者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在临床可以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术中自体回收血内血小板的活化程度及活化血小板对机体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ASAⅠ~Ⅲ级,年龄35~60岁,接受脊柱手术的病人3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全组均进行术中自体血回收,并以回收血为试验组,回收血回输前的自身体内血为对照组进行研究.用Medtronic Squestra 1000型回收机按标准模式对术中出血进行回收.以BD公司生产型号为Facscalibur的流式细胞仪对体内血及回收血内的血小板进行检测.[结果]自体回收血内含有一定量的血小板并且其活化程度显著高于体内血(P<0.05);接受自体回收血回输的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血小板在血液回收过程中可被激活.但被激活的血小板在一定容量的范围内不会引起不良的临床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联合自体血回输在复杂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骨科择期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术中行自体血液回收,实验组按ANH方法进行血液稀释并行术中血液回收.术中连续监测舒张压(SBP)、收缩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术前、输血前、术毕及术后24h测HR、MAP、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结果 两组出血量及自体血输入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异体血输血量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各时点HR、MAP、Hb、HCT、PT及AP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输血前Hb及HCT均较麻醉前明显下降,并在术毕及术后显著回升(均P< 0.01).两组PT及APTT在术毕均较术前明显延长,术后24h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NH联合术中自体血回输技术不仅明显减少异体血输注及避免感染血液传播性疾病,并且对循环、凝血等影响均较小,两者联合使用能更加有效的保护血液.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观察心脏瓣膜置换术自体血回收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40例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中的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观察组,采用自体血液回收机;B组为对照组,不采用自体血液回收机,对两组患者麻醉前、停体外循环时、术毕、术后4 h、术后24 h的静脉血,进行凝血四项指标的检测及血小板计数,并记录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和库血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库血用量、胸腔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所有患者PT,APTT,TT明显延长,FIB和血小板数量下降。结论 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自体血回收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与自体血回输量有关。 [关键词] 血液回收机 体外循环 瓣膜置换术 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7.
黎涌  招伟贤  柳垂亮  林明  秦凯 《广东医学》2006,27(6):903-904
目的 研究术中洗涤式血液回收技术过程对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4例首次脊椎矫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回收组,各12例.回收组采用洗涤式血液回收技术,经过滤、洗涤、离心处理创面回收的血液,当洗涤回收血液达300ml时开始回输,回收组洗涤回收血液均大于360ml,对照组未采用血液回收技术.于开放静脉后(T1)、椎管减压后30 min(T2)、手术结束前(T3)3个时间点取中心静脉血及自体回收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中性粒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11b/CD18的表达,记录测量手术前(T1)、手术后(T3)及手术后24h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 回收组中性粒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11b/CD18表达上调(P<0.05);自体回收血的CD11b/CD18表达明显上升(P<0.01);回收组术中T2,T3较对照组中性粒细胞表达增加(P<0.05),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较手术后均明显上升,手术后24h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术中采用血液回收技术可引发中性粒细胞CD11b/CD18表达增加,引起全身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8.
秦明峰  梁丽 《华夏医学》2002,15(3):380-381
我科从 1 999年开始采用体外循环心内血回收器自制简便自体血回收装置 ,经 40例临床应用证明此装置安全可靠 ,操作简单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 40例 ,男 6例 ,女 34例 ,年龄 1 8~ 40岁 ,病种包括宫外孕破裂出血 2 8例 ,脾脏破裂 1 2例 ,出血至手术时间为2~ 1 2 h,术中均用此装置进行自体血回输。记录患者出血量、回收血量、尿量及尿颜色并留取回收血和术毕 2 4 h患者血测定游离血红蛋白的含量及进行血液培养 ,3d内复查血、尿常规。1 .2 血液回收装置及方法1用物准备 :西京 2 0 0型心内血回收器 1套 ,一次性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回收式自体血回输应用于外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00例预计出血量大于500 mL的外科手术病人,采用自体血液回收机进行血液收集和回输(试验组);相同或类似手术100例单纯输注异体血(对照组).观察2组病人失血量、血液回收量、异体血输注量、输血反应、输血费用、血库日均供给手术病人血量.结果 试验组手术失血量(1 615.0±69.6)mL,血液回收输注量(823.3±67.6)mL,异体血输注量(316.3±58.4)mL;对照组手术失血量(1 628.0±715)mL,异体血输注量(803.5±77.4)mL,2组异体血输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人输血反应发生率、输血费用和血库日均供给手术病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回收式自体血回输应用于外科手术,安全可靠,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术中自体血液回输在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根据术中出血量分为2组,A组(自体血回输组)术中出血量≥300 ml,术中进行自体血回输;B组(非自体血回输组)术中出血量< 300 ml,不进行自体血回输.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失血量、输血量及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水平进行对比,分析术中出血原因及使用血液回收装置的必要性.结果 共22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A组169例,B组51例,A组患者中使用自体血回输后仅13例(7.7%)需要行同种异体输血,B组未使用同种异体血.其中A组行多节段(3个及以上)减压融合术的患者中,4例(22.2%)输同种异体血,明显高于1~2个节段手术的患者异体输血比例(P<0.05).A组和B组比较,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f(173.0±44.7)min vs.(135.9±45.6)min,P=0.0000]和术中出血量[(628.9±306.9)mlvs.(287.6±203.4)ml,P=0.0000]明显增高.结论 术中自体血回输基本满足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的输血要求,明显减少异体输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种自体血回收机在骨科手术中的回收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DImax)、聚集指数(AIm‐ax)、渗透脆性、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和血液质量(Hct、Hb、血电解质及 pH值)以及自体血回输后患者体内 Hct、Hb、血电解质及pH值的变化,为临床自体血回收提供参考。方法骨科手术患者76例分为A组(使用CATS)和B组(使用Cell Saver);采集自体血检测DImax、AImax、渗透脆性、Hct、Hb、血电解质、pH值及输自体血前、后、术后24 h取患者静脉血并分别检测Hct、Hb、血电解质、pH值。结果 A组DImax低于B组(P<0.05),两组与参考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I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低于参考值。A组红细胞渗透脆性曲线较B组右移。各指标与其对应参考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P<0.05)。A组自体血Hct、Hb、K+明显高于B组,Na+明显低于B组,各指标与其对应参考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自体血pH值均偏碱性。输自体血前、后即刻、术后24 h两组间机体血 Hct、Hb、K+、Na+、pH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自体血后机体血Hct与Hb、Na+明显高于输自体血前(P<0.05)。结论骨科手术中2种自体血回收机所得到的自体血在流变学指标及其血液质量皆无明显差异,自体血回输后对机体内环境也无明显影响,2种自体血回收机的性能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以国产自体血回输机回输自体血的临床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血液回输机对43例患者进行术中自体血回输,并在术前、术后24 h进行血常规及凝血四项检查.结果 43例患者自体血回输总量达54 050 ml,平均每例回输血量为(1 257.98+740.72)ml.术后血小板有所下降(P<0.05),但凝血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国产自体3000P型血液回收机回输自体血,能有效减少术中血液的丢失,降低输血的并发症,是一种简便、经济、实用、安全的节约用血方法,且对凝血功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储存式自体血回输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8例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前储存自体血200 ~ 600 ml,分析采血前、后及输入自体血后患者血常规和血凝分析实验室数据变化情况,统计输血不良反应、节约血量等.结果 采血前后各项血液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回输血后各项指标与手术前比较除血小板、PT、APTT无明显变化(P>0.05),HB、HCT、RBC低于术前(P<0.01),但位于正常参考值范围内,不会造成组织缺氧,避免输异体血率为47.37%(18/38);所有患者在回输血过程中无不良输血反应.结论 储存式自体血回输安全有效,可以部分解决心脏瓣膜置换术的输血要求,减少异体血输血量,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心脏瓣膜置换术中自体血回收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玉妍  刘琴湘 《广东医学》2008,29(6):961-962
目的观察心脏瓣膜置换术自体血回收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0例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中的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观察组,采用自体血液回收机;B组为对照组,不采用自体血液回收机,对两组患者麻醉前、停体外循环时、术毕、术后24h的静脉血,进行凝血四项指标的检测及血常规检查,并记录术后24h胸腔引流量和库血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库血用量、胸腔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所有患者PT,APTT,TT明显延长,FIB和血小板数量下降。结论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自体血回收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与自体血回输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中不同温度洗涤液对人红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自体血回输者60例,根据洗涤液NS温度的不同,分为三组[4℃、24℃(常温)、37℃]分别记录洗涤前后的回收血液pH值、Na+、K+、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收集回输血液中的红细胞,分别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洗涤后三组Hb、Hct、血钠水平均较洗涤前显著升高(P<0.01),24℃组和37℃组Hb、Hct升高幅度并不如4℃组(P<0.05)。三组洗涤后血K+浓度较洗涤前显著下降(P<0.01)。洗涤后三组并没有出现显著红细胞变形,随着时间的延长,三组棘形红细胞均有所增加(P<0.01),而温度越高,随着时间的延长,棘形红细胞比例越高(P<0.01)。结论自体血回输过程中,4℃的洗涤液对红细胞形态的维持优于常温和37℃,尤其随着时间的延长,优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自体回收血与库贮血血小板含量的对比.方法:采用自体-2000型血液回收机对100例患者体腔内或创面的血液进行吸引、过滤、离心、清洗、净化处理,形成红细胞悬液,在术中或术后回输给患者.记录回收血液总量和经自体血液回收机处理后的浓缩红细胞总量.观察自体回收血与库贮血中的血小板含量的变化,并观察有无输血反应.结果:本组100例,共计回收血液210750 ml,处理后血液12350 ml,全部回输,无一例输血反应和感染.同时对比观察处理后血液中血小板含量,自体回收血比库贮血明显降低.结论:经洗涤处理的血液血小板含量低,大量输血应补充血小板并监测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7.
陈春梅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2):189-189
目的:探讨外伤性血胸胸血自体回输的方法及安全性。方法:21例中等量血胸病人在确诊后行胸腔闭式引流,用简易的自体血回收器回收并予回输。结果:外伤性血胸病人在行自体血回输治疗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自体回输避免了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快速扩容,抗休克治疗,为胸外伤病人的抢救赢得了时间,节省了血源和避免发生传染病的危险;在严格操作规范及无菌技术的前提下,自体血回输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骨科手术中自体血回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骨科全麻下自体血回收,分别与术前、回输前、回输后、检测APTT、PT、Hb、Hct、Plt。结果:回输前和术前相比血液的凝血状态明显变化,自体血回输后Plt进一步下降,但APTT,PT没明显变化,同时Hct明显升高。结论:病人的凝血状态在自体输血之前就发生了改变,自体血回收对于创伤性失血的病人使用是有意的。  相似文献   

19.
李坤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8):85-86
目的 了解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自体-3000P型血液回收机对60例患者体腔内或手术创面的血液通过过滤、离心、清洗、净化处理,形成浓缩红细胞,在手术中或手术后回输给患者.记录术中回收的原血量和经血液回收机处理后的浓缩红细胞量.观察自体血回输前后患者的血红蛋白量(HB)、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压积(HC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FIT)、血浆纤维蛋白原(n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变化情况,并观察有无输血反应等.结果 60例患者共回收原血145 637mL,平均每例(2327.49±1339.10)mL,共回输浓缩红细胞63 675mL,平均每例同收(1184.9±616.5)mL.异体妊娠、脾破裂患者采用自体血回输后,血小板显著减少(P<0.05).HB、HCT、RBC均有所回升,凝血功能无明显变化.其余手术患者输自体血后,HB、HCT、RBC、PLT较术前有明显降低(P<0.05);PT、TT、APTT均较术前有所延长,但所有结果均在可接受的正常范围.所有患者无输血反应.结论 自体血液回收技术能有效减少术中血液丢失,血液回输后效果良好,无输血反应,术后并发症少.它能缓解血源不足,避免输异体血带来的危害,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对红细胞形态及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应用自体血液回收机(Cell Saver)对红细胞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应用Cell Saver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新型激光衍射法测定所有患者术前、回收血、洗涤血以及回输洗涤血3 h后体内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包括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红细胞综合变形指数、红细胞取向指数和红细胞小变形指数。用扫描电镜观察各时间点红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各时间点无显著差异(P〉0.05);红细胞综合变形指数、红细胞取向指数和红细胞小变形指数变化趋势一致,洗涤后和回输后明显高于洗涤前(P〈0.05)。回收血液中的红细胞表现为满视野棘状细胞,细胞表面有许多突起出现;洗涤后,红细胞形态与洗涤前比较异形结构有所恢复,部分红细胞接近正常双凹圆盘状。结论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对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及形态无明显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