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省在八十年代以前,治疗麻风基本上为单用DDS,我院近年来收治了其中17例复发病例,包括男性16人,女性1人,复发时年龄为36~75岁,平均47.9岁;治愈到复发为9~30年,平均16年;10年内复发6例(35.3%),10~15年4例(23.5%),15~20年1例(5.9%),20~25年5例(29.4%),25~30年复发1例。全都接受过巩固治疗,最长的超过10年。所有病例治愈均按省定的标准判定,即皮损  相似文献   

2.
张某全家四代共49人,其中麻风患者9例,占18%。第一例患者为曾祖母,娘家有麻风患者,45岁发病,瘤型;第二代共10人,其中2个女儿,一个媳妇发病,发病年龄为32~53岁;第三代15人中4例瘤型患者,均为男性,20岁发病,他们的3个子女未发现患麻风;第四代22人中1例瘤型患者,其父母均健康,与祖母(患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33岁.因全身无痒痛性结节、斑块1年余就诊. 患者1年前首先于右手背出现红色结节,无痒痛等感觉.半年前逐渐累及躯干和四肢伸侧.曾到当地医院皮肤科就诊,诊断不明.1周前,患者就诊于当地县皮防站,被确诊为麻风. 患者既往无重大疾病史,父亲为麻风患者,已治愈多年.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33岁。因全身无痒痛性结节、斑块1年余就诊。  相似文献   

5.
两个家系分别有6人和5人同患麻风。家系1:全家6口均患麻风;最先发病者为第二代,男性,LL,系线索调查发现;因拒绝治疗,以后传染给父母、妻子(均为TT)和儿、女(均为LL),全家同患。后经多次教育,本人及儿女入院治疗,少菌型者在家治疗,乃父因  相似文献   

6.
临床资料 在武汉市花山病区治愈留院的麻风康复者中筛选有兔眼和下眼睑外翻并发症的病人作为手术对象 ,共17例 ,其中男 13例 (76.5 % ) ,女 4例 (2 3 .5 % )。上下眼睑睑裂 10mm 9例 ,<10mm >5mm 8例。实施方法 为每个眼疾患者建立档案资料 ,定期观察和评价术后疗效情况。检查患者视力以及红眼、流泪、眼部疼痛等情况 ,并分为重、中、轻、无四级。重度 :结膜全部充血 ,流泪不间断、量多 ,眼部疼痛难忍 ,影响睡眠 ;中度 :结膜充血面积占1/ 2 ,流泪间断时间较长 ,量较少 ,疼痛略轻 ;轻度 :结膜充血面积占 1/ 3 ,偶有流泪量少 ,疼痛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麻风血亲家系成员体检在文山州早期发现麻风病例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文山州2011-2016年麻风患者血亲家系成员体检资料,比较2011-2015年与2016-2020年麻风患者血亲家系成员中新发麻风病例人口学特征及2级畸残比、平均延迟期和发现方式等流行病学指标。结果:2011-2015年和2016-2020年麻风患者血亲家系成员中新发麻风病例分别为124例和81例,2级畸残比分别为14.52%和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延迟期分别为16.23±3.45和10.77±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14岁少年儿童占比分别为16.13%和9.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菌型占比分别为51.61%和62.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风患者血亲家系成员体检促进了麻风病例的早期发现,降低了2级畸残比,缩短了诊断延迟期。  相似文献   

8.
作者报道了一个8口之家的麻风多发家庭。索引病例是一个确诊为组织瘤样麻风的7岁女孩。母亲和6个孩子均患麻风,仅一个患少菌型麻风,其他均为多菌型。虽然父亲临床上完全正常,但有一处细菌指数2+。因此双亲和所有的孩子可能都患麻风。孩子发病时,最大的11岁,最小的仅11个月。该家庭中,母亲可能是传染源,因为她的皮损模糊且难以发现,皮肤涂片阳性。因为孩子们年龄相差  相似文献   

9.
1983年9月首次开展麻风流行病学调查直到1990年底,累计发现70例麻风患者,其中男49例,女21例,苗族45例,汉族16例,西族7例,木族2例;农民66例,工人4例  相似文献   

10.
1987~1991年对接受联合化疗的96例麻风患者进行了心理状态与其治疗的观察。其中MB 73例、PB 23例;男68例,女28例,年龄15~35岁,均为在家庭治疗者。持消极心理的75例(恐惧36例,自责27例,多疑12例),积极心理的21例(自信8例,自我认识9例,自  相似文献   

11.
麻风病的症状较复杂,加之早期表现隐匿,造成漏诊、误诊者并非少见。收集我院1976~1996年间病历较完整的291例,并对其中31人进行了回顾性调查,仅对入院前的就诊情况分析如下。据统计发病后在1个月内及时就诊者仅占22.34%,其余77.66%的病人造成自身延误,平均延期27.08个月;初诊后到确诊阶段,在1个月内就诊者只有17.87%,其余82.13%的病人因受医生诊断水平及诸因素的影响,拖延了确诊时间,由此而造成的时间延误为21.41个月。从中可知,病人从发病到确诊平均延误时间为4年,从而丧…  相似文献   

12.
389例麻风患者死因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麻风病是一种致残率很高的疾病 ,但其致死率却极低 ,因麻风病直接致死者非常罕见 ,其死因多为合并症或继发感染其它疾病而致死。日本学者佐佐木纪典等曾分别于 1980年、1982年作过麻风患者死因调查[1 ,2 ]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特别是边远山区还很贫困 ,文化、卫生条件及生活水平仍很低下 ,在此种情况下摸清麻风患者主要致死原因 ,并采取相应对策 ,对帮助患者康复 ,提高其生活质量是很具实际意义的。为此 ,作者选择了 6个麻风患病率较高的边远山区县 (市 ) ,在这些县 (市 )麻风专业人员的大力协助下 ,进行了此项专题调查。现将调查情况…  相似文献   

13.
867例麻风患者就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位于湖南省西南部,1950年就建立了麻风病防治专业机构,1951~2001年底,共收治来自湖南省的永州市、衡阳市、邵阳市.长沙市等地的麻风患者892人。为了给广大医务人员在麻风病诊断中提供有关参考资料,特将我所麻风患者就诊情况整理、总结、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将历年来我所收治的有较完整病历和(或)调查登记表等资料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麻风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2011年收治的63例麻风的临床资料。结果麻风多为青壮年男性,多伴有各种类型皮损和神经炎及功能障碍,病程较长,就诊时多为瘤型或偏瘤型麻风。临床医生的诊断流程不规范,病史和体检遗漏项目情况严重。结论临床医生要提高麻风的警惕性,重视皮肤科门诊对麻风患者初筛作用。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年轻医生进行麻风知识培训,规范麻风诊治流程。  相似文献   

15.
我站1952年6月到1983年6月31年间共收治了各型麻风患者共1159名。计 T 型261名,LL 型833名,B型29名,Ⅰ类36名,因多种原因死亡共143例。本文试图通过31年来死因分析阐述麻风患者死亡规律,用以指导我们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6.
2004~2005年我们见到2例氨苯砜过敏患者,现报道如下。例1男,70岁。患者于2004年4月因颜面部、背部、胸部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两肘部、两下肢踝部对称性大小不等红斑,在当地医院经查菌确诊为“BL麻风”,于2004年4月21日开始抗麻风联合化疗,用药40天左右全身发现广泛麻疹猩红热样  相似文献   

17.
17例组织样麻风瘤,其中男12例,女5例;LL 15例,BL 2例;病期5~28年,常发生ENL。麻风瘤为黄豆到蚕豆大的结节,为数个到数十个不等,查菌均在5+以上。12例病理显示组织样麻风瘤,有包膜;细胞呈梭形,交错或螺旋状排列;细菌6+,呈杆状;5例无包膜,损害  相似文献   

18.
患者李文明,男,52岁,农民,自诉主枕部头皮有发处和左肘关节皮肤红斑4个月,自觉麻木,无出汗,皮损不断扩大。经检查见在左枕部有发头皮处有10×7cm高起的红色斑块,并延至耳部,边缘清、表面干燥,毛发稀疏。右肩胛部有二个相似的较大皮损。左耳大神经和左尺神经粗大,质硬、有压痛。皮损未查到抗酸菌。病理示上皮样细胞为主的浸润灶,见大量的淋巴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神经内有大量的细胞浸润。诊断为  相似文献   

19.
麻风病人发生陪拉格拉样皮损在文献中未见报道,作者报告1例。患者男性、工人,27岁,遍身出现干燥的鳞屑性损害2年,否认胃肠、精神障碍或其它系统性病史及麻风接触史。嗜酒8年,主食为小麦等。体检见轻度苍白,四肢皮肤见对称性干燥的鳞屑性色素沉着性损害,面部晒黑区有轻度色素沉着,躯干及腹部有几个大小不等边缘清楚、无感觉障碍的鳞屑性红斑性斑、块;  相似文献   

20.
平福乡二汪村位于桂南交通十分不便的一个大山脚下,全村有35户168人,其中男95人、女73人,壮族占96.34%。1956~1988年间经过16次各种方式的调查,共发现麻风病人19例,其中TT6例,LL13例。患病率在1959年高达93.75‰,发病率1953年为4651:16/10万,是国内罕见的高流行区。患者中男15,女4例;11~40岁者最多;家庭中有1例麻风的7户,2例的2户,有8例的1户(四代发生麻风)。经过联合化疗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