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晓丽  吕翠  张文生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0):1757-1760
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l(tran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vanilloid 1,TRPV1)是一种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主要表达在感觉神经元上,属于瞬时感受器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家族成员之一。该受体可被机械性刺激,化学性刺激或内源性配基等激活,介导疼痛的传递,导致机体功能损伤。中医认为疼痛的发生机制为“不通则痛”,寒性收引和瘀血阻滞均能导致血脉不通而疼痛,清热解毒中药多数具有抗炎效果,温里药和活血化瘀药具有通畅血脉的作用。因此,无论从抗炎角度或通脉角度,清热解毒药、温里药和活血化瘀药均具有止痛作用。该文以TRPV1为靶点,对上述3类中药的止痛作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丁晓洁  董正平  王醊恩 《光明中医》2016,(17):2597-2598
以辣椒素为例探讨辛味中药活性成分对胃黏膜保护作用的机制。与"胃病患者不宜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这一传统观念相悖,辛味中药与辣椒素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可能对胃黏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都可能是通过激活TRPV1受体来实现的。辛味中药含有的有效成分有可能激活胃黏膜上的TRPV1受体,辛味中药可能含有与辣椒素相似作用机制的物质。  相似文献   

3.
甩掉月经病     
痛经1.受寒着凉:受寒着凉是造成痛经的最常见原因。中医认为,寒性的特点是收引和凝滞。如果夏天空调过凉、贪吃冷饮,冬天居处寒凉、衣被单薄,或游泳时水温过低,或经常用双手接触凉水,都会导致寒邪侵袭。寒主收引、凝滞,导致血管变得狭窄,血流变得缓慢,甚或使血液凝滞而成瘀血,"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时,痛经就要发生了。因此,为了避免受寒着凉,女性在月经来潮前和月经期间,不要吃从冰箱里刚取出来的饮食物,如冰淇淋、各  相似文献   

4.
冬至是阴极之至,阳气始至。《黄帝内经》上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逆之则伤肾"。其中"早卧晚起"为了防寒,"必待日光"为了散寒,"去寒就温"为了驱寒,"无泄皮肤"为了御寒。寒气是导致众多疾病的直接原因。寒性凝滞会使经脉气血阻滞不通,不通则痛;寒性收引会令经脉拘挛抽搐,关节屈伸不利;尤其是年老体弱者遇到寒气侵入,一些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都很容易发生,所以天气寒冷时,出门最好戴上暖帽、围巾、口罩、手套,避免寒气侵入,这是有效预防呼吸道疾病的  相似文献   

5.
<正>温法为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之一,是用温热药治疗里寒证的一种方法。寒之所生,有内外、虚实之分。内寒者多为素体阳虚,命门不足,或阴寒不散,寒从内生。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收引,易阻滞血脉。因此,寒邪致病多出现,一是阴寒较盛所致的澄澈清冷、收引凝滞、拘急等症候;二是脏腑虚弱、气化功能衰减,导致的产热不足,温煦无力出现晦黯、抑制症  相似文献   

6.
胃脘痛的遣方用药山东中医学院附院(250011)王祥礼,王翠萍1寒居中焦寒邪之为病,虽有内寒与外寒之分,但总因寒为阴邪,易伤人之阳气,寒性收引凝滞气机,故易出现筋脉拘挛而导致胃脘疼痛。《素问·举痛论》云:“寒邪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引...  相似文献   

7.
从瘀辨治脉管炎五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喜连 《河南中医》2001,21(2):17-18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简称脉管炎 ,是中小动脉阻塞性疾病 ,它主要侵犯四肢。临床表现为肢体的缺血、疼痛 ,行走困难 ,严重时溃烂坏疽 ,属祖国医学“脱疽”范畴。本病病机的关键是脉络瘀阻 ,血瘀证贯穿本病始终 ,但由于致瘀的病因主次不同以及瘀血的转化不同 ,在临床上围绕血瘀而进行辨证施治时有以下 5种方法。1 温经散寒 ,活血通络法本法适用于脉络寒凝之证。因寒性凝滞 ,“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 ,血泣则不通”。寒邪侵袭最易导致血脉收引 ,瘀血内生。症见患肢发凉、麻木 ,酸胀或疼痛 ,间歇性跛行 ,局部皮温下降 ,色苍白或苍黄 ,中、小动脉…  相似文献   

8.
谷万里  史载祥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1):1240-1241,1243
中医学认为,寒凝血瘀是冠心病心绞痛等常见心肌缺血疾病的主要病机之一。本文通过对中医学经典文献的追溯和研究,对寒凝血瘀证心肌缺血的发生机制从寒性凝滞收引、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和天人相应遇寒易发三个方面进行重点阐述,指出其辨证要点。提出温通活血的治疗总则,并对心肌缺血的中医药治疗和现代研究进行了论述,特别对治疗寒凝血瘀证心肌缺血的主要中药单体——大蒜素的治疗作用作了重点探讨。  相似文献   

9.
<内经>认为"寒邪"是致痛的重要原因,寒邪属阴,其性凝滞、收引,导致经脉拘急挛缩、气血凝滞不畅,表现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并以部位为主,兼顾致痛病因病机、疼痛性质、缓解方法、主要伴见兼症等对疼痛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10.
温法运用体会点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萍 《河北中医》2002,24(7):511-511
温法是用于治疗里寒证的一种方法.里寒证通常有两种主要表现形式:一是阴寒较盛所致的澄澈清冷、收引凝滞、拘急等症候,治宜"寒者热之";二是脏腑虚弱、功能衰减所致的产热不足,寒从内生和温煦无力所形成的怯懦、消极症候,治宜"劳者温之".  相似文献   

11.
认为"辛以润之"理论实际上是对辛味中药的功效总结.从药性角度探讨辛味中药应用规律,展望辛味中药药性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2.
气味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五味中之辛味能兼通四气,复兼四味。历代医籍有关气味配伍的记载有很多。如辛行淡渗、辛甘化阳、辛散咸软、辛散酸收、辛开苦降等配伍方法,充分体现了辛味药物在方剂配伍应用中的广泛性特点。因此,认真研究、总结辛味药在方剂中的作用并进而探讨其配伍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辛味药为例,探讨其在方剂学中的作用,发现:辛味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运动"二字。这与中医学对机体的认识的主旨思想"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相一致。作用机理在于:以其"动"的特性,协其他药性之偏以纠正机体阴阳之偏,即以偏纠偏。  相似文献   

13.
正五味是指酸、甘、苦、辛、咸五种味道,是中药药性核心理论之一。中药五味有说明药物功效的作用,早在《内经》中就有相关记载,如《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从广义上来说,辛味药能散、能行,可以发散风寒、起到活血行血的作用;甘味药能补、能和、能缓,即可补虚、和中、调和药性,可起到一定的止痛作用;酸味药能收、能涩,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苦味药能泄、能燥,具有燥湿、泄浊的作用;咸味能软坚散结、泻下通便、平肝潜  相似文献   

14.
小儿胃脘痛辨证及用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鲁  曹宏  曹海英 《河南中医》2001,21(5):61-62
小儿胃脘痛近几年临床有逐渐增多趋势 ,主要以胃脘部胀满、疼痛为主证。对此病 ,笔者在临证时 ,按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和基本的病理变化 ,审证求因 ,将其分为寒凝气滞、乳食积滞、湿热蕴结、胃阴不足四型进行辨证施治 ,常收显效。现将临床点滴经验简介如次。1 辨证分型寒凝气滞型 :由于小儿脾常不足 ,脾胃功能相对稚弱 ,加之小儿寒暖不知自调 ,饮食不知自节 ,如护理不当 ,易被外邪所伤 ,腹部受风冷寒气所侵 ,肠胃为之拘急 ,或大量饮食生冷、瓜果 ,致寒邪凝聚于胃 ,均可因寒性收引、凝滞、中阳不振而致胃肠气滞不通 ,发为胃痛。症见 :胃脘部疼…  相似文献   

15.
"以毒攻毒"法源远流长,然深究其理,非仅因用药具毒者则自可疗毒,笔者统计了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有毒中药83种,发现具有辛味者总计占63.85%(53/83),可见大多数毒性中药皆具辛味,越是大毒之药,走散力越强,故辛味独多,乃因辛味功擅开通"玄府"以祛毒取效,虫药是其典型代表,即擅"开玄解毒"也。  相似文献   

16.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常见病 ,患病后若能及时采用正确的防治措施 ,绝大多数患者在 2个月内即可达到临床治愈 ,笔者现将该病的防治要点介绍如下。防腰部扭伤及过劳腰部扭伤及负重劳累是诱发本病的主要原因 ,故在日常生活中遇搬取重物时应做好正确的预备姿势 ;久坐疲劳后 ,亦应按揉摩擦腰部 ,使肌肉放松 ,以疏通腰部经络气血 ,预防本病的发生。避风寒腰部外感寒湿 ,寒性收引 ,湿性重浊 ,寒湿凝滞 ,则气血运行不畅 ,不通则痛。故应注意腰部避风寒 ,尤以 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肾气渐衰 ,腰部更宜经常保持温暖 ,以防患于未然。卧床休息患病早期 …  相似文献   

17.
从审因辨痛用药谈中药的止痛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虹 《新中医》2002,34(7):5-7
中医治疗疼痛病症具有悠久的历史,“不通则痛”高度概括了疼痛的发病机理,“通则不痛”为治疗大法,许多中药都具有明显缓解疼痛的疗效,以疼痛的病因病机为切入点,从中药的止痛作用、相关的现代研究、中药止痛作用的优势等方面对具有止痛作用的常用中药分类浅析。  相似文献   

18.
韩玉秀  李岩 《新中医》1989,21(6):55-52
“胃脘痛”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三年来我病房收治194例“胃脘痛”患者。其中浅表性胃炎31例,肥厚性胃炎15例,萎缩性胃炎10例,糜烂性胃炎22例,胃溃疡3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80例。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脾胃虚寒型与寒湿凝滞型较为多见,现将其辩证施护介绍如下: 一、辨证要点 (一)辨急胃痛急暴,时因外受寒邪或恣食生冷,以致寒伤中阳或积滞不化,胃失通降而“不通则痛”。 (二)辨寒寒性凝滞,寒邪犯胃之疼痛,多伴脘腹胀满,拒按,食少纳呆,舌苔  相似文献   

19.
苏衍卿  李燕玲 《中医杂志》2003,44(4):250-251
尿石症发病急骤,症见卒然腹部绞痛,放射阴股,甚则四肢逆冷,大汗淋漓,恶心呕吐,舌苔多白厚腻,悉属-派阳虚寒凝、寒性收引、络脉绌急、不通则痛之象, 正如《内经》所谓“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另外肝肾两经均循行于腹部,肝经复络于阴器,恰是尿石症绞痛发作之部位。足见本病实以肝肾两经阳气匮虚、寒邪内盛,湿浊阻滞为根本病因病机,颇类古之“寒疝腹痛”。缘其肝失  相似文献   

20.
落枕是指急性单纯性颈项强痛、活动受限的一种病证,系颈部筋伤[1].轻者4~5 d自愈,重者数周不愈.多因睡眠姿势,睡枕高度不当,或因过度负重,使颈部脉络受损;或因风寒侵袭项背,寒性收引,使筋络拘急,颈部筋脉失和,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针刺治疗落枕具有良好的疗效,患者易于接受.现将国内近5年来针刺治疗落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