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铁蛋白(SF)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检测6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64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55例健康对照组血清AFP、GGT、SF的含量.结果 AFP和SF检测的阳性率在原发性肝癌组与肝炎/肝硬化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肝癌组的阳性率高于肝炎/肝硬化组,GGT检测的阳性率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FP、GGT和SF三项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可提高到96.7%,与单项检测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 血清AFP、GGT、SF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对原发性肝癌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γ-谷氨酰转肽酶(GGT)、γ-谷氨酰转肽酶与谷丙转氨酶比值(GGT/ALT)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87例PHC患者作为PHC组、66例肝硬化患者作为LC组、100例慢性肝炎患者作为CH组以及43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和碱性磷酸酶(ALP)对原发性肝癌(PHC)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消化内科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住院的67例PHC患者、56例良性肝病以及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常规方法检测其血清AFP、AFU和ALP含量。分析联合检测AFP、AFU、ALP对PHC的诊断价值。结果 PHC组的AFP平均水平为(328.6±198.5)ng/mL、AFU为(68.3±7.4)U/L、ALP为(256.3±77.2)U/L,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PHC患者,AFP、AFU和ALP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7.16%、73.13%和71.64%,其中AFU的敏感度最高,而AFP的特异度最高,3项指标联合检测其敏感度可达88.06%,阴性预测值提高至89.74%。结论联合检测血清AFP、AFU和ALP可以提高PHC诊断敏感度,对于PHC的诊断和病情监测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探讨联合测定血清GLS和AFP对肝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测定肝癌、非癌肝病患者血清神经节苷脂(GLS)和AFP含量,然后分组统计、分析结果,肝癌组GLS(799±226)mg/L显著高于非癌患者(481±104),后者与正常人(466±65)无明显差异。测定血清GLS对肝癌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诊断效率分别为82.4%、94.7%、89.7%和78.0%,具有显著临床价值。肝癌组GLS和/或AFP升高为阳性者达97.3%,显著高于良性肝病组,可用于初筛肝癌;GLS与AFP都升高为阳性者达到52.7%,而非癌肝病和正常人组都为0,可用于确诊肝癌。结果显示肝癌患者血清GLS显著增多;测定血清GLS对肝癌诊断、监测及预后分析具有显著临床价值。血清GLS与AFP联合测定对肝癌诊断具有更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GP73联合AFP、VEGF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高尔基糖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原发性肝癌(PHC)和正常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 P法及I P P(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检测、分析45例原发性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其中肝细胞癌39例、胆管细胞癌6例)及14例正常肝组织(对照组)中GP73、AFP及VEGF的表达, 并根据不同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组比较.结果:GP73、AFP及VEGF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143±0.018 vs 0.124±0.027; 0.116±0.026 vs 0.098±0.014; 0.126±0.027 vs 0.092±0.016, 均P<0.05), 后者表达水平同样高于正常肝组织(0.124±0.027 vs 0.088±0.029; 0.098±0.014 vs 0.073±0.011; 0.092±0.016 vs 0.076±0.018, 均P<0.05); GP73与肿瘤的大小、结节数目、临床分期及血清AF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而与病理分级与合并肝硬化相关; VEGF与肿瘤的大小、结节数目、伴门脉癌栓、临床分期有关; GP73与VEGF在肿瘤中表达高于AFP(均P<0.05).结论:GP73高表达于PHC癌组织中, 可成为PHC较好的诊断标志物. 联合AFP、VEGF检测有助于PHC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PHC)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MSCT)与血清甲胎蛋白(AFP)、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PHC患者、肝良性占位患者、和健康者各80例、60例和60例作为PHC组、对照组和健康组。每组患者接受MSCT检测,并检测血清中AFP、NGAL水平。结果与健康组比较,PHC组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的BF、AP、MTT显著升高而IRF To显著降低(P0.05)。PHC组织的BF、AP、MTT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良性占位组织而IRF To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和良性占位组织(P0.05)。PHC组和对照组的AFP、NGAL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PHC组血清AFP、NGAL显著高于对照组。MSCT、AFP、NGAL单独检测PHC的诊断效能无显著差异(P0.05)。MSCT、AFP、NGAL三种方法平行联合检测的准确度、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 PHC患者MSCT检测的BF、AP、MTT指标和血清AFP、NGAL显著升高,并且MSCT、AFP、NGAL平行联合检测可提高对PHC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层研究血清AFP水平与原发性肝癌(PHC)患者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统计分析PHC患者不同层次血清AFP水平中的各临床症状和体征。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 030例PHC患者,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腹痛、腹胀、影像学检查为块状型、病理检查为肝细胞型及胆管细胞型对血清AFP水平有明显影响。通过线性趋势分析发现肝硬化、腹痛、腹胀、腹水、肝大、影像学检查为块状型、大三阳及小三阳百分率随AFP水平的升高而呈现增加趋势,而影像学检查为结节型、病理检查为肝细胞型和胆管细胞型阳性百分率随AFP水平的升高而呈现下降趋势。结论临床上应动态监测PHC患者血清AFP水平,并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更好地提高PHC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对原发性肝癌(PHC)58例,良性肝病62例(包括肝硬化31例,肝血管瘤10例,慢活肝15例,急性肝炎,6例),转移性肝癌10例,正常对照30例。检测血清γ-谷氨硫胺转换酶同功酶Ⅱ(γ-GTⅡ),并且与甲胎蛋白(AFP)及AFP异质体对照。结果显示γ-GTⅡ对PHC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AFP联合检测可以提高AFP阴性的PHC患者的诊断率,同时还可用以小肝癌的诊断及观察PHC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血清恢蛋白(SF)、脂质唾液酸(LSA)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本文同时检测了86例原发性肝癌及其他良性疾病患者的血清SF及LSA,并与甲胎蛋白(AFP)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原发性肝癌组血清SF及LSA水平明显高于非肝癌良性组,SF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灵敏度为81.6%,特异度为83.3%,诊断正确率为82.5%,均较LSA为优,且对AFP阴性和轻度升高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有较高的检出率。本文提示,对疑患原发性肝癌者,除检测AFP外,可同时检测血清SF及LSA,特别是对AFP阴性患者,以期提高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已成为肿瘤相关性死亡的首要原因,早期诊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AFP联合肝脏超声筛查和随访是早期诊断的主要途径,但对慢性肝病基础上较为常见的良性病变与小肝癌的鉴别仍较困难。AFP低水平升高仅预示肝癌的可能,不具有诊断价值。AFP〉200ng/ml作为诊断肝癌cutoff值,敏感性仅为20%-45%。AFP-L3等对肝癌有很好的特异性,但是敏感性也低。磷脂酰肌醇硫酸类肝素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是通过磷脂酰肌醇(GPI)锚定于细胞膜表面脂质的硫酸类肝素蛋白聚糖,参与调节胚胎生长发育。国外研究显示GPC3在80%-90%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上调,在正常成人组织和其它肿瘤中低水平表达或不表达,约50%肝癌患血清中亦可检测到升高水平的可溶性GPC3蛋白,是一个值得期待的肝癌特异性标志物。GPC3联合AFP测定可以显提高敏感性而不影响特异性,在相对早期的肝癌中也有一定的阳性率,有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本采用ELISA测定肝癌和肝硬化患血清GPC3水平,探讨单独GPC3及联合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AFP阴性(<20 ng/ml)的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2017年3月住院治疗的34例AFP阴性的PLC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资料进行处理,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总体生存率,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影响AFP阴性的PL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在随访的3年中,34例患者1 a、2 a和3 a生存率分别为91.2%、85.3%和73.5%;单因素分析提示不同肿瘤大小(最大直径≤5 cm与>5 cm)患者生存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远处转移灶数量<2处与≥2处患者生存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门脉癌栓与无门脉癌栓患者生存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Child-Pugh分级C级与A/B级患者生存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学分级高与组织学分级低患者生存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发生肝外转移与无转移患者生存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CEA水平高与CEA水平正常患者生存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TACE疗效达到CR与PD患者生存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行了放疗与未进行放疗患者生存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COX分析提示有门脉癌栓形成、Child-Pugh分级差、组织学分化低、发生肝外转移、血清CEA水平高、TACE疗效差和未进行放疗均是影响AFP阴性PL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 AFP阴性PLC患者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及时行TACE治疗并达到完全缓解者或进行了补充放疗可能能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蛋白抗原199(CA199)和铁蛋白(Fer)对原发性肝癌(PLC)的诊断价值。方法在31例确诊的 PLC 患者和31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联合检测血清 CEA、AFP、CA199和 Fer 水平,对比分析其检测的意义。结果 PLC 患者血清 CEA[(28.12±5.76)μg/L、AFP(307.23±23.67)μg/L)、CA199(158.53±11.42) U/ml 和Fer(457.82±22.31)μg/L)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94±2.16)μg/L、(10.12±5.24)μg/L、(13.32±2.86)U/ml 和(116.24±16.19)μg/L]明显升高,差异显著,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四者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可达93.6%,与 CEA、AFP、CA199和 Fer 单独检测的敏感性(分别为67.8%、74.2%、77.4%和80.6%)相比,均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EA、AFP、CA199和 Fer 能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顾生旺  赵兵  孙瑶瑶  蒋兆荣  王建国 《肝脏》2011,16(3):213-215
目的 分析395例各型肝病(合并肝占位或AFP异常)血清AFP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铁蛋白、透明质酸,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定期复查和随访.结果 共430例患者符合标准,纳入研究.35例(8.2%)失访,获随访的395例中,血清AFP...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效果。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7月我科诊治的136例PLC患者,68例接受TACE治疗,另68例则在TACE治疗后给予RFA治疗。结果 在治疗后3 m,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2%和8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血清AF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后发热、上腹部疼痛、胃肠道反应和肝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相差(P> 0.05);观察组患者1 a和2 a生存率分别为73.5%(50/68)和55.9%(40/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3%(41/68)和41.2%(28/68,P< 0.05)。结论 TACE联合超声引导下RFA治疗PLC患者近期和远期疗效都比单纯进行TACE治疗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作者单位:712000 陕西省咸阳市 陕西核工业215医院影像科(吴进锋);肿瘤科(白国栋);超声科(程荣)第一作者:吴进锋,男,40岁,大学本科,主治医师。E-mail:wujinfeng_197705@163.com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HBV标志物模式及HBV DNA水平。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151例PHC、132例慢性乙型肝炎和14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结果在15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HBV感染率达97.4%(147/151),HBV DNA阳性率为74.8%(113/151),平均水平为5.6±1.1 lgcopies/ml;HBsAg(+)、HBeAb(+)、HBcAb(+)90例(59.6%),其血清HBVDNA检出率为76.7%,平均水平为5.1±0.9lgcopies/ml;HBsAg(+)、HBeAg(+)、HBcAb(+)38例(25.2%),血清HBVDNA检出率100.0%,平均水平为6.4±0.9 lgcopies/ml。结论 PHC患者HBV感染率高,HBV与PHC发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随着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病情的进展,血清HBeAg自发性发生血清学转换和HBV DNA载量下降,要警防原发性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脏超声造影检查诊断微小原发性肝癌(PLC)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6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监测的PLC高危人群156例,在常规超声检查后对有目标或高度怀疑的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并在15 d内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经手术组织或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结果 在156例PLC高危人群中,常规超声检查诊断恶性占位29例,可疑恶性14例;经超声造影检查,诊断恶性占位32例,可疑恶性9例。经CT、MRI和手术后或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肝细胞癌(HCC) 32例,可疑恶性9例。在32例HCC患者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48.56±2.05) 岁。病灶直径0.8~2 cm,平均(1.62±0.12) cm;在确诊的32例微小HCC患者中,13例超声造影显示动脉早期瘤体完全增强,而门脉期和延迟期表现为低回声,呈现典型的“快进快出”增强模式,19例造影剂超过6 min未廓清,呈“快进同出”型。结论 针对PLC高危人群,对其行肝脏超声造影定期跟踪监测,有助于发现早期微小PLC病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临床大样本数据回顾性分析血清甲胎蛋白(AFP)和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诊断原发性肝癌(PLC)的价值。方法 2015年1月~2015年12月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诊治的PLC患者7097例,同期诊治的肝硬化(LC)患者122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水平,采用凝集素捕获微量离心柱法检测AFP-L3,将AFP-L3/AFP比值大于10%定义为AFP-L3阳性。结果 7097例PLC患者血清AFP水平为61.7(5.4,1226.0)μg/L,显著高于122例LC患者的3.6(2.5,10.95) μg/L(P<0.05),AFP-L3阳性率为8.2(-,26.1)%,而在肝硬化患者未检出AFP-L3阳性(P<0.05);以血清AFP≥20 μg/L或/和AFP-L3≥10%任一阳性为截断点,诊断PLC的准确度为63.1%,优于AFP(60.3%)和AFP-L3(47.9%)单独诊断的结果;AFP-L3阳性率随着AFP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血清AFP阴性的PLC和AFP阳性的LC患者AFP-L3阳性率分别为39.6%和7.7%,显著低于血清AFP阳性PLC患者的73.7%(P<0.05);在2103例具有病理学诊断的PLC患者,1976例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AFP水平为50.8(4.8,1015.0) μg/L,6例混合型肝癌患者血清AFP水平为74.9(4.55,39248.3) μg/L,AFP-L3阳性率分别为5.3(-,24.6)%和8.4(-,18.8)%,均显著高于121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2.8(2.2,5.15) μg/L,P<0.05】和【-(-,-)%,P<0.05】。结论 大样本的结果显示PLC患者血清AFP和AFP-L3存在较高的阳性率,其诊断效能较好。  相似文献   

18.
肝脏外科引领了原发性肝癌(PLC)临床和研究数十年,而肝癌的预防、诊断和处理需要众多学科的参与.在实际工作中,或是因为肿瘤较晚或是肝病基础差等原因,约70%左右肝癌患者诊断时只能进行姑息性治疗[1]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血清趋化因子CXCL13(CXCL13)和白细胞介素-31(IL-31)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价值。方法2015年1 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0例PLC患者和7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采用酶联兔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XCL13和IL-31,常规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和碱性磷酸酶同工酶Ⅰ(ALP-I),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计算血清标记物诊断的效能。结果PLC患者血清CXCL13和IL-31水平分别为(194.8±137.7) pg/ml和(24.8±96.9) pg/ml,而健康人血清CXCL13和IL-31水平分别为【(125.6±135.5) pg/ml,P<0.05和(25.2±95.7) pg/ml,P>0.05】;以血清CXCL13水平≥155.1 pg/ml为截断点,其诊断PLC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正确率分别为68.6%、100.0%和85.3%,以血清AFP水平≥200.5 μg/L为截断点,其诊断PLC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正确率分别为58.6%、97.1%和85.6%,而血清IL-31和ALP-I的诊断效能较低。结论检测血清CXCL13或许能够帮助诊断PLC,其临床应用价值仍需要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FP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肝炎患者AFP水平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肝炎并经肝穿刺活检的310例患者,常规检测血清TB-ALT,AST,A/G,AFP及肝炎病毒标志,观察异常AFP水平与临床类型,病理类型,有无家族史和病因等的关系。结果:310例肝炎患者中发现AFP异常115例,阳性率为37.1%,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中均见有AFP异常者,根据病理,急性肝炎患者AFP阳性率最低,慢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较高,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阳性率最高,分别为11.7%.34.2%,57.5%和66.7%,按临床表现诊断,阳性率以慢性重型肝炎最高,慢性肝炎最低,而急性肝炎居中,在肝炎病因分类中单纯HBV感染或HBV基础上又有HAV/HEV感染者AFP阳性率较高,为35.3%和62.8%,HBV与HCV双重感染者为27.3%,单一HCV感染者6例中1例AFP阳性,单纯HAV或HEV阳性者未见AFP异常,此外,有肝癌家族史的肝炎患者AFP阳性率为57.9%,高于无肝癌家族史者。结论:肝炎患者AFP异常颇为常见,一旦发现肝炎患者AFP异常时,应考虑患者有HBV感染的背景,或为单纯HBV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或HBV基础上有HAV或HEV重叠感染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