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孕周及分娩方式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早产单胎产妇临床资料,根据其孕周分成28~32周组(A组,n=60)和33~36周组(B组,n=66)两组。比对不同孕周的不同分娩方式早产儿出生体重、新生儿阿氏评分(Apgar)及围生期死亡率差异。结果 B组早产患儿出生体重及Apgar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患儿(P<0.05);孕周相同的情况下,不同分娩方式的早产儿在出生体重及Apgar评分对比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早产患儿围生期死亡13例(21.7%),显著高于B组患儿的6例(9.1%)(P<0.05);孕周相同的情况下,剖宫产早产儿围生期死亡率略低于阴道顺产早产儿,但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龄越小的早产儿围生期死亡风险越高、预后越差;对存在高危征象的早产儿予以剖宫产终止妊娠能有效改善其预后质量,降低围生期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抑郁情绪与新生儿出生体重间的关系,验证两者关系是否受分娩时孕周及新生儿性别调节.方法 以1 800例在孕32~36周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调查表和流调中心用抑郁自评量表,收集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统计学信息并进行抑郁症状评价.分娩后获得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性别等出生结局.结果 控制潜在混杂因素后,对于足月孕产妇,妊娠晚期抑郁组与非抑郁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早产孕产妇,妊娠晚期抑郁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低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以无妊娠晚期抑郁孕妇分娩的男婴为对照,妊娠晚期抑郁孕妇分娩的男婴小于胎龄儿(SGA)发生风险无显著增加(OR=0.86, 95%CI:0.20~3.76),而妊娠晚期抑郁孕妇分娩的女婴SGA风险显著增加(OR=4.37, 95%CI: 2.08~9.18).结论 孕32~36周高水平抑郁情绪可能显著减少早产儿出生体重,特别是女婴出生体重.  相似文献   

3.
双胎妊娠9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减少双胎妊娠妊娠期和分娩期母儿并发症的方法。方法收集我院1993~2005年9月97例双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分析双胎妊娠妇女并发症情况、剖宫产率及围生儿情况。结果(1)双胎妊娠并发症以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和早产为主,其次为贫血、胎膜早破、产后出血、胎死宫内等。(2)双胎妊娠剖宫产率为77·32%。(3)新生儿窒息率:孕周<34周与孕34~36 6周的新生儿窒息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孕34~36 6周新生儿与孕37周以上新生儿窒息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新生儿病死率:孕周<34周与孕34~36 6周的新生儿病死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孕34~36 6周与孕37周以上的新生儿病死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有组织地加强双胎妊娠的孕期保健,积极防治孕产期各种并发症;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早产儿的出生,特别是孕周<34周的早产儿出生;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适时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孕34周早产胎膜早破不同分娩方式对低出生体重儿的近期影响和寻求≤孕34周早产胎膜早破的最佳分娩方式。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21例≤孕34周胎膜早破剖宫产和同期的27例≤孕34周胎膜早破阴道分娩的病例,比较两种分娩方式与早产儿的预后。结果:在出生体重<1500g组中,剖宫产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P<0.01);剖宫产组的窒息率、死亡率均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剖宫产组的NRDS发生率低于阴道分娩组(P<0.01),但剖宫产组的NIE发生率与阴道分娩组无差异。结论:随着NICU的发展和新生儿救治水平的提高,剖宫产不再是低体重早产儿的禁忌症,如合并胎膜早破,应适时行剖宫产更有利于预防早产儿近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盐酸利托君治疗先兆早产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每年新生儿出生数量为800-1 000万,早产发生率占妊娠分娩的8.8%。早产儿由于过早分娩而中断子宫内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各器官发育尚不够成熟,体外生存能力低,发病率高,易患肺透明膜病、间质性肺炎、出血倾向及神经、智力缺陷。早产儿约有15%于新生儿期死亡,其中75%以上的新生儿死亡与早产有关。2007年12月-2008年7月,我科使用盐酸利托君注射液治疗新生儿早产,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孕期小于33周的孕妇60例,年龄25-36岁,孕周28-34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产发生的原因及早产儿并发症与胎龄、出生体重的关系及早产儿结局.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0年6月间住院分娩的孕28周~36+6周早产产妇304例及其早产儿34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早产发生的原因,对不同孕周及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并发症及近期结局进行比较.结果早产发生率18.3%,胎膜早破和子痫前期为早产的常见原因.治疗性早产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发生率高于自然早产组,新生儿感染及高胆红素血症低于自然早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增加,早产儿的并发症如窒息、RDS、吸入性肺炎、HIE发生率逐渐减少,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增加,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及死亡率下降,存活率增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医师应当掌握引起早产的原因,尽可能的延长孕周及出生体重,将有助于降低早产儿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从而改善早产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李莉 《中原医刊》2011,(6):81-81
目的 探讨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和对新生儿的影响及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10例孕妇早产的原因及对新生儿的影响,并对不同孕龄组(28~34周、34+1~36+6周两组)做分析比较.结果 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臀位、双胎、胎盘因素占据早产病因前五位.不同孕周的两组早产在新生儿死亡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低体质量儿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胎龄越小、新生儿体质量越轻,其死亡率越高,提高早产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水平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9,(12):1650-1652
目的:分析超声检查在评价早产儿和足月儿胼胝体(CC)发育及其与出生体重、孕周的关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新生儿100例,对其出生后0~6周行颅脑超声检查,并测量CC矢状长度和小脑蚓部矢状长度,并分析其与出生体重、孕周的关系。结果:早产儿和足月儿出生0~2周CC生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2~6周足月儿CC生长率高于早产儿(P<0.05);早产儿体质量低于足月儿,CC矢状长度和小脑蚓部矢状长度均短于足月儿(P<0.05);29~32周新生儿体质量低于孕周32~34周、34~36周、>36周新生儿,CC矢状长度和小脑蚓部矢状长度均短于32~34周、34~36周、>36周新生儿(P<0.05);32~34周新生儿体质量低于34~36周、>36周新生儿,CC矢状长度和小脑蚓部矢状长度均短于34~36周、34~36周、>36周新生儿(P<0.05);34~36周新生儿体质量低于孕周>36周新生儿,CC矢状长度和小脑蚓部矢状长度均短于孕周>36周新生儿(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CC矢状长度及小脑蚓部矢状长度与出生体重、孕周呈正相关(P<0.05)。结论:颅脑超声检查可显示CC发育情况,可提示CC矢状长度及小脑蚓部矢状长度与出生体重、孕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孕34~36+6周出生的新生儿称晚期早产儿,占早产儿的70%,临床上又称为近足月儿。近年来,我国晚期早产儿在早产儿中的比例不断上升,晚期早产儿人数逐年增加。多数研究发现,晚期早产儿的健康状况不太理想,与足月儿相比存在较多的健康问题,晚期早产儿的病死率、患病率均较高,神经发育与足月儿相比较为迟缓,晚期早产儿出生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较大,如新生儿湿肺、呼吸窘迫综合征、体温不稳定、黄疸、持续肺动脉高压、呼吸困难和喂养困难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PPROM)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出现PPROM后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合适的方式分娩.方法回顾分析62例PPROM的临床资料.结果 66.1%有易发因素存在,比较孕28~34+6周与孕35~36+6周的PPROM,其分娩方式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孕28~34+6周出生的新生儿出现并发症及死亡明显高于孕35~36+6周出生的新生儿.结论积极发现并处理高危因素,适当延长孕周,以减少新生儿出现并发症及死亡,根据胎儿情况来决定分娩方式,不应强调阴道分娩或过早选择剖宫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产分娩方式对≤孕 34周早产儿的近远期并发症影响及寻求早产的最佳分娩途径。方法  6 9例住院的≤孕 34周剖宫产病例与随机抽取同期同孕周的阴道分娩病例 9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比较两种分娩方式对孕妇的影响及早产儿近期并发症 (包括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颅内出血和死亡 )和远期影响 (包括身高、综合学习能力 )。结果 妊高征组的窒息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发生率较前置胎盘组低(P <0 0 5 ) ;臀位分娩时剖宫产组的预后较阴道分娩好 (P <0 0 5 ) ;剖宫产组出生的早产儿重度窒息率 ,NRDS、脑出血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阴道分娩组 (P <0 0 5 ) ,但综合学习能力比率较高 ;轻度窒息率、缺血缺氧性脑病 (HIE)及目前身高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随着NICU发展及新生儿救治水平的提高 ,剖宫产不是低体重早产儿的禁忌证 ,在合并母儿病理产科的情况下 ,及时转运至有条件的医院 ,剖宫产分娩更有利于预防早产儿近远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双胎妊娠母儿并发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双胎妊娠常见的母儿并发症以及防治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至2005年9月双胎妊娠母儿并发症的种类及围生儿的预后情况。结果①97例双胎妊娠并发妊娠高血压疾病38例(39.2%)、早产31例(32.0%)、贫血25例(25.8%)、胎膜早破10例(10.3%)及产后出血6例(6.2%)。②新生儿窒息率:97例双胎中活产新生儿187例,出现新生儿窒息20例(10.7%);围生儿194例,死亡12例(6.2%),孕周〈34周的新生儿窒息率及围生儿死亡率均高于孕周〉34周的新生儿(P〈0.01)。结论①双胎妊娠并发症较常见,以妊娠高血压疾病及早产为主,临床应加强双胎妊娠的孕期保健,积极防治各种孕产期并发症。②双胎妊娠早产儿窒息率较高,尤其是〈34周者,死亡率也较高,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早产儿的出生,特别是孕周〉34周的早产儿出生。  相似文献   

13.
崔蓉  王蕾 《中华全科医学》2012,(8):1229-1231
目的分析研究早产有关的危险因素及早产儿发病及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住院分娩237例早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抽取足月分娩的237例进行相关对照。比较孕28~31+6、32~34+6、35~36+6周和足月孕龄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死亡的差异。结果不明原因早产,胎膜早破,重度子痫前期,多胎妊娠,产前出血为早产原因的前5位;早产还与孕期母亲未做产前检查相关。早产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和死亡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产病因复杂,减少早产的发生率关键是重视围产期保健,积极防治妊娠并发症。早产是围产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重视早产的临床相关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可降低围生儿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临床研究(附19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彩珊 《广西医学》2004,26(7):955-957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妊娠结局。方法 对 196例胎膜早破合并早产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6例中孕 2 8~ 34周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孕 34~ 36 6 周者 (P <0 0 1) ,15例新生儿死亡均发生于孕 34周前。结论 对于孕 2 8~ 34周者在胎膜早破时采取期待疗法 ,以减少新生儿病死率 ;对于孕周小者 ,尽量延长孕周至 34周以上 ,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55例干预性早产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干预性早产的原因、时机及早产儿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干预性早产病例,比较不同孕周早产原因及早产儿情况.结果 干预性早产主要原因为重度子痫前期、胎儿窘迫、胎膜早破、前置胎盘等.随孕周及体重增加,早产儿窒息、并发症及围生儿死亡明显下降,大于34孕周与体重大于2 000 g早产儿预后明显改善.结论 适时选择干预性早产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改善围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198例早中期早产临床资料分析,探讨早期早产危险因素及早产儿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4年1月~2006年9月收治的198例分娩孕龄28~33+6 周的早中期早产活产孕妇和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分为孕龄28~31+6 周的早期早产活产组90例,早产儿99例;孕龄32~33+6 周的中型早产活产组108例,早产儿122例(出生致死性缺陷除外),进行早产原因及新生儿结局对比分析.结果 早产的发生受多因素影响,早期早产组规律产检率、妊娠期体质量增加均明显低于中型早产组(P<0.05);早期早产组剖宫产率、住院天数较中型早产组明显增加(P<0.05).早期早产组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低评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新生儿低钙血症发生率、NICU住院日、新生儿死亡率均明显高于或长于中型早产组(P<0.05).结论 早期早产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早期早产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孕妇规律产检及孕期均衡营养、控制孕期体质量增长过多或过少对减少早期早产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孕34周早产儿自身因素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 分析132例≤孕34周早产儿的孕周、出生体重与≤孕34周早产儿预后的关系.结果 孕28~31 6周组早产儿的死亡率、极低体重出生率明显高于孕32~34 6周早产儿(P<0.001),孕28~31 6周组与孕32~34 6周早产儿的窒息率无差异(P>0.05),极低体重儿的死亡率明显高于1501~2499g组(P<0.001),极低体重儿的窒息率高于1501~2499g组(P<0.01).结论 孕周与出生体重对≤孕34周早产儿死亡率有一定影响,极低体重儿对≤孕34周早产儿窒息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研究产前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对多胎妊娠及早产新生儿病死率的影响,南卡罗莱纳大学的Boghossian博士对22~28孕周出生的婴儿展开研究,结果发表于近期的JAMA Pediatr杂志上。多胎妊娠使得早产儿死亡风险升高。过去的研究表明,小于34周的单胎妊娠孕妇在生产前24 h~7 d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能够降低新生儿早期死亡率、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脑出血以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相似文献   

19.
例1:31岁,孕4,产3,以停经27“周,全身皮肤瘙痒1周为主诉,于2004年3月人院。早孕反应轻,孕4个半月感胎动至今,1周前出现双下肢瘙痒,渐及躯干,腹部严重,颜面及两上肢较轻,夜问加剧,伴有腹泻,黄色稀便,无恶心、呕吐,无纳差、厌油。于1998年足月顺产一孩,羊水黄绿色,孕妇于妊娠晚期出现全身皮肤瘙痒、黄染伴腹泻,未诊治,新生儿出生时重度窒息死亡,于2000年孕34周难免早产一孩,生后第2天早产儿出现皮肤黄疸,生后5天死亡,孕妇于此次妊娠晚期同样出现皮肤瘙痒、黄染伴腹泻。  相似文献   

20.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干预性早产儿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军  雷蔚华  张爱云 《广东医学》2004,25(10):1180-1182
目的 探讨妊高征干预性早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因严重妊高征行干预性早产儿115例 ,比较存活儿 (96例 )和死亡儿 (19例 )的分娩孕周、干预方法、出生体重、并发症及产前是否应用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结果 比较分娩孕周 <32周、32~ 34周、≥ 35周的早产儿死亡率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择期剖宫产及产前应用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的早产儿死亡率明显减低 (P <0 0 1) ;两组早产儿平均出生体重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 ;死亡组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存活组 (P <0 0 1)。结论 妊高征干预性早产儿死亡与分娩孕周、干预方法、产前应用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及重度窒息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