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复苏(DCR)与积极液体复苏策略(AFR)对创伤性休克伴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TIC)患者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创伤性休克伴TI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液体复苏策略不同分为DCR组(31例)和AFR组(29例),对患者复苏治疗前0.5 h及治疗...  相似文献   

2.
谭雪梅  张洲 《重庆医学》2007,36(16):1596-1597
目的 通过观察创伤性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围术期凝血及血小板功能,探讨围术期凝血及血小板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其可能影响因素.方法 ASAⅡ~Ⅲ级脊柱骨折患者53例,分别于手术前、术毕即刻、术后1、2、3、4、5d,采血检测DIC凝血全项、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结果 53例脊柱骨折患者, 术前血液凝固性不同程度增高, D-二聚体>401μg/L者40例, 占81.63%.49例脊柱手术时间为(3.6±0.8)h,术中出血量(1 217±263)ml,其中43例出血量超过自身最大允许出血量的30%,占87.76%;尿量(825±153)ml;输入浓缩红细胞(376±198)ml.所有患者术后5d内与术前比,Hct和Hb在术后即刻至第1天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变化不大.血小板计数均出现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则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原则在术后第3天降到最低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二聚体水平则在整个围术期呈进行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在术后即刻至第1天上升幅度最大.结论 创伤性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围术期由于解剖形态特殊、创伤、手术、大量失血等刺激,血小板数量显著降低且其凝血功能受到抑制.另外,手术剥离骨创面过程中的一些促凝物质进入血液激活凝血系统以及手术和疼痛应激,均致使D-二聚体水平则在整个围术期呈进行性升高,患者术后处于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3.
李贵华 《广州医药》1995,26(6):41-43
对20例登革热患者血小板功能及凝血指标进行检测发现:血小板计数正常者达65%。血小板粘附试验(PAT)值高于正常者达90%(18/20),血小板聚集试验中之ADR值下降者占53%(8/15);ADP值下降者占46.6%(7/15);STAMP值下降者占46.15%(6/13)。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异常率高达65%。反映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Ⅹ功能的“正常PRP+正常PPP”与病人PRP+病人P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ARDS)患者血小板、凝血功能、凝血因子活化的改变。方法 :采用 COATRON IV型凝血分析仪、COULTER细胞分析仪、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 ELISA)测定 PT、APTT、TT、FIB、PLT、MPV、PAg T、F1 2、FPA。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ARDS患者各项指标显著改变。结论 :在 ARDS时 ,凝血功能和血小板的异常在肺损伤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蓓琳 《重庆医学》2004,33(7):1116-1117
肝脏是许多凝血因子合成的重要器官,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器官.肝硬化患者因大量肝细胞受损致蛋白质、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常存在凝血障碍和血小板质和量的异常.本研究通过观察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探讨其与肝功能和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7.
恶性肿瘤患者不同阶段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①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不同阶段凝血功能、抗凝及血小板数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②方法用法国产Stag自动血凝分析仪,对31例正常对照及92例恶性肿瘤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KPTT)、纤维蛋白原(F ib)及血小板(PLT)、抗凝血酶Ⅲ(AT-Ⅲ)进行检测对比分析。③结果恶性肿瘤患者中,胃癌、肝癌早期PT、TT、KPTT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降低,肺癌、乳腺癌晚期患者中PT、KPTT较正常对照组增高,F ib明显升高,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血小板数量无明显变化;肝癌、肺癌晚期患者血小板均明显下降,AT-Ⅲ活性亦有显著性改变。④结论本组中除肝癌患者以外,其余病例早期凝血功能增强,处于高凝状态,有血栓形成的倾向,且预后不良,晚期则凝血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和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8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根据病情分为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及肝硬化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人员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的血小板和凝血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各类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结果显示,随着病情的加重,PT、APTT显著延长,Fbg浓度显著降低;各类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检测结果显示,随着病情的加重,PLT和PCT显著降低,MPC、PDW显著升高。结论血小板参数和凝血功能的检测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治提供了一定依据,有利于临床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变化规律及危险因素.方法 以60例创伤性脊柱骨折患者为对象,动态检测患者术前(T0)、术后即刻(T1)、术后1 d(T2)、2 d(T3)、3 d(T4)、4 d(T5)、5 d(T6)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结果 与T0时刻比较,T1~6时刻血小板(PLT)水平均降低,其中以T3时刻...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6):96-98+102
目的 探讨重复捐献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血小板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以评估采集血小板质量及献血者的健康状况。方法 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5 月在三明市中心血站参加无偿捐献血小板的献血者60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捐献次数分为初次捐献血者(以前没有捐献过全血或成分血者)作为对照组,连续捐献血小板1 年以上超过20 次作为研究组,每组各30 例,分别检测两组献血者的血小板及相关参数、血栓弹力图(TEG)相关指标(R 值、K 值、α 角、MA 值)和凝血功能(PT、APTT、Fb、TT)等各项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MPV、PDW及P-LCR 值分别为(10.31±0.73)fl、(11.66±1.02)%、(0.23±0.04)%,高于对照组MPV、PDW 及P-LCR 值[(9.53±0.58)fl、(10.43±0.92)%、(0.18±0.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EG 相关指标R 值、K 值、α 角、MA 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T、APTT、Fb、TT 等凝血功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复捐献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血小板参数显著升高,但对血小板绝对值、血小板功能及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不影响献血者身体健康安全,可保障血小板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相关指标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H),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等的参数变化,了解子痫前期患者凝血功能的状态。方法选取41例子痫前期患者,41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和41例非孕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日本Sysmex Corporation公司的CS-5100凝血分析系统与XT-18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子痫前期患者PT、APTT值较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和非孕妇女明显减低(P〈0.05),PT-H、FIB、D-D值明显升高(P〈0.05),TT值在3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减少(P〈0.05),PCT,MPV,PDW均增高(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有明显的高凝状态和血小板消耗,妊娠期检测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功能对子痫前期的病情检测和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计数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以80例肺结核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检测患者凝血指标及PLT水平,分析其与肺结核之间的关系。结果三组D-D、Fbg、TT、PLT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活动期组D-D、Fbg、PLT水平高于非活动期组(P<0.05);活动期组D-D、Fbg、PL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非活动期组D-D、Fbg、PL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TT完全相反。D-D评估肺结核患者病情的AUC、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0.863(95%CI:0.768~0.930)、91.43%、77.78%。Fbg评估肺结核患者病情的AUC、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0.835(95%CI:0.735~0.909)、74.29%、84.44%。TT评估肺结核患者病情的AUC、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0.906(95%CI:0.820~0.960)、88.57%、88.89%。PLT评估肺结核患者病情的AUC、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0.830(95%CI:0.729~0.905)、74.29%、80.00%。结论肺结核患者体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活动期患者较非活动期患者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凝血及血小板聚集功能分析湖南医科大学附属湘雅医院血液研究室(410008)舒毅刚,钟美佐,解勤之出血是急性白血病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其发生机理与血小板减少及其功能障碍、凝血功能改变和毛细血管壁的浸润等综合因素有关。本文对32例急性...  相似文献   

14.
陆奕华  吴星光  崔艳双 《海南医学》2014,(12):1805-1806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50例子痫前期患者与50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作对照,分析各组间凝血功能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及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组患者的PT、APTT、TT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明显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明显升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PT、APTT、TT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FIB显著升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娠期高血压组与正常晚期妊娠组的组间PLT、MPV、PD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子痫前期组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PLT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MPV、PDW明显升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及血小板活化现象,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监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指标对病情严重程度的判定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呼巧玲  梁爱玲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4):3273-3274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血小板功能的变化。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8例,并选择105例健康人群内作对照,检测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C),血小板压积(PCT)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时间(A PT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纤维蛋白原(FIBP),比较两组指标的‘变化。结果:慢性乙肝患者组血小板参数与对照组比较低于对照组,P〈0.05;PT、APTT、FIB三项参数,慢性乙肝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着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16.
肝病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红细胞、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Sysmex-K-4500血液分析议和法国STA-R全自动凝血仪对我院200例肝病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红细胞、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分析。结果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组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OB)、血细胞比容(PCV)、血小板数(PLT)、纤维蛋白原(FIB)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比值(PT-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肝病患者红细胞、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均有所变化。且变化的程度与病情的进展和预后密切相关,可锥为肝病患者病情进展及严重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在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肺结核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PLT)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2例肺结核患者,依据病变活动程度分为活动性组(n=38)与非活动性组(n=44),并取同期38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n=38),检测三组凝血功能[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与PLT,比较活动性组与非活动性组治疗前后及组间的凝血功能、PLT,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三组D-D、Fg、TT与PLT大小为:活动性组>非活动性组>对照组,且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性组与非活动性组治疗后D-D、Fg、TT与PL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0.01);活动性组治疗后D-D、Fg、TT与PLT明显高于非活动性组治疗后及对照组(P<0.01),非活动性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处于高凝状态,活动性肺结核较非活动性肺结核更为严重,严格监测凝血功能与PLT,对预防肺结核患者血栓性并发症极具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剂量肝素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观察小剂量肝素治疗脓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本院2011年7月-2013年10月间96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肝素组和常规组各48例,常规组采取容量复苏、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控制血糖、脏器支持等基础对症治疗,肝素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持续静脉泵入普通肝素5 u/kg/h,疗程1周,评价小剂量肝素治疗脓毒症的临床效果。并检测两组患者PT、a PTT、PLT、TXB2、6-keto-PGF1α、CD62P、TXB2/6-keto-PGF1α(T/K)水平,计算两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比较两组出血并发症与28日死亡率。结果治疗1 d、4 d、7 d后,两组患者PT、PLT、a PTT数值略有升降,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素组患者TXB2、T/K、CD62P表达水平逐渐呈下降趋势,常规组患者则呈上升趋势,两组患者在7 d后TXB2、T/K、CD62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keto-PGF1α表达水平均呈上升趋势,肝素组治疗7 d后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APACHEII评分逐渐降低,肝素组患者治疗7 d后APACHEII评分(11.81±3.24)显著低于常规组(13.74±3.54)(P0.05)。肝素组和常规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12.50%vs.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7,P=0.504)。两组患者28天病死率(18.75%vs.25.00%)(χ2=0.549,P=0.459)。结论脓毒症患者早期应用小剂量肝素可在不显著改变凝血时间的前提下,抑制脓毒症的凝血级联反应,纠正凝血功能紊乱,降低血小板活化水平,增强临床疗效,死亡率有下降倾向。  相似文献   

19.
李民涛 《医学综述》2013,19(8):1365-1367
创伤性脑损伤与凝血系统的功能变化有密切的联系,然而,两者间相互影响的机制尚缺乏深入研究。颅脑创伤后的高凝状态、低凝状态可导致微血栓形成或加重颅内出血,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继发损伤。为此,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假说,如组织因子的释放、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纤溶亢进和血小板功能障碍等。该文针对颅脑创伤后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生机制,以及临床诊治和预后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王凡 《北京医学》2012,34(6):503-504
正合并肝病的透析患者日益增多,为了解肝病透析患者的出凝血状况,合理使用肝素抗凝,我们对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透析中心收治的55例慢性肝病透析患者进行了血常规和凝血因子的检测,总结肝素使用情况,探讨其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变化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