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性,17岁。图示窦性心律显著不齐,伴有频发早搏,有时呈二联律。并示:①多数早搏的R波前后有逆行P波,P波为交接性早搏即下传心室又逆传心房;②早搏的R波前后无逆行P波,为交接性逸搏只下传心室而未逆传心房,③仅有逆行P波而无R波,为交接性期前收缩(PJS)只逆行传至心房,未下传心室;④偶有窦性P波后无QRS波跟随为隐匿性交接性早搏所致。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不齐。频发的PJS伴室内差异传导或未下传心室或未传至心房或隐匿发生,有时呈二联律,偶呈间位性,交接性逸搏。  相似文献   

2.
如果把一对QRS波后面有一长间歇的节律称为二联律,则有许多机理可以形成二联律,包括1.房性二联律;2.3∶2外出的窦房阻滞;3.隐匿性房性三联律;4.逸搏—早搏序列;5.心房扑动2∶1与4∶1交替下传心室;6.3∶2下传的房室阻滞;7.交接区心律呈3∶2外出的文克白周期;8.逸搏-夺获二联律;9.心房颤动的巧合。这些二联律的鉴别诊断并不容易,其中最难鉴别的是3∶2外出的窦房阻滞与早搏起源于窦房结或其周围区域的房性二联律,这些早搏的P波与窦性P波相似。窦房阻滞是被动性心律失常,房性二联律是主动性心律失常,两者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69岁。因胸闷、心悸3天急诊入院。有冠心病史14年。心电图V1导联(图1A)可见一种提早的QRS波群宽大畸形,呈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型,时间0.14s,其前无P波,为室性期前收缩。另一种矮小,时间0.08s,频率相近;其前有一P波,P—R间期不固定,P波未能下传心室,为房室交接区性搏动。两种波形交替出现,偶联间期相等为0.66s,频率相近,相同形态的R—R间期为1.60s,室性期前收缩与前一P波距离为0.70—0.74s。随后心电图(图1B)V1导联可见矮小的QRS波群,其前已无明显P波,QRS形态稍有改变,室性期前收缩的ST段上隐约可见逆行P波重叠在R波下降支末,R—P间期恒等,均为0.14s。相同形态的R—R间期仍为1.60s,两种QRS波群的偶联间期与图1A相同,为0.66s。心电图诊断:房室交接区性逸搏—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房室干扰。经吸氧及静脉注射利多卡因50mg,10min后再次长II导联(图2)示主导心律为窦性及形态与图1完全相同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且联律间期不等,长间歇为短间歇的倍数,符合室性并行心律的诊断。同时发现,当室性期前收缩出现较早时,后面接着就出现交接区性逸搏;当室性期前收缩出现较晚时,后面就出现窦性心律;且交接区性逸搏联律间期无明显差异,不符合并行心律的诊断标准。心电图最后诊断:窦性心律,频发房室交接区性逸搏,逆配对现象造成的配对间期相等的室性并行心律(图1)。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14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图1为Ⅱ导联连续记录。未见窦性P波,QRS波群呈室上性。R1、3、5、7、9、11、13、14、16为交接性逸搏,其后有一逆行P^-波,R—P^-间期0.30s。除R13逆P^-波后无R波外,余逆P^-波后均有QRS波群,形成反复搏动二联律。P^--R间期0.25s。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停搏;②交接性逸搏心律;③交接性逸搏伴反复搏动二联律;④隐匿性反复搏动。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66岁。临床诊断:高血压病Ⅱ期。本文附图为V_1导联,P-P间期0.84s,匀齐,合心房率72bpm,ORS形态分别为rS型,IRBBB型及CRBBB型3种。IRBBB型之ORS波均提前发生,其前无P′波,联律间期相等,其后窦P之后可见一延迟发生ORS波呈rS型(Rs),但多数窦性P波未能下传心室,故考虑为高位室性期前收缩伴交接区逸搏(R_(1、9、13)。CRBBB型之QRS波均发生于长R-R间歇(即恒定的长的交接区逸搏间期)之后,其前均有一窦性P波,P-R间期基本相等为0.12s,为下传之窦性激动伴时相性室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47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Ⅱ导联连续记录(附图)可见3种心搏:(1)P_(1、2、15、17)直立,时间及电压正常,其后QRS波群呈qRs型,P-R间期0.14s,R-R间期0.75—0.99s,平均心率87次/min,为窦性心搏,P_16低平,系窦性P波与交接区性期前收缩逆行P波构成的房性融合波(因同导联同一次记录可见多个舒张晚期交接区性期前收缩);(2)P_3提前出现(P')、倒置,其后QRS波群(R')同窦性,P'-R'间期0.12s,为交接区性期前收缩;(3)P_4亦倒置(P"),较P_3更深更宽,与交接区性期前收缩T波下降支相连,其后室上性型QRS波群(R")呈Rs型,P"-R"间期0.14s,R"-P"间期0.28s,为交接区性期前收缩折返所致的房性和室性反复搏动,第3—12个心搏均由此两种心搏组成特殊的交接区性期前收缩-折返房性和室性二联律。交接区性期前收缩折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59岁,临床诊断冠心病。附图(aVF 为连续记录)可见缓慢的交界区逸搏心律,QRS 波前无 P 波,其后可见逆行 P~-波,R-P′为0.28s,恒定不变,因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故 QRS 时限达0.12s。逸搏伴1∶1逆向性传导,P~-深倒达0.4mV,似肺型 P 波的镜像倒影。交界性逸搏在逆传心房同时,有部分在逆行传导过程中又沿另一条房室径路折返至心室,形成交界性反复心搏,如 aVF 导联 R_(2,6)和 R_8及Ⅱ导联 R_(3,5)均为折返的 QRS 波,R-R′为0.50s;aVF R_6及 V_6 R_2前可见直立 P 波,P-R>0.12s,属心室夺获。窦性 P 波形态正常,患者又无右房肥大的依据,深倒 P~-符合逆向性右房内差异传导的心电图表现。本例心电图诊断:(1)窦性静止,偶见窦性搏动,(2)交界区逸搏心律伴反复心律及逆向性右房内差异传导,(3)不完全性房室分离,可见心室夺获,(4)完全性右束支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及心电图分析 患者男,66岁。临床诊断:冠心病、病窦综合征、起搏器埋藏术后。附图A行与B行为连续记录的Ⅲ导联心电图。窦性P波频率68bpm;梯形图示A行窦性激动S_2、B行S_1、S_4下传受阻于房室结快径路,改经房室结慢径路下传心室,P—R间期0.36~0.38s,再由快径路逆传心房,R—P~-间期约为0.06s,形成完全性窦性反复搏动。逆P~-激动进入窦房结,引起窦性节律重整,表现为不完全代偿间歇。P~-波企图下传时则激动受阻于快、慢径路,出现心室漏搏。延迟出现的正常形态QRS波群为交界性逸搏,频率52bpm。部分交界性  相似文献   

9.
窦房传导阻滞是一种传出阻滞,由于窦房结发出的激动在窦房连接组织内发生传导障碍而使激动不能下传。此时常会发生交界性或室性逸搏,偶见房性逸搏。窦房传导阻滞伴交界性或室性逸搏后如随之以一次窦性下传的心搏,即组成逸搏-夺获,如果连续出现几组,则成为逸搏-夺获二联律。交界性逸搏-夺获二联律较为常见,房性逸搏-夺获二联律殊为少见。现将近期发现的一例  相似文献   

10.
患儿男性,6岁9个月,以"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后4个月"行门诊随访,动态心电图Lorenz-RR散点图呈虾钳样图形,逆向心电图显示呈P-QRS-P~-伴P~-后QRS波脱落,形成类似于心房早搏未下传的"二联律"特征,同时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呈RP~-RP~-…形式,且RP~-70 ms,RP~-P~-R,提示为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P~-形态与窦性心律的P波形态一致,符合间隔部旁道逆传特征。此与患儿术中诊断的右侧间隔旁道相符,且与术前和术后24 h动态心电图相一致。故诊断心电经房室结前传旁道逆传形成P-QRS-P~-伴P~-后QRS波脱落,表现为特有的二联律形式。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66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附图)示:窦性心律,77次/min,可见提前发生的P′-QRS-T波群,P′波形态与基本波形略异,QRS波群呈室上性型,偶联间期相等,代偿间歇不完全,为房性期前收缩。期前收缩后连续3—4次QRS波群呈室上性型,其前无相关P′波,频率71次/min,较窦性心律稍慢,为加速性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QRS′波群前可见无关的窦性P波,P-R′〈0.12s,且不固定,QRS′波群与窦性P波形成干扰性房室分离。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房性期前收缩致加速性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与窦性P波形成干扰性房室分离。  相似文献   

12.
本刊1994年第2卷第3期第109页上案例习作第5例图形系XL830心电自录器所记录。上下两行Ⅱ导联记录相隔1h左右,皆为窦性心律,心率相近,约为60次/min。上行为正常窦性心律。下行在每个QRS之后皆现出一个逆传型P波,R—P~-恒定为0.13s,且未打乱原有窦性心律。此现象试图解释为:窦性冲动沿交界区慢径路下传心室时,在交界区远端又能沿着脱离了反拗期的另一条较慢径路回传至心房,产生一次心房回声P~-,构成“P—QRS—P~-”的房性反复搏动序列。这种房性反复搏动并非由异位心房P波诱发,而是由窦性P波诱发。由于心房回声P~-未能侵入窦房结,故后者节律未被重整。下行每个T波后皆伴随一个倒置或负正双相的U波。  相似文献   

13.
《交接区性逸搏一反复心搏二联律》一文中图1的偶数QRS波皆畸形,系室内差异传导所致。其形态不一,正是室内差异传导的特征。文克白周期必须有连续性。该图奇数的QRS  相似文献   

14.
房室结折返激动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倘若折返激动未引起心房回波和/或反复心室除极,则为隐匿性折返。这种现象仅能从其对下一个激动形成和/或传导的影响而推断其存在与否。本文报告1例伴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的显性和隐匿性房室结折返激动。 患者男,74岁。心电图描记前未服任何心血管药物,无心脏方面主诉。图1为连续描记的Ⅱ导联心电图(图中数字表示R-R间期),具有下列5个特点:(1)基础心律为窦性,P-P间期为0.74—0.78s。(2)窦性心律呈文氏现象,如上行第3个P-R间期为0.26s,而第4个P-R间期是0.34s。(3)每个文氏周期均被心房回波(P'波)中断,如上行2、4个QRS波群之后所出现逆行P波。P'波出现与P-R间期之间引内在联系,即仅在较长P-R间期的窦性QRS波群之后才出现心房回波。如上行第3个P-R间期0.26s,QRS波群后无P'波,而第4个P-R间期较长(0.34s),QRS波群后出现P'波。(4)这些心房回波未传抵心室,但它可侵入窦房结并重整窦房结周期,导致较长间歇。这些间歇有时被交接区性逸搏所间断,并与几乎同时出现的窦性P波发生干扰。如上行最末1个,中行第3个和下行第2个QRS波群均为房室交接区性心搏并与窦性P波发生干扰现象。(5)房室交接区性逸搏周期为1.21—1.24s。然而,有几个间歇比预期还长却未按时出现交接区性逸搏  相似文献   

15.
临床心电图中所见到的缓慢规则出现窄QRS波群除见于窦性心动过缓外,还见于下列几种情况:①较长时间窦性停搏伴房室交接性逸搏心律;②未下传的房性早搏二联律;③房室传导比例固定且≥2:1的二度房室阻滞;④三度房室阻滞伴房室交接性逸搏心律等。现就仅限于以上几种窄QaS波群心律失常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图1 说明见正文。例1患者男性,64岁。因胸骨后疼痛伴气急1天入院。临床诊断: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电图Ⅱ导联(图1)示窦性搏动1次,房性期前收缩2次,P'波形态略异但偶联间期固定为0.55s,可见房室交接区性逸搏及逸搏心律,其QRS形态与窦性略异,其后均跟随形态一致的P-波,R-P-间期有0.10、0.20s两种。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窦性静止,多形性房性期前收缩,房室交接区性逸搏及短串逸搏心律伴非相性心室内差异性传导,房室结逆向双径路传导。例2患者男性,72岁。因胸闷、心悸2天入院。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长Ⅱ导联(图2)示窦性P-P间期0.7…  相似文献   

17.
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伴逆传文氏现象及反复心搏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性,68岁.因心悸胸闷头晕及一过性黑朦1周入院.入院时Ⅱ导联连续描记心电图(图1)示:仅上行起始部见一直立窦性P波,部分重叠于与之无关的R型QRS波群中,二者发生了房室干扰,其后至下行结束均未见窦性P波,而是发生了交接区逸搏心律,周期为1.60s,频率约38次/min,其R-R间期相当恒定,说明其下传心室时速度恒定,但逆传心房时却发生文氏现象,表现为R-P~-间期进行性延长,当达到0.32s时,该逆行P~-波又能下传心室,形成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59岁,因劳累性呼吸困难2年,加重1周入院。有多发性肌炎病史7年。心电图(图1A)示P波消失,基础心率约27次/min,其后伴随联律间期固定的期前收缩,呈二联律。心电图诊断:心房颤动,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伴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食管心电图(图1B)却见到频率约90次/min的明显心房波,仔细分析,房室尚有固定关系,第1个箭头示P波未能下传,QRS时间>0.12s且双向交替出现。临床诊断:多发性肌炎并心脏损害,心房低效电活动,三分支传导阻滞,心功能Ⅲ级。行床边临时心脏起搏。次日行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心房激动来源于窦房结,遂植入双腔永久…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62岁。因心悸1w就诊。查24h动态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频发房性期前收缩呈二联律,偶联间期和房室传导时间均固定,其下传QRS波群形态分别呈右束支阻滞和正常形态交替。动态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律伴交替性右束支蝉联现象。  相似文献   

20.
二度窦房传导阻滞伴逸搏-夺获二联律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56岁。因头晕、乏力7年,发作性胸痛1月就诊。体检:BP113/83mmHg。颈静脉无怒张。心界不大,心率50次/min,心律不齐,A2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