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作者应用PAP组织化学法和组织化学染色法,对39例慢性肝病(CLD)、8例肝癌(HCC)和癌旁组织HBsAg、HBcAg表达和分布与CLD病变活动性的关系,以及乙肝病毒(HBV)与HCC发生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观察了CLD中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的改变。发现慢活肝和活动性肝硬变以浆膜HBcAg和胞膜HBsAg表达为主,与活动性病变关系密切,观察到网状纤维较早出现于碎屑状坏死区。同时发现癌旁肝组织HBsAg和HBcAg检出数较高,且常见于双核肝细胞内,而肝癌为阴性。结果提示:浆膜HBcAg和胞膜HBsAg可能为CLD肝细胞免疫损伤的主要靶抗原,是引起CLD病变反复活动、呈慢性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结果也提示:HBV感染与HCC发生的关系极为密切。 相似文献
2.
采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1例不同部位(包括转移部位)和不同分化程度的大鼠肠道诱发肿瘤及其周围粘膜组织中的内分泌细胞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癌组织中有内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有偏种分布的规律,可能与致癌环境有关,并支持内分泌细胞的内胚层起源说。免疫活性5-羟色胺细胞与嗜银细胞分布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提示了嗜银反应不仅可能与分泌颗粒中的5-羟色胺或单胺有关,而且还可能与其它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报告14例神经内分泌癌(NECC),11例在肺,3例位于食管。12例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2例系类癌。11例作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9例示NSE及CEA阳性,3例S—100蛋白及NF阳性。7例CK阳性,EMA阳性4例。4例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均可见神经内分泌颗粒,2例见到张力原纤维及微绒毛,1例发现桥粒。胞浆内微囊及微小腺腔各1例。结果表明NECC起源于原始多能干细胞,具有向神经内分泌、腺或/和鳞形上皮异质性分化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脾虚证小肠粘膜内分泌细胞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正常成年大鼠42只,分为正常组、实验性脾虚组、自然恢复组及四君子汤治疗组。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PAP法、显微分光光度计定量测定法,观察大鼠小肠粘膜的组织结构及其EC细胞、G细胞的变化。结果:①四组大鼠小肠粘膜未见明显的组织结构变化。②脾虚组内分泌细胞与正常组比较,EC细胞、G细胞内的反应物含量均降低,这与脾虚证诸多证候的发生有关;经四君子汤治疗后,治疗组比自然恢复组更接近于正常组。表明脾虚证的临床表现与小肠粘膜内分泌细胞的变化有关,四君子汤对脾虚证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组织GP73蛋白表达的结果。方法选取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组织的患者3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31例原发性肝癌组织、28例癌旁组织、10例肝硬化肝组织和11例正常肝组织的GP 73蛋白的表达。结果 GP 73蛋白表达主要位于肝癌组织、癌旁组织、肝硬化肝组织的细胞中,其细胞质会出现黄色、棕黄色、黄褐色的着色颗粒。在肝癌组织中,GP 73阳性率为93.5%(29/31);在癌旁组织中,GP 73阳性率为92.9%(26/28);在肝硬化肝组织中,GP 73阳性率为40.0%(4/10);在正常肝组织中,GP 73阳性率为27.2%(3/11)。在GP 73蛋白阳性表达率方面,肝硬化肝组织与正常肝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癌组织相比与癌旁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肝硬化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相比,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GP 7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P 73蛋白是肝癌组织病理标志物,可以作为肝癌诊断的标记蛋白。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神经内分泌分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嗜铬素A(CgA)在79例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结果 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神经内分泌细胞(NECs)的阳性率、分布范围及染色强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NECs的阳性率在不同的组织类型中分别为良性浆液性42.8%,黏液性60.0%,交界性62.5%,恶性浆液性58.3%,黏液性75.0%,呈非均匀分布(P<0.01),与患者的年龄无关,在恶性肿瘤其表达强度组织分化Ⅲ级强于Ⅰ级(P<0.05),与临床分期无关.结论 卵巢上皮性肿瘤随组织学分化程度下降,NECs的表达增强,提示NECs的出现可能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11.
本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对40例原发性肝癌(PLC)患者及20名对照者尿中甲胎蛋白(AFP)进行检测。发现PLC患者尿中确有AFP,与血清AFP符合率达90%,而对照的20名中,血清及尿中AFP均阴性,为PLC的防治研究工作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84例肝癌病人和80例非肝癌病人血清中的戊型肝炎抗体,丙型肝炎抗体和乙肝表面抗原,结果:两种人群相应抗体抗原的阳性率依次为:10.7%,30.0%,0.1%和5.0%,5.0%,10.0%,两组比较,相应阳性率的P值分别为为P〉0.05,P〈0.01,P〈0.01,OR值为1.1.6.8。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组本研究的36例中晚期PLC患者接受了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吉西他滨1 000 mg/m^2,第1,8天,奥沙利铂130 mg/m^2,第1天,每3周重复.使用RECIST 1.0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和NCI-CTC 3.0版评价不良反应.结果:所有病例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36例患者共计接受化疗161个周期(4.5周期/例),获得部分缓解6例(16.7%),稳定16例(44.4%),疾病控制率为61.1%,进展14例(38.9%),无病例获得完全缓解;全组病例中位生存时间(mOS)为10.8个月,其中疾病获得控制的病例组的mOS为12.8个月,明显优于疾病进展病例组的4.6个月(P<0.01).Ⅲ~Ⅳ度血液学毒性方面,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8.6%,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11.1%.非血液学毒性反应轻微.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中晚期PLC具有良好的疗效,病人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肝癌瘤苗激活的TIL对原发性肝癌(下称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冷冻方法制成肝癌瘤苗,用于激活TIL。并钭经肝癌瘤苗激活的TIL用于26例肝癌患者的治疗,检测治疗前后其CD3、CD4、CD8、CD4/CD8比值,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应用经肝癌瘤苗激活的TIL治疗的肝癌患者,其CD3、CD4、CD8、CD4/CD8比值明显升高,CD8则明显下降,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经肝癌瘤苗激活的TIL治疗肝癌患者,能明显提高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广西扶绥县肝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广西扶绥县肝癌危险因素,为开展肝癌危险因素监测和综合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方鹨以1996~1997年以人群为基础的肿瘤发病登记在册的肝癌患者350例,分别与其邻居进行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用比数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和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作为因素分析。结果:有8个因素选人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方程,与肝癌发生有明显的联系。其中,HBsAg阳性、有肝癌家族史、有肝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肝癌疫苗激活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对原发性肝癌患者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使用冷冻方法制成肝癌疫苗,用于激活TIL细胞。对2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使用经肝癌疫苗激活的TIL细胞治疗,检测其治疗前后.NK细胞活性的变化,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应用肝癌疫苗激活的TIL细胞的患者,其NK细胞活性明显提高。结论:应用肝癌疫苗激活的TIL细胞,能明显地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NK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161例原发性肝癌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提示误诊原因主要为:(1)临床表现不典型、没有特殊性;(2)对青年患者缺乏警惕性;(3)医生过于拘泥于既往史。作者提出:必须改变旧的诊断观念,凡临床有不明原因的右上腹痛、乏力、食欲下降、消瘦或不明原因的长期发热,应警惕肝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广西肝癌高发区高危人群 HBs Ag阴转情况。方法 :在广西肝癌高发区筛查高危人群 ,采用放射免疫法 (RIA)检测血清 HBs Ag,2年后随访复查。结果 :肝癌高危人群 HBs Ag年阴转率为 3.0 % ,在该人群中 HBs Ag年阴转率的年龄分布为低年龄组 (2 5~ 2 9岁 )和高年龄组 (5 0~ 5 4岁 )较高 ,中间各年龄组较低 ,除了 4 0岁组与 5 0岁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χ2 =3.87,P <0 .0 5 ) ,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癌高危人群 HBs Ag阴转率不高 ,该人群 HBs Ag转阴率存在一定的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肝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分离培养及抗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原发性肝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治疗肝癌的临床价值及应用前景,采用Rosenberg法,对TIL细胞的分离,培养及抗瘤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8例肝癌病人的TIL细胞分离,培养均获得成功,并在培养3-5周后扩增到临床治疗肝癌后需的TIL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20.
沙利度胺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入组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76例随机分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在肝动脉栓塞化疗的基础上加沙利度胺口服,剂量由100mg/d递增至200mg/d或300mg/d,直至出现病情进展或无法耐受副作用止;对照组仅行肝动脉栓塞化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分别为6.8个月(95%CI3.5~9.2个月)和3.1个月(95%CI1.3~4.7个月),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9个月(95%CI11~27个月)和12个月(95%CI9~14个月),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2,18,24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生存率分别为90.5%(38/42)、76.2%(32/42)、66.7%(28/42)、38.1%(16/42)和79.4%(27/34)、50%(17/34)、29.4%(10/34)、20.6%(7/34),χ^2值(P值)分别为2.05(P〉0.100)、5.78(P〈0.25)、10.41(P〈0.005)、4.26(P〈0.05)。主要毒副作用为便秘、嗜睡,均轻微,对症处理或减药后可缓解。结论沙利度胺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能延长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毒副作用轻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