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针吸细胞学诊断裴学菊,李永香,邬爱玲,罗代珍(宜昌市中心医院病理科湖北443003)鼻咽癌早期诊断比较困难,按初诊频率计算,以颈淋巴结肿大多见。近几年针吸技术的改进和细胞学诊断水平的提高,能较准确地鉴别颈部肿块的性质,成为鼻咽癌的...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部分甚至以颈部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因此准确判断颈部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对于鼻咽癌确定TNM分期、指导放疗设野及估计预后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对随机选择的103例首诊鼻咽癌患者行颈部超声检查,并对243个可疑颈淋巴结行细针穿刺针吸细胞学检查(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pathology,FNAC),旨在探讨超声对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颈超声检查在鼻咽癌及其颈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CT作为参照,对4例病理已确诊为鼻咽癌的住院患者进行鼻咽部和左右侧颈部超声检查。患者取仰卧位,检查时头略向对侧倾斜,以腮腺及咽旁间隙作为透声窗,取下颌角和乳突间的耳垂下斜横断面和下颌骨升支旁的斜冠状切面显示鼻咽部,测量病理情况下鼻咽部软组织的厚度或肿块的范围,观察其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然后再用高频探头检查左右侧颈部,并对肿大的淋巴结测量记录。结果4例患者显示6个病灶,其中单侧病灶2例,双侧病灶2例。病灶中低回声4个,中等回声2个,实质性回声6个,夹杂液无回声区1个;声像图表现鼻咽部软组织增厚4个,鼻咽部肿块2个;超声提示4例颈部淋巴结均肿大。结论经颈超声扫查可观察到鼻咽癌相应的鼻咽部软组织异常增厚或肿块的声像表现,有助于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高达86%,以颈部包块为第一症状就诊的占23.9~75%。本文根据103例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CT扫描,讨论茎突内侧软组织受累与颈淋巴结转移及后组颅神经损害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 103例,男59例,女44例;年龄21~77岁,平均年龄47.5岁。全部病例均经鼻咽部活  相似文献   

5.
目的进行大样本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MRI研究,旨在探索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MRI信号特点。方法收集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初治鼻咽癌315例,全部病例进行鼻咽部MRI检查,行自旋回波轴位、冠状、矢状位T1WI、轴位T2WI扫描及常规增强MRI扫描。结果315例患者中,254例(80.6%)有淋巴结转移,咽后淋巴结最常受累。鼻咽病灶位于双侧者,其颈淋巴结转移率明显较单侧者高。与鼻咽病灶均匀信号不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中央坏死、包膜外侵犯及融合发生率较高。结论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以咽后淋巴结最多见。鼻咽病灶位于双侧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较单侧者高。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坏死、包膜外侵犯及融合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颈部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20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针吸细胞学对颈部肿块的诊断价值,对我院207例颈部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分析收集有记录的针吸细胞学检查412例,颈部肿块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76例颈部恶性肿瘤临床资料分析,提高对颈部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1998年4月-2004年10月就诊的127例颈部肿块病例,分析其中经病理检查而确诊的76例颈部恶性肿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颈部恶性肿瘤常见于颈中下部,76例颈部恶性肿瘤中有8例是原发肿瘤,均为恶性淋巴瘤;68例为转移性肿瘤,以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为多见(45例);5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病例未找到原发灶。结论:颈部肿块中恶性肿瘤常见,而其中又以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最为多见,临床医师应熟悉颈部肿块的鉴别诊断,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 (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是本科常见的恶性肿瘤 ,早期易被患者与一般医务人员疏忽 ,它多以颈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细针穿刺细胞学 (fineneedleas pirationcytology,FNAC)广泛应用于头颈部肿瘤的诊断 ,但在NPC诊断中应用报道不多。1998年来 ,我们对有颈淋巴结FNAC提示NPC15例病人的资料总结如下。材料和方法怀疑NPC伴颈淋巴结肿大病人15例 ,均为男性 ,14例单侧淋巴结肿大 ,1例双侧淋巴结肿大。肿块位于上颈部 ,直径2~5厘米不等。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对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DSV-PTC)的诊断及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超声可疑DSV-PTC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病变区和可疑淋巴结FNAC,并与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对照。结果10例经手术证实为DSV-PTC,其中8例伴颈部淋巴结转移;术前甲状腺FNAC正确诊断乳头状癌9例(9/10,90%),1例重复FNAC考虑意义不明确细胞非典型病变,因颈部可疑淋巴结FNAC支持甲状腺转移癌而经手术证实;5例术前同时行异常淋巴结FNAC确诊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5/5,100%)。另2例超声疑似患者甲状腺FNAC细胞学病理,分别提示意义不明确细胞非典型病变及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随访3~5年,病情无进展。结论对超声可疑DSV-PTC患者行甲状腺钙化密集区及异常淋巴结FNAC,有助于DSV-PTC的诊断与鉴别,可为临床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胸锁乳突肌肌纤维炎是尚未被人们充分注意的一种疾病,它与鼻咽癌的颈淋巴结转移相似,易致误诊。1975年1月至12月在我院门诊经病理活检证实者7例,均因疑为鼻咽癌而来诊。现将其中3例资料较完整者报告于下: 例1:许×,男,44岁。右颈上肿块1个多月,伴头痛、耳鸣。体检:一般情况好。右上颈部肿块8×8厘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针吸细胞学检查用于乳腺肿块诊断的准确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将138例乳腺肿块的针吸细胞学检查结果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于病理组织学诊断的82例恶性肿瘤,针吸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的有75例,诊断正确率91.5%;有7例假阴性,未发现癌细胞.对于病理组织学诊断的56例良性肿瘤,针吸细胞学检查均未找到癌细胞,诊断正确率100%.针吸细胞学检查对于本组138例乳腺肿块的总正确率为94.9%(131/138).结论 针吸细胞学检查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性高等特点,是乳腺肿块的有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王建国 《临床医学》2011,31(10):44-46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方法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0年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B超、CT、针吸细胞学检查的术前诊断率分别为26.5%、73.0%、76.2%。手术方式根据原发癌大小、是否穿透甲状腺包膜及有无颈淋巴结转移而不同。结论 B超、CT、针吸细胞学是术前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主要方法。术式选择:微小癌行腺叶+峡部切除即可,腺叶+峡部+对侧部分+中央区清扫适合大多数患者,无颈淋巴结转移证据时不提倡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3.
<正>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较高,初诊时以颈部肿块为主诉者达40%~50%,检查发现颈淋巴结有转移者达75%以上。核磁共振成像由于成像系列多,软组织分辨率高,常用于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灶是鼻咽癌治疗及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作者现对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特征、淋巴结转移规律、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以及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经颈超声观察鼻咽癌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鼻咽癌的可行性。方法以CT作为参照,对25例已确诊鼻咽癌的住院患者进行鼻咽部的超声检查:采用仰卧位,检查时头略向对侧倾斜,以腮腺及咽旁间隙作为透声窗,取下颌角和乳突间的耳垂下斜横断面和下颌骨升支旁的斜冠状切面显示鼻咽部,测量病理情况下鼻咽部软组织的厚度或范围,观察其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然后用高频探头检查左右侧颈部,并对肿大的淋巴结测量记录。结果25例患者显示35个病灶,其中单侧病灶15例,双侧病灶10例。病灶显示低回声28个,中等回声6个,高回声1个;实质性回声32个,夹杂有无回声区3个;声像图表现鼻咽部软组织增厚20个,鼻咽部肿块15个;超声提示颈部淋巴结肿大16例,咽旁间隙浸润24例,骨质破坏2例。结论经颈超声可观察到鼻咽癌时鼻咽部软组织增厚或肿块声像表现,且超声对鼻咽癌侵犯咽旁间隙和淋巴结亦有较好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儿童鼻咽癌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误诊误治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42例儿童鼻咽癌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误诊误治原因及确诊方法。结果 临床多以颈部肿块(18例),头痛(10例),鼻塞、鼻衄(8例),耳鸣、耳痛、听力下降(9例),面部疼痛(8例),视力下降、复视或斜视(5例)等为首发症状,部分患儿出现两种以上症状。影像学表现为鼻咽部不规则软组织肿块或软组织不同程度增厚,邻近组织受侵,周围淋巴结肿大,颅底骨质破坏和颅内蔓延。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同程度强化.误诊38例,其中误诊为颈淋巴结结核者12例,血管神经性头痛7例,鼻窦炎6例,中耳炎5例。全部病例均在鼻咽镜下行鼻咽腔活组织检查或颈淋巴结活组织检查和(或)细胞检查,免疫组化和VCA-IgA、EA-IgA等检查确诊。结论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儿童鼻咽癌的重要方法,认识不足和首发症状不典型是误诊的主要原因;掌握儿童鼻咽癌的临床特征并与多种检查相结合是减少误诊误治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颌下、颈部为首发症状的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及追寻原发灶途径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2例以颌下、颈部为首发症状的淋巴结转移癌患得。结果:42例患者中,有34例找到原发灶,位于颌下、颈上部转移癌其原发灶主要位于鼻咽部、扁桃体、甲状腺,颈下部转移癌其原发灶主要位于锁骨下、消化道、肺部,病理类型以鳞癌居多(23/42)。结论:颌下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以细针穿刺抽吸病检为首选,B超、CT检查亦有较高的准确率;治疗视原发灶的部位、病理分类及患者全身状况而选择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检测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1997年 5月我科对 47例初诊鼻咽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实施双侧或单侧颈扩大清扫术 ,术后补充放疗 ,效果比较满意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47例鼻咽癌患者 ,男性 3 6例 ,女性 11例 ,年龄 3 2~ 65岁 ,平均 42岁。其中 2 0例初诊鼻咽癌伴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行双侧颈淋巴结扩大清扫术 ;7例单侧功能性颈扩大清扫术 +对侧根治性颈扩大清扫术 ;2 0例单侧功能性颈扩大清扫术或者根治性颈扩大清扫术。 41例鼻咽部病理检查示低分化鳞癌 ,5例为泡状核细胞癌 ,1例为未分化癌。采用Acuson 12 8XP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探头频率 7.5MHz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纤维鼻咽-喉镜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6月~2004年6月采用纤维鼻咽-喉镜检查,确诊的40例鼻咽癌的临床资料。结果:鼻咽癌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40例鼻咽癌以后吸痰中带血、偏头痛、单侧耳闭(分泌性中耳炎)和颈部肿块四种症状为主.纤维鼻咽-喉镜下表现为:结节型、菜花型、溃疡型和浸润型.均经活检确诊。结论:对有后吸痰中带血,顽固性偏头痛,单侧分泌性中耳炎和颈部肿块,不能用炎症解释者,应考虑鼻咽癌的可能。纤维鼻咽-喉镜下活检病理切片是确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0):3936-3937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颈部肿块患者58例,比较58例患者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病理组织学检查,颈部肿块中,炎性肿块43例,新生物肿块12例,先天性肿块1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炎性肿块41例,新生物肿块13例,先天性肿块4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相符的有54例,相符率为93.1%。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能够有效诊断颈部肿块患者的病情,且诊断方法简单、易行、快速有效,且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鼻咽癌误诊三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例1】男,68岁。右耳闭塞、听力下降、头痛1年就诊。检查见鼻中隔向右偏曲,鼓膜混浊,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抽出右鼓室积液,予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头痛好转,听力提高,后病情反复,行颅底CT检查见鼻咽部软组织增生。先后3次在纤维鼻咽镜下取鼻咽部组织行病理检查,均报告为鼻咽炎。但患者症状渐加重,且间歇性痰中带血丝,右颈部中上段淋巴结增大,抽取右颈部淋巴结病理检查报告为鳞状癌细胞。第4次在70℃硬性鼻内镜辅助下夹取鼻咽部组织送检,病理检查报告找到鳞状癌细胞,确诊为鼻咽癌。行颈面部联合照射放疗,60钴200Gy,每周5次,治疗6周,总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