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目的:探讨可溶性选择素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77例脑梗死和28例正常人可溶性E-,P-和L-选择素(sE- ,s P-和sL-选择素)血清水平,并分析它们与脑梗死部位、大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合并症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sE-和sP-选择素血清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大、小面积梗死组选择素水平均明显高于腔隙性梗死组,脑梗死合并感染者sL-选择素水平亦明显升高. 不同脑梗死部位及不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患者间各可溶性选择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可溶性选择素与脑梗死临床变化有较密切关系,测定它们血清水平有助于脑梗死病情变化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可溶性E-和P-选择素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E -和P -选择素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方法测定 30例脑梗死、2 5例脑出血患者及2 8例正常人的sE -和sP -选择素血清水平 ,分析它们与WBC、N %、TNF及IL - 6血清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sE -和sP -选择素血清水平 [分别为 (6 5 2± 39 4)ng/ml、(399± 134)ng/ml]明显高于脑出血患者 [分别为 (4 4 6± 11 8)ng/ml、(2 43± 112 )ng/ml]及正常人 [分别为 (4 0 5± 12 5 )ng/ml、(2 2 7± 10 6 )ng/ml]。而该组患者恢复期这两种选择素水平无明显升高。急性期脑梗死患者sE -和sP -选择素水平分别与WBC、N %、IL - 6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sP -选择素水平还与TNF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sE -和sP -选择素血清水平增高反映脑梗死急性期E -和P -选择素可能在TNF和IL - 6的刺激下 ,参与脑梗死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和细胞内粘附分子-1的检测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和细胞内粘附分子-1的含量,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肝癌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和细胞内粘附分子-1的含量分别高于正常人血清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肝癌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和细胞内粘附分子-1的含量在肿瘤直径≥5cm组、有肝外脏器转移组和临床分期Ⅲ和Ⅳ期组分别高于肿瘤直径〈5cm组、无肝外脏器转移组和临床分期Ⅰ和Ⅱ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和细胞内粘附分子-1的含量与肿瘤的发展、转移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定期测定脑外伤、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可溶性P-选择素含量,了解脑外伤、脑梗死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可溶性P-选择素.结果 脑外伤患者血清中可溶性P-选择素在12 h左右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重型脑外伤组与轻、中型脑外伤组及对照组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在12、24、48、7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d后各组间没有明显差异.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都与梗死体积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可溶性P-选择素可以作为评估脑外伤轻重及脑梗死的一个指标,与临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急性白血病(AL)患者初诊和完全缓解期血清中可溶性P-选择素的浓度,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AL初诊患者32例,完全缓解患者28例,正常健康查体者20例血清中P-选择素的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的P-选择素浓度为255.4±105.91ng/ml,初诊组为145.65±131.51ng/ml,完全缓解组为302.47±144.12ng/ml。初诊组与正常对照组及完全缓解组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完全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无差异。结论:检测血清中P-选择素的浓度可用来评价治疗效果,监测疾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细胞粘附分子、选择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ELISA法分别检测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治疗前后以及正常对照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sVCAM-1)、E-选择素、P-选择素、L-选择素含量。结果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治疗前血sICAM-1s、VCAM-1、sE-选择素、sP-选择素、sL-选择素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治疗后以上各指标明显下降(p<0.001)。结论血清sICAM-1s、VCAM-1s、E-选择素、sP-选择素、sL-选择素水平的变化与肾脏损伤有较密切的关系,可以作为急性肾小球肾炎病情变化的监测指标和预后判断指标,同时也为在肾小球肾炎发病早期使用抗粘附分子抗体及药物治疗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早期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sP-选择素)、可溶性E-选择素(sE-选择素)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32例严重烧伤患者和20例体检健康者血清sP-选择素、sE-选择素水平。结果严重烧伤早期患者血清sP-选择素、sE-选择素水平高于健康者(P<0.05)。结论严重烧伤早期患者血清sP-选择素、sE-选择素升高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全身非感染性炎性反应有关,血小板可能在烧伤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炎症发生是脑梗死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 ,近年来脑梗死患者继发的半暗区神经细胞损伤与炎症的关系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1] ,脑缺血受损部位有白细胞的浸润和炎性细胞因子存在 ,证明炎症过程参与了急性脑缺血的神经细胞损伤[2 ,3 ] ,但其机制尚不清楚 ,可溶性E 选择素 (sE selectin)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T α)二者之间有何关系以及它们在脑梗死中起什么作用 ,临床研究少见报道。为此 ,我们检测了 30例脑梗死 (发病第 1、5、14天 )和 30例健康人血清sE selectin、TNT α的浓度变化 ,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 ,探讨它们与脑梗死发生、发展的关… 相似文献
9.
探讨肿瘤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P-selectin)检测的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116例不同肿瘤患者血浆中可溶性P-selectin的含量。结果各组肿瘤患者血浆可溶性P-selectin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肿瘤患者血浆可溶性P-selectin含量与正常人有差异,检测可溶性P-selectin有可能成为肿瘤辅助诊断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选择素家族(E、L、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按病变程度分为颈动脉内膜增厚(A)组24例、颈动脉斑块(B)组96例和颈动脉狭窄(C)组40例,应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E选择素、L选择素、P选择素的水平,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结果:C组的血清E、L、P选择素水平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或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B组血清E选择素和P选择素水平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或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颈动脉硬化程度与血清E、L、P选择素表达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231,P〈0.01;r=0.216,P〈0.05;r=0.252,P〈0.01)。此外,3种选择素的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E、L、P选择素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E-选择素和P-选择素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ELISA方法测定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30例正常人的CRP、E-选择素和P-选择素血清水平。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CRP、E-选择素和P-选择素水平与恢复期、对照组的相比较显著升高(P〈0.01);大面积梗死组(A组)、中等面积梗死组(B组)比小面积梗死组(C组)3种检测指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CRP、E-选择素和P-选择素水平之间均有正相关关系。结论血清CRP、E-选择素和P-选择素水平是缺血性脑卒中的有价值的标志物。可作为脑卒中发病进程和病情轻重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血脂变化的关系。方法检测174例脑梗死(CI)患者血脂七项指标,并与对照组45例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将单纯脑梗死患者与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两者皆有的患者的血脂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的TC、TG、LDL、ApoB、OX-LDL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HDL、ApoA-I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TC、TG、LDL、ApoB、OX-LDL的水平升高,HDL、ApoA-Ⅰ下降与脑梗死密切相关,应重视对高脂血症的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和探讨POEMS综合征与急性脑梗塞的内在相关性。方法 报道 1例确诊为POEMS综合征的男性病人 ,在病后半年突然出现左侧肢体完全偏瘫 ,通过对临床、血液有形成分、电生理及影像学进行研究。结果 血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及血细胞压积明显增高 ,肌电图显示广泛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骨盆片可见骨硬化病灶 ,头颅MRI显示右侧大脑颞、额、顶、枕大面积脑梗塞。结论 POEMS综合征可以引起广泛的血管病变包括大血管、中小血管及毛细血管 ,成为导致血管闭塞的直接原因 ,而微血管病变可能在POEMS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ADP)水平变化及其与梗死体积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梗死组及对照组血清ADP水平。将脑梗死组分为腔梗组和非腔梗组。结果:脑梗死组发病48 h内的血清AD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与梗死体积呈显著负相关,腔梗组ADP水平显著高于非腔梗组。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48 h内血清ADP水平降低,与梗死体积呈负相关,血清ADP水平检测有助于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严重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15.
16.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瘦素动态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瘦索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脑梗死病情严重性之间的关系。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24h内入院,分别在入院后第1、3、7天抽取空腹静脉血3mL,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方法动态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8及瘦素的水平,采用欧洲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同时检测30例健康体检者作正常对照组。结果:脑梗死组白细胞介素-8和瘦素水平在发病后第1、3、7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ESS评分与血清IL-8水平呈正相关(r=0.286,P〈0.05)。结论:白细胞介素-8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急性脑梗死存在高瘦素血症和瘦素抵抗,瘦素水平增高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标志。 相似文献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