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人口为基数的伤寒发热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及时了解、掌握伤寒高发区流行情况。方法在广西河池市的金城江辖区内的金城江镇、东江镇建立以人口为基数的监测系统开展伤寒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对发热疑似病人进行病原学、血清学检测;对就诊发热病例进行登记。监测区内的各级医疗机构及大部分的个体诊所均作为监测点。以病原学为确诊依据,肥达试验作为辅助诊断依据。结果监测区内4年的伤寒副伤寒发病数为99例,年均年龄段发病率为20.6/10万。病原学监测9049份标本,分离出伤寒、副伤寒菌99株,其中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占70.1%,伤寒沙门氏菌仅占29.9%;伤寒副伤寒症状相似,以发热头痛为主要症状。结论监测区内以散发病例为主要流行趋势,监测的发病率低于以往的常规疫情报告,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是优势菌型;肥达试验在常规监测中的诊断意义较差,确诊伤寒、副伤寒病例的肥达试验诊断符合率低。  相似文献   

2.
2001~2004年广西伤寒副伤寒监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对2001~2004年广西伤寒副伤寒监测结果的分析和评价,了解监测工作的效果,为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桂林市8个高发县(区)作为监测地区,监测内容包括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病后带菌者、暴发点、外环境和病原学等,资料按规定上报、汇总和反馈。结果:8县(区)疑似病人血培养和粪便培养平均阳性率分别为10·08%和0·24%,病原分离的菌型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为高,占菌株总数的94·59%,肥达氏平均阳性率23·45%;恢复期带菌、慢性带菌和密切接触者带菌率分别为1·26%、0·14%和0·81%;水体、食品和其它外环境标本阳性率分别为0·10%、0%和0%;共发生较大暴发疫情22起,95%由甲型副伤寒引起,罹患率在2·07%~35·10%之间,发生于农村及城乡结合部学校占81·82%,传播途径以水型传播为主(占90·91%)。结论:该市伤寒副伤寒流行优势菌型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为主,传染源广泛存在,防治形势严峻;监测区内开展伤寒副伤寒的主动监测对于提高病人确诊率、及早发现和控制传染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贵州省伤寒、副伤寒高发区的发病水平,为综合干预及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安顺市平坝县6乡镇为干预区,贵阳市开阳县6乡镇为对照区,将示范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按照类别、实验室检测条件分为A、B、C三类监测点,开展以人群为基础,覆盖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发热症状监测进行伤寒、副伤寒的监测分析.结果 对两县12 944例不明原因发热者进行血培养,检出沙门菌200株(伤寒16株,甲型副伤寒184株),总检出率为1.55%,干预前检出率均高于干预后.A类点血培养2039例,分离沙门菌39株占19.50% (39/200),检出率为1.91%;B类点血培养4315例,分离沙门菌82株占41.00%(82/200),检出率为1.90%;C类点血培养6590例,分离沙门菌79株占39.50% (79/200),检出率为1.20%,C类点未使用抗生素者检出率明显高于使用者(P<0.05).春季和秋季为检出高峰,个别地方发生暴发或流行,农民和学生为高发人群,青壮年发病居多.伤寒、副伤寒症状不典型.结论 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热症状监测是伤寒高发区开展伤寒、副伤寒监测的可靠方法,能真实反映伤寒、副伤寒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伤寒副伤寒高发地区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伤寒副伤寒高发区开展综合防治,以摸索贫困地区伤寒副伤寒防制经验,为开展大规模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建立发热患者监测,以及时发现患者,在干预区实施对传染病规范管理,对重点水源消毒管理,开展健康教育等措施,以降低伤寒副伤寒发病率。结果主动搜索疑似伤寒副伤寒发现率0.08%,主动发热就诊病例监测,疑似伤寒副伤寒病例发现率0.33%;对3 664例发热就诊病例采血319例作伤寒沙门菌培养,检出伤寒沙门菌12株,伤寒副伤寒阳性率3.76%。干预区伤寒副伤寒发病率比对照区下降60.06%%,比干预前发病率下降71.2%。结论开展就诊发热病例监测,及时采血培养,是早期发现伤寒副伤寒传染源的关键,采取规范治疗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综合性防治措施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5.
2001年广西伤寒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及时全面了解、掌握广西伤寒主要流行菌型变化动态和传染源。方法 在广西桂林市及其辖区7个县开展伤寒监测,对发热疑似病人进行病原学、血清学检测;并对密切接触者、病人病后带菌调查;水体及疫点环境调查。选取桂林市10家医院作为哨点医院。结果 2001年8个监测点发病数为2889例,占广西病例总数的52.28%,发病率为80.55/10万。哨点医院病原学监测.阳性率22.28%,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占95.34%,伤寒沙门氏菌仅占4.66%。监测点血培养阳性率15.64%,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占92.69%,伤寒沙门氏菌占7.31%。结论 我区目前流行的主要菌型以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为主,传染源仍广泛存在,防治形势不容乐观。加强监测和有效降低医疗费用,是管理、控制传染源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玉溪市伤寒甲型副伤寒流行特征和趋势,为今后的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玉溪市1999-2010年期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伤寒甲型副伤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9-2010年玉溪市报告伤寒甲型副伤寒13 977例,年度发病率波动在10.29/10万~99.87/10万之间,1999年报告发病率最低,2001年起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主要是红塔区),且间隔1~2年出现1次高强度流行;2008-2010发病率较低.流行季节集中出现在4~11月份;全市9县区均有病例报道,但以红塔区及澄江县发病较高,坝区乡镇发病高于山区乡镇;发病职业以农民、学生、工人和干部职员为主(占77.85%);发病年龄组以10 ~ 45岁为主(78.93%);病原菌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为主.结论 2008年后玉溪市伤寒甲副伤寒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发病人数以青壮年农民和学生为主,做好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防治工作对控制伤寒甲型副伤寒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学校伤寒、副伤寒发病率,为降低和控制学校伤寒、副伤寒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以广西伤寒副伤寒高发地区全州县为项目现场。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确定干预组和对照组学校,建立以固定人群为基数、病原学为确诊依据的前瞻性监测系统进行伤寒、副伤寒监测,为期16个月。结果甲型副伤寒发病39例,伤寒发病0例,其中对照学校甲型副伤寒发病数33例,发病率为185.0/10万,干预组学校发病6例,发病率为30.7/10万。对照组学校发病率显著高于干预组学校(P=0.000)。由个体/村诊所、乡镇卫生院收集标本采集数和阳性标本数,分别占74.2%和66.7%。单份血标本W idal试验敏感度仅为32.3%,假阴性率为67.6%。结论在实施干预措施后,干预组学校的伤寒、副伤寒发病率比对照组学校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8.
WHO一直把伤寒和副伤寒发病列为发展中国家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伤寒和副伤寒的典型临床症状体征主要以持续性高热、玫瑰疹、相对缓脉、肝脾肿大及表情淡漠等为特征,但临床表现逐渐呈不典型化和轻型化,尤其是副伤寒常以持续发热为主要特征.这种早期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如缺乏实验室检测,给临床及时正确诊断带来很大困难,误诊和诊断滞后会导致治疗效果不佳,传染源得不到及时控制,易引起暴发或地方性流行.症状监测(syndromic surveillance)近年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在很多疾病监测中得以运用.公共卫生工作者开始尝试利用症状监测的思想,针对伤寒和副伤寒以持续高热为主的临床特点,来设计发热症状监测系统,以提高伤寒和副伤寒防治水平.现将相关信息与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江西省近10年来伤寒副伤寒的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订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江西省疫情统计年报表及暴发疫情专题调查报告,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数据完成后进行逻辑检查,并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8—2007年全省共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19 007例,年均发病率5.81/10万;全年均有发病,但季节性明显,感染高峰期在6~10月;发病地区分布广泛,但各个地区之间发病率差别很大;发病人数最多的职业人群是农民,其次为学生和工人。[结论]江西省10年来伤寒副伤寒发病率持续下降,也还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农民和学生是预防的重点对象。农村的改水改厕是最有效的根本性措施,同时也应注意加强学校卫生工作的综合监督管理和在校学生的健康教育,特别是加强学校的饮用水卫生管理,切实有效地控制伤寒副伤寒在学校的流行。  相似文献   

10.
伤寒、甲型副伤寒初期的诊断、隔离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汤恒 《中国校医》2002,16(5):437-437
伤寒、甲型副伤寒是一类常见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相似 ,病程初期多数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 ,早期不易确诊。为控制伤寒、甲型副伤寒在学生中传播 ,我院采取有效措施 ,进行早期诊治隔离。现将我校 1999~ 2 0 0 1年收治病程初期伤寒、甲型副伤寒情况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病例 本组病程不超过 7天入院的伤寒 8例、甲型副伤寒73例 ,共 81例 ,其中男 74例 ,女 7例 ,我校大学生 75例 ,教工 2例 ,外校大学生 1例 ,临时工 2例 ,个体户 1例。1.2 病例入院时的临床表现 中度发热 12例 ( 14 .81% ) ,高热6 1例 ( 75 .31% ,其中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区)个国家级登革热监测点的监测结果,为登革热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监测点的登革热疫情和媒介伊蚊等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08年广西区共发生2例登革热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3个国家级登革热监测点无病例报告,优势蚊种为白纹伊蚊,未发现埃及伊蚊;各监测点大部分监测月份布雷图指数(BI)均超过5的安全水平,其中钦州市、防城港市大部分监测时段BI均在20以上,伊蚊幼虫孳生密度高峰在6-8月,阳性容器以暂时性容器为主,1208只白纹伊蚊中未检测到登革热病毒核酸或分离到病毒。结论广西区在虫媒方面已经具备传播登革热病毒的条件,存在登革热流行的潜在危险,应加强监测和卫生宣教,将BI控制在20以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四川省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的分布情况,为登革热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全省选择10个监测点,采用定时、定点、定人调查法,对白纹伊蚊孳生环境中的幼虫指数和成蚊密度进行监测。结果10个监测点幼虫的容器指数为27.50%,成蚊总密度为8.08只/人工小时。以废旧轮胎容器指数最高,为60.28%;特殊场所和养殖耕种区密度较高,分别为18.17和10.08只/人工小时;夏季密度也较高,峰值达到9.79只/人工小时;白纹伊蚊的密度有地区差异,但无地理位置差异;各个监测点幼虫与成蚊密度高低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白纹伊蚊在四川省分布广泛,一旦有登革热病例输入,就可能造成疫情扩散。因此,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监测广西霍乱病例及霍乱弧菌在水体、海水产品、外环境及食品的污染情况,以便尽早采取应对措施防止疫情扩散。方法选择2个国家监测点,8个自治区级监测点按相关方案要求开展监测。结果2007年共检测腹泻病人11385例,重点人群17771例,未发现阳性;检测水体2045份样品,检出阳性2份,阳性率0.09%;海水产品4311份,检出阳性9份,阳性率0.20%;阳性均为O1群霍乱弧菌污染,霍乱毒素基因检测11株菌均为非产毒株。结论加强对甲鱼等海水产品的霍乱弧菌污染状况监测和管理,做好群众安全食用海水产品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析广西边境地区鼠疫的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分布特征,为制定鼠疫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监测方法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鼠疫监测工作方案》进行,对边境地区8个市县2009年鼠疫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边境地区鼠疫宿主动物有2目3科9种,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黄胸鼠、小家鼠、臭鼠句青、黄毛鼠、板齿鼠为常见鼠种,蚤类有4种,印鼠客蚤为优势蚤种,平均鼠密度为6.54%,鼠体染蚤率为9.11%,蚤指数为0.17;宿主动物的血清学、病原学均未检出阳性。结论通过监测未发现鼠疫,广西边境地区鼠疫处于"静息期"。  相似文献   

15.
Predicting enteric fever without bacteriological culture resul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 used Bayes' theorem to calculate the probability of enteric fever in 260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undiagnosed fever, without recourse to blood or stool culture results. These individuals were divided into 110 patients with enteric fever (63 culture positive, 47 culture negative) and 150 patients with other causes of fever. Comparison of the frequencies of occurrence of 19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events, said to be helpful in the diagnosis of enteric fever, in the two groups revealed that only 8 events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frequent in enteric fever. These were: a positive Widal test at a screening dilution of 1:40; a peak temperature greater than = 39 degrees C; previous treatment for the fever; a white blood cell count less than 9 X 10(6)/litre; a polymorphonuclear leucocyte count less than 3.5 X 10(6)/litre; splenomegaly; fever duration greater than 7 d; and hepatomegaly. When the probability of enteric fever was determined prospectively in 110 patients, using only 6 of these discriminating events, the probability of patients with a positive prediction having enteric fever (diagnostic specificity) was 0.80 (95% confidence interval: 0.68 to 0.91) and the probability of those with a negative prediction not having enteric fever (diagnostic sensitivity) was 0.92 (0.85 to 0.99). Using all 19 events did not alter the diagnostic specificity or diagnostic sensitivity. This study shows that a small number of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features can objectively discriminate enteric fever from other causes of fever in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Calculating the probability of enteric fever can aid in diagnosis, when culturing for salmonella is either unavailable or is negative.  相似文献   

16.
世行贷款卫生九项目是广西政府借助世界银行贷款,迄今为止为广西艾滋病防治提供资金最大的一个项目。项目于1999年启动,艾滋病性病监测是项目的主要领域之一。行为监测是艾滋病性病综合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第二代监测的核心,它是指采用前后一致的调查方法,在有代表性的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尽早发现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病例,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方法:对2011年6月20日-2011年8月31日东莞市应急监测病例及疫情监测病例血清样品,采用荧光PCR检测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病毒核酸,登革热核酸检测阴性者,再用ELISA法检测登革热病毒IgM抗体。结果:共收集及检测248份合格血清样品。其中,应急监测病例血清234份,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疫情监测病例血清14份,检出2份为登革热IgM抗体阳性,1份为登革热核酸阳性,为IV型;确诊2例为登革热输入性病例。结论:通过实验室应急监测,发现了登革热病例,及时控制了疫情的传播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