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syndrome,VKHS)Dalen-Fuchs结节的眼底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患者作了眼底彩色照相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其中6例同时作了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结果:36例VKHS患者中,存在Dalen-Fuchs结节者16例(44.44%),类圆形黄色结节位于下方中周部者最多(93%),急性期的Dalen-Fuchs结节FFA后期结节染色,而ICGA呈边界清楚的弱荧光,恢复期的Dalen-Fuchs结节FFA和ICGA均显著结节下的脉络膜血管萎缩及RPE萎缩,色素增殖改变,ICGA显示的Dalen-Fuchs结节比眼底彩色照相和FFA要清晰。结论:Dalen-Fuchs结节是VKHS的一个重要临床特征表现,ICGA能更好显示这种结节样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syndrome,VKHS)荧光眼底血管造影特点。方法对16例(32眼)VKHS患者做了详细的眼部检查,并行眼底彩色照相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结果16例(32眼)VKHS患者中,急性期患者FFA:造影早期所有患者双眼后极部均表现为多发性散在强荧光斑点,如墨渍样扩大并彼此融合,24眼晚期呈大小不一多囊样高荧光。恢复期患者FFA:早期后极部弥慢性色素脱失,透见脉络膜荧光,显露脉络膜大血管,后期盘周着色性高荧光。结论VKHS具有选择性损害视网膜色素上皮的特点,FFA的特征性表现对该病早期诊断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分析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S)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特点。方法对10例(20只眼)VKHS患者做了详细的眼部检查,并行眼底彩色照相和FFA检查。结果10例(20只眼)VIOLS患者中,急性期患者FFA:造影早期所有患者双眼后极部均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水平的多发性细小点状荧光素渗漏,如墨渍样扩散并彼此融合,晚期呈大小不一多湖或单湖样高荧光,视盘荧光素着色。恢复期患者FFA:呈现斑驳状态,后极部弥慢性色素脱失,透见脉络膜荧光,显露脉络膜大血管,色素斑处荧光被遮蔽。结论VKHS具有选择性损害视网膜色素上皮的特点,FFA的特征性表现对该病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S)急性期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特点.方法 对26例(49只眼)VKHS急性期患者进行详细眼部检查,并行眼底彩色照相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等检查.结果 26例(49只眼)急性期患者FFA表现:造影早期36只眼视盘表面放射状毛细血管扩张、染料渗漏至后期呈强荧光;23只眼后极部及中周部脉络膜背景荧光呈斑点状充盈缺损或迟缓;8只眼放射状条形低荧光;42只眼后极部及中周部表现为多发性强荧光斑点,如墨汁样扩散并彼此融合,后期呈大小不等多湖状染料积存的高荧光.结论 VKHS具有选择性损害视网膜色素上皮的特点,FFA的特征性表现对该病早期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S)急性期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特点.方法 对26例(49只眼)VKHS急性期患者进行详细眼部检查,并行眼底彩色照相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等检查.结果 26例(49只眼)急性期患者FFA表现:造影早期36只眼视盘表面放射状毛细血管扩张、染料渗漏至后期呈强荧光;23只眼后极部及中周部脉络膜背景荧光呈斑点状充盈缺损或迟缓;8只眼放射状条形低荧光;42只眼后极部及中周部表现为多发性强荧光斑点,如墨汁样扩散并彼此融合,后期呈大小不等多湖状染料积存的高荧光.结论 VKHS具有选择性损害视网膜色素上皮的特点,FFA的特征性表现对该病早期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S)急性期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特点.方法 对26例(49只眼)VKHS急性期患者进行详细眼部检查,并行眼底彩色照相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等检查.结果 26例(49只眼)急性期患者FFA表现:造影早期36只眼视盘表面放射状毛细血管扩张、染料渗漏至后期呈强荧光;23只眼后极部及中周部脉络膜背景荧光呈斑点状充盈缺损或迟缓;8只眼放射状条形低荧光;42只眼后极部及中周部表现为多发性强荧光斑点,如墨汁样扩散并彼此融合,后期呈大小不等多湖状染料积存的高荧光.结论 VKHS具有选择性损害视网膜色素上皮的特点,FFA的特征性表现对该病早期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曹芳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8):1540-1541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syndrome,VKHS)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对VKHS患者16例30眼进行眼部详细检查,并行眼底彩色照相和FFA等检查。

结果: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葡萄膜炎期的眼底表现为3种类型,脉络膜炎性渗出及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是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而视盘水肿充血对视力损害较轻,且恢复较好。

结论:FFA的特征性表现对该病早期具有重要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8.
9.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漏误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分析我国Vogt-小柳原田(VKH)综合征临床诊断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1996年1月-2000年12月于中山眼科中心葡萄膜炎专科就诊的,以往资料完整的123例VKH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特别是漏诊,误诊,发病至确诊时间和以往诊断等进行分析。结果:123例VKH综合征患者的盲目发生率为28.9%,在后葡萄膜炎期,前葡萄膜受累期和以前葡萄膜炎反复发作为特征的全葡萄膜炎期的漏诊,误诊率分别为96.7%,86.2%和74.0%,眼部发病至确诊时间平均为24.5个月。结论:我国VKH综合征患者的漏诊和误诊十分常见,诊断水平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葡萄膜炎期眼底病变的临床特征。方法对首诊VKH患者71例(142眼)治疗前视力、病程、眼底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进行分析;25例(50眼)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71例(142眼)眼底有3种表现:32眼(22.5%)视盘水肿较重,视网膜脱离较轻(视盘型);47眼(33.1%)视网膜脱离较重,视盘无水肿,仅表现为轻度充血(脉络膜型);63眼(44.4%)视网膜脱离较重,视盘水肿亦较重(混合型)。3型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57,P=0.084);3型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1,P=0.407);治疗前视力:视盘型与脉络膜型及混合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9,P〈0.01;t=3.38,P=0.001),脉络膜型与混合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P=0.971)。结论VKH葡萄膜炎期的眼底表现可有3种类型。脉络膜炎性渗出及视网膜脱离是视力损害的主要因素,而视盘水肿视力损害较轻。3种类型的表现形式与年龄和病程间无相关。  相似文献   

11.
眼底血管样条纹的眼底及FFA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底血管样条纹(angioidstreaks,AS)的[底表现、FFA特点、并发症及预后。方法分析9例(18只[)A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结果。结果①[底表现:18[后极部均可见类似血管样的放射状条纹,11[的后极部条纹通过黄斑,占61.1%,其中8[[底可见黄斑部出血、水肿、渗出等改变,占44.4%。②FFA:14[浅棕褐色的条纹均表现为强荧光带,4[桔黄色的表现为条纹中心区弱荧光,周围强荧光边;有出血、水肿等改变的区域FFA表现为动脉前期或动脉期出现边界清晰强荧光,晚期增强;或静脉期逐渐出现强荧光团,边界不清。结论大多数[底AS患者的[底所见非常典型,FFA结果有助于其病因分析、诊断分期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双侧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R)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方法 将245例患者进行视力,外眼常规,FFA检查。结果 在245例CSR中,有54例主诉眼与对侧无症状眼都患CSR,双眼发病率占22.04%。病理改变在黄斑及黄斑周围出现不同形态的渗漏斑点。结论 CSR患者,在进行主诉眼检查的同时也应仔细检查对侧眼,FFA对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ofprematurity,ROP)注射雷珠单抗后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表现。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11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确诊为ROP的15例(30眼)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急进性后部型ROP(aggressiveposteriorretinopathyofprematurity,AP-ROP)8眼,阈值期ROP13眼,阈值前期Ⅰ型ROP9眼。在表面麻醉下,经颞下方睫状体平坦部进针,向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0.03mL。在注药术后1~2个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FFA检查,观察附加病变消退情况及视网膜周边血管发育情况。结果 注射雷珠单抗后,所有眼底附加病变消退,但周边视网膜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无血管区。8眼AP-ROP中6眼Ⅲ区无血管形成,继续随访观察;2眼Ⅱ区大范围无血管形成,血管末梢分支增多呈毛刷样,无荧光素渗漏,1周后再次注射雷珠单抗。13眼阈值期ROP中,1眼可见颞下方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行局部激光光凝;12眼嵴完全消退,其中2眼视网膜血管基本发育完全;4眼Ⅲ区无血管形成,4眼Ⅲ区及Ⅱ区鼻侧2个钟点无血管形成,均无荧光素渗漏,继续随访观察;2眼Ⅱ区累计4个钟点无血管区伴末梢血管扩张及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行激光光凝。9眼阈值前期Ⅰ型ROP中7眼嵴全部消退,2眼嵴变低平;4眼Ⅲ区及Ⅱ区鼻侧2个钟点范围无血管形成,5眼Ⅲ区无血管形成,均见末梢血管扩张,但无荧光素渗漏,继续随访观察。结论 注射雷珠单抗可促使ROP病变消退,且不干扰周边视网膜血管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眼部缺血综合征(ocular ischemic syndrome,OIS)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特征。方法:对41例眼部缺血综合征的患者行数字减影动脉造影(dig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彩色多普勒血管检查(doppler)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fundus flurescein angiography,FFA)。结果:FFA提示眼部缺血综合征患者臂-视网膜循环时间不同程度延长,视网膜静脉扩张,微血管瘤,血管壁着染以及黄斑水肿和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等改变。结论:眼部缺血综合征的FFA检查呈现特征性改变。为与其相关的全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