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疑似急性肺栓塞患者依据随机平均原则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3例患者行肺血管造影检查,观察组43例行心电图检查。对两组患者的检查诊断情况近些年记录与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检查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检查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肺栓塞患者采用心电图进行诊断,能取得很高的诊断准确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螺旋CT与MRI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飞鹤  杨柳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99-100,142
目的探讨螺旋CT与MRI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及肺栓塞的CT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0月~2010年12月收治并经临床确诊为肺栓塞的患者40例的资料.全部患者均行螺旋CT及MRI动脉造影检查,均经DSA诊断确诊,分析比较两种影像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显示肺动脉血栓39例(97.5%),主要的表现为肺动脉充盈缺损,远端血管不显影,检出各级动脉及分支血管栓子69处;MRI动脉血管造影显示肺动脉血栓35例(87.5%),主要显示肺动脉腔内充盈缺损,远端信号消失,检出各级动脉血管及分支栓子共58处;DSA检查确诊40例患者均为肺栓塞,各级血管栓子72处。以DSA为标准,CT与MRI肺动脉栓塞诊断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栓子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肺栓塞的准确性及栓子的检出率均优于核磁检查,可作为DSA检查之前首要的无创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王宫 《中外医疗》2014,(8):184-185
目的探讨头颅磁共振在诊断脑血管性痴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核磁影像检查的50例脑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50例阿尔兹海默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头颅磁共振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左右侧海马体积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颞叶沟回间距较对照组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颅磁共振在诊断脑血管性痴呆上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二维彩超和超声造影检查在微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的150例肝癌患者均行二维彩超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根据检查方式分为对照组(行二维彩超检查,150例)和观察组(行超声造影检查,150例)。对两种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率、特异性和准确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患者中共有21例表现为门脉期环状增强,约为30.43%。结论:超声造影检查在微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高于二维彩超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与MRI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及肺栓塞的影像表现。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肺动脉栓塞患者50例,全部患者均行CT及MRI动脉造影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CT肺动脉造影显示肺动脉血栓48例(96.0%),主要表现为肺动脉充盈缺损,远端血管不显影,检出各级动脉及分支血管栓子78处;MRI动脉血管造影显示肺动脉血栓41例(82.0%),主要显示肺动脉腔内充盈缺损,远端信号消失,检出各级动脉血管及分支栓子共64处;DSA检查确诊50例患者均为肺栓塞,各级血管栓子80处。以DSA为标准,CT与MRI肺动脉栓塞诊断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栓子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血管造影检查肺栓塞的准确性及栓子的检出率均优于MRI,可作为首要的无创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任真珍 《当代医学》2021,27(36):87-89
目的 探究心脏及外周血管超声检查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2例疑似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观察组采用心脏及外周血管超声检查诊断,比较两组诊断准确率及影像清晰度.结果 观察组诊断总准确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影像总清晰率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8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疑似肺栓塞患者诊断过程中,与常规诊断方式相比,心脏及外周血管超声检查方式效果显著,不仅能有效提升诊断的准确率,且影像的清晰度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CT增强同时行静脉肾盂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临床诊断标准接受CT增强扫描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受试者按照检查方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行CT增强扫描的同时接受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对照组在CT增强检查后再进行静脉肾盂造影,对比两组受试者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检测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查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T增强扫描同时行静脉肾盂造影的可行性、成功率较高,并且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缩短了检查时间,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于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以来我院收治的20例脊髓血管畸形患者其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血管造影检查或手术病理确诊,术前患者皆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将血管造影检查或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脊髓血管畸形当中应用诊断的准确率、瘘口位置判断准确情况进行统计。结果经由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本组20例患者作出下述诊断:硬脊膜动静脉瘘11例、髓周动静脉瘘3例、脊髓动静脉畸形3例;硬脊膜动静脉瘘漏诊1例、髓周动静脉瘘漏诊1例。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准确率是90%。同时,经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瘘口位置做出正确判断的有15例,准确率是75%。结论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与瘘口位置正确判断皆具良好价值,能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力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张蕊 《吉林医学》2014,(24):5438-5439
目的:探究64排CT血管造影(CTA)对肺隔离症(P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确诊为肺隔离症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有创性血管造影技术,观察组采用64排CT血管造影技术,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对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诊断的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观察组诊断准确率93.33%,明显好于对照组诊断的准确率6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隔离症患者选用64排CT血管造影进行检查的诊断准确率较高,简便、易行、无创、检查时间短,图像观察直观方便,有利于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17,(5):590-592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在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根治术中的价值。方法:将9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者,经胃肠镜确诊并拟行腹腔镜肿瘤根治术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在术前均行腹部CT检查;其中观察组患者在完成腹部CT检查后,应用容积再现技术重建腹部血管三维立体图像。比较两组患者术前CT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观察观察组患者腹腔动脉血管变异;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不包括淋巴清扫)、术中出血量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结果:无论是胃癌还是大肠癌,观察组患者的CT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相比,总的正确率分别为84.61%、84.21%,均高于对照组的64.28%及64.70%;且观察组在早期肿瘤分期的准确率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CT造影血管检查显示:观察组患者中有17例发生腹腔动脉血管变异,变异率为37.37%;且与术中所见动脉血管变异情况一致,符合率达100%。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血管造影可在术前了解胃肠道肿瘤的分期、腹腔动脉血管的变异情况,有利于施行腹腔镜下胃肠道肿瘤根治术,促进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同时行静脉肾盂造影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安阳市人民医院行CT增强扫描和静脉肾盂造影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36例同时行CT增强扫描和静脉肾盂造影,对照组36例先行CT增强扫描,然后行模拟静脉肾盂造影。对两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检查图像质量优良率为77.7%和94.4%,检查成功率为83.3%和1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8%和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增强扫描同时行静脉肾盂造影可使诊断准确率显著提高,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核磁共振在腰间盘诊断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方法:该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共收治腰间盘突出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诊断方式为磁共振脊髓造影诊断方法,对照组诊断方式为常规核磁共振诊断方法,将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在腰间盘突出治疗中的特点。结果:在54例患者中所检查到142个突出椎间盘,椎间孔型22个、中央型40个、旁中央型52个、游离型28个,在检查过程中,观察组中所采用的磁共振脊髓造影法对于对照组中所采用的常规磁共振法在椎间孔型、旁中央型判断中灵敏度占有优势,两组腰间盘突出诊断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临床腰间盘出突出的诊断过程中,磁共振脊髓造影诊断方法更加具有应用价值,其诊断结果更为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急诊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84例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诊断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取急诊腹部CT诊断,对照组患者行剖腹探查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在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临床诊断中应用急诊腹部CT方法,诊断准确率、敏感度较高,有利于缩短检查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张革  邵大宝  胡勇 《浙江医学》2007,29(4):311-312
目的利用磁共振血管显影评价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对18例颈内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和15例无脑卒中病史的对照组患者进行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比较脑梗死组与对照组颈动脉形态的差异。结果18例脑梗死患者中颈内动脉轻度狭窄3例,中度狭窄9例,重度狭窄6例,颈动脉粥样斑块15例。15例对照组颈内动脉狭窄程度轻度3例,中度3例,重度0例,颈动脉粥样斑块3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血管造影可作为检测颈内动脉的狭窄程度的可靠方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干预和脑梗死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灿 《基层医学论坛》2016,(8):1085-1086
目的 分析CT增强扫描同时行静脉肾孟造影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患者分为2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经CT增强扫描同时行静脉肾盂造影,对照组患者在经CT增强扫描后,采取静脉肾盂造影,对比2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造影成功率100%,高于对照组的88%;观察组诊断后图片质量优良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不良反应发生率8%,低于对照组的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增强扫描同时采取静脉肾盂造影,可提高患者诊断成功率,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颅外段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行超声造影、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动脉狭窄情况,对比三者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为金标准,23例46条颅外段颈动脉狭窄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94.7%,准确性为93.8%,Kappa=0.861;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9.5%,准确性为95.9%,Kappa=0.863;超声造影联合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4.7%,准确性为97.9%,Kappa=0.945。结论: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超声造影各有优缺点,相互之间存在互补性,有机地将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相结合,可从多侧面、多方位地了解颈动脉的狭窄情况,能基本替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行桡动脉造影应用于桡动脉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间于我院行TRI的患者230例,将其随机分为行桡动脉造影检查组(观察组115例)和非桡动脉造影组(对照组115例)。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操作成功率和血管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114例,成功率99.13%;对照组手术成功113例,成功率98.2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有3例发生血管并发症,对照组有10例,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动脉穿孔以及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术前行经桡动脉途径桡动脉造影检查可以将出现相关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有助于指导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动脉入路以及手术器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与三维64层螺旋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检查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65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分别使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和64层螺旋血管造影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 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价值和诊断漏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诊断方式均有良好价值,但是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患者损伤较大,而三维64层螺旋血管造影可凭借微创、价格便宜等因素代替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在小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随机选取的90例小肠梗阻患者,研究对象分类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5例患者.对照组行单气囊小肠镜检查,观察组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检查,总结归纳两组患者的最终诊断效果.结果 经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诊断,观察组诊断效果更接近预设值,与对照组相比,诊断符合率、病因诊断结果、诊断敏感性更为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肠梗阻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诊断敏感性,较好反映出患者小肠梗阻的原因及相关信息,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1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下肢血管斑块、狭窄、闭塞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血流量及血管内径均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