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医药科学》2016,(14):192-195
目的探究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重构以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80例,经伦理委员会通过后实施,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即试验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进行贝那普利治疗,试验组进行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功能与结构以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各项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r MSSD、SDANN等指标均得到了明显改善;试验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60.97±17.33)%、r MSSD(25.42±6.59)ms、SDNN(85.81±21.51)ms、SDANN(76.71±20.72)ms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52.44±17.01)%、r MSSD(21.89±6.52)ms、SDNN(76.38±21.44)ms、SDANN(67.61±20.79)ms;试验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5.51±13.21)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36.20±10.41)m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1.44±13.33)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41.47±10.32)mm;通过分析发现,治疗6个月后,两组左心室功能与结构以及心率变异性(HRV)等各项指标均得到了明显改善,其中试验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能够有效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指标,进而显著提高患者心功能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冠心病合并T2DM患者(A组,43例)、冠心病患者(B组,45例)和对照组(C组,42例)HRT的初始值(TO)和斜率(TS),分析其与3-12个月随访期心脏恶性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发生的关系.结果 A、B组的TO值明显高于C组[(0.82士0.13)%、(0.69±0.09)% vs.(-0.67±0.07)%],但TS值明显低于C组[(1.92±1.79) ms/RR、(2.82±1.55) ms/RR vs.(6.81±2.61) ms/RR](P<0.05).A组发生不良事件12例,B组10例;与无不良事件发生者比较,发生不良事件患者的TO明显升高,TS明显降低(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T2DM与冠心病患者的HRT异常,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患者HRT减弱更显著.HRT分析可作为冠心病合并T2DM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与心率变异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阳  陈军喜 《江西医药》2007,42(12):1108-1111
目的 对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和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进行分析,探讨其变化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有室性早搏的冠心病患者53例,根据24h动态心电图(Holter)记录资料分组,A组(不良室性心律失常组:伴有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多源性室早或频发室早)21例,B组(良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偶发室早)32例,Hoher记录心率变异性(HRV)的时域指标,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两组间的差别.结果 A组TO值高B组(0.80%±3.94%VB-1.45%±4.37%;P<0.05),而TS值低于B组(11.03±11.01ms/RR问期vs19.78±19.00ms/RR间期,P<0.05).A组HRV各时域指标均明显小于B组.结论 冠心病患者伴有不良室性心律失常时,HRT现象变钝,说明HRT对预测有不良性室性心率失常的患者的危险性具有临床价值.HRV各时域指标降低,表明HRV下降与不良性室性心律失常有关,HRT可弥补HRV对预后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李杨  秦勤  寇璐  陈刚  路雅茹 《天津医药》2015,(3):288-291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早期无创性指标心率减速力(DC)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SCD)的预测价值。方法以417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DC值,临床随访观察12个月,记录发生的SCD事件(SCD组),并与未发生SCD者(存活组)比较各观测指标。结果在心肌梗死后12个月内,20例(4.8%)患者发生SCD。与存活组患者相比,SCD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DC值明显降低[0.393±0.065 vs 0.528±0.042,(2.85±1.66)ms vs(5.49±1.71)ms,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LVEF<0.35[RR(95%CI):2.167(1.384~4.661),P=0.013]和DC<4.5 ms[RR(95%CI):3.706(2.709~5.374),P=0.020]为发生SCD的危险因素。LVEF和DC降低预测SCD发生的敏感度分别为52.1%和76.4%,特异度分别为84.5%和86.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DC值的降低能预测远期S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卡托普利、灯盏花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与临床意义。方法对卡托普利组、灯盏花组、对照组,三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分别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及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观察分析心率变异性的时域、频域及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卡托普利组显示:1心率变异性的时域指标:PNN50、r MSSD明显增加(P<0.01);2心率变异性的频域指标:有不同程度增加,但只有白天HF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左室射血分数:从(30.62±10.20)%增至(40.20±8.72)%。灯盏花组显示:仅有心率变异性的频域指标有不同程度增加(P<0.05);左室射血分数:从(35.73±10.28)%增至(45.76±9.47)%。对照组显示:心率变异性的频域、时域指标及左室射血分数增加均不明显(P>0.05)。结论卡托普利、灯盏花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均可减慢心率和心率变异性的部分指标的修复,提示部分改善了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自主神经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6.
福辛普利对21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福辛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21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治疗组,口服福辛普利前、后做24h动态心电图,120例健康查体者行24h动态心电图作为对照组,分析并比较2组心率功率谱时域和频域指标.结果 治疗组用药前相邻R-R间期差>50ms所占总心动次数的百分比(PNN50)、所有窦性心律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平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的标准差(SDSD)、全程记录中每5Min 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ANN)、频阈指标低频/高频(LF/HF)分别为(4.9±2.1)%、(109.2±23.5)ms、(24.0±7.8)ms、(17.0±8.9)ms、(100.4±14.8)ms及(2.80±2.12)ms,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用药后分别为(6.3±2.2)%、(113.1±30.1)ms、(32.1±10.4)ms、(21.3±11.2)ms、(123.2±11.6)ms及2.51±1.11,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用药前的最大心率、最小心率、平均心率及心肌缺血总负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用药后其最大心率、最小心率、平均心率及心肌缺血总负荷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结论 福辛普利在降压的同时,可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并探讨心率变异性指标(HRV)评估急性脑卒中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90例为观察组,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90例为对照组.检测患者动态心电图,记录患者24h的心电信号,分析对比两组心率变异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min时段窦性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rMSSD以及PNN5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梗死患者和脑出血患者SDNN、SDANN、窦性R-R间期的平方根(rMSSD)以及相邻R-R间期互差>50ms的心跳数所占分析信息期间内心搏数百分比(PNN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率变异指标可以有效预测急性脑卒中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变化,对监测患者心脏功能障碍程度有一定意义,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心源性猝死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8.
李凤春  毛焕东 《中国医药》2012,7(6):684-685
目的 观察不同性别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特点.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共109例,其中女性组56例,男性组53例.观察2组患者24h动态心电图[包括相邻R-R间期相差>50 ms计数占总窦性心搏的百分数( PNN50)、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全部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5 min平均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标准差(SDSD)]变化.结果 男性组患者PNN50、SDNN、SDANN、SDSD明显高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8±10)%比(11±8)%、(164±28)ms比(71±10)ms、(111±23)ms比(73 ±30)ms、(148±11)ms比(60±4) ms、(119±25) ms 比(49±14)ms,P<0.01或P<0.05];男性组患者rMSSD与女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1±23)ms比(73±30) ms,P>0.05].结论 不同性别2型糖尿病患者HRV存在差异,女性患者更易出现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相互作用失调.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心率变异性 (HRV)、血压变异性 (BPV)的改变 ,评价 HRV及BPV对患者远期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性猝死的预测价值 ,探讨 BPV预测价值的临床意义。方法  6 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行 2 4 h动态心电血压监测检查的患者 ,根据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分为非心律失常组及心律失常组 ,记录非心律失常组 HRV、BPV各值及心律失常组的 BPV各值 ,并与 19名正常对照组的 HRV、BPV值相比较。全部患者平均随访 12个月。比较两组发生恶性心脏事件及猝死者与未发生者 HRV、BPV改变情况 ,分别评价心律失常组 BPV,非心律失常组 BPV、H RV各自及两者结合的预测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 HRV各值减小 ,BPV各值增大。在随访期内非心律失常组发生心脏事件 4例 ,心律失常组发生 3例。以 SDNN<5 0 ms及 DSD夜 >8m m Hg为指标 ,非心律失常组 HRV预测的敏感度为 75 % ,特异度为 87% ,BPV预测的敏感度为 5 0 % ,特异度 77% ,两者结合预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 5 0 % ,97%。心律失常组以 DSD夜>8mm Hg为指标预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 6 7% ,74 %。结论 与 HRV相比 BPV也是一个较好的心肌梗死预后指标 ,BPV与 H RV两者结合可以显著提高预测价值。 BPV对心肌梗死后合并心律失?  相似文献   

10.
张莉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4):1349-1350
目的 :探讨冠心病 (CHD)伴心肌缺血 (MI)患者与心率变异性 (HRV)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66例CHD患者 ,根据动态心电图上有无MI表现 ,分为MI组 (36例 )和无MI组 (30例 ) ,并与24例健康体检者 (对照组 )进行对照 ,观察各组HRV的时域指标。结果 :(1)3组之间R -R间期无明显差异 (P>0.05) ;(2)CHD患者中HRV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index、rMSSD和pNN5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3)在CHD患者中MI组SDNNindex与无MI组无差异 (P>0.05) ,其余指标MI组明显低于无MI组 (P<0.05)。结论 :CHD患者中HRV减低 ,尤其伴有MI的患者中更为明显 ,反映了CHD伴有MI发作的患者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失衡 ,这类患者更易发生心源性猝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律震荡在冠心病高危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10例冠心病疑似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按CAG检查结果分为CAG阳性组和CAG阴性组,其中阳性组67例,阴性组43例.两组患者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心律震荡、心率变异性进行分析.去除房颤、房扑干扰及伪差,选择符合条件的室性期前收缩.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值(TO)和震荡斜率值(TS).结果 阳性组TO平均值为(0.36&#177;0.15)%,TS平均值(1.98&#177;0.52) ms/RR;阴性组rO平均值为(-0.87&#177;0.36)%,TS平均值为(4.83&#177;0.65) ms/RR,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53、1.976,均P<0.05).随访1年后,阳性组死亡9例(13.44%),阴性组死亡2例(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76,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律震荡有助于早期发现冠心病高危患者,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该方法简便、价廉、有效、临床可操作性强,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年龄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CI)的影响以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否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75岁的52例为高龄组,60岁以下64例为低龄组。比较2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临床预后。结果与低龄组比较,高龄组多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力衰竭发生率高于低龄组(P〈0.05),入院至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时间长于低龄组(P〈0.05),2组梗死相关动脉急诊PCI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应用比例,高龄组多于低龄组(P〈0.05),高龄组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低龄组(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可以改善其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碎裂QRS(fQRS)波在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检测分为无fQRS组和fQRS组各100例,对2组患者进行20个月的随访,比较2组患者心源性死亡与心血管临床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200例心肌梗死患者中,发生心血管事件85例,占42.5%.fQRS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fQ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QRS组发生心源性猝死、非猝死性心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高于无fQR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心源性猝死发生的相对危险度为3.245,非猝死性心性死亡发生的相对危险度为2.761,再发心肌梗死相对危险度为2.664,恶性心律失常相对危险度为2.897,心力衰竭相对危险度为3.209.fQRS波与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病变支数、高血脂病史以及糖尿病等均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心肌梗死预后和fQRS有密切的关系,是对心源性死亡以及心血管事件进行独立预测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闽东医院60例患者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收治的60例梗死前心绞痛与同期住院的无心绞痛病史心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有梗死前心绞痛组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无梗死前心绞痛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住院期间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及病死率,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讨论梗死前心绞痛可能通过心肌缺血预适应现象、侧支循环形成等,减轻了心肌功能异常,对AMI近期预后产生有益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176例经Holter心电图监护所检出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心率减速力(DC)检测,评价其对心脏猝死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采用美国DMS公司的12导联同步描记Holter心电监护仪,对门诊及病房就诊的受检者进行2472 h的Holter心电图监护,除常规心律失常及ST段监护指标外,同时检测窦性心率震荡(HRT)及心率变异(HRV)的心搏间RR间期标准差指标(SDNN)。将Holter心电监护直接记录出室性心动过速(VT)者列为观察组,共176例,男93例,女83例,年龄3972 h的Holter心电图监护,除常规心律失常及ST段监护指标外,同时检测窦性心率震荡(HRT)及心率变异(HRV)的心搏间RR间期标准差指标(SDNN)。将Holter心电监护直接记录出室性心动过速(VT)者列为观察组,共176例,男93例,女83例,年龄3992岁,平均53岁;随机选取性别和年龄与观察组相仿的182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心率减速力<4.5 ms为异常和<2.5 ms为显著异常的标准,两组的心率减速力值异常率分别为50.6%(89/176)和4.4%(8/18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6.6,P<0.05);两组的心率减速力显著异常率分别为33.0%(58/176)和0%(0/182),两组间差异显著(χ2=75.6,P<0.05);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心率减速力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HRT和HRV检测指标(χ2=106.4,P<0.05;χ2=58.6,P<0.05)。结论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心率减速力测定,有较高的异常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之后的窦性心率变化与预后关系。方法:检测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2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组及50例冠心病非急性心肌梗死伴有室性早搏组(对照组)的室性心律失常之后的窦性心率变化[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左室射血分数(LVEF)3项指标,并观察3项指标与1年内死亡发生率的关系。结果:①急性心肌梗死组震荡初始(TO)为(-0.38±2.34)%,震荡斜率(TS)为(2.30±1.10)ms/RR;扩张型心肌病组震荡初始为(-0.38±2.26)%,震荡斜率为(4.67±2.86)ms/RR;对照组震荡初始为(-2.26±3.16)%,震荡斜率为(8.60±6.84)ms/RR,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2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组的震荡初始为(-0.28±1.86)%,震荡斜率为(2.00±1.00)ms/RR,LVEF为(32.46±6.24)%;14例急性心肌梗死非合并心力衰竭组的震荡初始(-0.21±1.23)%,震荡斜率(2.30±1.10)ms/RR,LVEF为(50.46±8.26)%。两组比较:震荡初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震荡斜率、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3组各指标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3组各指标与1年内的死亡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室性心律失常之后窦性心率震荡不一定能预测死亡率,死亡率的高低在于该种疾病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不同剂量美托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31例)尽快给予口服美托洛尔50mg,每隔6h给予1次,持续2d,后根据心率情况口服维持25~100mg·d-^1(目标心率55~60次·min^-1)。对照组(131例)按常规保守剂量给予口服美托洛尔25~50mg·d^-1。其他治疗遵循急性心肌梗死诊治指南,两组治疗30d。比较两组治疗后心脏事件(室性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和猝死)的发生率,心功能的变化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功能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足量口服美托洛尔不仅安全,而且可以明显降低急性期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金洪珍  张盼 《中国医药》2013,8(6):747-749
目的 探讨青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左心室功能.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94例青年和111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一般临床资料采集,记录患者入院的即刻血糖水平、血脂水平、尿酸水平、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梗死部位、处理方法,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严重心律失常、死亡心功能KiHip分级、所有患者定期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青年组TG、CK-MB峰值高于老年组[(2.2±0.4) mmol/L比(1.4±0.6) mmoL/L,(190 ±42) U/L比(86±20)U/L,P<0.05或P<0.01],前壁心肌梗死比例高于老年组[39.4%(37例)比20.7%(23例)],心功能Killip分级优于老年组[(1.7±0.6)比(2.3±0.8),P<0.05],病死率低于老年组[4.2%(4例)比13.5%(15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青年组单支病变多于老年组[50.0%(35/70)比28.9% (23/76)] (P <0.01),而老年组多支病变多于青年组;心肌梗死对青年组的舒张功能、收缩功能的影响小于老年组(P<0.05).结论 年龄、性别、CK-MB酶峰、入院即刻血糖水平是青年组左心室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年龄、急诊PCI、CK-MB峰值、入院即刻血糖水平是老年组左心室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柳丽珍 《中国基层医药》2013,(23):3599-3601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RT)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90例AMI患者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9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定量测量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并获取心率变异(HRV)参数、24h内R-R期间的标准差(SDNN)、QT间期变异度(QTV)、QT问期变异系数(QTC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传统指标。结果观察组TS、SDNN值分别为(12.54±8.61)ms/RR间期、(93.24±23.02)ms,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2.193、4.130,均P〈0.05)。对观察组90例AMI患者作12~24个月随访,期间死亡14例,存活76例。存活组TS、LVEF值分别为(6.73±5.12)ms/RR间期、(0.574-0.15)cm,较死亡组显著性升高(t=7.956、4.590,均P〈0.05)。通过单变量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S(RR=0.624,P=0.013)、LVEF(RR=0.825,P=0.011)、QTV(RR=0.754,P=0.030)三个指标均对高危AMI患者的预测具有统计学意义;将TO与TS相结合作为单一变量进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O与Ts相结合对AMI有着更佳的预测价值(RR=2.984,P=0.029),优于LVEF(RR=0.208,P=0.052)、QTV(RR=0.158,P=0.074)等指标。结论HRT作为新的心电学指标,对A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明显优于传统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和分析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采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随机选取同期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升压、扩容、再灌注、对症处理及一般支持治疗等,比较和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压、心率及尿量情况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LVEF、LVESV及LVEDV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及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显著,其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救治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