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侯苏 《现代医学》2014,(9):983-986
目的:探讨不同气腹压对腹腔镜手术患儿围手术期血气的影响,为患儿选择适宜的气腹压提供参考,以利于手术顺利进行。方法:收集腹腔镜手术患儿148例,根据年龄分为≤3岁组、4-6岁组、7-12岁组,并对每个年龄组随机分为3个亚组,每个亚组给予不同的气腹压。观察每个亚组间及相同气腹压情况下不同年龄患儿血气变化情况。结果:气腹时各年龄组不同气腹压亚组PetCO2、PaCO2、HR、MAP较气腹前明显升高(P〈0.05),但在相同年龄组内较高气腹压亚组升高更明显(P〈0.05),放气后15 min明显下降(P〈0.05)。在相同气腹压条件下,较小年龄的患儿在气腹时PetCO2、PaCO2、HR、MAP变化较明显。结论:在行小儿腹腔镜手术时,应根据年龄选择适宜气腹压,其中≤3岁患儿适宜气腹压为8 mmHg,4-6岁为10 mmHg,7-12岁为12 mmHg;如此既可满足手术视野需要,又可减少气腹对血气的影响并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的气腹压力对幼儿腹腔镜疝气手术围术期心输出量的变化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Flo—Trac/Vigileo系统研究幼儿腹腔镜疝气手术围术期心输出量的变化。90例患儿随机分为三组,每组患儿30例,A组术中气腹压8mmHg;B组气腹压10mmHg;C组气腹压12mmHg。分别记录患儿吸入七氟烷后静卧3min后(R)、患儿气管插管后5min(T。)、气腹后1rain(T2)、气腹后5min改变体位时(T3)、气腹后10min(T4)、气腹结束后1min(T,)、气腹结束后5min(T。)及手术结束拔管后5min(1r7)各个时间点的心输出量、HR和MAP,观察并记录相关的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三组患儿气腹后HR、MAP均较气腹前明显升高(P〈0.05),而心输出量气腹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20min内的短小腔镜手术,采用8—12mmHg均对患儿心输出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帅强  辛小平  付星  朱共元 《中外医疗》2012,31(23):40-41
目的观察不同CO2气腹压力对不同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腹腔镜手术患者139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高气腹压(15±1)mmHg及低气腹压(10±1)mmHg手术,在气腹后30min进行气道峰压(Ppeak)、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及中心静脉压(CVP)测定。结果高气腹压力下,男性气道压较高,ASAⅢ~Ⅳ级患者的Ppeak、PET CO2较高,不同气腹压情况下BMI较高患者的气道峰压值及ASAⅢ-Ⅳ级患者的CVP值均高(P〈0.05),而高气腹压对Ppeak、PET CO2、CVP均有影响(P〈0.05)。结论高气腹压对患者的呼吸、血流影响相对较大,一些高危因素如肥胖、ASA评级仍是腹腔镜手术时影响患者生命体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及小婴儿腹腔镜手术中,不同CO2气腹压力对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20例腹腔镜手术患儿在全麻下,分别予以5mmHg和10mmHg气腹压力建立人工CO2气腹,并记录0、5和10mmHg气腹压下循环动力学指标。结果:气腹后患儿心率、平均动脉压明显增高,并且随着气腹压的增高,心率、平均动脉也逐渐增高,但血氧饱和度数值在气腹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腹腔镜手术时在满足手术操作空间需要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气腹压力以减少对患儿循环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头低脚高位和CO2气腹对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于北京妇产医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10例ASAI级的健康女性为研究对象,以瑞芬太尼和依托咪酯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和维持。监测创建气腹前平躺时(T1)、头低10°时(T2)、头低20°时(T3)、手术开始时、创建气腹后气腹压10mmHg及15mmHg平躺时、头低10°时及头低20°时(T4-1、T4-2、T4-3和T5-1、T5-2、T5-3)的心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心排量、心指数、每搏量、每搏指数、每搏量变异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结果腹腔充气前,仰卧位、头低脚10°和200三个时点,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无明显变化;充气前SBP为(105.8±4.0)mmHg、DBP为(64.1±2.2)mmHg,充气后SBP为(121.4±4.1)mmHg、DBP为(81.3±3.6)mmHg,充气后血压明显高于充气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充气后体位对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并无明显影响。气腹压12mmHg和15mmHg相比,血流动力学无明显改变。结论无合并症的患者可以较好地耐受常规的头低脚高位对机体的影响,腹腔镜下CO2气腹对患者的循环影响较大,如果高气腹压持续时间较长,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老年人、高血压及心脏病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评价对小儿疝气患儿治疗中,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小儿血气和循环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70例进行腹腔镜疝气手术治疗疝气的患儿资料为研究对象,观察手术前后血气指标和循环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手术前比较,气腹后10min、气腹后30min和放气后10min的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血液pH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相比,气腹后10min、气腹后30min和放气后10min的气道峰压PPeak(cmH2O)、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mmHg)和PaCO2(mmHg)的值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相比,气腹后10min患儿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对疝气患儿循环及血气指标造成较大的影响,加强围麻醉期的管理,可增强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龙家棋  梁敏 《当代医学》2011,17(33):64-65
目的 探讨静脉全麻和静脉复合吸入麻醉在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术中应用研究.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腹股沟斜疝患儿共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采用静脉复合吸入麻醉,对照组采用静脉全麻.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平均手术时间和苏醒时间分别为(26.2±2.3)min、(14.8±1.7)min,对照组分别为(26.5±2.5)min、(15.3±1.2)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气腹后5、15min的心率和动脉压与气腹前5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气腹后5、15min的心率和动脉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复合吸入七氟醚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术麻醉效果满意,手术时间短,苏醒快,生命体征平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小儿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CO_2气腹对呼吸的影响。方法 2006年8月—2010年8月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患儿52例,观察气腹前以及气腹后呼气末二氧化碳(P_(ET)CO_2)、气道峰压(Ppeak)、血氧饱和度(SpO_2)等参数值的变化。结果行CO_2气腹后5、15 min SpO_2值较气腹前降低,而P_(ET)CO_2、Ppeak较术前上升(P<0.05)。放气5 min后、拔管前,各项数值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52例患儿中1例术中发生低氧血症。结论在行腹腔镜治疗时,CO_2气腹对小儿呼吸有一定影响,术中应加强对生命体征的监测,合理用药,使手术安全、顺利地完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儿腹腔镜手术二氧化碳(CO2)气腹压力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4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腹腔镜手术122例,B组传统开刀手术122例。分别于术前、术后2h、术后48h抽外周静脉血进行肝功能检测,对两组检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肝功能检测数据经方差齐性检验,术前、术后各项指标做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腹腔镜手术CO2气腹压力对肝功能影响是多种因素决定的,只要严格掌握小儿腹腔镜手术适应证,术中CO2气腹压力调控在小儿生理极限内,尽量缩短手术时间,避免手术后不必要的损伤,电刀功率调控在30W以下,可减少CO2气腹压力对肝功能的影响,增加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17,(9):1185-1187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患儿术中不同二氧化碳(CO_2)气腹压对血气、循环指标的影响。方法:将72例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CO_2气腹压10.0 mmHg)、B组(CO_2气腹压12.0mmHg)、C组(CO_2气腹压14.0mmHg)各24例,监测并比较三组患儿气腹前、气腹时、气腹15min的血气、循环指标。结果:气腹前,A、B、C三组的MAP、HR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时、气腹后15min,A、B两组患儿的MAP、HR值均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前,A、B、C三组的SpO_2、PETCO_2、pH值、PaCO_2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时、气腹后15min,A、B两组患儿的PETCO_2、PaCO_2值均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时、气腹后15 min,A、B两组患儿的SpO_2、pH值值均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患儿术中采用CO_2气腹压12.0 mmHg气腹,既能保证术中视野需要,同时对患儿呼吸、循环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50例腹腔镜手术患儿,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建立CO2气腹。严密监测患儿心率,平均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及呼末二氧化碳分压等各项指标变化。结果:全部患儿术中生命体征均表现平稳,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临床麻醉效果满意。结论:小儿腹腔镜手术实施气管插管全麻利于呼吸管理,降低手术操作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林惠玲 《吉林医学》2013,34(22):4540-4541
目的:观察小儿腹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压力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做好护理配合工作,增加手术安全性。方法:60例小儿腹腔镜手术患者分为低(A)、中(B)、高(C)气腹压三组,气腹压分别为4 mm Hg(1 mm Hg=0.1333 kPa),6 mm Hg,8 mm Hg,观察各组气腹前5分钟(T0);气腹后5分钟(T1);气腹后30分钟(T2)及停止气腹10分钟(T3)各组患儿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平均动脉压(MA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二氧化碳充气过程中,腹内压的改变对呼吸循环系统有明显影响,其程度随CO2充气时腹内压增高增强。结论:适当减缓CO2充气速度,控制流量,有助于减轻气腹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只要加强监测,处置妥当,CO2气腹不会明显增加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肝功能变化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后肝功能变化规律,分析影响肝功能的原因.方法 60例胆囊良性病变且肝功能正常行胆囊切除术者,根据患者意愿以及适应证分为开腹胆囊切除术组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A组(气腹压10 mmHg)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B组(气腹压15 mmHg)20例.术前、术后第1、3、5天检测肝功能.结果 三组术后血清ALT、AST、TBIL均较术前升高,上述指标术后第3天明显下降,第5天正常.三组术后ALB均有下降,血清DBIL、GGT、ALP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对肝功能有影响,和开腹胆囊切除一样,为一过性现象.全麻下,气腹压力在10~15 mmHg时,对肝功能的影响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彭燕  陈春梅 《现代医学》2023,(8):1109-1113
目的:探讨新生儿经腹腔镜行腹部手术时适宜气腹压力的设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经腹腔镜行腹部手术的新生儿92例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甲组45例和乙组47例,甲组于术前设置初始气腹压力为3 mmHg,乙组为5 mmHg,统计两组患儿手术时腹腔镜视野达到优的气腹压力值、例数及进气量。记录两组患儿切开皮肤时(T0)、建立气腹后10 min(T1)、建立气腹后20 min(T2)、建立气腹后30 min(T3)的气道压力(AWP)及呼气末CO2分压(PETCO2)、收缩压(SBP)、心率(HR)、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结果:甲组约有73.33%的患儿气腹压力设置在5 mmHg时腹腔镜视野达到优,乙组约有78.72%的患儿气腹压力设置在6 mmHg时腹腔镜视野达到优,顺利完成手术;当甲乙两组气腹压力设置≤6 mmHg时,腹腔内获得同比例的≤0.6 L的进气量,当>6 mmHg时,获得的进气量增幅逐渐降低;AWP组间和时间存在交互效应(F=1.299,P<0.05),简单效应分析显示乙组的AWP在建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应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及对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无合并症、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儿40例,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吸入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中连续监测无创动脉压(NIBP)、心电图(ECG)、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CO2。观察麻醉效果、CO2气腹前后的变化、苏醒时间、麻醉苏醒程度、不良反应。结果术中气腹前后ECG、HR、平均动脉压(MAP)、SpO2无显著变化(P〉0.05),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显著升高(P〈0.01),所有患儿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本组所有患儿均如期苏醒。结论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能明显加快小儿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后的苏醒,其药理特性符合快通道麻醉的要求,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全凭静脉麻醉下小儿腹腔镜手术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全凭静脉麻醉下小儿腹腔镜手术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60例患儿按年龄分为3组:Ⅰ组,新生儿组;Ⅱ组,婴儿组;Ⅲ组,大于1周岁的患儿组,每组20例。患儿均采用气管插管丙泊酚、瑞芬太尼和阿曲库铵全凭静脉麻醉。麻醉期间行机械通气,分别于气腹前、气腹后10、30 min、腹腔放气后5 min及腹腔放气后10 min各时间点记录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peak)、肺顺应性。结果:与气腹前比较,60例患儿的HR、SBP、DBP、Ppeak、PETCO2在气腹后都有所增高(P〈0.05),SpO2和肺顺应性下降(P〈0.05)。其中新生儿组和婴儿组改变明显。结论:腹腔镜手术对新生儿和婴儿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较年长儿明显,故需加强围术期监测,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17.
陈晶  包文  白山 《当代医学》2011,17(29):43-4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气腹压对下肢静脉回流压的影响。方法对105例患者在实施LC术中,测定其人工气腹前后平卧位、侧卧位及不同时间段下肢静脉回流压的数值。结果所有患者实施气腹时,下肢静脉回流压较气腹前均有明显增加;气腹后平卧位、侧卧位及气腹后不同时间段下肢静脉压变化明显:且随手术时间延长有增高的趋势(P〈0.05)有统计学意义;但其静脉压力与年龄及全麻后、放气后关系不大,且左、右下肢静脉压在气腹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造成的人工气腹可引起下肢静脉压力明显升高,影响血液回流,可能会诱发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压力(10 mmHg)CO2气腹在后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4例后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前随机分为两组,术中气腹压力分别设定为10 mmHg(低压力组)和15 mmHg(标准压力组),测定两组患者气腹前后不同时段动脉血气,肝、肾功能;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肩部及上腹部疼痛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低压力CO2气腹较常规压力CO2气腹对患者PaCO2、PH的影响小,术后肩部及上腹部疼痛的发生率低;对肝、肾功能、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影响。结论低压力CO2气腹对患者肝肾功能影响较小,能降低术后疼痛发生率,在后腹腔镜手术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二氧化碳气腹对不同年龄小儿动脉血气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剑秋  毛志福  林辉 《广西医学》2007,29(2):183-185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CO2气腹对不同年龄小儿动脉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ASAⅠ-Ⅱ级行腹腔镜手术患儿,根据年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15例,A组年龄0-1岁,体重3.2-10.6kg,B组年龄4-12岁,体重11.3-26kg。所有患儿均行气管插管全麻,全程控制呼吸下进行手术。监测CO2气腹前5min、气腹后15、30、60min及放气后15min、术后4h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并在相应时点做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与气腹前比较,气腹后15、30、60min,A、B两组患儿HR、MAP、PaCO2均显著增加(P〈0.01),PaCO2增加幅度A组高于B组(P〈0.01),相应时点pH值A组与气腹前比较显著降低(P〈0.01),B组无明显差异(P〉0.05),A、B两组pH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气后15min除A组pH值偏低,其他监测数据均恢复至正常范围,术后4h各指标恢复至气腹前水平。结论腹腔镜手术时CO2气腹对不同年龄惠儿动脉血气影响不同,年龄越小越易引起高碳酸血症,但术中合理使用机械通气,术后很快得以纠正。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FloTrac/Vigileo系统研究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心输出量(CO)的变化。观察不同气腹压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个组,每组纳入患者40例。A组患者术中控制气腹压10mmHg,B组患者气腹压控制12mmHg,C组患者气腹压控制15mmHg。分别记录各组患者入室后静卧3min后麻醉诱导前(T0)、患者予麻醉气管插管后5min(T1)、气腹后5min(T2)、气腹后15min(T3)、气腹后30min(T4)、气腹结束后1min(T5)、气腹结束后5min(T6)及手术结束拔管后5min(T7)各个时间点的CO、HR和MAP,观察并记录相关的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三组患者气腹后HR、MAP均较气腹前明显升高,而CO气腹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1h内的妇产科腹腔镜手术,采用10~15mmHg均对患者心输出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