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动脉硬化和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女性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其在女性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因胸痛拟诊冠心病(CAD)入院的243例女性患者。记录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冠脉造影,记录入院时收缩压、血脂、空腹血糖水平。分析颈动脉硬化积分及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结果对于女性胸痛患者来说,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中年龄、高血压病史或收缩压升高、糖尿病病史或空腹血糖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与冠脉病变相关。颈动脉硬化积分、心血管危险因子数目均与冠脉病变相关且对冠脉病变有着相似的预测价值。颈动脉硬化积分的评定增加了心血管危险因子对患者冠脉是否有病变的预测价值。结论颈动脉硬化积分和心血管危险因子均与冠脉病变相关,同样可以用来评价女性胸痛患者冠脉是否有病变,综合心血管危险因子和颈动脉硬化积分,能提高心血管危险因子对冠脉病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与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0月到2018年10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患者156例为观察组,根据超声检测结果分为斑块组与无斑块组,同时对斑块组患者的斑块稳定性又分为稳定斑块组与不稳定斑块组。选择同期住院的非脑梗死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分析不同组患者的颈动脉硬化程度与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粥状硬化检查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00%(P>0.05)。颈动脉斑块组患者在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酗酒)、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140/90mmHg、HHcy>15μmol/L、LP-PLA2的临床特征水平明显高于无颈动脉斑块组(P <0.05)。颈动脉粥状硬化患者稳定斑块组在高血压>140/90mmHg、HHcy>15μmol/L以及LP-PLA2明显高于不稳定斑块组(P <0.05)。经多因素Logisi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HHcy>15μmol/L、高血压>140/90mmHg、高脂血症、LP-PLA2是影响脑梗死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较高,存在斑块比例也较高,而年龄、吸烟、HHcy、高血压、高脂血症、LP-PLA2均是影响脑梗死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脑梗死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2年3月收集的60例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的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我院就诊的50例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TOSHIBA(东芝)Nemio 20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10例患者的颈动脉管径、内壁及血流动力学情况进行测定,评价脑梗死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结果 (1)观察组颈动脉硬化发生率为86.7%,远高于对照组颈动脉硬化发生率(14.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284,P<0.01)。(2)脑梗死多病灶组颈动脉硬化发生率远高于单一病灶组(χ2=11.365,P<0.01)。(3)复发组颈动脉硬化发生率远高于首发组(χ2=15.772,P<0.01)。结论脑梗死与颈动脉硬化有一定相关性,尤其与脑梗死病灶数量、发生次数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U)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CDU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外段颈动脉血管检测,每例患者均同时行DSA检查,并将2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检验).结果 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CDU诊断颈动脉狭窄及闭塞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7.6%、94.85%、 92%.诊断中重度狭窄以上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95.6%,95.8%,95.8%.一致性检验结果表明CDU和DSA 2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0.742).结论 在评估狭窄程度方面,CDU与DSA一致性好,对于大多数中、重度以上的狭窄,CDU可以取代有创性DSA,甚至仅凭超声检查结果就能对70%~99%狭窄病例的诊断治疗方案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心踝血管指数( CAVI)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入选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同期入院治疗的60例非糖尿病患者,对受试者进行病史采集,检测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CAVI测定,分析CAVI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以CAVI为因变量,年龄、血压、体质量指数、血脂、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患者体质量指数、甘油三酯、空腹血糖、HbAlc、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CAVI值及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27.6±3.6)、(25.3±3.3)kg/m2,(2.26±1.12)、(1.74±0.97) mmol/L,(8.86±2.64)、(5.26±0.92)mmol/L,(8.28±1.28)、(5.38±0.86),(1.16±0.16)、(0.86±0.14) mm,(9.55±1.13)、(8.54±0.94),46.7% (28/60)与25.0%(15/60)],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648、2.719、9.974、14.567、10.930、5.323,x2=6.125,P均<0.05);CAVI与受试者颈动脉IMT呈正相关(r=0.435,P<0.01);多元线性回归显示,CAVI与年龄(β=0.458,P<0.01)、甘油三酯(β=0.058,P=0.012)、空腹血糖(β=0.168,P=0.002)、HbAlc(β =0.228,P=0.003)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 CAVI与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呈正相关,糖尿病患者年龄、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及HbAlc是动脉僵硬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动脉硬化(CAS)的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将该院603例住院患者根据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分为非硬化组和硬化组,计算CAS的患病率,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危险因素与CAS的相关性。结果入选患者CAS的发生率为57.5%。两组年龄、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C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CAS的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合并危险因素的中老年人应尽早行颈动脉彩超检查。血尿酸与CAS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7.
选择93例确诊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为试验组,选取52例正常的患者为对照组,进行颈动脉的超声造影检查,并对比分析结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各指标均大于对照组(P0.05);而在试验组内多支组患者各项指标均大于单支组患者。冠心病患者斑块常见于颈动脉分叉处且以硬斑最为常见。超声诊断颈动脉硬化更敏感,准确并且无创,更好地为老年冠心病人提供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动脉硬化是最常见的全身性动脉系统血管疾病.颈动脉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且便于超声测量观察.  相似文献   

9.
动脉硬化超声所见与危险因子及年龄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同时调查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和患病年龄,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明确危险因子的存在和年龄增长对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09/2004-12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及病房颈动脉超声检查患者300例,男183例,女117例;年龄40~89岁,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分为50%以上狭窄、有较明显斑块、内膜增厚和无明显异常4类.测量血压,检测血糖和血脂,并询问患者有无吸烟等病史.比较各种危险因子出现的比率,及危险因子、年龄增长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结果:30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超声所见动脉异常与糖尿病的关系尤为密切,较之吸烟和高血压更有意义,其中54例伴有糖尿病的患者中超声所见异常占75%(41/54),153例吸烟的患者中颈动脉超声异常占64%(99/153),192例伴有高血压患者中超声所见异常占70%(135/192),P<0.05.②随着危险因子数的增加异常所见亦增加,有意义的异常所见增加只有从1项危险因子组到2项危险因子组[57%(&;#168;0/192),65%(82/125),P<0.05].③60~69岁组、70~79岁组斑块形成所占的比例增加明显[28%(24/86),46%(59/130),P<0.01].结论:①危险因子中糖尿病和动脉硬化的关系最大.②随着危险因子数的增加和年龄的增长超声下动脉硬化的改变越明显.③对于高龄患者而言,年龄的增长比危险因子致动脉硬化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血管超声应用于颈动脉硬化性狭窄中的临床诊断,并对其准确度进行评价。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3月—2019年5月接诊治疗的36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分别给予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CT血管造影以及血管超声的检查,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的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颈动脉硬化性狭窄的准确度。结果:血管超声检查的准确度明显高于CT血管造影,P<0.05。结论:将血管超声在颈动脉硬化性狭窄中应用,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诊断效果,应用价值高,并且准确度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硬化的彩超诊断价值及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病,脑梗死是最常见的缺血性脑病之一。本文旨在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彩超诊断价值及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动脉硬化超声检查的特点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12月收治的35例脑梗死患者以及35例同期体检健康人员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两组人员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以及斑块性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斑块检出率达到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混合回声斑块检出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硬化超声检查安全、有效,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制定有效防治措施,对于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同时调查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和患病年龄,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明确危险因子的存在和年龄增长对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09/2004-12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及病房颈动脉超声检查患者300例,男183例,女117例;年龄40-89岁, 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分为50%以上狭窄、有较明显斑块、内膜增厚和无明显异常4类。测量血压,检测血糖和血脂,并询问患者有无吸烟等病史。比较各种危险因子出现的比率,及危险因子、年龄增长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结果:30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超声所见动脉舁常与糖尿病的关系尤为密切,较之吸烟和高血压更有意义,其中54例伴有糖尿病的患者中超声所见异常占75%(41/54),153例吸烟的患者中颈动脉超声异常占64%(99/153),192例伴有高血压患者中超声所见异常占70% (135/192),P<0.05。②随着危险因子数的增加异常所见亦增加,有意义的异常所见增加只有从1项危险因子组到2项危险因子组[57% (110/192),65%(82/125),P<0.05]。③60-69岁组、70-79岁组斑块形成所占的比例增加明显[28%(24/86),46%(59/130),P<0.01]。结论:①危险因子中糖尿病和动脉硬化的关系最大。②随着危险因子数的增加和年龄的增长超声下动脉硬化的改变越明显。③对于高龄患者而言,年龄的增长比危险因子致动脉硬化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初诊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CAS)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为临床干预和预防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5月在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门诊年龄>18岁的初诊高血压患者513例,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颈动脉硬化组和正常组,其分别为233例和280例。应用t检验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血糖血脂、肾功能、诊室血压、24 h动态血压、尿蛋白定量、心脏彩超等指标,然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颈动脉硬化与相关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2组患者靶器官损害情况,应用χ2检验比较2组左心室肥厚和尿微量白蛋白检出率。 结果(1)颈动脉硬化组患者的年龄、空腹血糖、24 h脉压、夜间脉压和白昼舒张压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7,P<0.001;t=2.60,P=0.035;t=1.13,P=0.034;t=0.79,P=0.008;t=0.34,P<0.001)。(2)年龄是初诊高血压患者发生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β>0,OR>1,P<0.001),高密度脂蛋白(HDL)则是颈动脉硬化的保护因素(β<0,OR<1,P=0.019)。(3)颈动脉硬化组左心室肥厚和尿微量白蛋白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颈动脉正常组(χ2=13.17,P<0.001;χ2=9.80,P=0.002)。 结论年龄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独立的危险因素,而HDL水平越高对颈动脉的保护作用越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动脉硬化与血液中脂类成分的关系。方法用高频超声观察颈动脉系统斑块的形成及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同时抽血检查血脂及载脂蛋白。结果颈动脉斑块及IMT增厚随年龄增加而明显增多;载脂蛋白apoAI与颈动脉斑块及IMT增厚有明显的负相关,apoAI及apo(AI/B)比值的降低在颈动脉硬化的二组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脂及其他载脂蛋白与颈动脉硬化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颈动脉硬化与年龄呈正相关,与载脂蛋白apoAI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对脑梗死后继发认知障碍的作用及影响。方法 应用改良的HDS R量表 ,对 10 1例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 ( 3周 )和康复期 ( 6个月 )时进行认知测评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用既往史和伴发病调查表收集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相关资料。对观察项目结果和认知动态变化结果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 急性期认知障碍组 ( 65例 )与认知正常组 ( 3 6例 )年龄、性别、伴发疾病总分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康复期认知障碍组 ( 5 3例 )与认知正常组 ( 4 8例 )年龄、伴发疾病总分和既往史总分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相关分析提示认知障碍的发生与发热和长期饮酒显著相关 ,与肥胖、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呼吸道感染、吸烟、体育活动和TIA史无显著相关。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急性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是年龄 (P =0 .0 2 9)和性别 (P =0 .0 15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康复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是年龄 (P =0 .0 0 1)。结论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对脑梗死后认知障碍呈共同叠加影响。急性期并发症、发热与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相关 ,长期饮酒影响脑梗死后认知功能 ,高龄是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梗塞的危险因素:血管紧张素1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血脂、高血压等与另一危险因素:颈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了26例脑梗塞患者的ACE基因型,同时检测其血脂。载脂蛋白、血压及颈动脉硬化状况,并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引起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1)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硬化组与非颈动脉硬化组相比,颈动脉硬化组的年龄、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非颈动脉硬化组(P均<0.05),而两组的ACE基因多态性、性别、血压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对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总胆固醇是引起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高龄、高胆固醇是引起颈动脉硬化导致脑梗塞的主要危险因素,而脑梗塞的其它危险因素:ACE基因多态性、高血压等并不通过引起颈动脉硬化来影响脑梗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脑梗死的诊断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在韶关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脑梗死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观察组接受颈部血管超声检测,比较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检测差异.结果:观察组颈部血管超声检测在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硬化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另取8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颅外段劲动脉检测,观察分析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以及内径等。结果观察组血管内膜-中膜厚度值(IMT)、血管内经(d)、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阻力指数(RI)以及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EDV)等颈动脉硬化彩色多普勒相关数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硬化进行检查,诊断意义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二维、脉冲多普勒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硬化的诊断特点与应用价值。方法 :对颈动脉硬化患者 5 4例 ,共 1 0 5根颈动脉依次行二维、脉冲多普勒及彩色多普勒检查 ,并与正常者 1 5例 ,共 30根颈动脉进行对照。结果 :1 0 5根颈动脉中硬化的颈内动脉轻度狭窄者 5 5根血管 ,脉冲多普勒测定的颈内动脉血流参数 :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 PS(cm/ s)、收缩期 VICA/ VCCA及阻力指数 (RI)的增高 ,统计学差异显著 ,P<0 .0 1 ;舒张期峰速 ED(cm/ s)和脉动指数 (PI)的增高 ,差异不显著 ,P>0 .0 5。中度狭窄者 30根及重度狭窄者 2 0根血管上述 5种参数的增高 ,差异显著 ,P<0 .0 1。结论 :二维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硬化的诊断及判定病变程度和范围等可准确定性 ,而多普勒血流参数提供了定量化的指标 ,三者结合使该技术成为颈动脉硬化性疾病的首选无创性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