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蛋白C(PC)是由肝脏合成的维生素K依赖性糖蛋白,作为体内重要的抗凝因子,占全血抗凝活力的20%-30%.在血液循环中,PC以无活化的酶原形式存在.研究发现,内皮细胞表面的血栓调理蛋白能促进凝血酶对PC的活化,使其成为具有活性的丝氨酸蛋白酶,即活化的蛋白C(APC).  相似文献   

2.
蛋白C(PC)是一种由内皮细胞辅助因子活化的维生素K依赖性蛋白质,有抗凝和纤溶活性。游离蛋白S(PS:F)是PC的一种辅助因子,它能增强蛋白C的活性。为确定是否PS和PC受内皮细胞广泛损伤的影响,作者对18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6例危重病人和22例正常对照者的结合和游离PS浓度、PC抗原(PC:Ag)和其机能状态进行了研究。 18例ARDS致肺急性损伤病人的年龄与6例无急性肺损伤病人无差异。肺损伤病人中,11例为败血  相似文献   

3.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与脓毒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是蛋白C抗凝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EPCR不仅在蛋白C活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作为蛋白C及活化蛋白C的共同受体,EPCR在脓毒症中亦介导了活化蛋白C抗炎及细胞保护作用的发挥.本文就EPCR的结构、表达调节及其在脓毒症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将含入凝血酶调节蛋白(hTM)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质粒 pcDNA3.1/hTM 转染体外培养的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观察外源凝血酶调节蛋白的表达及其所致的 HUVECs 抗凝功能的改变。方法由阳离子脂质体介导将 pcDNA3.1/hTM 质粒转入内皮细胞中,半定量 RT-PCR 测定各组 hTM mRNA 的表达强度;免疫组化法检测 hTM 在内皮细胞膜上的表达;测定各组内皮细胞对蛋白 C(PC)的激活;半自动凝血仪测定内皮细胞-PC 反应液对正常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的影响。结果 HUVECs pcDNA3.1/hTM 质粒转染率约为10%,TM mRNA 和 TM 蛋白的表达强度都有明显提高。重组质粒转染组、空载质粒组及未转染组 PC 反应液中活化蛋白 C(acti-vated protein C,APC)的含量分别是(2.80±0.43)μg/ml、(0.75±0.08)μg/ml、(0.85±0.11)μg/ml。APTT 值在重组质粒转染组、空载质粒组、未转染组、未激活 PC 组和正常对照组中分别为(51.68±2.73)s、(38.38±2.44)s、(39.65±2.39)s、(33.93±1.73)s 和(34.60±1.86)s。PT 值在各组中分别为(21.89±1.66)s、(20.56±1.74)s、(20.42±2.04)s、(19.57±1.36)s 和(20.16±1.35)s。结论pcDNA3.1/hTM 质粒能被导入内皮细胞中,表达的 TM 分子具有生物学活性,能明显提高对 PC 的激活。激活的 PC 能明显抑制血浆内源性凝血途径使 APTT 延长,也使外源性凝血途径受到轻度抑制。  相似文献   

5.
蛋白C(PC)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维生素K依赖性糖蛋白.PC被凝血酶调节蛋白(TM)与凝血酶的复合物水解为活化蛋白C(APC),通过灭活FVa、FⅧa下调促凝活性,同时通过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活性而增强纤溶活性,参与机体的抗凝,维持抗凝与凝血过程的动态平衡[1].  相似文献   

6.
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是位于内皮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具有清除凝血酶、活化抗凝因子蛋白C(PC)及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等多种功能,在调控血栓形成和溶解中起重要作用.由于凝血酶等血栓形成有关的成分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有密切关系,TM作为血管内皮的保护因子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也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近年来TM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蛋白C(PC)在抗血栓形成过程有重要作用,PC缺乏常引起严重血栓形成,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血浆PC值降低。虽然PC和活化的PC(APC)期望缓和血栓形成,迄今才知PC或APC对治疗有用。作者对3例DIC试验高纯的PC或APC的作用,在正常人给纯PC或APC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在国际范围内至今仍处于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状态.对其发病机理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重症患者炎症和凝血系统之间广泛的交叉对话导致病情恶性进展.目前研究的热点在于探讨机体应答反应的分子机制,发现蛋白C(PC)通路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重组人活化蛋白C(rhAPC)已获准用于严重脓毒症的临床治疗.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蛋白C通路在脓毒症炎症-凝血交叉对话中的作用机制,以及rhAPC在严重脓毒症中应用的临床研究结果与争议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在国际范围内至今仍处于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状态.对其发病机理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重症患者炎症和凝血系统之间广泛的交叉对话导致病情恶性进展.目前研究的热点在于探讨机体应答反应的分子机制,发现蛋白C(PC)通路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重组人活化蛋白C(rhAPC)已获准用于严重脓毒症的临床治疗.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蛋白C通路在脓毒症炎症-凝血交叉对话中的作用机制,以及rhAPC在严重脓毒症中应用的临床研究结果与争议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蛋白C系统与脓毒症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蛋白 C(protein C,PC)系统是体内抗凝的主要成分之一〔1 ,2〕。 PC在体内为一种维生素 K依赖性丝氨酸蛋白酶原 ,受凝血酶凝血酶调节蛋白 (thrombinthrombomodulin,T TM)复合物激活为活性 PC (activated protein C,APC ) ,灭活凝血因子 a、 a而达到抗凝作用。近年来 ,随着脓毒症 (sepsis)病理生理的研究进展 ,PC在脓毒症治疗中的作用受到人们重视 ,并成为研究热点。1 脓毒症病因学的新认识近年来 ,感染、炎症、内环境的联系持续受到人们的重视 ,炎症级联和凝血级联及其相互作用可能是脓毒症预后的决定因素〔3,4〕。1.1 炎症级联 :…  相似文献   

11.
脑血栓患者活化蛋白C抵抗及Fg、AT-和PC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脑血栓患者 6 0例和健康人 30名研究其血中活化蛋白 C抵抗 (APCR)、纤维蛋白原 (Fg)、抗凝血酶 (AT- )和蛋白 C(PC)的变化。结果表明 ,患者 Fg含量、AT- 活性和 PC活性均高于对照组。而其 APCR发生率为 8.3%也高于对照组 ,表明脑血栓患者可能存在 APCR现象  相似文献   

12.
内皮蛋白C受体及其病理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皮蛋白C受体(EPCR)是新近发现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kDa的型跨膜蛋白,与抗凝、炎症等关系密切。它在多种细胞上均有表达,可使蛋白C活化效率提高5~20倍,EPCR介导活化蛋白C发挥多种抗炎效应。深入研究EPCR的表达调控及相互作用的蛋白,对认识抗凝-炎症间内在本质的联系具有重要意义,为临床应用活化C治疗多种疾病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脑血栓患者60例和健康人30名研究其血中活化蛋白C抵抗(APCR)、纤维蛋白原(Fg)、抗凝血酶Ⅲ(AT-Ⅲ)和蛋白C(PC)的变化.结果表明,患者Fg含量、AT-Ⅲ活性和PC活性均高于对照组.而其APCR发生率为8.3%也高于对照组,表明脑血栓患者可能存在APCR现象.  相似文献   

14.
1 重组活化蛋白 C( rh APC)对于死亡危险性高的患者 ( APACHE ≥ 2 5分、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或感染导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推荐使用 rh APC,出血性疾病不是使用 rh APC的绝对禁忌证 (表 1 ,推荐级别 :B级 )。1 .1  rh APC应用的理论基础 :严重感染定义为感染合并有急性器官功能障碍 ,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的原因是全身性炎症反应以及由感染引起的促凝血活性增强。严重感染中的炎症反应与促凝活性及内皮细胞活化紧密相关。炎症介质能激活凝血系统 ,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 ;而凝血激活、血栓形成又能通过多种途径激活…  相似文献   

15.
Thtombomodulin(TM)是在血管内皮细胞,胎盘合胞体滋养层和血小板的一高亲和力凝血酶受体,为对抗凝蛋白酶酶原,蛋白C 的凝血酶催化活化的一辅助因子,活化的蛋白C 使血凝辅因子、因子Va和因子Ⅷa 蛋白水解失活。最近用单克隆抗体已能测定可溶的TM,作者研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E)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浆TM 抗原的水平以阐明TM 水平对预后和器官衰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活化蛋白C的生物学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蛋白C(PC)系统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天然抗凝体系,其活性的发挥主要以活化蛋白C(APC)为主。近年来大量动物及临床研究证实,APC及其激活异常与脓毒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深静脉血栓形成、暴发性紫癜  相似文献   

17.
重组人活化蛋白 C具有抗血栓形成、抗炎和促纤溶作用。一项研究表明 ,用重组人活化蛋白 C(drotrecogin alfa)治疗严重脓毒症患者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但可能会增加与出血相关的危险性。这一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共有 16 90人接受了随机化分组治疗 ,安慰剂组 840例 ,重组人活化蛋白 C组 85 0例。全部患者均为急性感染所致的全身性炎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试验观察时间是给药后 2 8日。结果 :重组人活化蛋白 C组病死率为 2 4.7% ,安慰剂组为 30 .8%(P=0 .0 5 ) ;严重出血发生率在重组人活化蛋白 C组为 3.5 % ,安慰…  相似文献   

18.
蛋白C、蛋白S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C(protein C,PC)抗凝系统是机体内重要的抗凝系统,主要由PC、蛋白S(protein S,PS)、蛋白C抑制物(protein C inhibitor,PCI)和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组成[1],在血液凝固和纤溶过程起着重要的平衡作用.PC是PC系统最主要的组成成分,是体内重要的抗凝因子,其抗凝活性占全血的20%-30%,体外只要达到0.2μg/ml即可引起明显的抗凝效应,直接影响凝血与抗凝血机制的平衡[1,2],而PC的生理功能又与PS密切相关,故我们综合有关资料对PC抗凝系统中的PC、PS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9.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浆MCP-1、GMP-140、vWF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炎症因子变化、血小板活化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方法:选择35例1级、2级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和30例老年正常对照者,测定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A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和vonWillebrand因子(vWF)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病组血浆MCP-1及GMP-140含量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浆vWF含量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有明显的炎症反应、血小板活化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20.
抗凝血酶-Ⅲ(AT-Ⅲ)与蛋白C活化系统(APC)为人身体生理的主要抗凝系统.本文检测356例脑梗塞病人,抗凝血酶-Ⅲ含量(AT-ⅢAg)、活性(AF-Ⅲc)以及蛋白C含量(PC:Ag)、总蛋白S(TPS)的测定,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