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余日初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12(2):246-249
DNA甲越化是真核细胞DNA正常的修饰方式,它由DNA甲基化酶催化发生。DNA甲基化后核苷酸顺序未变,而基因表达受影响,异常甲基化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DNA甲基化作为表遗传(epigeneties)机制之一,在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及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移植肾排斥反应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尤其是一些免疫病理学标志物的应用更加丰富了对体液性排斥反应的认识。另外,导致移植肾远期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的慢性移植肾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cAN)也是目前移植病理的研究重点之一。本文对移植肾排斥反应的标志物以及CAN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岩斜区肿瘤位置深在、与脑干关系密切,手术风险极大,尽管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是切除该区肿瘤的有效入路,但难以全切、病残率较高,对神经外科医生充满了极大的挑战。随着颅底外科、内窥镜技术、显微外科的发展,该入路不断拓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周俊峄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8):951-953
真核生物DNA修复的主要途径包括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BER)、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直接修复及重组修复等,共同构成维持遗传信息稳定的保护机制.DNA修复相关基因的表达缺陷可能导致遗传物质损伤积累,在多种疾病,特别是肿瘤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肺栓塞的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肺栓塞(pulmonaryem bolism,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肺栓塞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无特异性,漏诊及误诊情况严重,不经治疗病死率极高,诊断明确并经过治疗后则病死率明显下降。而漏诊、误诊率高的原因大多由于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和(或)诊断技术应用不当所造成。因此提高肺栓塞的诊断意识和掌握肺栓塞诊断技术是减少漏诊、误诊的关键。本文就肺栓塞诊断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肺栓塞的病因及诱发因素绝大多数肺栓塞患者都可能存在疾病的诱发因素,充分认识其基础病因和诱发因素,有助于提高对肺栓塞的诊断水平。肺栓塞的血栓性栓子主要来自深静脉系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向近端延伸并脱落,造成肺栓塞。由此可知,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密切相关,二者可同时存在。手术后制动,特别在手术后24 h内是PE的高峰期。卧床>4 d、年龄>60岁、糖尿病、高血脂、妊娠晚期、心力衰竭、口服避孕药、下肢静脉曲张等均为其诱发因素。另外,肺栓塞还与以下因素有关,如慢性心肺疾患,特别是心房纤颤伴心力衰竭、创伤及外科手术、肥胖等[1]。近来肿瘤和肺栓塞间的关系也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7.
消化道恶性肿瘤在所有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率中占居首位,其中一些肿瘤如肝癌、胰腺癌的预后非常差,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脾酪氨酸激酶(spleentyrosinekinase,Syk)是一种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激酶,对B细胞激活信号转导至关重要。近年来对Syk与肿瘤相关性研究证实,Syk可以抑制多种恶性肿瘤的生长,从而使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在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作用的研究日益成为热点。许多学者认为Syk在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9.
周期性呕吐综合征(cyclic vomitingsyndrome,CVS)又称再发性呕吐综合征(recurrent vomiting syndrome,RVS),是以反复发作的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病症,呕吐持续时间为数小时至数天。两次发作间有长达数周至数月的完全无症状间歇期。患者不存在任何代谢、神经、消化等各系统的异常。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临床检验结果与患者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分析产生的原因,正确采集血标本与检验质量的相关性,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认识,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增强工作责任心,做好患者留取血标本前的健康教育,从而提高标本采集的检验质量,为准确诊断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瘤发生部位与病理分型及DNA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瘤发生部位与病理分型及DNA含量的关系。方法:52例神经内分泌瘤按照GOULD方法分3型:典型类癌20例,非典型类癌20例,低分化类癌12例。分析其发生部位与病理分型的关系。同时进行细胞核DNA定量。结果:52例中只有1例发生于阑尾。典型类癌绝大多数分布于后肠(18/20),低分化类癌大部分源于前肠(8/12)。前肠类癌绝大多数为异倍体(14/15),中后肠倍体分布较为均匀。典型类癌中2倍体占多数(9/13),非典型类癌与低分化类癌中异倍体占多数(16/20;6/7)。结论:发生部位、病理分型及DNA含量的关系有助于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瘤的良恶性程度及预后估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观遗传学改变与汉族人群缺血性脑卒中(IS)的发病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S)患者30例为病例组,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人群30例为对照组。寻找目的基因(基因上游5 kb的区域一直到第2外显子区域)的CpG岛区域,使用重亚硫酸盐修饰直接测序技术进行样本DNA甲基化检测,运用单因素或Logistic回归分析检测2组间DNA甲基化分布差异。结果:胱硫醚-β-合成酶(CBS)基因4个CpG岛同源性非常高,放弃甲基化分析;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有2个CpG岛;半胱氨酸合成酶(MTR)基因有1个CpG岛。结果显示,2组这2个基因所有CpG岛都未发现DNA甲基化情况。结论:未发现MTHFR和MTR基因DNA甲基化改变与汉族人群ATS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乳腺癌超声造影增强特征与肿块大小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66例由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病例.按乳腺癌肿块最大直径<10 mm、10~20mm、≥20 mm分为3组,分析不同大小乳腺癌肿块超声造影增强的均匀性、有无灌注缺损、增强顺序、增强强度及增强边界,并进行微血管成像分析病灶微血管构筑模式、病灶内部及周边微血管形态和分布特征,并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乳腺癌不同大小分组的肿块均以不均匀、向心性、高增强为主,且增强边界多数欠清或不清,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肿块最大直径的增大,病灶内出现灌注缺损的几率增加,分别为21.4%、63.6%和80.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组乳腺癌肿块病灶内部微血管构筑模式均以根须状为主,微血管形态几乎均有增粗、扭曲,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周边放射状、毛刺状、增粗和扭曲微血管随肿块增大而出现几率增加,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超声造影增强特征与肿块大小有一定的相关性,病灶内的灌注缺损及病灶周边放射状、毛刺状、增粗、扭曲等微血管分布特征的出现几率随肿块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HBV DNA定量与乙型肝炎临床及病理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HBVDNA定量与各型乙型肝炎临床及病理的关系。方法 采用美国PE公司生产的 5 70 0型荧光定量PCR仪 ,对 83 8例乙型肝炎病毒单纯感染的各型肝炎患者行HBVDNA定量检测 ,并同时检测其它乙型肝炎病原学标志物 ,对部分患者行肝穿刺病理检查。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变、慢性重型肝炎中 ,HBVDNA定量检测与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有明显的一致性。HBsAg、HBeAg、HBcAb阳性模式、HBsAg、HBcAb阳性模式和HBsAg、HBeAb、HBcAb阳性模式与HBVDNA阳性的符合率分别为 94.3 8%、3 8.5 6%、2 7.3 0 %。各型肝炎的HBVDNA定量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但慢性乙型肝炎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肝硬变及慢性重型肝炎组 (P <0 .0 0 1)。 15例患者的HBVDNA定量与肝脏病理学分析 ,HBVD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无明显相关。结论 HBVDNA定量检测特异性强 ,灵敏度高 ,与HBeAg阳性呈正相关 ,是乙型肝炎诊断和观察抗病毒治疗的一项可靠的判断指标。但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及相关肿瘤标志物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罗氏电化学发光仪检测胃癌组患者(192例)、胃炎组患者(135例)及健康对照组人群(164例)血清中PGⅠ,PGⅡ,糖类抗原(CA-724,CA-199)和癌胚抗原(CEA)水平,计算PGⅠ/PGⅡ(Ⅰ/Ⅱ)值,分析上述指标与胃癌的相关性。结果 ①胃癌组、胃炎组和健康对照组间PGⅠ,PGⅡ,Ⅰ/Ⅱ,CA-724,CA-199和CE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7.56,36.54,27.87,19.78,16.89,19.01,均P<0.05); ②胃癌组中转移组PGⅠ,Ⅰ/Ⅱ,CA-199水平高于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6,6.79,6.33,均P<0.05); ③I/II与胃癌TNM分期呈负相关(r=-0.513,P=0.007 1),CA-724,CA-199与胃癌TNM分期呈正相关(r=0.452,0.427,P=0.008 2,0.042); ④六种血清肿瘤标记物在胃癌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不同,其中以Ⅰ/Ⅱ敏感度(68.38%)、特异度(97.10%)、准确度(65.39%)较高。结论 Ⅰ/Ⅱ,CA-724,CA19-9与胃癌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并且敏感度、特异度较高; 在胃癌转移监测中PGⅠ/PGⅡ比值,CA-199更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检测血播散肝癌细胞内AFP-mRNA评估肝癌肝移植术前和术中微转移与肿瘤分化、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PCR联合荧光标记探针杂交法定量检测30例血清AFP阳性肝癌肝移植患者术前、术中血播散肝癌细胞内AFP-mRNA,病理分析肿瘤分化程度及微血管侵犯。结果:30例肝癌肝移植术前与术中肺动脉、外周动脉、外周静脉、门静脉血中播散肝癌细胞内AFP-mRNA阳性率以及拷贝数有显著差异(P<0.05);术前、中肿瘤播散组与无肿瘤播散组的微血管侵犯有显著差异(P<0.01);术前肿瘤播散组与术前无肿瘤播散组肿瘤分化无显著差异(P>0.05);术中肿瘤播散组与术中肿瘤无播散组肿瘤分化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RT-PCR联合荧光标记探针杂交法能够检测到肝癌患者血液中播散肿瘤细胞,并且以肺动脉血阳性率最高;肝移植手术过程可以引起肿瘤细胞播散,且与肿瘤分化、微血管侵犯相关。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