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了解河南地区不同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的分布特点,对病情及抗病毒的疗效进行预测。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丙肝患者进行HCVRNA定量检测,对60例HCV—RNA阳性标本应用PCR进行HCV基因分型。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0例HCVRNA阳性的丙肝患者中,1b型46例,占77%,2a型为14例,占23%。结论河南地区HCV感染者中以1b型为主,对HCV感染者在治疗前进行有效的疗效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山西省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基因分型实验室检测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HCV基因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7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病科就诊的HCV感染患者(抗-HCV阳性,HCVRNA≥1×10~3U/ml)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探针法检测其基因型,并检测HCV-RNA含量,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甲胎蛋白(AFP)指标,根据不同基因型分组,比较不同基因型的HCV感染者的临床指标。结果共检测90例HCVRNA≥1×10~3U/ml的阳性标本,检出2种基因型,分别为1b型78例(87%),2a型12例(13%),可分型率为100%。1b基因型HCV感染患者血清HCV-RNA病毒载量、血清ALT、ALB、TBIL、AFP水平与2a基因型HCV感染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山西省HCV基因型主要为1b型,其次为2a型。HCV分型不足以判断HCV相关临床情况,需同时检测HCV基因型、HCV-RNA含量及肝功能等全面评估病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载量在慢性丙型肝炎、丙型肝炎肝硬化、丙肝相关的肝癌(HCV—HCC)患者中的变化及基因分型对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8月门诊及住院的1386例HCVRNA阳性且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把患者按诊断分为丙型肝炎组、丙肝肝硬化组、丙肝相关的肝癌组,采用qRT—PCR检测患者血清的HCVRNA载量与基因分型,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卡方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丙型肝炎组、丙肝肝硬化组及丙肝相关的肝癌组患者HCVRNA载量分别为(6.47±1.03)lgIU/mL,(6.18±1.09)lgIU/mL和(6.07±1.13)lgIU/mL,三组患者HCVRNA载量不同,丙型肝炎组HCVRNA明显高于其他二种,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12.80,P〈0.05),但丙肝肝硬化组与HCV—HCC组患者HCVRNA载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0.65,P〉0.05)。1386例患者中816例进行了HCV基因型检测,1型基因型529例(64.83%),2型基因型287例(35.17%),丙型肝炎组患者1型基因型者为400例,2型基因型者为226例,1b型基因型为主(63.10%),丙肝肝硬化组1型基因型117例,2型基因型为57例,1b型基因型为主(65.52%),HCV—HCC组1型基因型为12例,2型基因型为4例,1b型基因型为主(68.75%),三组患者基因型比例无明显差别(x^2=1.02,P=0.31)。结论HCVRNA载量在慢性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过程中减低,河南地区丙肝患者以1型基因型为主,且1型、2型基因型对疾病的进展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吉林地区HCV基因分型情况,为HCV感染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方法荧光定量RT-PCR检测165例抗-HCV阳性血清标本,并对153例HCV-RNA阳性的血清标本应用基因芯片法进行HCV基因分型。结果 153例阳性标本中HCV1b型85例,HCV2a型63例,HCV1b/2a混合型5例。结论吉林地区HCV基因型主要为1b型,2a型次之,同时存在HCV1b/2a混合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贵阳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基因型分布状况,分析HCV不同基因型患者病毒载量、肝功能及血液学指标的变化。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临床已诊断为丙肝患者进行HCVRNA载量检测,并使用PCR直接测序法进行HCV基因分型,同时检测ALT、AST水平及血液细胞学指标。并分析基因型与HCV-RNA含量、ALT、AST和血液细胞学指标相关性。结果112例基因分型检测结果1a型4例(3.57%),1b型38例(33.93%),3a型20例(17.86%),3b型20例(17.86%),6a型30例(26.79%);各基因型间HCV-RNA载量与ALT、AS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液细胞学指标除WBC外,中性粒细胞数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PLT和Hb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贵阳地区HCV基因分型与病毒载量、患者肝功能不具有显著相关性,但不同基因型间血液学相关指标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89例抗HCV阳性血清进行HCV RNA扩增,再应用膜显色DNA芯片技术,对HCV进行基因分型,并对部分标本用基因测序法作对照。结果89份抗HCV阳性血清中,检测出HCV RNA阳性73例。其中,HCV/1b型66例(90.4%),HCV/1a型1例(1.4%),2a型3例(4.1%),3b型3例(4.1%)。13例标本作基因测序分型对照,分型结果完全一致。15例献血员血清中未检出HCV RNA。结论HCV/1b型是江苏常州地区丙肝病毒优势株。膜显色DNA芯片可用于HCV RNA检测及基因分型检测,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合临床推广应用及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泰州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8月泰州市人民医院213份HCV抗体阳性患者血清样本以及信息资料,采用TR-PCR法,进行HCV-RNA测定,运用PCR-反向斑点杂交法对HCV进行基因分型,实验数据运用SPSS1.8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3份HCV抗体阳性血清样本中HCV-RNA阳性样本为129例,阳性率为60.6%,其中1b型最多为107例占82.94%,其次是2a型13例占10.08%;男性患者感染1b型的比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基因型在男性和女性患者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泰州地区HCV患者中存在4种基因型,以1b型为主,对HCV基因型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可以为临床个体化抗病毒治疗以及预防HCV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辽宁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分型特点,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丙型肝炎患者作为样本,首先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荧光探针法对丙型肝炎患者HCV基因分型进行测定,对PCR法分不出型别的样本,采用测序法检测,对HCV基因分型特点进行观察。结果辽宁地区100例HCV感染患者中,基因型包括1a型、1b型、2a型、3a型、3b型、6a型、6n型7种类型。上述类型中,1b型患者占比最高,1a型患者占比最低。各年龄段中,30~60岁患者各基因型占比更高。1b型、3b型患者,以男性居多;其他基因型患者,以女性居多。1a型患者感染途径以静脉吸毒为主,1b型患者可经血液、静脉吸毒、性传播、母婴传播等多种途径感染,各途径感染风险均较高。2a型患者,感染途径以输血、血制品等院内感染为主。3a型患者感染风险低,感染途径一般为静脉吸毒及性传播。3b型患者,经血液、静脉吸毒感染者居多。6a型及6n型患者,多为血液感染及静脉吸毒感染。结论辽宁地区HCV基因,以1b型基因为主,该基因型可经多种途径感染,临床应以之为重点,对HCV感染进行诊断以及治疗,抑制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广东地区丙型肝炎患者HCV的基因亚型分布特征,为丙型肝炎的治疗与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广东省194例丙型肝炎患者HCVNS5B基因区域,特异性PCR产物测序后通过美国洛斯拉莫斯国家实验室HCV数据库的Blast程序进行HCV基因亚型分析.结果 194例丙型肝炎患者中有99例为单纯HCV感染者、95例为HIV/HCV共感染者.丙型肝炎患者HCV共有8种基因亚型,其中1b亚型占42.3%(82/194)、6a亚型占35.0%(68/194)、3a亚型占11.9%(23/194)、3b亚型占6.7%(13/194)、2a亚型占2.6%(5/194)、1a亚型占0.5%(1/194)、4a亚型与0.5%(1/194)、5a亚型占0.5%(1/194).丙型肝炎患者中的单纯HCV感染者HCV有7种基因亚型,以1b亚型为主,占67.7%(67/99);丙型肝炎患者中的HIV/HCV共感染者HCV有5种基因亚型,以6a亚型为主,占53.7%(51/95).结论 广东地区丙型肝炎患者HCV基因亚型呈现多样性,主要基因亚型为1b亚型和6a亚型;丙型肝炎患者中的单纯HCV感染者与HIV/HCV共感染者HCV主要基因亚型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HAART)状态下HIV/AIDS患者合并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的流行状况以及相关血清生化和病毒学特征。 方法 对122例正在接受HAART治疗的HIV/AIDS患者采集血标本,使用酶免法(MEIA)检测乙肝五项指标(HBs Ag、抗-HBs、HBe Ag、抗-HBe、抗-HBc)、肝功能,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运用RT-PCR法对丙肝病毒抗体阳性标本以及表面抗原和/或核心抗体阳性标本分别进行HCV-RNA以及HBV-DNA测定。以43名单纯HCV感染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 结果 122名 HIV/AIDS患者,乙肝五项指标全阴性97例(78.86%),表面抗原阳性3例(2.46%),表面抗体阳性者总计19例(15.57%),单纯核心抗体阳性者3例(2.46%)。HCV 抗体阳性84例(68.85%),84例HCV抗体阳性标本中HCV-RNA 阳性58例(69.05%),HIV/HCV/HBV合并感染者为0。HIV/HCV合并感染组 HCV-RNA 水平与感染者性别,CD4+ 细胞数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HIV/HCV合并感染组与单纯HCV感染组 HCV-RNA水平、肝功能异常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HIV感染者HBsAg阳性率低于普通人群,HIV/HCV合并感染的比例显著高于普通人群。HIV/HCV合并感染与单纯HCV感染者血清生化及病毒学改变相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感染状况。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EL ISA)法和RT- PCR法检测 13 7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的抗丙型肝炎病毒 ( HCV)和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 HCVRNA) ,并且同时检测丙氨酸转氨酶 ( AL 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 ( AST) ,计算其变动率。结果  13 7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中仅抗 HCV阳性 8例 ,仅 HCVRNA阳性 15例 ,抗 HCV与 HCVRNA同时阳性者 2 4例 ,感染率3 4 .3 %。且透析时间 <2 a的 HCV感染率为 15 % ,透析时间 >2 a以上的其感染率增至 3 7.6%。结论 血透患者中 HCV的感染应引起重视 ,透析的年限越长 ,被 HCV感染的机率就越大。酶学指征的变动率不能作为长期透析患者 HCV感染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在丙型肝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血浆276份,样品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HCV、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CV—RNA。结果187份HCVAb反应性标本中检出HCVAg45份,HCVAg检出率为24.06%;89份HCVAb非反应性样本中HCVAg检出8例,HCVAg检出率为8.99%,两者样本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P〈0.05),HCVAg与HCVAb的检测符合率为45.65%。55份HCVRNA阳性样本中,有HCVAg反应性样本50份;221份HCVRNA阴性样本中,HCVAg非反应性样本218份,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97.10%。两样本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结论微粒子化学发光检测HCVAg与荧光定量PCR检测HCV—RNA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丙型肝炎核心抗原检测可以作为抗HCV检测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
联合检测丙型肝炎抗体和核心总抗原的临床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丙型肝炎抗体和核心总抗原(HCV—cAg)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联合检测HCV抗体和HCV—cAg,并与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丙型肝炎核酸(HCV—RNA)的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57例患者中共检出HCV抗体阳性149例、HCV—cAg阳性99例、HCV-RNA阳性115例;5例HCV抗体阴性而HCV—cAg阳性的患者,经HCV—RNA证实为HCV感染;共检出HCV抗体或HCV—cAg阳性154例,另外3例经HCV—RNA排除HCV感染。结论联合检测HCV抗体和HCV—cAg提高了HCV感染的检出效率,可有效避免漏检,适合在普通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机体组织中病毒复制与血清学改变是否协同一致及病理诊断丙型肝炎的临床意义,应用了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区段的生物素探针,及病毒核酸的3′和5′末端非结构区(NS3和NS5)的单克隆抗体,对60例血清学抗HCV阴性的石蜡包埋的肝活检组织进行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检测,并同时检测其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核酸及HBsAg、HBcAg的表达。结果HCVRNA的检出率为30%,NS3及NS5分别为48.8%和58.3%;HBVDNA及HBsAg、HBcAg检出率分别为51.6%和41.7%。HCVRNV的阳性信号为感染细胞浆内分布为主的棕色颗粒出现;HCVNS3和NS5抗原的阳性信号亦为棕色细颗粒状,分布于感染的细胞浆中。实验结果可以说明,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断中,组织病理学的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可起到血清学检测中难以取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者合并丙型病毒性肝炎者HCV—RNA定量与ALT的检测情况,以明确在该人群中丙肝病毒复制、传染程度及需要治疗人数比例。方法:采集53例美沙酮维持治疗者合并丙肝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HCV—RNA定量与ALT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美沙酮维持治疗者合并丙肝患者53例中HCV—RNA定量检测结果的异常率为77.36%(41/53);ALT异常率73.58%(39/53);HCV—RNA定量异常者并存ALT异常比例为87.80%(36/41),HCV—RNA定量正常者ALT异常率为25.00%(3/12),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18.838,P〈0.01)。结论:美沙酮维持治疗者合并丙肝患者当中丙肝病毒复制活跃、传染程度高及需要治疗人数比例高,增加了丙肝传播风险和社会负担等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建议政府完善对该人群现存丙肝的防控措施和政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病理组织学改变特点及肝组织损伤程度与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载量的关系.方法对15例散发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肝胆脾B超检查,同时在B超引导下进行肝组织活检,观察镜下肝组织损伤特点,判断其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并对肝组织活动指数进行Knodell系统评分.结果肝功能指标、脾脏厚度、门静脉宽度、肝组织活动指数在HCVRNA阳性和阴性组无明显差异;肝组织病变以汇管区炎症细胞浸润、淋巴滤泡形成占多数,伴有肝细胞脂肪变、嗜酸性变及界面炎症.结论丙型肝炎肝组织炎症程度与病毒载量无明显关系;淋巴细胞聚集、淋巴滤泡形成及汇管区扩大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肝细胞嗜酸性变、脂肪变、界面炎症在丙型肝炎肝损伤中常见.  相似文献   

17.
自1992年1月至1995年1月在我科住院诊断为丙肝型炎125例,出院半年后观察其家庭成员236名,发现100名配偶中3名抗-HCV(+),子女129名及双亲7名均抗-HCV(-)。8名体液中HCV—RNA(+)者,其配偶8名,子女15名及双亲4名抗-HCV均(-)。12名体液中HCV-RNA(-)者,其配偶10名中1人原有丙型肝炎,子女23名均抗—HCV(-)。表明家庭内日常接触传播HCV的危险性不大,体液在HCV非血源传播中可能不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