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溢血患者血液流变性的改变和D—二聚体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安桂仙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1998,8(3):75-76,48
检测了61例脑溢血患者及119例健康人作对照的血液流变学11项指标,结果表明:脑溢血男、女患者全血低切粘度、全血低切相对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呈非常显著升高(P<0,001);血沉和血沉方程 K也明显升高(P<0.01);红细胞刚性指数和红细胞压积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男性患者除红细胞刚性指数和红细胞压积外,其他指标均呈非常显著升高(P<0.01-P<0.001)。女性患者的某些指标比对照组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49例患者进行D-二聚体测定结果异常率为22.45%(11/49)。其中10例低、中、高切全血粘度升高,占90.91%(10/11),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检测结果显示,脑溢血患者存在全血粘度升高,血浆粘度增高,红细胞聚集性强,同时有血栓形成或溶栓发生。 相似文献
2.
蝎毒活性肽对兔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进一步揭示蝎毒活性肽的抗栓溶栓机制我们对蝎毒活性肽对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进行了观察,方法:压力变换法测定全血粘度(BV),血浆粘度(PV),激光衍射法测定红细胞变形指数,聚集指数(EDI,EAI)。结果:ASP2.5mg.kg^-1,SVAPs1.6,3.2mg.kg^-1 iv可明显降低PV<HCT<Fib,EAI,升高EAI,从而降低200s^-1和3s^-1BV。结论:SVAPs通过降低BV而改善兔血液变性可能是其抗栓溶栓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指标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各种恶性肿瘤患者261例的血流变水平,与健康人比较,结果表 明,恶性肿瘤患者的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及血沉均有明显升高(p〈0.05和0. 01);而红细胞压积大都低于健康人(p<0.01)。纤维蛋白原水平除恶性淋巴瘤及肠 癌外均有明显增高(P<0.05和0.01)。肿瘤复发转移患者仅血浆粘度高于无复发 转移者(p<0.01)。同时在原发性肿癌和肝硬化、胃癌和慢性胃炎等病人,发现某些 血流变指标有明显差异,以血浆粘度变化尤为明显。认为对良、恶性的肝、胃疾患可 能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63例矽肺患者及44例健康人的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粘弹性、触变性以及血浆粘度进行测定与比较,结果表明:矽肺患者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增高,红细胞粘弹性降低及触变性(滞环)各个点的数值以及血浆粘度均增高,其中以矽肺Ⅰ期增高最明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X±S),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但滞环面积(X2-X4)-能量消耗,两组相比(X±S),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粘弹性、触变性以及血浆粘度与矽肺的发病、病程进展呈互为因果的密切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120例教师血液流变学五项指标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测定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结果 教师组与对照组相比,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男性教师组为P<0.00l,女性教师组为P<0.0l,红细胞压积无差异(P>0.1)。结论 教师人群的血液粘滞性显著高于非教师人群,因此教师应多参与体育锻炼,从而使血液粘度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
95例出血性脑中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95例出血性脑中风患者组和15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液流变学 五项指标检测并观察其变化现象,结果显示除男性红细胞压积与对照组比较无显 著差异外(P>0.05),其它指标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 原和女性红细胞压积等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说明出血性脑中风患者 组的血流变性有非常明显增高的异常变化。同时正常对照组的指标存在男女性之 间非常显著的差异,提示临床应用时应注意男女各别分组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7.
严宗毅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1993,(4)
本文综述国内外一些最新文献,着重讨论用毛细管粘度计测定全血粘度时,如何对非定常效应、表面张力效应、红细胞压积和毛细管口径的影响进行修正,以及如何得到不同切变率下全血的粘度值。 相似文献
8.
28项生化指标与血液流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临床常用的生化指标与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关系,有助于临床医学分析异常的生化指标与血液参数的关系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以日本岛津CL-7200全自动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生化指标、普利生LBY-N6A旋转式粘度计测定血液流变指标、微量毛细管法测红细胞压积(HCT),研究了381例体检人群血液中28项生化指标与11例血流变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ALT、TP、ALB、GLOB、UA、TCH、APOB、B/AI、A/G、LDH、TG、CREA、Ca、P、GLU15项生化指标与11项血液变参数间呈显著的直线相关(P<0.05-0.001),男女有别,其中男性仅为前8项呈直线正相关;而女性为15项,其中有多项生化指标与红细胞变形指数及A/G与多项血流变参数呈显著的负相关。男女的共同点是:ALT、ALB、TP、GLOB与全血粘度和还原粘度、TP与血浆粘度、ALB与HCT均呈显著的直线正相关。提示血流变参数结果受多种异常生化指标影响,本研究仅发现了这些生化指标与血流变参数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血液流变正常参数值及临床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经严格挑选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健康人902名(男495,女407),以微量毛细管法测定红细胞压积(HCT),将男性分60岁以上和20~59岁、女性50岁以上和20~49岁各为一组,将HCT按以上性别年龄组分别统一在M±2S范围内(男性35%~48%和37%~49%;女性30%~42%和32%~43%)选定血液流变学正常值研究对象731名(男387名,女344名),测定血液粘度。结果表明,除血浆粘度男女间无显著差异,其它参数男性显著地高于女性,男性全血粘度与HCT同步,50~58岁组开始下降,60岁以上全血粘度和还原粘度均非常明显地低于其它各年龄组。女性全血粘度各年龄组间无显著差异,全血还原粘度50~59岁和60岁以上组显著地高于其它年龄组。该值与仪器随带的参考值比较259例高粘血症重点对象的全血粘度升高检出率,前者显著地高于后者。该正常参考值适合南方地区临床实际和应用。并首次报道了将HCT按不同年龄、性别统一在M±2S范围内选定血流变正常值研究对象及正常值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不同年龄组血液流变学结果的变化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北京赛科希德 SA-6000自动血液流变测试仪分别测定门诊、住院患者830例(其中中青年组280例、中老年组290例、高龄老年组260 例)和健康对照组838名(其中中青年人300名、中老年人280名、高龄老年人258名)的血液流变学结果的变化;同时按男女及年龄分组,分别比较两组检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青年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趋于增高,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01)。中老年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也随之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而高龄老年组与正常老年组相比,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并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全血粘度指标的升高存在青年化趋势;中老年组血液粘度及血液凝固性的增高,可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和诊治的依据;75岁以上的高龄老年组全血粘度偏低与老人各种功能衰退及血管动脉硬化以及进行药物治疗相关。 相似文献
11.
实验恒河猴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76只健康恒河猴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积及纤维蛋白等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测定,并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恒河猴血浆粘度、红细胞比积略高于人正常值,其余指标均在人的正常值范围内,雌、雄间无差异,但全血粘度和红细胞比积有随着年龄增大逐渐递增的趋势。老年组全血粘度升高较青少年组明显。 相似文献
12.
昆明市血液流变学指标正常参考值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检测昆明市307例健康成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显示男女性全 血粘度、血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差异很显著(P<0.001);红 细胞聚集率差异显著(P<0.05);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变形指数无显著差异(P>0. 50;P>0.05);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离散度较小但随年增高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13.
探讨外科重症病人血流变指标的变化规律,为外科重症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八住加强医疗病房的重症病人60例与10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液充变学指标。结果:外科重症病人的全血高、中、低切粘度,粘弹性,红细胞聚集指数,刚性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133例和同型半胱氨酸正常者100名,分别检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血流变学指标与同型半胱氨酸正常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有升高趋势,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变化,易造成微循环障碍引起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92例经病理学确诊的恶性肿瘤病人入院时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与同期接受体检的相同年龄、性别的健康人群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恶性肿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流变学检测对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在肾小球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患者血液流变性可出现异常.我们对40例肾小球疾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临床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表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与血生化指标明显相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20.
对采用体外循环行心内直视手术的38例重危病人围术期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肌组织超微结构变化进行了观测。心肺转流中及术后早期。血液粘度显著降低(P<0.01),红细胞刚性指数增高(P<0.01);微血管内红细胞变形、聚集。血液稀释、低温、体外循环机械作用及预充液成分等是影响血液流变性的主要因素;调节血液粘度、改善血液流变性状态,对体外循环重危病人术中及术后心肺等脏器的保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