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刘毅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9,(15)
<正>别名:金蝉脱壳、腰包花、化血丹、酸草果。基原:秋海棠科植物云南秋海棠Begonia pedatifida的根、果。生长环境:山间林下潮湿处。云南分布:全省各地。性味:辛、温。功效: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根,更年期经行紊乱、吐血、小儿吐泻、跌打损伤;果,小儿白尿、疝气。主治应用:更年期经行紊乱、吐血、骨折,每用根3~6 g水煎服;外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9,(15)
<正>别名:金蝉脱壳、腰包花、化血丹、酸草果。基原:秋海棠科植物云南秋海棠Begonia pedatifida的根、果。生长环境:山间林下潮湿处。云南分布:全省各地。性味:辛、温。功效: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根,更年期经行紊乱、吐血、小儿吐泻、跌打损伤;果,小儿白尿、疝气。主治应用:更年期经行紊乱、吐血、骨折,每用根3~6 g水煎服;外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八角科Illiciaceae植物野八角Illicium simonsii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Rp-C8,Rp-C18等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野八角茎叶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常数分别鉴定为ficusesquilignan A(1),醉鱼草醇C(2),醉鱼草醇D(3),leptolepisol A(4),acemikol(5),aviculin(6),山柰酚(7),槲皮素(8),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9),花旗松素-3-O-β-D-吡喃木糖苷(10),benzyl-2-O-β-D-glucopyranosyl-2,6-dihydroxybenzoate(11),2,4-dihydroxy-3,6-dimethyl-methyl-benzoate(12),biondinin C(13),莽草酸(14).结论:除化合物9,14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小花八角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花八角Illicium micranthum的化学成分。方法小花八角的枝叶提取物经醋酸乙酯萃取,余下水相经过反复的柱色谱分离、通过波谱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了1个新化合物和9个已知的成分,分别是小花八角苷(1)、7-β-D-glucosyl pseudomajucin(2)、4,7,9-trihydroxy-3,3′-dimethoxy-8-O-4′-neolignan-9-O-α-L-rhamnopyranoside(3)、icariside E3(4)、isolariciresinol-3a-O-β-D-glucopyranoside(5)、芦丁(6)、杨梅树皮素-3-O-α-L-鼠李糖苷(7)、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8)、山柰酚-8-C-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9)、莽草酸(10)。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是首次从八角属植物中分离到的seco-prezizaane型降倍半萜类化合物;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8.
陆善旦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7,(8)
广西是山奈重要产区,主产桂平、横县、南宁等市、县,年产量50万公斤左右。近二三年里,供求基本平衡,价格稳定,产地每公斤销价为8~10元。但是,到了今年二季度以后,市场上山奈走势加快,尤其五月份以后,市场出现热销,价格陡升,销价由10元迅速上升至15~16元,升幅高达50~60%。出自何因呢?笔者经调查获悉,其原因有三: 相似文献
9.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5,(2)
据报道,继“乌龙茶”、“普洱茶”热之后,又一种名为“杜仲茶”的健康饮料日益受到日本国民的青睐,销售势头见好。目前,日本市场上销售“杜仲茶”已超过百余种,品种繁多,包装各异。参加销售大战的不仅有研究、开发、生产该产品的机构,还有超级市场、 相似文献
10.
野八角茎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对野八角Illicium simonsii茎和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野八角的干燥茎叶用95%乙醇提取,依次用石油醚、氯仿、正丁醇萃取,对氯仿部分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MS、1H-NMR、13C-NMR)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氯仿部分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其中包括7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veranisatins D(1)、莽草毒素(2)、merrillianolide(3)、bullatantriol(4)、(-)-clovane-2,9-diol(5)、caryolane-1,9β-diol(6)、oplodiol(7)、4-ally-2,6-dimethoxyphenol(8)、(-)-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9)、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10)、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11)。结论化合物4~7为首次从八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12.
13.
大八角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及制备型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从大八角根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MS,1H,13C-NMR)分析分别鉴定为cycloparviflorolide(1),cycloparvifloralone(2),tashironin(3),tashironin A(4),anislactone A(5),anislactone B(6),pseudomajucin(7),syringaldehyde(8),methyl-4-hydroxy-3,5-dimethoxybenzoate(9)和(E)-3-methoxy-4,5- methylenedioxycinnamic alchol(10)。其中化合物 1~4,8~10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在1.0×10-5 mol·L-1下,在LPS刺激小鼠小胶质细胞释放NO抑制模型上,化合物 5,6 抑制率分别为75.31%,53.7%。 相似文献
14.
小花八角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辰琛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5):124-126
目的:研究八角科八角属小花八角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多种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通过波谱方法确定其结构.结果:从小花八角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是β-谷甾醇(1),槲皮素(2),芦丁(3),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4),厚朴酚(5),dictagymnin(6),(+)-syringaresinol(7),(+)-diaeudesmin(8)和没食子酸(9).结论:化合物4~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野八角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野八角Illicium simonsii乙醇粗提物中显示抗艾滋病毒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用MS和NMR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野八角90%乙醇提取物的抗艾滋病毒活性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儿茶精(1),(-)-表儿茶精(2),(+)-儿茶精3-O-α-L-鼠李糖苷(3),山柰素3-O-α-L-鼠李糖苷(4),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5),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7-O-β-D-吡喃葡萄糖苷(6)和胡萝卜苷(7)。结论:以上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6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但均未显示抗艾滋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八角莲属药用植物资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八角莲属是我国特有的属,共约7种,四川为主产区,有6种,占该属植物种数的86%。作者通过细致的调查研究,整理出四川省6种八角莲属药用植物的产地、生态环境、主要化学成分、药用部位及功效等,编写了种的分类检索表。 相似文献
17.
中缅八角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采用正相硅胶色谱,葡聚糖凝胶LH-20,Rp-C18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多种分离方法,运用波谱方法对所分离的化合物进行鉴定,从中缅八角Illicium burmanicum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鉴定为7S,8R-赤式-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1),7R,8R-苏式-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2),polystachyol(3),(-)-马尾松树脂醇(4),angustanoic acid F(5),反式水合蒎醇(6),(3S,6R)-6,7-二羟基-6,7-二氢芳樟醇(7),(3S,6S)-6,7-二羟基-6,7-二氢芳樟醇(8),2,6-二甲氧基-4-烯丙基苯酚(9),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10),3-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11),香草酸甲酯(12),莽草酸乙酯(13)和β-谷甾醇(14)。除化合物 14 外,以上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中缅八角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八角Illicius majus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中压快速制备色谱和反相制备HPLC等技术进行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利用电喷雾质谱(ESI-MS)、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等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通过MTT比色法评价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大八角枝叶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甲氧基山柰酚-3-O-吡喃鼠李糖苷(1)、槲皮素-3-O-阿拉伯糖苷(2)、山柰酚-3-O-阿拉伯糖苷(3)、8′-氧代-6-羟基-二氢红花菜豆酸(4)、4-O-methylcedrusin(5)、左旋马尾松树脂醇(6)、(7S,8R)-4,9,9′-三羟基-3,3′,5-三甲氧基二氢苯并呋喃木脂素(7)、vladinol F(8)、9,9′-二羟基-3,3′-二甲氧基二氢苯并呋喃木脂素-4-O-吡喃鼠李糖苷(9)、槲皮素-3-O-吡喃鼠李糖苷(10)、山柰酚-3-O-吡喃鼠李糖苷(11)、牡荆素(12)、3,5,7-三羟基色原酮-3-O-葡萄糖苷(13)和苯甲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14)。14个化合物对人结肠癌细胞HCT-8、人肝癌细胞Bel-7402、人胃癌细胞BGC-823以及人肺癌细胞A549的IC50值均大于10μmol/L。结论 1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3、5、7~9和14为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1~14均未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9.
红花八角茎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本文对贵州产红花八角茎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分离出四个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数据,鉴定为β-谷甾醇(Ⅰ),三十烷醇-1(Ⅱ),檞皮素-3-o-鼠李糖甙(Ⅲ)和莽草酸(Ⅳ)。并初步证实莽草酸为红花八角的镇痛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20.
野八角不能作八角茴香入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角即八角茴香 ,又名大茴香 Illicium verum H ook.f.与野八角 Illicium sim onsii Maxim.均为木兰科植物 ,产于亚热带地区 ,在我国广泛分布于云南、海南、广西、贵州等省份。八角以干燥成熟果实入药 ,亦作为食用香料的。野八角又称神仙果 ,在产地有作为食用香料。近年来在全国各种市场亦有销售。近来笔者在基层药品质量检查中发现八角茴香掺入部分野八角。由于两者性状较为相似 ,极易相混 ,但两者成分不同 ,后者有毒 ,决不可混用。前些年有报道发生食用野八角致中毒的病例 [1 ]。杨春澍等 [2 ]对野八角果实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 ,从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