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左室下壁、正后壁、侧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整体和节段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RT-3DE对23例下壁、正后壁、侧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41例正常人进行检查,软件分析得出左室整体和17节段的容积-时间曲线,比较正常组与心肌梗死组的整体和各节段舒张末期容积(EDV、rEDV)、收缩末期容积(ESV、rESV)、射血分数(EF、rEF)及节段-整体射血分数(rgEF)的差异.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下壁、正后壁、侧壁急性心肌梗死组的整体心功能及梗死节段的心功能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邻近梗死节段中部分节段的心功能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离梗死节段的大部分节段的心功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3DE可以定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整体和节段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罪犯血管通常是右冠状动脉(RCA),少数为左回旋支(LCX)。当RCA近段完全闭塞时。常并发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和(或)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增加患住院期病死率。因此,早期识别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罪犯血管将有助于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预防严重并发症。本研究旨在评估Ⅱ、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比较存预测下壁心肌梗死的罪犯血管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韩立菊  常琳  周长钰 《临床荟萃》2014,29(12):1326-1329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RT-3DE)检测冠状动脉左回旋支(LCX)供血心肌节段参数,探讨其对LCX狭窄程度的判断价值.方法 选择不稳定心绞痛且冠状动脉造影(CAG)示LCX病变的患者88例,据LCX病变程度分为两组,狭窄≥50%~75%为轻度组48例;狭窄≥75%为重度组40例;以CAG无明显病变的患者68例作为对照组.3组患者均行RT-3DE检查,记录LCX支配心肌节段的平均运动幅度(EA)、舒张末容积(sEDV)、收缩末容积(sESV),计算节段射血分数(sEF),并对部分参数行ROC曲线分析及判别分析,判断其有效率、特异度及敏感度.结果 ①重度组侧壁基底段、中间段及后壁基底段EA值、sEF较轻度组及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②ROC曲线示侧壁基底段、中间段sEF及侧壁基底段、中间段、后壁基底段EA,均对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诊断价值,以侧壁基底段EA和sEF为佳;③以LCX狭窄程度≥75%为分组变量,以侧壁基底段EA1、sEF及中间段EA2为自变量进行判别分析,考核其总正确率为86.4%.结论 通过心肌节段EA、sEF的ROC曲线下面积及截点可评估相应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选择适宜超声参数建立的判别函数可能成为预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变率成像(SRI)定量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患者右室局部心肌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AMI组20例,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SRI测量其后间隔及右室侧壁不同水平的纵向收缩期、舒张早期及心房收缩期的峰值应变率(SRS、SRE、SRA),并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参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MI组后间隔基底段、中段、心尖段及右室侧壁基底段的SRS较对照组减低(P<0.05);AMI组后间隔基底段、中段、心尖段及右室侧壁基底段、中段的SRE较对照组减低(P<0.05);AMI组后间隔中段、心尖段的SRA较对照组减低(P<0.05)。结论 SRI技术是临床无创、定量评价AMI患者右室局部心肌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局部心功能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本研究采用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对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节段心功能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83例(包括正常人4 1例,心肌梗死患者4 2例) ,采用Agilent Sonos 5 5 0 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进行二维图像采集,采用德国Tom Tec公司的Gmb H型三维图像处理系统进行三维图像分析。结果 绝大多数节段心肌梗死组局部舒张末容量和局部收缩末容量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相应节段( P均<0 .0 5 ) ,心肌梗死组前间隔基底部、前间隔中间部和室间隔心尖部这3个部位局部心搏量和局部射血分数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均<0 .0 5 ) ,心肌梗死组部分节段(侧壁基底部、后壁基底部、下壁基底部、室间隔基底部、侧壁中间部、后壁中间部、下壁中间部和室间隔中间部)局部-整体射血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应节段( P<0 .0 5 )。结论 心肌梗死部位相应节段局部心功能显著下降,而未梗死部位相应节段局部心功能代偿性增强,局部射血分数是反映左室局部心功能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对(ECG)右冠状动脉与左回旋支阻塞的识别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61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CAG)资料。根据CAG确定罪犯血管,以12导联体表心电图(部分加做右胸导联)中ST段改变作为判别标准。结果该61例患者中,右冠状动脉(RCA)与左回旋支(LCX)为罪犯血管者分别为51例及10例。ST段改变为以下表现者:Ⅲ↑≥Ⅱ↑,V4R↑≥0·05mv,aVL↓≥0·1mv及V3-4↓,在RCA阻塞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LCX阻塞组,识别RCA阻塞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6%、90%、96%、69%及80%、100%、90%、70%;ST段改变为以下表现者:aVR↓≥0·1mv,I↑,V1-2↓,V5-6↑,在LCX阻塞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RCA阻塞组,其识别LCX阻塞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0%、60%、90%、70%及94%、98%、94%、100%。结论上述心电图ST段改变指标有助于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罪犯血管为RCA抑或LCX的初步判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壁节段舒张功能。方法20例高血压患者和20例健康者(对照组),RT-3DE测量其左室壁17节段每搏量、舒张末容积、节段充盈率。结果40例受检者均获得了具有清晰内膜边界的实时三维图像和17节段容积-时间曲线,高血压病组曲线排列紊乱,各节段达收缩、舒张末最小容积的时间点差别较大;高血压病患者左室17节段中前壁中间段、下壁心尖段的节段每搏量高于对照组(P〈0.05),中前侧壁基底段、前侧壁中间段、下壁心尖段、侧壁心尖段的节段舒张末期容积高于对照组(P〈0.05),中后壁基底段、侧壁基底段、前壁中间段、前间隔中间段、后间隔中间段、下壁中间段、前侧壁中间段、前壁心尖段、下壁心尖段、侧壁心尖段的节段充盈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与正常人左室壁节段舒张功能存在差异,RT-3DE是一种可行的、准确定量评价左室壁节段舒张功能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组织速度峰值(Sm)和组织位移峰值(D)在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动脉(IRA)供血节段与非梗死相关动脉(NIRA)供血节段急性期的变化,并与正常人相应节段比较,探讨Sm和D能否敏感地评估缺血心肌、坏死心肌。方法以31例首次发病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前壁AMI 14例,IRA为前降支(LAD);下壁AMI 17例,IRA为回旋支(LCX)10例,IRA为右冠状动脉(RCA)7例;所有患者均在发病24小时内获取其标准心尖二腔、长轴、四腔彩色组织多普勒,描记心肌各节段的TVI、TT曲线,测量基底段、中段、心尖部收缩相峰值。并与42例正常人对照分析。结果AMI患者的Sm和D与正常人比较结果显示:在前壁和前间隔所有IRA基底段、中段和部分NIRA基底段、中段峰值减低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或P〈0.01、P〈0.05),峰值减低程度IRA大于NIRA;在侧壁、下壁、后壁和室间隔所有NIRA基底段、中段和部分IRA基底段、中段峰值减低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或P〈0.01、P〈0.05),峰值减低程度NIRA大于IRA。AMI患者的Sm和D在IRA和NIRA比较提示我们,在前壁AMI组(除外前壁的Sm),前壁和下壁的基底段、中段的Sm和D可以区分梗死与非梗死心肌(P〈0.05);在下壁AMI组(除外下壁AMI患者的Sm)侧壁、前间隔、后壁和室间隔中段的Sm和D可以区分梗死与非梗死心肌(P〈0.05)。结论AMI患者的Sm和D与正常人比较不仅能够在急性缺血早期无创、定量、准确、敏感地区分正常及缺血、坏死心肌,也能够评估IRA和NIRA的缺血、坏死心肌,为临床提供了可床旁测量、方便快捷的诊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TI)定量分析冠状动脉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左室长轴及短轴应变,探讨STI早期诊断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59例临床确诊为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33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于左室心尖二腔、长轴、四腔切面和胸骨旁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切面,应用STI定量分析左室长轴纵向应变峰值、短轴径向应变峰值和圆周应变峰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各节段纵向、径向、圆周应变值均减低,其中纵向应变基底段的前间隔,中间段的间隔和前间隔,心尖段的前壁和侧壁均减低(P<0.05)。径向应变二尖瓣水平的后壁、下壁、前间隔,乳头肌水平的下壁、间隔、前间隔、侧壁,心尖水平的间隔减低(P<0.05);圆周应变二尖瓣水平的后壁、间隔、前间隔,乳头肌水平的前壁、侧壁、前间隔,心尖水平除侧壁以外节段均减低(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在超声心动图检查尚未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时,应用STI可显示左室心肌收缩功能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10.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74例侧壁导联心电图改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侧壁导联(I、AVL)心电图改变对梗死相关动脉预测价值。方法:根据7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侧壁导联心电图ST段改变,对比其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结果:本组右冠状动脉(RCA)62例(83.8%),为左回旋支(LCX)共12例(16.2%)。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侧壁导联(I、AVL)心电图ST段压低是判断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的较敏感指标,尤以AVL导联更敏感。AVL导联无压低是判断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回旋支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同步性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7例心肌梗死患者(心梗组)及61名健康志愿者(正常组)分别接受RT-3DE、M型超声及二维超声检查,心梗组分为3个亚组,A亚组:左冠状动脉狭窄(n=19)、B亚组:右冠状动脉狭窄(n=28),C亚组:多支病变(n=20)。分析比较3种方法所测以下参数:左心室整体、局部舒张末期容积(gEDV、rEDV),整体、局部收缩末期容积(gESV、rESV),整体、局部射血分数(gEF、rEF);左心室16节段从QRS波起点到最小收缩容积时间的标准差和最大差值(Tmsvl6-SD、Tmsvl6-Dif)。结果 M型超声、Simpson法所测的gEDV、gESV均高于RT-3DE(P均<0.05)。以gEF<55%作为判断收缩功能降低的截断点,M型超声、Simpson法、RT-3DE诊断心肌梗死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6%和43%、98%和52%、98%和64%。RT-3DE局部心功能分析:与正常组对应节段比较,A亚组主要为前壁、前间隔,B亚组侧壁、下后壁、后间隔,C亚组绝大多数节段EDV、ESV增加,EF降低(P均<0.05)。心梗组Tmsvl6-SD、Tmsvl6-Dif、Tmsvl6-SD%、Tmsvl6-Dif%均大于正常组(P均<0.05)。结论 RT-3DE能更客观、准确地评价心肌梗死患者的收缩功能及室壁运动同步性,且能逐个节段进行局部定量分析,为临床提供更加全面可靠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显像(QTVI)技术定量评价室壁运动的价值。方法 应用QTVI 技术对15例健康志愿者(A组)和15例心肌梗死患者(B组)采集心尖四腔、心尖二腔和心尖长轴观组织速 度图像。将室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前间隔和后壁分别按照基底段、中段和心尖段划分为18个节段,测 量各节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p)、收缩期峰值位移(D)、收缩期最大应变率(SR)和收缩期最大应变(S)4 项指标。结果 B组运动异常节段中,18个节段中共有16个节段的Vp测值,15个节段的D测值,17个节 段的SR测值,16个节段的S测值明显低于A组对应节段的测值,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 0.05)。结论 QTVI技术可准确识别运动异常节段,在定量评价节段性室壁收缩功能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多普勒组织显像技术(DTI)评价家猪在制备急性冬眠心肌(AHM)模型前后室壁运动的变化情况,分析DTI技术评价室壁运动的价值.方法对13只小型中国家猪采用闭胸介入法制备AHM模型(以右冠状动脉为靶血管),在二尖瓣、乳头肌、心尖三个短轴切面上,于模型制备前后观察各节段收缩期(S波)室壁运动峰值速度(Vs)的变化情况.处死动物,对心脏行TTC大体染色及光镜检查.结果①10只动物(76.92%)成功制备成模型,病理检查未示心肌坏死改变;②正常状态下,前壁、后壁、下壁基底段的Vs>中段>心尖段;在同一水平,前壁、后壁、下壁的Vs>侧壁、间隔;③模型制备成功后,右冠支配的后壁、下壁的Vs明显降低.结论DTI技术能定量、客观、直接地评价室壁运动,可较敏感地检测到室壁运动速度的异常变化,且可评价心脏的生理功能学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新西兰大白兔急性心肌缺血的动物模型,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分析急性心肌缺血状态下左心室长轴和短轴方向上各节段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冠状动脉结扎组和假手术组,于术前和术后30min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采集动态图像,脱机行VVI分析,测量左心室心肌各节段长轴和短轴方向上的VVI参数: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Vs)、收缩期峰值应变(Ss)、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心肌缺血后,分别与术前及与假手术组比较,长轴方向上,前间隔心尖段与后壁心尖段的Vs明显减低;前间隔中间段、心尖段与后壁心尖段Ss、SRs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轴方向上,前壁、侧壁的基底段,前间隔、前壁、侧壁的中间段和心尖水平的各节段的Vs明显减低;前间隔、前壁、侧壁的基底段,前间隔、前壁、侧壁、后壁的中间段以及心尖水平各节段的Ss、SRs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缺血后左心室支供血节段及部分相邻节段的长轴及短轴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减低。VVI技术能够客观、准确的检测实验兔心肌长轴和短轴方向上局部运动功能的微小变化,为急性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无创的、可靠的定量工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自制的声学造影剂 ,建立谐波能量多普勒间歇触发显像技术 (ITI)定量节段心肌血流量的完整方法 ,并评价该技术定量心肌血流 (MBF)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 取 6条开胸犬 ,显示乳头肌中部水平短轴切面 ,静脉连续滴注造影剂 ,分别在基础状态、静脉给予潘生丁造成的充血状态及充血状态下左冠状动脉回旋支 (LCx)不同程度狭窄状态进行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 ,将左室壁分成前壁、侧壁、后壁、下壁、后间隔和前间隔 6个节段分析。在最后狭窄状态 ,于心肌声学造影 (MCE)结束后左房内注入放射性微球 (MIC)测量MBF ,并与ITI测值进行对比。结果 在各节段显像中 ,位于聚焦区附近的前间隔和后壁的显像成功率最高 ,均为 88% ( 2 9/ 3 3 ) ,位于近场的侧壁显像成功率最低 ,为 61% ( 2 0 / 3 3 )。标准化后ITI测量的后壁 /前壁、后壁 /侧壁及后壁 /前间隔的MBF比值与MIC测值相关 ,其中以后壁 /前间隔的相关性最强(r =0 .97,P <0 .0 0 1)。非缺血区ITI测得的MBF绝对值 (前壁、下壁、后间隔和前间隔 )和MBF比值 (前间隔 /前壁、前间隔 /下壁、前间隔 /后间隔 )与MIC测值相关有显著性 ,但相关性较差 (r =0 .5 2 ,P =0 .0 1和r =0 .44 ,P =0 .0 1)。在缺血区 (后壁和侧壁 ) ,ITI测得的MBF绝对值和MBF比值 (前间隔 /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左室局部心肌应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30例SLE患者(SLE组)及与其性别、年龄相匹配的24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两组均行3D-STI检查获取左室心肌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应变(SLS)、环向应变(SCS)及径向应变(SRS),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SLE组左室壁各节段SLS均小于对照组,其中以前壁各节段减小最为显著(P0.01);2SLE组基底段前侧壁及心尖段的SCS均较对照组减低(均P0.05),基底段前壁、前间隔、下间隔,中间段前壁、下间隔、前侧壁,以及心尖段下壁、侧壁的SCS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均P0.01);3SLE组基底段前壁和前间隔、中间段前侧壁及心尖段室间隔的SRS均较对照组减低(均P0.05),基底段下间隔、中间段下间隔和前壁,以及心尖段前壁和侧壁的SRS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均P0.01)。结论 3D-STI能早期发现SLE患者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异常,是一种便捷、准确的方法,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应变率成像技术定量评价川崎病患儿左室局部收缩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急性期川崎病患儿左室局部收缩功能应用价值.方法 急性期川崎病患儿30例,正常对照组儿童20例.测量两组儿童的左室前壁、前间壁基底段、室间隔、侧壁中段、基底段、下壁、后壁的中段、基底段共10个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并进行组间比较.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计算左室短轴缩短率(FS),并比较两组参数.结果 患儿组的室间隔、侧壁中段、基底段、前壁、前间壁的基底段SRs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和P<0.01),患儿组与正常对照组的LVEF、 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川崎病急性期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受损,应变率成像技术可以检测出早期心肌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显像(3D-STI)技术评价正常成年人左房心肌应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健康成年志愿者60例采集全容积左室心尖四腔和两腔观图像并存储,运用3D-STI分析软件进行脱机分析,软件自动将左房心肌分为16节段,分别为前壁、前间隔、后间隔、下壁、后侧壁、前侧壁的基底段及中间段,以及前壁、间隔、侧壁、下壁的房顶段.比较左心房16个心肌节段之间纵向峰值应变(PALS)、纵向应变达峰时间(TPLS)、圆周峰值应变(PACS)、圆周应变达峰时间(TPCS)、面积峰值应变(PAAS)、面积应变达峰时间(TPAS)的差异.结果 ①基底段各壁PALS较房顶段各壁高,基底段前侧壁及后侧壁PALS较中间段高,中间段后间隔、下壁及后侧壁PALS高于房顶段间隔、下壁及侧壁;房顶段各壁的PACS及PAAS高于中间段及基底段各壁,后间隔基底段PACS低于中间段,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同一水平的各房壁间PALS、PACS、PA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间隔TPLS、TPCS、TPAS小于侧壁,前壁TPLS、下壁TPCS及TPAS小于侧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STI可反映正常人左房心肌应变规律,为评估不同病理状态下左房功能改变的位置和程度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aVL导联QRS波群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下壁急性心肌梗死 (AMI)时患者的心电图aVL导联QRS波群变化能否作为罪犯血管的判定标准。方法 比较 6 0例下壁AMI患者aVL导联QRS波群变化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 ,分析aVL导联QRS波群两种模式 (Ⅰ型 :S/R≤ 1/ 3,ST段抬高≤ 1mm ;Ⅱ型 :S/R >1/ 3,ST段抬高 >1mm)对判断下壁AMI罪犯血管的临床价值。结果 aVL导联的Ⅰ型QRS波群改变在左冠状动脉回旋支 (LCX)闭塞组出现率为 89% ,右冠状动脉 (RCA)闭塞组为 2 4 % (P =0 .0 0 1)。Ⅱ型改变在LCX组出现率 11%、RCA组为 76 % (P =0 .0 0 1)。Ⅰ型心电图变化预测LCX闭塞的敏感度为 89% ,特异度为 76 %。Ⅱ型心电图改变预测RCA闭塞的敏感度为 76 % ,特异度为89%。结论 aVL导联的Ⅰ型QRS波群变化是判断LCX型AMI敏感、特异的预测指标 ,而Ⅱ型QRS波群变化是RCA型AMI有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正常成年人心肌各节段运动速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目的 探讨正常成年人不同节段心肌运动速度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心肌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观察108例正常成年人左、右心室不同室壁各节段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心房收缩期峰值速度(Va)和Ve/Va,并分析其变化规律以及年龄、性别、体表面积和心率对其的影响。结果 ①不同室壁心肌运动速度不同,右室侧壁最高,前、后间隔最低,而左室侧壁、下壁、前壁和后壁则介于二者之间;②同一室壁不同节段心肌运动速度显著不同,由基底段、中段至心尖段运动速度逐渐减低;③各节段心肌Ve/Va值由基底段至心尖段逐渐增加,左室侧壁和前壁Ve/Va值显著高于其他室壁;④年龄是影响室壁舒张期速度的主要因素,随着年龄增长,Ve逐渐减低,Va逐渐增加,而Ve/Va值逐渐减低。结论 左、右室不同心肌节段运动速度呈规律性变化,年龄对心肌舒张速度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