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拿手法疏理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治疗郁证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证属中医“脏躁”、“梅核气”、“奔豚气”等范畴。该类患者均未发现有明确的器质性病变,通常被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癔症”等并予相关处理,但疗效欠佳。而中医一般根据症状按“郁证”予以治疗,以疏肝理脾、健脾和胃、化痰涤饮、理气解郁、活血化瘀、益气养阴、补心安神等法,给予汤剂或中成药,但疗效却不能持久,或不效。  相似文献   

2.
抓痧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工作压力日益增加,颈椎病的发生率正逐年升高[1].在临床中收治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以抓痧法为主的方法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文中从文献及临床角度, 探讨了足太阳膀胱经的整体功能, 分段证治, 与其它经脉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对穴位的排列,有的以分部为主,有的以分经为主。分部为主,是不按十四经排穴,而是在分部的基础上分经,如《甲乙》、《千金》、《外台》等书,这已成为历史;分经为主:则按十四经排穴,是在分经的基础上分部,如已佚杨上善的《明堂类成》、宋代的《圣济总录》等书。分经为主的排穴法逐渐成为穴位排列的主流,自明代的《针灸问对》、《医学入门》、《针灸大成》至近代承谈安等人的著作都保持了这一传统,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背部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处走罐治疗外感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用热毒宁静滴及柴胡退热颗粒冲服,连续治疗3天;治疗组在使用相同药物的同时在背部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处走罐治疗,入院当天走罐一次,隔天再走罐一次。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对照组78.57%,治疗组96.55%,P=0.046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退热时间比较,P=0.0022,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背部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处走罐能有效治疗外感高热,并能有效缓解周身不适等症状。  相似文献   

6.
足太阳膀胱经是治疗脊柱病的主要经脉,但其中关系有待辨析。文章从传统中医经络理论、气的流注、病机关系及经脉穴位主治病症联系入手分析,认为足太阳膀胱经与脊柱联系紧密。但有关现代研究有待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7.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首,为我们认识和治疗疾病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通过研读《黄帝内经》,分析足太阳膀胱经与神志病的联系、临床应用意义,探讨从膀胱经调心神、调脑神、调督脉理论在治疗神志病中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贾耿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1):1807-1808
督脉是传导躯体运动信息的经脉 ,受大脑识神活动的支配 ,所以 ,躯体运动随人的意志而转移 ;足太阳是传导内脏运动信息的经脉 ,受脑心元神的支配 ,所以内脏运动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  相似文献   

9.
任花 《江西中医药》2014,(11):36-36
观察1例经气在足太阳膀胱经运行案例,如实记录与探讨与此相关问题,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抓痧调神法推拿治疗老年性失眠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评价.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失眠患者41例,男9例,女22例.在使用抓痧调神法推拿治疗后,观察患者的PSQI指数的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比较,失眠患者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各项积分均下降明显.睡眠率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临床的总有效率超过了90%.结论:抓痧调神法推拿治疗老年性失眠临床疗效较好,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11.
多汗症归属于中医学“汗证”范畴,中医学认为,汗证的发病与阴阳营卫失衡、腠理开合失调密切相关。针灸是临床上治疗汗证的常用手段之一,但针灸治疗多汗症的机制仍有混淆。本文基于调和阴阳、腠理治疗原则,立足于经典文献,从以足太阳膀胱经发挥调和营卫表里、司膀胱津液气化、燮理五脏六腑等生理功能,结合针刺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现代研究来探讨多汗症的治疗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失眠患者多导睡眠图(PSG)的特征和在抓痧调神法推拿干预下患者多导睡眠图(PSG)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失眠患者36例,以抓痧调神法推拿进行治疗,观测其治疗前后PSG的变化情况。并选取正常睡眠者12例作为对照组,对照观察失眠患者PSG的特征。结果:失眠患者的多导睡眠图(PSG)特征是睡眠潜伏期延长(SL)、实际睡眠时间减(TST)少、觉醒次数增多(AT)、睡眠效率(SE)低下以及睡眠结构比例失衡。治疗前后失眠患者多导睡眠图(PSG)参数中睡眠潜伏期(SL)、觉醒次数(AT)、睡眠效率(sE)和S3%+S4%等项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多导睡眠图能够客观反映患者的失眠状态;抓痧调神法推拿能够有效缓解失眠患者的各项症状。  相似文献   

13.
姚斐  赵毅  蒋诗超  房敏 《中国针灸》2015,(3):295-298
足太阳膀胱经为六经之长,属阳中之阳,为全身经络、脏腑气血转输之枢纽。膀胱经经脉循行和主治特点与慢性疲劳综合征关系密切。膀胱经属脑连督脉,与患者脏腑功能、睡眠质量及身心疲劳关系密切,且膀胱经循行部位与相应的肌肉、神经、交感干等重要解剖结构的表面投影高度吻合。因此,调节膀胱经经气可调和五脏、顺气安神,有效缓解慢性疲劳综合征躯体疲劳和脑力疲劳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抓痧调神法推拿对失眠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大平台对照组(对照组)、睡眠剥夺模型组(模型组)、抓痧调神法推拿治疗组、药物治疗组,后两组分别行以抓痧调神法和口服中药解郁安神颗粒治疗。取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5-HT、5-HIAA、NE及DA进行含量变化的观测。结果抓痧调神法推拿可以有效调节失眠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与其他各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抓痧调神法推拿可能是通过调节失眠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失衡状态而起到治疗失眠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背部抓痧调疗法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与机理。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失眠症患者36例,于患者背部的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上施行抓痧疗法治疗。结果:痊愈7例,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86.11%。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呈现显著性变化(P<0.001)。结论:背部抓痧疗法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以低频声波测足太阳膀胱经体表循行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4年,孙平生教授首创了低频声检测经络体表循行线的实验方法。十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低频声波具有循经传导的特性。目前,已经成功地检测出了大肠经、小肠经、胃经和胆经的体表循行线路,证实了经络的客观存在。为进一步验证此方法对人体背面经线检测的适用性,笔者对40例健康成年人足太阳膀胱经的体表循行线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低频声波有显著的循膀胱经传导的特性,其传导轨迹与古典医籍所描述的循行路线基本吻合。再次证明,运用低频声波检测经络体表循行线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高秉钧在其著作《疡科心得集》中首次提出“肛门为足太阳膀胱经所主”,从会阳穴所处的位置、足太阳膀胱经是湿热所聚之腑的特性、肛痈等疾病的病因病机等方面对该理论进行了阐述与应用。通过对该理论进行探析可知,《黄帝内经》是“肛门为足太阳膀胱经所主”理论的源头,历代医家在肛门疾病的针灸治疗、中药方剂组方思路等方面对该理论均有应用,该理论是对前人学术思想的总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督脉、膀胱经穴位推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运用推拿手法治疗原发性痛经86例,观察疗效。结果:治愈64例,占75%;显效19例,占22%;有效2例,占2%;无效1例,占1%;总有效率达99%。结论:督脉、膀胱经穴位推拿治疗是非药物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肾与膀胱经穴对刺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肾与膀胱经穴对刺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肾与膀胱经穴对刺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均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30天,通过中风后足内翻症状积分和Fugl - Meyer下肢功能量表评定,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足内翻...  相似文献   

20.
督脉五穴治疗失眠2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理 《江苏中医药》2008,40(4):53-54
目的:探讨提高针刺治疗失眠临床疗效的方法和最佳穴位组方。方法:将49例患者分为督脉五穴治疗组和辨证针刺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督脉五穴治疗失眠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