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状况。[方法]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研究、分析与概括,从体针电针、头针、其他疗法及针灸综合疗法等方面进行阐述。[结论]针灸疗法在中风偏瘫的康复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2.
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状况.方法:通过对近5 a来括,从体针、电针、头针、其他疗法及针灸综合疗法等方面进行阐述.结论:针灸疗法在中风偏瘫的康复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3.
中风由于气血逆乱而产生血瘀,导致脑溢血或者脑痹阻。发病特征为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针灸治疗对中风后遗症疗效毋庸置疑,在多种辅助方法配合下,疗效更加明显。本着传统医学理论指导,加之对中风后遗症偏瘫病理特点的分析,使针灸对于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更为具体,更有针对性。不同针灸方法根据病理不同,相互配合使用,头针、体针的配合、眼针和腹针配合,能解决多种中风后遗症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头针为主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比较头针及体针在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中的优劣性,方法 分头针治疗组及体针治疗组,按治疗疗程分别治疗。结果 头针治疗组疗效有显著性,两组均使SOD值升高,NO值降低,结论在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后应首选头针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老十针"配合常规针灸推拿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推拿治疗,治疗组使用"老十针"配合常规针灸推拿治疗。2组均治疗3个疗程后对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FIM及BMI功能评分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66%,略优于对照组的88.8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下肢不遂和气短乏力症状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FIM及BM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老十针"配合常规针灸推拿治疗能更好地提高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朱现民  陈煦  胡兴旺 《河南中医》2011,31(4):435-437
分别从舌针、头针、体针三个方面综述了近20年针灸在治疗中风失语方面的应用.指出单纯应用任何一种疗法治疗的效果远不及几种疗法综合应用,同时中风失语后的语言恢复训练对于病情的恢复有很大帮助.从而为现代临床应用针灸治疗中风失语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研究进展情况。方法:搜集2007年以来国内相关杂志的论文进行分析并进行评述。结果:近5 a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针刺与康复训练结合的研究以及针药结合的研究。结论:针灸治疗中风的疗效肯定,但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针灸治疗的优化方案、各种疗法相结合的研究、腧穴的选取及特异性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8.
综述近10年来舌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研究概况。中风是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西医治疗手段较局限,且常留有吞咽不利、运动受限、言语不清等后遗症,极易影响生活质量,增加经济负担。中风后遗症是针灸疗法的优势病种,近年以舌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报道越来越多。本文从舌针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运动障碍及失语症三大主症入手,探究舌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与操作方法。认为舌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操作性强,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朱利  苏同生 《陕西中医》2019,(6):814-816
近年来由于脑卒中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失语症又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状之一,该病恢复难度之大严重影响了病人的情绪及后期的康复进程,而针灸在本病的治疗上取得了较显著的临床疗效。笔者对近年来的针灸治疗该病的临床研究现状作一总结,从针刺疗法和综合疗法两方面进行阐述,针刺疗法又包括以舌针疗法为主、以头针疗法为主、以体针疗法为主和刺络放血疗法等多种针刺方法,其中由于眼针治疗该病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以及穴位埋线及穴位注射本身的局限性,故而临床应用较少;综合疗法主要包括针药结合、针刺配合言语康复训练,亦或是针药结合再配合言语康复训练这三个方面,综合疗法效果总体要优于单一疗法。该文旨在临床上对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提供理论依据与临床借鉴,同时指明了未来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中风是由于气血逆乱,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以错仆、半身不遂、肢麻、舌謇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脑血管病范围[1].我国近年统计表明,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是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资料表明,针灸治疗脑卒中及其后遗症患者,临床疗效肯定,主要治疗方法以体针为主,现就1996年以来体针治疗中风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中药、针灸、穴位注射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9月~2010年12月的入院患者63例,进行中药、针灸、穴位注射的治疗方法对其进行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5% ,对照组有效率为69.8%,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基本治愈率,治疗组为60.3% ,对照组为39.7%(p<0.05)。结论:中药、针灸、穴位注射的治疗方式效果明显,可做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取穴相同,治疗组予温针灸法,对照组予电针法,进行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和中药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40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A组(针刺和中药结合卒中单元组)、B组(针刺结合卒中单元组)、C组(中药结合卒中单元组)、D组(卒中单元组)组,每组60例。每组病例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脑卒中残损评定法(SIA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量表(BI)评分、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牛津残障量表(OHS)评分,同时观察治疗前后整体临床疗效,并于出院后第6个月随访OHS评分。结果4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A、B、C、D组治疗前后sIAs评分差值分别为21.91±3.25,17.11±4.12,17.25±4.26,10.64±5.42,A组差值与B、C、D组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治疗前后BI评分差值分别为43.58±1.69,38.69±2.35,39.16±2.54,33.57±1.28,A组差值与B、c、D组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差值分别为12.33±2.25,9.20±3.02,8.04±3.16,5.93±3.38,A组差值与B、C、D组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治疗后和出院后第6周OHS评分比较,A组与B、C、D组比较经秩和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总有效率93.33%,B组总有效率86.67%,c组总有效率85%,D组总有效率86.67%,A组与其他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和中药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能有效改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能力、社会参与能力,可提高整体临床疗效,较针刺结合卒中单元组、中药结合卒中单元组、卒中单元组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头体针治疗对中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55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77),常规体针治疗,主穴取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风池、尺泽、委中。治疗组(n=78),在对照组基础上配以头针,选顶颞前斜线、顶旁1线及顶旁2线,取偏瘫对侧穴位。两组治疗均为1次/d,连续治疗6d后休息1d,总计治疗30d。结果:头针配以常规体针针刺治疗中风有效率(87.2%)高于常规体针针刺组(71.4%),两组之间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配以体针能显著改善中风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效果优于常规体针组疗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早期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82.50%(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早期肩手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40例分为治疗组21例,对照组19例,治疗组采用针药结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95%,对照组为57.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中药针剂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单纯中药针剂治疗(对照组)与中药针剂配合针灸治疗(治疗组)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住院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2例,血塞通250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滴,每日1次,15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5d。治疗组46例,在对照治疗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8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1%;经统计学x~2检验,两组对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针剂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应用中药针剂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头针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头针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13篇中文文献1395例患者满足纳入标准,均为低质量试验.纳入的5个试验Meta分析结果提示头针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疗效优于药物治疗(RR=1.27,95% CI 1.06,1.51);3个试验Meta分析结果提示头针疗法对缺血性中风病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较药物治疗明显(WMD=-2.96,95%CI-4.00,-1.92);5个试验Meta分析结果提示头针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疗效可能优于体针治疗(RR=1.10,95% CI 0.93,1.28).结论:从纳入的13个RCTs的Meta分析结果看,头针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疗效肯定.由于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上的缺陷,尤其是缺乏远期指标,使本研究结论的可靠程度较低,因此需更多高质量、内在真实性好的大规模、多中心的RCT试验证据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9.
通过阅读近10年内以针灸为主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相关文献,总结发现在针刺取穴方面均以体穴为主,其中主要是以眼周眶区取穴(局部取穴)、颈部取穴(邻近取穴)、躯干四肢取穴(远端取穴)为主,同时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辨证加穴。在组方上,临床上主要遵循三部配穴法,即局部取穴配合邻近取穴和远端取穴配伍成方。在治法方面有电针、穴位注射、针药结合及其他疗法等,又以针药结合治疗视神经萎缩的最多。在机理方面,针灸可增强视觉中枢生物电活动也可改善视神经传导功能,但目前对其研究尚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针药并用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我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针药并用治疗,一个疗程后(14天)观察急性脑梗死的改善情况。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总有效率96%。结论运用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