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Ⅱ、Ⅲ期直肠癌术后,应用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5-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LV)进行同步放疗的剂量限制性毒性(dose limiting toxicity,DLT)和最大耐受剂量(maximal tolerated dose,MTD),并观察其毒副作用.方法 将Ⅱ、Ⅲ期直肠癌术后、经病理证实为直肠腺癌的21例患者分为5组(每组3例3组,每组6例2组),行全程常规分割放疗,总剂量50 Gy/25 f;同期进行化疗,5-Fu固定在恒定的剂量(300 mg/m2 2 h内静脉滴注,然后500 ms/m2 22 h内静脉滴注,d1,d2).LV剂量为200 mg/m2静脉滴注2 h,d1,d2.L-OHP的用药剂量则逐渐增加,起始剂量组(3例)为45 mg/m2,静脉滴注,d1;组递增剂量为10 mg/m2,如无DLT出现,进入下一剂量组,直至出现DLT;DLT的次一剂量组为MTD.结果 DLT为3度放射性直肠炎和3度血液毒性,发生于L-OHP 85 mg/m2组剂量水平;次一剂量L-OHP 75 mg/m2为MTD.主要毒性反应为放射性直肠炎、白细胞减少、厌食和放射性皮炎.结论 直肠癌同步放化疗L-OHP联合5-Fu、LV方案中L-OHP的最大耐受剂量为75 mg/m2.  相似文献   

2.
胃癌的辅助放化疗“ARTIST”试验是第一个研究胃癌D:根治术后的放化疗疗效的试验。该试验旨在比较术后卡培他滨联合顺铂化疗(XP组)与XP联合放疗、卡培他滨化疗(XP-XRT—XP组)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新辅助放化疗联合TME手术是T3-4M0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方案。本研究为ACCORD三期临床试验,对常规新辅助放疗(45Gy)加卡培他滨与强化的新辅助放疗(50Gy)加卡培他滨加奥沙利铂的疗效进行比较及其解并发症发生率。将584例直肠癌患者纳入分析,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Cap45组)293例,接受为期5周的放疗(总剂量为45Gy).同时口服卡培他滨(800mg/m2,2次/d,每周5d,共5周)。第2组(Capox50组)291例,接受为期5周的放疗(总剂量为50Gy).  相似文献   

4.
卡培他滨在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本文旨在探索卡培他滨(希罗达)联合放疗在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对30例T3、T4期低位直肠癌病例随机分为二组进行手术前化、放疗。化疗药物选用卡培他滨,A组用2500mg/(m~2/d),分二次口服,服用14天停7天,直至手术;B组采用1250mg/(m~2/d),分二次口服,连续服用至手术;放疗二组相同,每周5天,每次200cGy,共4周20次,三野照射,总剂量40Gy,休息4~6周进行手术。结果:全部完成根治性切除术,24例(80%)保留了肛门;临床和病理证实CR 8例(26.67%),PR 14例(46.67%);有效率(RR)73.3%,A组为63.3%,B组83.33%。化、放疗引起的副反应绝大部分属1~2级,发生最多的为手足综合征(23.33%),A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结论:卡培他滨联合放疗用于新辅助治疗是合理、可行、安全而有效的,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评价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术前应用贝伐单抗联合卡培他滨化疗以及标准剂量放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局部进展直肠癌患者应用卡培他滨825 mg/m2、2次/d,第1~14 d和22~35天;贝伐单抗5 mg/kg,放疗前第14 d,放疗后1、15、29 d;放疗50.4Gy分28次。放化疗7~9周后实施TME手术。结果〓纳入42例可评估患者,其中38例手术,18例(43%)临床T4和/或N2,平均相对强度>90%,97%照射。术前组10例(24%)发生3/4级腹泻,4例(10%)出现疼痛,而术后组的5例(13%)患者均出现3/4级疼痛、乏力和感染,4例(11%)因出现并发症再次手术。术后38例中肿瘤完全消退达T0 的有9例(9/38,23.7%);其中达T0N0 7例(7/38,18.4%)、T0N1 2例(5.3%)。结论〓本研究提示术前贝伐单抗联合卡培他滨和放疗在期望肿瘤衰退率方面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晚期胃癌术后辅助化疗后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效果及副反应。方法 26例晚期胃癌术后辅助化疗后继续口服卡培他滨维持治疗至6个月,观察疾病进展时间、1年复发率及副反应。结果 6例患者口服卡培他滨期间疾病进展,未能继续口服。有20例患者口服卡培他滨至6个月,8例患者至今仍未见疾病进展,12例患者疾病进展。18例患者疾病进展时间14.7月,1年复发率23.1%。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腹泻、手足口综合征、皮肤黏膜损害、骨髓抑制,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晚期胃癌术后辅助化疗后卡培他滨维持治疗,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和顺从性较好,治疗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和曲妥珠单抗联合全脑放疗治疗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HER2阳性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卡培他滨和曲妥珠单抗联合全脑放疗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使用卡培他滨和顺铂联合全脑放疗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疾病控制率、毒副反应发生率及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疾病控制率和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毒副反应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培他滨和曲妥珠单抗联合全脑放疗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脑转移患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及卡培他滨在晚期胃癌姑息化疗的疗效价值。 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接受姑息化疗的胃癌晚期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沙利铂及卡培他滨姑息化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及卡培他滨联合药物姑息化疗,采用Spss15.0软件处理数据,两组患者近期疗效、不良反应采用(例,%)表示,χ2检验;远期疗效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独立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对照组患者缓解率为26.7%,观察组患者缓解率为56.7%;观察组患者的胃癌进展时间及胃癌存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及卡培他滨在晚期胃癌患者姑息化疗中疗效肯定,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定术前行放化疗(CRT)后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Chung MJ等收集了1996年7月至2010年6月期间术前行CRT的104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放射总剂量的中位数为50.4Gy(43.2~54.4Gy)。化疗方案采用放疗第1周使用5氟尿嘧啶、放疗最后1周使用亚叶酸钙,或于放疗期间每天服用卡培他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及卡培他滨方案(DOX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单中心非对照Ⅱ期临床研究,进展期胃癌患者30例人组。DOX方案为:多西他赛75mg/m2,第1天,静脉滴注2h:奥沙利铂130mg/m2,第1天,静脉滴注2h:卡培他滨1000mg/mz.2次/d.口服。1~14d;每21d为1周期。至少2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入组30例患者均根据RECIST标准评估疗效.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2例,稳定25例,进展2例;有效率为10.0%(3/30),疾病控制率为93.3%(28/30)。中位随访时间261d,全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97d,中位总生存期466d。不良反应:18例(60.0%)发生Ⅲ~Ⅳ度白细胞减少,13例(43.3%)发生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9例(30.0%)出现粒细胞减少性发热,8例(26.7%)发生Ⅲ~Ⅳ度乏力。结论DOX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较好.有一定的耐受性.值得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开展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将新辅助化放疗与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操作规范相结合能否进一步提高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方法2001年5月至2004年6月,将60例T3、T4期的低位直肠癌随机分为二组,给予放疗40~46Gy/20~23次,每周5次,每次2Gy。A组同时给予卡培他滨2500mg/(m2·d),分2次口服,服用14d休息7d;B组给予卡培他滨1250mg/(m2·d),分2次口服,从放疗开始连续服用至手术,放疗结束后休息6周进行手术。手术均按TME操作规范进行。结果全部病例按计划完成新辅助化放疗,其中9例肿瘤完全消失,未行手术。51例施行了根治性切除术,49例为保肛手术,2例为腹会阴切除术,故全组实际保留肛门率为96.67%(58/60)。病理结果显示8例肿瘤消失(T0)。总的肿瘤消失为17例,T2N011例,T3N019例,T2-3N113例,无T4期。总共43例(71.67%)达到降期(downstaging)。全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8个月,中位24个月。随访中无局部复发,2例肺转移,总复发率3.33%,无死亡,无瘤生存和无复发生存率均为96.67%。新辅助化放疗的副反应发生率为28.67%,2例Ⅲ级均发生在手足综合征。结论新辅助治疗与TME操作规范相结合有效地达到肿瘤降期的目的,肿瘤缩小,切除率和肿瘤保肛率均明显增加,进一步降低了复发的风险,提高了长期生存的希望;副反应轻、安全、病人耐受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在进展期胃癌术前化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采用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XPa方案)行术前化疗的1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全组有效率75.0%(9/12)。手术切除率100%,与术后病理分期比较.50.0%(6/12)分期下降。不良反应主要为脱发,I-Ⅱ度骨髓抑制。术中中位失血量为337.5ml,中位住院时间为22.9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3%(1/12),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结论进展期胃癌术前采用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有效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A)联合小剂量卡培他滨治疗老年大肠癌术后肝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46例老年确诊为大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其中25例接受射频消融术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联合治疗组),21例仅接受单药卡培他滨化疗(单纯化疗组),每日给药剂量为1 500 mg/m2,分2次口服,连用2周,3周为一周期。分别按照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和三期增强CT评价化疗和RFA近期疗效,随访患者的远期生存情况并记录RFA并发症及化疗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获得完全缓解(CR)13例,部分缓解(PR)5例,稳定(SD)4例,进展(PD)3例,有效率(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72.0%和88.0%;单纯化疗组获得CR 0例,PR 6例,SD 7例,PD 8例,RR和DCR分别为28.5%和61.9%。联合治疗组的RR和DCR均高于单纯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8.627、4.272,P=0.003、0.038);肝内1个病灶的RFA疗效优于2~5个,直径≤3 cm病灶的RFA疗效优于3~6 cm(P0.05)。联合治疗组的1、2、3年生存率依次为72.0%(18/25)、52.0%(13/25)和21.4%(7/25),均高于单纯化疗组的47.6%(10/21)、19.0%(4/21)和4.7%(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FA主要并发症为发热和局部疼痛,两组化疗不良反应相似,以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为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FA联合小剂量卡培他滨治疗老年大肠癌术后肝转移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肿瘤,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激素抵抗性晚期前列腺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12例激素抵抗性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接受以下方案化疗:多西他赛,75mg/m2,静脉滴注,第1天;卡培他滨,每日1250mg/m2,分2次口服,第1~14天;每21天为1个周期。比较化疗前后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骨痛评分及可测量病灶的变化等进行近期疗效评估,并了解本化疗方案的不良反应。结果12例中PSA降低反应有效8例,有效率66.67%;8例伴骨痛患者化疗后有6例明显缓解,其NRS疼痛评分平均值由4.38分降至2.63分;3例有可测量转移病灶患者中有2例病灶显著缩小。化疗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手足综合征和胃肠道反应等。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激素抵抗性晚期前列腺癌有一定疗效,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LASSIC研究即胃癌D:根治术后XELOX方案(卡培他滨和奥沙利铂联合应用)辅助化疗对中国胃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CLASSIC研究是一项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亚太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本研究是CLASSIC研究的中国亚组分析。中国亚组于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期间共在中国大陆招募了100例胃癌D2根治术后患者,并以I:I的比例完全随机分配至XELOX组(术后口服卡培他滨联合静脉滴注奥沙利铂方案化疗)或对照组(单纯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年无疾病生存及总生存情况。结果截至2012年11月22日,中国亚组分析结果显示.XELOX组和对照组3年无疾病生存率分别为78%和56%,XELOX治疗组的复发风险比对照组降低了59%(HR=0.41,95%CI:0.20—0.85,P=0.013);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8%和66%,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HR=0.55,95%CI:0.26—1.16,P=0.110)。结论胃癌D:根治术后辅以XELOX方案化疗可明显改善中国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建立长春瑞滨化疗性静脉炎动物模型适宜的给药浓度,为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机制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选择实验用健康家兔2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各7只。均于一侧耳缘静脉注药建模。第1组注射生理盐水10mL作为阴性对照,其余3组将长春瑞滨用10mL生理盐水溶解,分别按12.5mg/m2、25mg/m2和50mg/m2剂量注射。结果长春瑞滨组静脉炎症反应出现于注射后24h,48h左右表现最显著,约于1周恢复。25mg/m2组、50mg/m2组注射后48h有典型的静脉炎病理变化,50mg/m2组4只家兔分别于药物注射后第7~10天死亡,25mg/m2组家兔无死亡。结论参照人体用量采用长春瑞滨25mg/m2于家兔耳缘静脉化疗,能较好建立化疗性静脉炎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7.
卡培他滨抑制肝细胞癌肺转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对肝细胞癌(HCC)肺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例HCC及其肺转移灶组织中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的表达;3例肝癌切除术后复查发现肝癌肺转移的病人采用PD-ECGF相关的卡培他滨化疗(剂量为1250mg/m^2,2次/d,口服持续14d,再停止7d,21d为一个化疗周期);每例病人5~6个周期。结果10例HCC组织中有7例表达PD-ECGF,癌周正常肝组织中表达率仅30%(3/10),而其肺转移灶组织中有8例表达。3例病人均能耐受卡培他滨治疗,未见严重的化疗并发症。1例口服卡培他滨疗程结束后复查发现肿瘤完全缓解,肺转移灶消失;1例肺转移灶稳定无进展;1例肺转移灶进展并转移至脑部。3例病人发现肝癌肺转移后生存分别已达18、13和5个月。结论PD-ECGF在HCC肺转移灶组织中高表达,卡培他滨口服化疗可作为治疗肝癌肺转移的有效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与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老年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将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为晚期肺腺癌的老年患者(年龄≥70岁)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所接受的方案分为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组及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组,其中培美曲塞500mg/m2,第1天静脉滴注30min;培美曲塞用药前1周始,补充维生素B12l000μg,叶酸400μg/d,于输注培美曲塞的前日、当日、次日口服地塞米松4mg,每日2次;吉西他滨1000mg/m2,第1、8天静脉滴注30min;奥沙利铂65mg/m2,第1、8天静脉滴注2h;21d为1个周期,每例患者至少治疗2个周期以上,按照RECIST标准评价化疗疗效和毒性.结果 PO组32例,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6例,稳定13例,总有效率为50.0%;GO组32例,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4例,稳定13例,总有效率为43.8%,PO组与GO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O组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肾功能损害、脱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G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O方案与GO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肺腺癌的疗效相似,但PO方案较GO方案的不良反应轻,老年患者更容易耐受,是老年晚期肺腺癌较理想的化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对1例主诉为“排黏液血便15个月”的晚期直肠癌患者其不同病程阶段的诊治过程进行分析讨论.患者首次入院因直肠癌(ⅢC期)行根治性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术后经多学科团队讨论,认为其局部复发的风险远低于远处转移,仅予以术后化疗,未行放疗。1年后发现肝转移,遂行肝左外叶切除.并予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化疗;2年后,再次出现肺转移,行胸腔镜下右肺楔形切除.术后予卡培他滨单药化疗。患者无瘤生存29个月.最终死于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和化疗药物卡培他滨(Capecitabine)对裸鼠人肝癌模型中肿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LIC-D35裸鼠人肝癌模型,成瘤后40只裸鼠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塞来昔布组、卡培他滨组、联合用药组(卡培他滨与塞来昔布)。观察肿瘤大小,计算抑瘤率;采用RT-PCR方法观察肿瘤中COX-2的mRNA表达,并应用免疫组化法Ki一67检测肿瘤细胞增殖水平、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标记法(TUNEL)检测凋亡细胞。结果对照组、塞来昔布组、卡培他滨组、联合组瘤体体积分别为(3880&#177;438)mm3、(3374&#177;465)mm3、(1859&#177;362)mm3和(981&#177;197)mm3;塞来昔布组、卡培他滨组、联合用药组抑瘤率分别为15%、45%和71%。四组中Ki-67阳性率分别为46%、32%、25%和11%;肿瘤细胞凋亡指数D1分别为8%、22%、27%和38%;塞来昔布组、联合组肿瘤组织中COX-2mRNA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卡培他滨组(P〈0.01)。结论塞来昔布可显著抑制裸鼠人肝癌模型中肿瘤细胞COX-2mRNA表达,抑制肿瘤细胞Ki-67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与卡培他滨联合应用可提高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