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瓣膜置换术后心房颤动复律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流同步电复律自Lown等[1]首先应用于临床以来,至今仍是房颤转复的首选治疗措施.术后电复律立足于原发病理解剖和血流动力学矫正的基础上,与传统内科复律有本质区别.作者对6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合并慢性心房纤颤患者实施电转复加药物维持窦性心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食管导电球囊电极导管转复心房扑动(房扑)与心房颤动(房颤)的可行性。②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研制的经食管导电球囊电极导管进行电复律。③结果26例药物难治性房扑经食管电复律24例转为窦性心律,成功率92.3%,平均电复律能量22.08±4.19J;11例阵发性房颤有9例转为窦性心律,成功率81.8%,平均电复律能量18.10±9.85J.④结论经食管导电球囊电极导管转复房扑与房颤具有低能量、转复成功率高、不需麻醉等优点,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15例风心病瓣膜置换术后合并慢性房颤电复律和药物维持的临床经验。复律成功13例,成功率86.6%(13/15),复律后心功能明显改善,心排血量增加25%。随访1~3.5年,窦性心律维持率92%(12/13)。怍者强调术后电复律对于改善心功能和预防血栓—栓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左心房大小与电复律能否成功密切相关(γ=0.82),左房>45mm不宜选择。还应重视心内直视手术中对巨大左房的缩小成形。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对明确有无左房血栓有重要指导价值。药物维持以小剂量奎尼丁为首选,0.2g每日一次,维持时间不少于6个月,效果可靠,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探讨经食管导电球囊电极导管转复心扑动与心房颤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研制的经食管导电球囊电极导管进行电复律。结论经食管导电球囊电极导管转复房扑与房颤具有低能量,转复成功率高,不需麻醉等优点,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慢性房颤直流同步电复律和药物维持窦性心律的成功率与可行性进行研究.方法 瓣膜置换术后伴有持续性房颤,术后3个月心脏彩超左房内径大小恢复至≤50mm的62例患者,口服胺碘酮片200mg,1日3次,厄贝沙坦片150mg,1日1次,用7天后,若未自行转复者行200-300焦尔直流同步电复律,转复成功后继用胺碘酮片和厄贝沙坦片,3-6月后停用.结果 62例人工瓣膜置换术后,除2例在用药期间自动转复为窦性心律外,60例患者电复律即刻成功率为93.3%(56/ 60),平均随访2.7士1.3年,电复律远期维持率在96.4% (54/56),窦性心律总维持率91.9%(57/62).结论 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直流同步电复律治疗慢性房颤和药物维持窦性心律安全性好、转复率高.  相似文献   

6.
阵发性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中老年患者尤其是合并器质性心脏病者,因心房丧失规则有序的电活动,心脏失去了有效的收缩与舒张,泵血功能恶化或丧失,并导致心室极不规则的反应,从而诱发心绞痛、急性心力衰竭、休克等并发症,因此对其治疗目前多主张尽早复律。房颤的复律包括药物复律和电复律。  相似文献   

7.
经食管电复律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经食管电复律与常规胸外体表电复律进行疗效及优缺点观察。方法:将可调弯曲食管电极插入食管内,用食管-胸前对置电极法进行经食管低能量电复律,复律电能为20-50J。将起搏与体内电复律结合起来,对需要者行心室起搏。结果:8例各种室上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经10次复律全部成功,平均电能37.5J。对于1例室颤患者也成功应用;3例行心室起搏全部成功,平均起搏电压29.4V。复律前3例未用安定麻醉,1例冠心病合并肺心病的房扑患者术前使用安定10mg,复律后出现肺性脑病。所有病例均未出现电复律并发症。结论:经食管电复律可行同步和非同步复律治疗室上性及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具有低能量、安全、可靠、可不用麻醉、成功率高,并能实施经食管心室起搏等优势,适应症较体表电复律更广,尤其适应于病窦综合征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同步电复律治疗持续性房颤的转律即刻成功率和维持窦律的近期效果、并发症.方法:持续性房颤病人25例,常规有效抗凝3周,转律前10天始服用胺碘酮片0.2,3次/日,5天后改为0.2,1次/日.建立输液通道,静推安定10~20mg,待病人入睡后选用100~150J双向波电流同步放电.复律后继续服用华法林抗凝4周,胺碘酮0.2,1次/日,长期服用维持窦律、观察病人症状、心功能分级、栓塞发生率、复发率.结果:本组25例经1次放电转复成功18例,第2次放电转复成功1例,第3次放电转复成功1例,合计20例,成功率80%,心功能好转,观察2~25个月,有5例复发,无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持续性房颤同步电复律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外同步电复律治疗心脏术后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4例心脏体外循环术后早期发生快速型房颤与房扑、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伴血流动力学障碍患者进行体外同步电复律治疗,咪达唑仑0.1~0.2 mg/kg静脉注射镇静下,能量选择为直流电双相波0.5~2.0 J/kg,复律次数1~3次,观察前后心电、有创血压、症状与体征变化。结果所有病例电复律后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血压上升,心室率或者心律得到控制,患者主诉不适与意识水平改变消失,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心脏术后快速型心律失常,体外同步电复律是一种速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其后续处理也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慢性房颤从三个方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寿命。(1)心律不齐引起心悸症状.限制活动。(2)房室律不协调,因而影响心室充盈,降低心室博出量,心功能降低。(3)易于引起心房内血液淤积,发生血栓及栓塞。而直流电复律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具有高速、高效、副作用小等优点,因此对某些慢性房颤患者进行直流电复律是十分必要的。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慢性房颤从三个方面严重影响患的生活质量及寿命。(1)心律不齐引起心悸症状.限制活动。(2)房室律不协调,因而影响心室充盈,降低心室博出量,心功能降低。(3)易于引起心房内血液淤积,发生血栓及栓塞。而直流电复律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具有高速、高效、副作用小等优点,因此对某些慢性房颤患进行直流电复律是十分必要的。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心脏电复律     
心脏电复律包括电除颤,是指用较强的脉冲电流,短时间内经胸壁或直接经过心脏,使大部分或全部心肌纤维同时除极,中断导致快速心律失常的折返环或消除异位必奋灶,使自律性最高的窦房结重新控制心脏搏动,从而恢复为窦性心律的方法,它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方法之一。可分为胸内和胸外电复律两种,临床主要使用胸外电复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发房颤患者围手术期电击结合口服胺碘酮在复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围手术期口服胺碘酮,术中瓣膜置换后,根据心脏自动复跳情况采用电击复律。结果:关胸后、术后3d、10d、3个月分别有93.3%、80.0%、73.3%、66.7%的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结论:该方法复律安全、效果好,可提高房颤的转复率,减少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心脏电复律(cardioversion)是指应用高能脉冲电流使心肌瞬间同时除极,治疗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使之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方法.若用于消除心室颤动,则称为心脏电除颤(defib rillation).心室颤动时已无心动周期,可在任何时间放电.而电复律不同于电除颤,任何异位快速心律失常只要有心动周期,心电图上就会有R波,放电时需要与心电图上R波同步,以避开心室的易损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初步评价新型双腔起搏心脏复律除颤器抗室性心动过速 /室颤 (VT/VF)及心动过缓起搏的临床效果 ,了解经腋静脉送入心房及心室电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7例室性心动过速及或室颤同时伴有心动过缓患者接受了双腔起搏心脏复律除颤器治疗 ,其中冠心病 5例、扩张性心肌病 2例。心房及心室电极均在X光线透视、静脉注入造影剂指导下 ,直接穿刺腋静脉 ,从该静脉送入。结果 脉冲发生器埋在左上胸皮下 5例 ,胸大肌与胸小肌之间 2例。仪器对所有VT/VF均能及时识别并成功治疗 ,同时提供有效的房室顺序起搏功能。所有心内电极均成功地经腋静脉送入 ,无并发症。结论 双腔起搏心脏复律除颤器不但能有效地治疗严重室性心律失常 ,而且能提供可靠的房室顺序性起搏功能 ,且经腋静脉送入电极安全 ,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后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体外同步电复律治疗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17例心脏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后早期发生快速型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或房扑、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伴血液动力学障碍患者进行体外同步电复律治疗,以咪哒唑仑或地西泮0.1~0.2mg/kg静脉注射镇静,能量选择为直流电双相波0.5~2J/kg,复律次数1~3次,观察治疗前后心电、有创血压、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所有病例电复律均获成功,心室率及心律得到控制,血液动力学明显改善,血压上升,病人不适主诉消失,意识恢复,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后快速型心律失常,体外同步电复律是一种速效、安全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心室率过快的房颤会诱发心绞痛和血流动力学的不稳定,电复律不失为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电复律后的维持治疗也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丙泊酚在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行心脏直流电复律前镇静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将76例持续性心房颤动并拟行电复律的患者依复律时所用镇静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试验组复律前给予丙泊酚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地西泮注射液;待患者镇静后行心脏同步直流电复律,观察患者镇静药物起效时间、苏醒时间、门诊留观时间、电复律即刻成功率、苏醒后遗忘及复律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患者起效时间、苏醒时间、门诊留观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1),苏醒后遗忘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电复律即刻成功率、复律过程中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起效快,镇静效果好,有效缩短了患者门诊留观时间,可安全应用于房颤患者心脏直流电复律前镇静治疗。  相似文献   

18.
心房颤动(以下称房颤)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最大的危害是容易形成血栓及左心功能不全,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及致残率.故对房颤的治疗研究已经成为心血管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传统的治疗房颤的方法是把药物及电复律不能转复窦性心律的患者,给予积极控制心室率及预防栓塞形成的治疗上.然而经Framingham心脏研究发现,房颤的持续存在仍是死亡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故房颤的预防和积极转复窦性心律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许俊堂 《中国医刊》2006,41(4):51-51
体循环栓塞是伴随复律(cardioversion)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能发生在体内和体外电复律、药物复律和自发复律时。Bjerkelund和Oming在一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电复律前后未抗凝者栓塞发生率为5.3%,接受抗凝降低至0.8%。Goldman报告,400例房颤病人口服奎尼丁复律栓塞发生率为1.5%,这与Lown在450例电复律患者观察到1.2%的栓塞发生率是类似的。  相似文献   

20.
谢睿彬  吴家恩 《广西医学》2004,26(7):1029-1029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可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心功能下降,心力衰竭、心室重塑,心室腔扩大,以及心房和(或)心室腔内血栓形成,引起血栓栓塞等心血管事件。近年来国外有人采用经食管超声(TEE)指导下对经检查无心腔内血栓和(或)血栓前状态的非瓣膜性心脏病伴房颤持续48小时以上患,在肝素快速充分抗凝基础上,予早期复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