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减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肢体疼痛中的效果,并总结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2月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间歇性跛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静息疼痛临床改善总有效率、静息疼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间歇性跛行消除率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静息疼痛临床改善总有效率对照组74.00%,治疗组9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歇性跛行消除率对照组11例,占22.00%;治疗组24例,占4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配合心理护理,健康宣教以及治疗配合等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可有效减轻肢体疼痛,改善间歇性跛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自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治疗下肢ASO 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病例接受包括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及药物治疗.所有病例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症状术后明显改善或者消失.结论:下肢ASO病变的复杂性决定其治疗方法的多样性且往往需要将多种治疗方法进行结合,根据患者的临床病情,正确制定治疗方案对于挽救患者肢体和提高生活质量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护理。方法对2004年4月~2007年2月采用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82例病人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住院期间所有患者症状减轻,56例患者长期随访,间歇性跛行症状完全消失。结论精心护理有利于取得患者的配合,是治疗成功与提高患者日后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血管腔内治疗联合外科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血管腔内治疗联合外科手术治疗多节段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方法 对32例多节段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施行髂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等血管腔内治疗方法开通髂血管,择期再对股胭段病变行自体大隐静脉或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结果 32例患者手术过程均成功,术后下肢缺血症状改善,表现为间歇性跛行消失或跛行距离明显增大,静息痛好转,肢体溃疡愈合.术后平均踝肱指数为0.65±0.18,与术前(0.28±0.14)相比有明显提高(P<0.05).术后随访30例,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8个月.支架植入后髂动脉均通畅;有2例行旁路转流术患者出现吻合口狭窄,行吻合口腔内血管成形术,术后狭窄解除.1例患者人工血管内血栓形成,再次行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治疗,余患者旁路血管通畅,血运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血管腔内治疗联合外科手术治疗多节段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降低手术难度与复杂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王超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2903-2903
是研究覆膜支架在髂动脉闭塞病变中的方法和疗效.随着国家老龄化越来越上升的趋势,老年人口髂动脉闭塞病变的患者也逐渐增多,腹主动脉及髂、股动脉闭塞可表现为严重下肢间歇性跛行、组织坏疽、静息痛、废用性肌肉萎缩缺和血性神经病变等症状,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危害.所以介入治疗目前已成为临床治疗肢体动脉硬化狭窄闭塞症的首选方法.髂动脉是发生动脉硬化闭塞病变最常见的部位之一,由于涉及一侧下肢总的供血来源,完全性髂动脉闭塞的介入治疗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针对闭塞段动脉开通技术难点和防止治疗后再狭窄等关键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介入技术治疗慢性髂动脉闭塞是一项非常有效的微创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AO)的腔内治疗效果.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采用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治疗DAO患者21例(23条肢体),6条肢体行膝下胫动脉球囊扩张,20条肢体行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术.结果 23条肢体股浅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成功率100%,膝下胫动脉球囊扩张术成功率100%,术后患肢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患者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消失,溃疡愈合.无围手术期死亡,踝肱指数升高0.21~0.49,平均升高0.31±0.09,19例平均随访(10.0±4.6)个月,支架内血管闭塞5例,1例截肢,4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 血管腔内治疗对DAO有较满意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7.
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rterioselerosis oblitemns,ASO)是一种因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的肢体动脉慢性闭塞性疾病。一般发生于下肢的大中动脉,上肢动脉少有发生。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常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等。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病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临床表现早期为患肢凉麻酸胀,逐渐出现间歇性跛行及静息痛,严重者足趾与小腿发生溃疡、坏疽。我院1998~2002年收治62例因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而行截肢术的患者,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红 《中国医师杂志》2003,5(3):381-381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象 (CDFI)检查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有独特的优越性 ,可以直观显示管壁、管腔内容及周围解剖结构 ,并了解其血流动力学改变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近五年我院经CDFI检查确诊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例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2 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 ,其中男 18例、女4例 ,平均年龄 6 4 3岁 ,本组病例均经手术或DSA证实。病变位于右下肢 12例、左下肢 8例、双下肢 2例 ,共 2 4条患肢。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跛行 10例 ,静息痛12例 ,其中 6例患者足趾部小灶坏疽 ,5例患者趾端破溃 ,闭塞部位主要位于股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管内超声消融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确认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切开显露股动脉或经皮穿刺插入超声消融导管,在血管造影监视下进行血管内超声消融,随后将干细胞悬浊液注射于缺血小腿肌肉内。结果46例患者术后冷、凉感觉得到改善,跛行距离增加,踝肱指数提升(P〈0.05)。结论血管内超声消融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外科手术个体化方案的合理性. [方法]对最近7年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69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类型和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实施了血管腔内治疗、血管旁路术、腔内治疗联合血管旁路术、解剖外旁路移植术及股深动脉成形术等,效果良好. [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个体化治疗能降低患者手术风险,改善预后;根据术前评估指导制定的个体化手术方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累及下肢动脉,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肢体缺血症状的慢性疾病,多发生于大、中动脉。哪些人群容易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通常发生于年龄大于50岁的中老年人,男性患者明显比女性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采用复合式手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复合式手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29例(35条肢体).其中27条肢体行髂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成形术,8条肢体行Deep球囊扩张成形术.32条肢体加行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其中3条肢体同期加行股深动脉成形术;3条肢体加行股-股动脉耻骨上转流术.结果 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踝肱指数为0.63±0.17,与术前0.24±0.13相比有明显提高(P<0.05).随访6~36个月,一期肢体通畅率82.9%(29/35),与术前相比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 复合式手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手术方式灵活,可降低手术难度与复杂性,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减少,并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尤其适用于高危重症患者.  相似文献   

13.
文章回顾性分析206例介入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相关护理经验,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的相关护理措施.实施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显著,但仍需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及护理水平,可减少死亡或残疾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接受腔内介入治疗的4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行术前、术中及术后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40例患者治疗有效率95%,截肢率2.5%,死亡率2.5%。另外,治疗后踝/肱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明确,需进一步提高治疗及护理水平,以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金花 《现代养生》2014,(20):190-190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接受腔内介入治疗的4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行术前、术中及术后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40例患者治疗有效率95%,截肢率2.5%,死亡率2.5%。另外,治疗后踝/肱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明确,需进一步提高治疗及护理水平,以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李刚 《健康向导》2022,(6):37-38
<正>有些上了年纪的人会感觉到自己的腿脚慢慢变得不利索了,一走路就累,需要休息几分钟再走,再走一段距离又会出现腿麻、疼痛、无力等不适症状。很多人以为是“人老腿先老”,殊不知,“走路多了腿就疼”大部分是因为患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其典型症状就是走走停停的间歇性跛行。高危人群虽然动脉硬化是随着年龄增长不可避免的一种生理现象,但以下几类人群可能会过早、过快地发生动脉硬化,从而导致下肢动脉闭塞症:吸烟者、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节段、多平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按照个体化原则,采用单一的动脉旁路重建术、序列式动脉旁路重建术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联合动脉旁路重建术治疗多节段、多平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25例.结果 随访6个月至3年,25例患者肢体缺血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原溃疡面愈合.4例足趾干性坏疽,截趾后创面2~4个月愈合,2例移植物在术后6个月内闭塞,但肢体缺血症状明显改善,本组无重要脏器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病例,移植物通畅率92%(23/25),治愈率100%.结论 按照个体化原则,选择单一动脉旁路重建术、序列式动脉旁路重建术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联合动脉旁路重建术是治疗多节段、多平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由于工业化而产生的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因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形成的导致肢体缺血,严重时患者可能丧失劳动能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一方面,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老龄化不断加剧,动脉硬化闭塞症成了中老年人常见的周围血管闭塞性疾病,因此,分析动脉硬化闭塞症以及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使危险人群提前预防,能够防止严重后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下肢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总结1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人工血管搭桥术的治疗及护理经验,认为积极妥善的术前、术后护理,可使病人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及人工血管搭桥术有充分的认识,从而积极认真地配合手术及术后抗凝治疗。1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治疗及护理经验显示,人工血管搭桥术是重建患肢血液循环通道的有效方法,动脉造影是选择正确重建手术方式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我科 1999年 12月至 2 0 0 0年 3月用凯时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 (ASO)为主要的下肢缺血性疾病12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 7例 ,女 5例。年龄 55岁~ 76岁 ,平均68.5岁。病程 1月~ 32月。左、右下肢各 6例。临床症状主要为患肢发冷、麻木、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其中肢端溃疡 2例。 12例病人均有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4例病人伴动脉搏动消失。1.2 无损伤检查采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作下肢动脉压测定和计踝 /肱指数 (A/BI)。全组病人治疗前同侧下肢相邻部位或双侧肢体对应部位动脉压力差均 >2 0mm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