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薇 《中国综合临床》2007,23(8):714-715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方法对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方法32例血液透析中常发生低血压的患者采用4种不同的透析方法:①高钠透析:透析治疗最初4h内用高钠透析液(透析液钠浓度150mmol/L),结束前0.5h钠浓度调至135mmol/L。②单纯超滤+血液透析:透析最初30min单纯超滤,以后4h透析。③低温透析:整个透析过程中透析液温度调至34.5—35.5℃。④低温透析+高钠透析。结果4种透析方式的透析效果并无差异,高钠透析、低温透析、低温+高钠透析对于稳定血压明显优于标准透析(透析液钠浓度140mmol/L,温度37℃)组。单纯超滤+血液透析并不能减少低血压发生率。结论本研究提示对于反复发生低血压的透析患者临床首选高钠透析、低温透析以及低温+高钠透析。透析间期体重增加〉2.8kg的透析患者单纯超滤+血液透析并不能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白雄霞  刘贵娥 《家庭护士》2009,7(10):872-872
[目的]观察低温可调钠配合曲线超滤对透析低血压的影响.[方法]采用低温(35.0 ℃~35.5 ℃),可调钠(起始透析液钠浓度143 mmol/L~145 mmol/L,曲线超滤配合高钠时高超滤量,低钠时血压保持平稳).[结果] 低温可调钠配合曲线超滤的最低血压明显高于常温普通透析,且低温可调钠配合曲线超滤明显降低病人低血压、头晕、恶心呕吐及肌肉痉挛的发生频率.[结论]低温可调钠配合曲线超滤改善透析低血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温透析和低温高钠透析对血压的影响,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特别是有低血压倾向的透析患者提供更适合的透析方式。方法30例有低血压倾向的透析患者在透析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随机、交叉进行低温透析:透析液温度35.5℃,恒定钠浓度140 mmol/L,10例次/例,共300例次;进行低温高钠透析:透析液温度35.5℃,恒定钠浓度145 mmol/L,10例次/例,共300例次。观察血液透析过程中血压、超滤量、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低温高钠透析组透析后的收缩压、舒张压都明显升高(P<0.01或P<0.005);低温透析组透析后的收缩压明显降低(P<0.005),透析后的舒张压略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超滤量及不良反应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高钠透析比低温透析更适合有低血压倾向的透析患者。  相似文献   

4.
马洁葵  刘绮文 《天津护理》2005,13(4):189-189,191
目的:探讨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反应的方法。方法:对血液透析过程中经常发生低血压反应的维持性透析患者18例.采取随机交叉对照设计.常规透析2周后,再分别接受高钠血液透析、钠曲线1联合超滤曲线血液透析、生物自动反馈式血容量监测血液透析3种治疗方案,每种方案为期2周。结果:钠曲线1联合超滤曲线血液透析、生物自动反馈式血容量监测血液透析与常规透析相比,低血压发生率及护理干预次数明显降低.高钠血液透析组降低则不明显。结论:对血液透析过程中有低血压倾向的患者.可选用钠曲线1联合超滤曲线血液透析和生物自动反馈式血容量监测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可调钠加低温透析对缓解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下肢疼痛症状的观察,提出相应护理。方法 血液透析期间采取降低透析液温度至35℃,透析开始后前3h将透析液钠浓度调至145mmol/L,第4h将透析液钠浓度调回至140mmol/L。结果 运用可调钠加低温透析后,通过对患者16次透析过程的观察发现,患者主诉疼痛明显缓解,疼痛程度参考0-10疼痛量表(NRS),疼痛程度从10下降至2~3,精神放松,饮食规律,在透析期间可安静入睡,并主动与人交流。可顺利完成4h血液透析。结论 可调钠加低温透析可有效缓解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下肢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钙透析对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合并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血液透析患者20例,采取自身对照的方法,先后应用钙浓度为1.75mmol/L及1.25mmol/L的透析液各连续进行15次透析,观察透析前静息15min后及透析开始后每隔1h时的血压。结果与使用正常钙浓度透析液透析时相比,使用高浓度钙透析液透析后,透析前血压无明显差异,透析中及透析后血压明显增高(P〈0.05)。结论提高透析液Ca^2+浓度,有助于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几种不同的血液透析模式对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03年2月—2005年12月在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中经常出现低血压反应的规律HD患者14例研究对象,采用单盲法,自身对照设计。常规HD治疗8次后,再分别接受3种不同的透析模式,即单纯超滤 HD,钠梯度HD和钠梯度 超滤梯度。每种模式持续8次。比较3组患者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钠梯度HD和钠梯度 超滤梯度HD组低血压发生率与常规HD相比,每种透析模式透析前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钠梯度 超滤梯度HD透析结束血压、透析过程最低血压与透析前血压的差值与常规HD、单纯超滤 HD以及钠梯度HD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超滤 HD预防低血压作用不明显(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对于血液透析过程反复发生低血压的患者应首选钠梯度 超滤梯度HD,其次钠梯度HD。  相似文献   

8.
血液透析中防止低血压的探索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在超滤量不变的条件下分时段适当地调整超滤率,或结合可调节钠血液透析(HD),并与自身常规HD低血压的发生率比较.方法对32例患者常规HD资料分为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按分时段发生的低血压统计分析.并对这些患者调整不同时段超滤率、透析液钠离子浓度进行HD,统计低血压发生率并与患者自身常规HD对照.结果低血压多发生在3、4小时时段,老年组HD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调整不同时段超滤率或结合调节透析液的钠离子浓度,可以减少低血压的发生.结论血液透析中超滤量过多是发生低血压的关键,在合理超滤量确定后,控制好不同时段的超滤率,适当调节透析液钠离子浓度可以大大降低HD中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低温联合可调钠透析对改善透析低血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透析低血压是血液透析过程中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20%-30%,透析低血压常使患者难以达到千体重,严重者需中途停止单次透析,导致透析充分性降低和超滤困难,引起众多心血管事件,从而增加患者的病死率。透析低血压的发生机制是多因素的,透析时容量的变化,透析液中的缓冲液的作用,渗透压和电解质的改变,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以及患者交感神经反应性,心脏功能以及透析前的容量状况均起了重要作用,但超滤引起的血管内容量减少可能是关键。针对低血压发生的机制,近年来国际上采用可调钠透析,明显降低了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大量研究表明低温透析液可增加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从而减少透析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低温透析减少透析中低血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利用低温透析预防血液透析中出现的低血压。方法;选择18例透析中经常发生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观察在常规透析和低温透析时的血压及超滤量变化。结果:采用低温透析低血压的发生率低,发生低血压时的超滤量相对较多。结论:低温透析是降低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