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内痔套扎悬吊外痔弧形切除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方法:将8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内痔套扎悬吊外痔弧形切除缝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治愈率、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术后肛门疼痛、排尿障碍、便血、创缘水肿、肛门狭窄等指标,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术后肛门疼痛、排尿障碍、便血、创缘水肿、肛门狭窄等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痔套扎悬吊外痔弧形切除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确切,疗程短,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连发式痔疮套扎器(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用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结果:全部治愈,手术时间20~30min,术后并发切口疼痛22例,肛门坠胀20例,尿潴留5例,肛缘水肿5例。随访2~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具有安全、有效、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痔疮RPH术加外痔切除术联合中药内服外洗治疗混合痔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1月于我院治疗的混合痔患者12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选取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63例,对照组57例。两组均采用痔疮RPH术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实验组术后运用中药内服外洗治疗,对照组使用碘伏坐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方式在疗效、创面愈合及疼痛情况上的差异。结果:两种治疗方式在临床疗效上整体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为(8.76±4.28)天,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1.85±4.96)天,肛门疼痛评分为(1.43±0.9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8±1.2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运用痔疮RPH术加外痔切除术联合中药内服外洗治疗混合痔相比较常规治疗临床疗效整体一致,在促进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疼痛上优于常规治疗,临床使用该治疗方法具有可行性,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动套扎术(RPH)联合外痔剥离皮瓣整形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方法:将30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150例。治疗组采用RPH联合外痔剥离皮瓣整形术,对照组运用传统外剥内扎术。将两组患者的术后创面疼痛、水肿、尿潴留、肛门狭窄、创面愈合时间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创面均愈合(P0.05);治疗组患者的创面疼痛、水肿、尿潴留、肛门狭窄、愈合时间等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动套扎术(RPH)联合外痔剥离皮瓣整形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采用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RPH治疗。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胶圈脱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75.9%,对照组为40.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疼痛评分、胶圈脱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等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相较于单纯RPH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治愈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肛垫缝扎固定注射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20例混合痔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行肛垫缝扎固定注射外痔切除术,对照组行外痔剥离内痔结扎术(Milligan-Morgan,简称外剥内扎术),观察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治愈时间、水肿、继发性出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残留皮赘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和排尿障碍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肛垫缝扎固定注射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疗效确切,患者愈合快,创伤小,出血少,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四合一合剂用于混合痔PPH术后换药的疗效。方法:将行混合痔PPH术的86例术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治疗组术后用四合一合剂和九华膏换药,对照组术后单用九华膏换药。比较两组术后住院天数与术后主要并发症(肛门疼痛、肛缘水肿、便血)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住院天数治疗组(8.6天)与对照组(8.8天)基本相同(P>0.05);治疗组术后第4天肛门疼痛、肛缘水肿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便血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后第8天肛门疼痛、肛缘水肿及便血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合一合剂用于混合痔PPH术后换药可在吻合口愈合期间明显减少肛门疼痛、肛缘水肿、便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微创痔疮套扎术合外痔剥离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6例混合痔患者纳入本次试验,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联合组(33例)与对照组(33例),联合组采取微创痔疮套扎术联合外痔剥离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用外痔剥离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为接近,组间比较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联合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当日和术后一周的肛门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微创痔疮套扎术合外痔剥离术治疗混合痔具有确切疗效,且创伤小,康复速度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银冰愈痔膏用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换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混合痔患者按手术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术后给予中药银冰愈痔膏肛内注入,每日1次;对照组术后给予复方角菜酸酯栓1粒塞肛,每日1次。观察两组术后第1天、第4天、第7天主要并发症(肛门疼痛、肛缘水肿、便血)发生及改善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病例肛门疼痛、肛缘水肿、便血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4天,两组病例肛门疼痛、肛缘水肿及便血改善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两组病例肛门疼痛、肛缘水肿改善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便血改善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银冰愈痔膏可有效治疗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便血等并发症,且未见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RPH术联合复方芩柏颗粒剂熏洗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Ⅰ组及对照Ⅱ组各60例,分别予RPH术加芩柏颗粒剂熏洗、单纯RPH术、外剥内扎术加芩柏颗粒剂熏洗治疗,观察和比较3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出血情况评分、排尿情况评分,评定3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3%,对照Ⅰ组为96.7%,对照Ⅱ组为95.0%,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排尿情况评分方面低于对照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疼痛、出血情况等方面评分低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PH术联合复方芩柏颗粒剂熏洗治疗混合痔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联疗法(RPH、硬化剂注射治疗联合外痔切剥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80例Ⅲ、Ⅳ期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行选择性痔上粘膜套扎术、痔上粘膜下硬化剂注射合并外痔切剥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的外剥内扎术,并对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治愈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术后切口疼痛评分、创面愈合时间及治愈率方面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选择性痔上粘膜套扎术、硬化剂注射治疗联合外痔切剥术与传统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相比较,三联疗法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痛苦小,恢复快、治愈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RPH结合复方芩柏颗粒剂熏洗及九华膏换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8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各60例,分别给予RPH加复方芩柏颗粒剂熏洗及九华膏肛塞、单纯RPH术、传统外剥内扎术加复方芩柏颗粒剂熏洗及九华膏换药治疗,比较3组疗效、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肛门疼痛、水肿、尿潴留、肛门坠胀、便血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均优于对照1、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RPH结合复方芩柏颗粒剂熏洗及九华膏肛塞能加速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减轻术后并发症,易被患者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超声刀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混合痔患者,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超声刀痔切除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闭合式痔切除术治疗,术后两组患者均通过临床疗效和手术疗效评分标准进行评估。结果:在临床疗效方面,两组痊愈率为100%,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疗效方面,治疗组在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便血、术第一次便后疼痛程度及肛门水肿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在术后尿潴留、术后肛门狭窄、伤口感染等方面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超声刀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中-重度环状混合痔采用RPH联合剪口结扎术和PPH联合剪口结扎术治疗的疗效,探讨两种手术方式各自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RPH联合剪口结扎术治疗中-重度混合痔35例(RPH联合组)与PPH联合剪口结扎术治疗中-重度混合痔32例(PPH联合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种术式的疗效、术后并发症、复发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总有效率两组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PH联合组术后坠胀感、尿潴留、缝扎止血发生情况均优于PPH联合组,PPH联合组术后疼痛、水肿发生情况优于RPH联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个月随访,复发率为RPH联合组0,PPH联合组为9.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术后短期疗效差异不明显,RPH联合剪口结扎术远期疗效略优于PPH联合剪口结扎术。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17,(5):955-958
目的:采用益气扶正法,观察芪参固托合剂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芪参固托合剂,对照组服用补中益气丸。分别于术后第1、3、5、7天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肛门疼痛、肛缘水肿、便血、肛门不适症状及免疫指标等情况。结果:在缓解术后肛门不适、肛门疼痛、肛缘水肿、提高免疫水平、促进创面愈合等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减少便血等方面,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以益气扶正法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在改善肛门不适、肛门疼痛、肛缘水肿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中药熏洗坐浴治疗混合痔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采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联合外痔切除手术治疗混合痔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治疗组采用清热解毒中药熏洗坐浴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VAS)、肛门下坠感、创面出血、创面水肿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66.7%,对照组为4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肛门下坠感、创面出血、创面水肿评分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清热解毒中药熏洗坐浴能有效改善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感、肛门下坠感、创面出血、创面水肿,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观察自动痔疮套扎术(RPH)、外痔切除术治疗老年人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南雄市人民医 院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1 月期间治疗的 80 例老年混合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0 例。 观察组接受 RPH、外痔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接受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外痔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围 术期指标、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100.00 % 与对照组的 95.00 %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的水 肿发生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老年混合痔患者接受 RPH、外痔切除术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手术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且创面愈合时间短。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痔宁浓煎剂治疗混合痔痔疮自动套扎术(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疗效。方法:选符合纳入标准的行RPH联合外痔切除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两组患者术后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分别于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痔宁浓煎剂、迈之灵片治疗。两组均治疗14天,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肛门渗液、水肿、坠胀不适、疼痛的评分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第14天治疗组肛门渗液、水肿、肛门坠胀感、疼痛及创面愈合时间等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痔宁浓煎剂相较于迈之灵片能明显改善混合痔患者术后的肛门渗液情况、水肿、坠胀不适感、疼痛及加快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电针大肠俞、承山、二白穴对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针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后行基础治疗3d;电针组予基础治疗配合电针大肠俞、承山、二白穴,疏密波,2Hz/15Hz,强度0.5~2mA,留针30min。评价两组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电针组与对照组术后均出现肛门疼痛、水肿、便血等症状。术后第1天,电针组与对照组对症状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3天,与对照组相比,电针组术后肛门疼痛、坠胀、便血明显改善(P0.05)。结论:电针在改善混合痔术后患者肛门疼痛、坠胀、便血等症状上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20.
唐勇  肖俊 《四川中医》2011,(4):122-123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混合痔外切内扎术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痔疮患者随机分为Ⅰ组(治疗组)30例和Ⅱ组(对照组)30例,Ⅰ组予以热敏灸配合九华膏创面换药,Ⅱ组予以坐浴后用九华膏创面换药,对比肛门疼痛、肛门坠胀、排尿障碍等指标。结果:在术后肛门疼痛、肛门坠胀、排尿障碍等方面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治疗组对于术后肛门疼痛、肛门坠胀、排尿障碍等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混合痔术后应用热敏灸疗法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