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胃心综合征(GastrocardiacSyndrome)称Roemhdd综合征,是指由于胃部疾病反射性引起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紊乱。男女发病相似。笔者近年来应用加味温胆汤治疗胃心综合症21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张平 《光明中医》2011,26(8):1671-1672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胃心综合征的疗效。方法以柴胡疏肝散为主方加减治疗。结论以柴胡疏肝散为主方加减治疗胃心综合征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糖尿病合并胃心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糖尿病合并胃心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20mg+金得乐(枸橼酸铋雷尼替丁片)0.4g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味进行治疗,两组用药方式均为口服,疗程为2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36%,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糖尿病合并胃心综合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保和汤加减治疗胃心综合征3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华  金钊  张蕾蕾 《新中医》2002,34(5):17-18
目的:观察保和汤加减治疗胃心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7例胃心综合征患者采用保和汤加减内服治疗,用药1-4疗程后进行随诊评定,并与24例使用西药治疗的病例进行对照。结果:2组总体疗效比较,保和汤治疗组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对临床主症(胸闷胸痛,心慌气促,泛酸呕恶)的改善程度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保和汤加减治疗胃心综合征是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胃心综合征是由食道或胃部疾患引起的一系列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的临床症候群。临床中发病率较高,易被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中医临床上根据症状常将其归为"心悸""胸痹"等范畴,或直接命名为"胃心痛"。临证治疗时单纯从心论治常常效果欠佳,采用心胃同治则每获良效,本文从中、西医角度阐述了心胃同治的理论基础,为临床中医治疗胃心综合征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2006年~2007年,笔者以中医药为主治疗胃心综合征30例,并与西药治疗对比观察,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7.
阐明了“心胃同病”与“心胃同治”的概念,提出了由“心胃同病”与“心胃同治”引发的在临床与药物研发中遇到的问题,并就“心胃同病”与“心胃同治”的理论基础及其现代研究进展,“心胃同治”思路与方法探讨,“心胃同治”方药研究思路与方法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周晓波 《江苏中医》2000,21(8):12-13
胃与心,解剖位置上相互毗邻,生理上息息相关,病理上互相影响。临床上,中老年胃病患者不少兼有冠心主律失常的病症,并互为诱发或加重是的因素,可谓之胃心同病。徐景藩教授诊视胃心同病,尤其注重对舌象和脉象的观察。其分证治疗常规是;胃心气痛者,理气宽胸;胃心虚痛者,补虚宁络;胃心宁络;胃心饮痛者,不只经饮;胃心瘀痛者,行瘀通络。  相似文献   

9.
倾倒综合征的概念是由Andrew和Mix于192.0年提出的,指在胃大部分切除和胃肠吻合术后,胃容积减少及失去幽门,胃内食糜和液体快速进入十二指肠或空肠,引起胃肠功能和血管舒张功能的紊乱而出现的特异症状群。近年该病被广泛重视。现将我院诊断为倾倒综合征46例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性胸痛是非心源性胸痛最常见的食管源性病因,与心血管系统疾病有关胸痛极易混淆,在临床上需认真鉴别,以便明确诊疗。心与胃位置相邻,经络相通,生理与病理上相互联系,心在脾胃病的辨证论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心胃相关”理论为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性胸痛提供了理论基础。脾胃虚弱,推动无力,气血生化乏源,心失所养;脾虚,肝木乘克脾土,肝胃不和,气郁日久,郁而化热,热扰心神,胃气挟火热上逆,日久耗伤阴血。因虚致瘀或气滞血瘀,不通则痛,胸脉瘀阻,引起胸痛。本文基于“心胃相关”理论从“虚、郁、瘀”角度出发,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性胸痛,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黄精传统的补虚作用和现代药理研究,并从病理和生理角度比较分析、讨论了中医的虚证与衰老的相关性。认为:虚证即是病理性衰老;衰老则是生理性虚证。衰老是虚证表现之一种。绝大多数补虚中药从不同角度都具有延缓衰老作用,其药理学依据亦在于此。证型研究从相应的药作为切入点,不失为一个新途径。中医药能够延缓衰老,这是祖国医药学对整个人类健康做出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2.
证候宏观诊断标准基本框架的探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中医证候的整体性特征和辨证过程的思维特点出发,分析既往证候标准存在的问题,结合证候宏观诊断标准,两次全国范围的专家群体调查结果,提出设计证候宏观诊断标准基本框架的构思,对每一个证候给出其规范名称、证候基本临床特征、定性及定位指标、证候相关指标重要性排序、证候定量诊断阈值、最终构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证候宏观诊断标准等几部分内容,以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把握中医证候宏观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3.
肝郁脾虚证是抑郁症的核心证候,文章从流行病学研究、诊断研究、治疗研究、机制研究4个方面对肝郁脾虚抑郁症进行了简要综述,指出:抑郁症肝郁脾虚证"以肝为主"论治的各项研究较为丰富,但是疗效的进一步提高依然遇到了瓶颈,"以脾为主"论治肝郁脾虚型抑郁症可能新的方向,希望可启发读者对抑郁症肝郁脾虚证在病理机制研究及临床治疗等方面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实验诊断学在微观辨证中的价值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诊断学本身的微观、客观、定量等特性使其在中医微观辨证中的作用愈发突显,不仅在辨潜证中不可替代,而且在证的本质研究、证的模型构建、证的微观分类及辨证分型中均具有重要作用。故而实验诊断学指标是重要的微观辨证指标,依实验诊断学演绎而来的微观辨证成为宏观辨证的有益补充,并促进全新辨证论治学的形成与微观辨证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试论中医学方证相应观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方证相应是指方与证的吻合性应用,即有是证则用是方。方证相应观的基本内涵包括方为证立、证以方名、方随证转三个方面,其临床应用具有增强辨证论治能力,扩大辨证论治范围,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等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根据《伤寒论》原文及后世医家的注解,剖析桂枝证与太阳中风证的关系。提出桂枝汤是调和营卫的主方,造成营卫不和的原因除了外感风寒外,尚有其他内外致病因素以及误治变证等;而太阳中风证则仅仅局限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太阳中风营卫不和,是桂枝证的证型之一。因此认为桂枝汤在临床上不仅适用于外感病,也可辨证应用于内伤杂病。  相似文献   

17.
眩晕是一种自觉症状,多为本虚标实。老年患者素体亏虚,基础疾病多,脾肾失养,眩晕以虚症为主,病程长、反复发作;亦可日久因虚致实,耗伤气血,突然发作,伴胸闷恶心、呕吐痰涎、头痛,面唇紫暗。从脾肾论治,补益气血,化痰祛湿,补肾填精,补虚驱邪,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黄开泰 《河南中医》2007,27(3):9-13
辨证是中医临床知病全过程的概括,辨症是辨证过程中对症状进行分析、综合形成证候结论的关键环节。症状具有标识病机意义的性质;证候病机是辨证的最终目的。中医之病是以临床辨证论治为事实依据,运用中医病机理论,抽象规范形成的具有一定时间稳定性的病机过程,它作为证候病机的构成内容,在病证关系上表现为“线”与“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辨证是中医临床知病全过程的概括,辨症是辨证过程中对症状进行分析、综合形成证候结论的关键环节。症状具有标识病机意义的性质;证候病机是辨证的最终目的。中医之病是以临床辨证论治为事实依据,运用中医病机理论,抽象规范形成的具有一定时间稳定性的病机过程,它作为证候病机的构成内容,在病证关系上表现为“线”与“珠”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黄开泰 《河南中医》2007,27(1):9-12
辨证是中医临床知病全过程的概括,辨症是辨证过程中对症状进行分析、综合形成证候结论的关键环节。症状具有标识病机意义的性质;证候病机是辨证的最终目的。中医之病是以临床辨证论治为事实依据,运用中医病机理论,抽象规范形成的具有一定时间稳定性的病机过程,它作为证候病机的构成内容,在病证关系上表现为“线”与“珠”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