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发脑转移瘤的18F-FDG PET/CT显像特点,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单发脑转移瘤患者的头部18F-FDG PET/CT显像资料,根据最大径将病灶分为1.0cm和≥1.0cm 2组,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病灶的瘤周水肿及18F-FDG摄取情况。依据CT表现将病灶分为高密度结节、等密度结节及囊性密度结节3种形式,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CT表现形式病灶的18 F-FDG摄取情况。结果本组62例单发脑转移瘤,发生于幕上52例(52/62,83.87%),幕下10例(10/62,16.13%)。1.0cm和≥1.0cm两组病灶的瘤周水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14,P=0.006),而18F-FDG摄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47,P=0.104)。不同CT表现形式18 F-FDG摄取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80,P=0.001);大部分(11/12,91.67%)高密度结节型的病例18 F-FDG摄取不超过2级;而等密度结节型18F-FDG摄取均不低于1级,并以3级居多(17/34,50.00%);56.25%(9/16)的囊性密度结节型表现为18 F-FDG无摄取。结论单发脑转移瘤的18 F-FDG PET/CT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掌握其18 F-FDG PET/CT显像特点,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18F-FDG PET/CT显像在探查不明原因发热病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明原因发热是指发热持续3周以上(包括1周住院时间),体温超过38.3℃,经过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未能明确诊断[1].不明原因发热病因复杂,而且常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因而成为临床实践中富有挑战性的课题[2].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初诊T细胞淋巴瘤~(18)F-FDG代谢活性与淋巴瘤免疫表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初诊T细胞淋巴瘤患者,均于治疗前接受~(18)F-FDG PET/CT检查且经病理学确诊。测量活检部位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分析其与免疫表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64例活检部位SUV_(max)为2.23~24.42,中位SUV_(max)为8.02,与Ki-67、CD5表达呈正相关(r_s=0.31、P=0.02,r_s=0.81、P0.01),而与其他免疫学指标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T细胞淋巴瘤代谢活性与Ki-67和CD5表达呈正相关;~(18)F-FDG PET/CT可作为无创评估Ki-67和CD5免疫表达的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部不同病变病理类型及病灶大小对18 F-FDG摄取差异的影响。方法分析155例患者胸部病变的18F-FDG显像,根据手术、活检等病理结果测量病灶T/NT比值及病灶大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恶性病变(肺鳞癌、肺腺癌和小细胞肺癌)及结核摄取18 F-FDG均高于炎性改变,恶性病变T/NT比值与病灶大小呈正相关(P均〈0.05);但结核及炎性改变T/NT比值与病灶大小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恶性肿瘤18 F-FDG显像T/NT比值明显大于炎性病变,但结核仍是导致假阳性的重要因素。恶性病变大小与T/NT比值呈正相关,良性病变大小与T/NT比值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5.
腹膜病变是临床常见病,病因多种多样,感染性及恶性病变均可累及腹膜。PET/CT作为一种高端的检查手段,不仅能从形态学角度观察腹膜病变的特点,而且能从微观角度观察腹膜病变的代谢特点,因此对腹膜病变的早期发现、良恶性鉴别诊断、疗效观察、不明原因的腹膜转移癌原发病灶查找等均有重要价值,笔者对PET/CT在腹膜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18F-FDG PET/CT与增强CT(CECT)在评估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甲胎蛋白(AFP)升高的原发性肝癌(HCC)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TACE后近期AFP升高HCC患者的18F-FDGPET/CT与CECT扫描表现。结果由手术活检、血管造影及临床随访(最短随访3~6个月)证实。在PET/CT首次显像(60min)和延迟显像时(120min)测量肝内病灶区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SUV比值(SUVratio)=肿瘤区最大SUV值/非肿瘤肝组织的平均SUV值。比较18F-FDG PET/CT与CECT的灵敏度与准确率以及PET/CT首次显像与延迟显像时病灶区的SUVmax值与SUVratio。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与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8例复发或转移(手术及活检病理证实10例、血管造影证实14例,临床随访确诊证实14例),4例临床随访正常。其中18F-FDG PET/CT灵敏度为92.11%(35/38)、准确率为90.48%(38/42);CECT的敏感度为73.68%(28/38)、准确率为73.81%(31/42)。两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敏感度χ2=4.55,P=0.033;准确率χ2=3.98,P=0.046)。肝内病灶的早期相与延迟相SUVmax分别为4.5±1.5、4.7±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81,P=0.341)。SUVratio分别为2.0±0.7、2.3±0.8,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1,P=0.019)。结论 18F-FDG PET/CT代谢显像能够很好地揭示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AFP升高的原因,尤其在碘化油沉积较密实而CECT阴性的患者优于CECT。PET/CT延迟相可更好地显示肝内病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评价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骨髓浸润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骨髓活检(BMB)及流式细胞分析(FCM)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经病理证实且未经治疗的NHL患者^18F-FDG PET/CT资料,其中侵袭性NHL76例,惰性NHL13例。所有患者均在^18F-FDG PET/CT检查2周内接受BMB及FCM,对^18F-FDG PET/CT显示骨髓局灶性^18F—FDG摄取增高而BMB及FCM阴性患者,根据PET/CT所示骨髓异常部位再次行BMB确定骨髓是否受累。结果89例NHL患者中,根据BMB、FCM及PET/CT引导下再次BMB结果,共检出骨髓浸润26例,检出率为29.21%(26/89),PET/CT检出率为21.35%(19/89)。PET/CT诊断骨髓浸润的灵敏度为73.08%(19/26),特异度为96.83%(61/63),准确率为89.89%(80/89),阳性预测值为90.48%(19/21),阴性预测值为89.71%(61/68)。BMB及FCM检出率均为19.10%(17/89),PET/CT较BMB、FCM骨髓浸润检出率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PET/CT、FCM及BMB三种方法联合诊断骨髓浸润,其检出率高于其中任意一种方法(P〈0.05)。PET/CT对侵袭性NHL骨髓浸润的检出率22.37%(17/76)高于对惰性NHL骨髓浸润的检出率15.38%(2/13,P〈0.06)。结论^18F-FDG PET/CT在诊断NHL骨髓浸润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局灶性骨髓浸润患者,PET/CT有助于引导BMB部位,提高骨髓浸润的检出率。PET/CT未检出骨髓浸润的惰性NHL患者,应进一步行BMB及FCM检查。推荐PET/CT、FCM及BMB三种方法联合应用判断NHL骨髓浸润,从而更准确地进行分期、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肿块型胰腺炎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慢性肿块型胰腺炎的18F-FDG PET/CT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 6例共检出6个病灶,3个位于胰头,3个位于胰尾;平均大小3.0cm×2.7cm。CT平扫6个病灶呈均匀等密度,未见钙化灶,平均CT值约为36HU;增强扫描全部病灶呈延迟期强化。全部病灶18F-FDG摄取呈局灶性增高,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1.6~5.3,平均SUVmax3.92±1.49,高于正常胰腺组织的2.05±0.39(t=-3.648,P=0.015)。3例病灶累及胰头,胆总管及胰管不同程度扩张,呈双管征,胰体尾部轻度萎缩;3例病灶累及胰尾,胆总管及胰管未见扩张,胰体尾部未见萎缩。病灶邻近的主要血管均未受侵。全部病例胰周及腹膜后淋巴结未见18F-FDG局灶性摄取增高,未见远处脏器或(和)组织转移。结论 18 F-FDG PET/CT对诊断慢性肿块型胰腺炎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评价伽马刀治疗肿瘤疗效中的价值。方法对39例肿瘤术后复发患者,在伽马刀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根据CT显像的病灶大小、PET显像的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变化以及SUV变化率(△SUV)分别进行近期疗效判定。结果治疗前PET/CT全身检查后检出病灶并行伽马刀定位病灶65个,平均直径(3.32±3.57)cm;平均SUVmean5.92±2.62。伽马刀治疗3个月后复查,PET/CT检出病灶50个,平均直径(2.54±2.76)cm;平均SUVmean3.82±3.40。伽马刀治疗后病灶最大直径普遍较前缩小(P〈0.05),伽马刀治疗后SUVmean显著降低(P〈0.001)。伽马刀治疗后CT显示的总有效率为38.46%(25/65),PET SUVmean显示总有效率为55.38%(36/65),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P〈0.05)。△SUV的总有效率为49.23%(32/65)。结论 18F-FDG PET/CT可以从病灶的大小和代谢两方面评价伽马刀治疗肿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PET/CT诊断乳腺癌及腋窝淋巴结状态的作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PET/CT诊断乳腺癌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3例疑似乳腺癌病人进行PET/CT检查,定性分析肿瘤病灶、淋巴结摄取氟脱氧葡萄糖(FDG)的程度,半定量测量标准摄取值(SUV),根据乳腺和淋巴结的FDG摄取强度诊断乳腺癌和淋巴结转移,检验SUV与乳腺癌分化程度、有丝分裂计数的关联性。结果:PET/CT诊断乳腺癌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和精确度分别为92.6%、100%、93.9%和82.3%、90%、85.2%;SUV与乳腺癌分化程度、有丝分裂计数显著相关(P〈0.05);诊断乳腺癌的Kappa指数=0.835,μ=8.48,(P〈0.01)。结论:PET/CT诊断乳腺癌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较高,作为一种非侵袭性检查方法,可提供乳腺癌在活体内的多方面生物学信息,为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及新辅助化疗提供参考,弥补传统检查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PET和PET/CT是一种以显示功能和代谢状态为特征的显像技术,具有高敏感性、高特异性及功能显像的优势,可用作全身代谢功能异常的无创性检查,在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分期、指导治疗和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18FDG PET/CT在术前检测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及分期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18FDG PET/CT在术前检测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及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拟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病人30例,术前1周内行^18FDG PET/CT检查,12例病人同期行CT增强扫描,术前均不接受放化疗,根据术后病理对比PET/CT与CT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及确定淋巴结分期的价值.结果22例存在淋巴结转移,共切取并分离淋巴结243枚,转移淋巴结49枚.PET/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3.9%、91.2%、91.8%,CT分别为40.8%、96.9%、85.6%;PET/CT阳性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0%,98.3%,CT为76.9%,86.6%.PET/CT确定淋巴结分期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5.5%、62.5%、86.7%,CT分别为72.7%、75.0%、73.3%.结论18FDG PET/CT图像融合技术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及确定淋巴结分期临床应用价值优于CT.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的18F-FDG PET/CT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2011年7月至2015年1月间35例行肝细胞癌手术切除患者的18F-FDG PET/CT影像学资料,对可能影响原发肿瘤SUVmax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病理分级、微血管癌栓、TMN分期、T分期、N分期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对原发肿瘤SUVmax预测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SUVmax与肿瘤直径、病理分级、TMN分期、N分期明显相关(P < 0.05),与性别、年龄、微血管癌栓、T分期无明显相关(P >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病理分级、肿瘤直径、N分期是SUVmax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当原发肿瘤SUVmax界值为8.78时诊断效率最高,敏感度为75%,特异度为87%。结论 肝癌SUVmax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肝癌SUVmax对于淋巴结转移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18F-FDG PET/CT是一种从细胞分子水平反映肿瘤组织生化和代谢变化的功能显像方法,其监测肿瘤治疗疗效的原理是基于肿瘤细胞在化疗后对葡萄糖代谢的变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18 F-FDG PET/CT在评价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方面的作用。本文就18F-FDG 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早期化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