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智杰  朱芸  张群群  李明 《临床荟萃》2010,25(8):676-679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Clq抗体、白细胞介素8(IL-18)和补体C3、C4在狼疮肾炎(LN)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61例,包括LN组39例,非LN组22例血清中的Clq抗体、IL-18的水平,同时检测补体C3、C4的水平,并与SLE患者的临床表现、疾病活动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LN组的Clq抗体和IL-18明显高于非LN组,分别为(116±99)kU/L VS(17±9)kU/L和(425±198)ng/L vs(268±111)ng/L(P<0.05).C3、C4在LN组与非L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45±0.25)g/L VS(0.56±0.07)g/L,(0.15±0.09)g/L vs(0.19±0.08)g/L(均P>0.05).Clq抗体、IL-18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呈正相关(r=0.468、0.527,P<0.05).结论 在LN中存在Clq抗体、IL-18的高表达及补体的降低;血清C1q抗体、IL-18可能参与了狼疮肾炎的免疫发病机制;联合检测对LN疾病活动判定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狼疮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判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严重性和活动性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改良血块法进行了11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狼疮细胞形态的观察,同时用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性经典生物标记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及补体作对照比较。结果:狼疮细胞存在有多种典型形态及其结构异常的特殊狼疮细胞,均匀体小至笔尖大至巨核细胞出现裂隙不规则,细胞多聚集成片结构清晰可辨,有的似串葡萄、巨核细胞、双叶、多叶及降落伞等特殊形态。6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特殊型狼疮细胞的检出与抗双链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和SLEDAI呈显著正相关,与C3和C4水平呈明显负相关。结论:狼疮细胞特殊形态的观察,对SLE疾病的严重性和活动性判断具有更简便快速,准确可靠优于生物抗体标记法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提高对男性SLE的认识.方法 对197例SLE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性患者蝶形红斑、光过敏、口腔溃疡发生率低于女性患者(P<0.05),狼疮肾炎、狼疮肺炎、贫血、脾肿大发生率高于女性患者(P<0.05),血红蛋白、血小板、血补体C3下降较女性患者明显(P<0.01),血沉、尿蛋白、血肌酐及尿素氮测值较女性患者高(P<0.001);两组AN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男性SLE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内脏损害重,应加强对男性SLE患者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瘦素在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检测30例初诊女性SLE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及30名正常对照血清瘦素的水平,并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抗双链DNA(dsDNA)抗体、血沉(ESR)、抗核抗体(ANA)滴度及补体C3、C4做相关分析。结果女性SLE患者治疗前瘦素浓度为(13.05±10.58)μg/L,治疗后为(25.28±19.83)μg/L,均高于正常对照[(8.44±5.9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且SLE患者治疗后血清瘦素水平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前血清瘦素水平与抗dsDNA抗体具有相关性(r=0.496,P<0.05),而与SLE-DAI、ESR、ANA滴度、补体C3及C4间均无相关性(P>0.05)。治疗后血清瘦素水平与上述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SLE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升高,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引起患者血清瘦素水平进一步升高,研究瘦素有可能为治疗SLE找到新的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脂代谢紊乱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相关性。方法 41例SLE患者为狼疮组,其中脂代谢紊乱组26例,无脂代谢紊乱组15例,同期体检健康者36例为对照组,比较狼疮组和对照组血脂水平,比较脂代谢紊乱组与无脂代谢紊乱组蝶形红斑、盘状红斑、肾病、抗双链DNA抗体滴度升高、血沉增高、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补体C3降低、补体C4降低的发生率。结果狼疮组血清总胆固醇[(4.88±1.31)mmol/L]、三酰甘油[(1.64±0.72)mmol/L]高于对照组[(3.74±0.93)、(0.85±0.33)mmol/L](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0±0.28)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1.36±0.31)mmol/L](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06±0.84)mmol/L]与对照组[(1.93±0.64)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代谢紊乱组肾病(88.5%)、抗双链DNA抗体滴度增高(73.1%)、血沉增高(73.1%)、补体C3降低(65.4%)、补体C4降低(73.1%)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无脂代谢紊乱组(46.7%、40.0%、33.3%、33.3%、40.0%)(P0.05),蝶形红斑(42.3%)、盘状红斑(73.1%)、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53.8%)发生率与无脂代谢紊乱组(46.7%、66.7%、4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患者常见脂代谢紊乱,伴脂代谢紊乱患者易出现肾病、抗双链DNA抗体滴度上升、血沉增高及补体C3、C4降低等,脂代谢紊乱可能参与SLE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检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的检测,分析其与SLE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临床确诊的78例SLE患者及70例正常对照血清IgG、IgA、IgM及补体C3水平.结果SLE患者血清IgG为(14.82±6.72)g/L,IgA为(2.46±0.89)g/L,IgM为(1.58±0.59)g/L,C3为(0.91±0.37)g/L;SLE患者血清IgG、Ig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增高(P<0.05),血清IgM及补体C3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降低(P<0.01).结论SLE患者的病情变化与其血清IgG、IgA、IgM及补体C3指标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可为SLE患者的诊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可提取核抗原与体液免疫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谱的临床意义及其与体液免疫指标的关系。方法对70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样本,采用欧蒙斑点法检测抗ENA抗体,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结果抗ENA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有较高的检出率,其中抗Sm、抗dsD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阳性率为34.0%和32.0%,与健康对照组和抗体阴性组比较,抗ENA抗体阳性血清中IgG、Ig M及IgA增高,分别为(21.4±14.8)、(1.8±0.9)、(2.58±0.34)g/L,而C3、C4水平下降,为(1.10±0.35)、(0.23±0.13)g/L。结论抗ENA抗体阳性者体液免疫应答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抗ds-DNA 抗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性的联系.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及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80例治疗前SLE患者及80例治疗后SLE患者及100例健康体检者中抗ds-DNA抗体、超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水平,评价它们与SLE疾病活动性的关系.结果 SLE患者治疗前组、治疗后组及对照组中的hs-CRP水平分别为16.0±3.98 mg/L,4.86±1.01 mg/L和1.6l±0.29 mg/L.hs-CRP水平的表达在治疗前、治疗后及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抗ds-DNA抗体阳性例效分别为71、26和2,阳性率分别88%、32.5%、2%.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抗ds-DNA抗体对SLE疾病的诊断特异性高达98%.结论 抗ds-DNA抗体对SLE疾病的诊断特异性高;抗ds-DNA抗体、hs-CRP的检测都可以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性的评价,且hs-CRP方便检测且同时可以大批量检测,对于评价SLE的活动期更加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指标及C1q抗体(Anti-C1q)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4例SLE患者(SLE组)及100例体检健康者(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血清中Anti-C1q、双链DNA(dsDNA)抗体、其他相关自身抗体及生化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LE组的三酰甘油(TG)水平升高[(3.89±0.65)mmol/L vs.(1.12±0.48)mmol/L,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降低[(0.8±0.2)mmol/L vs.(1.2±0.3)mmol/L,P0.05],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升高[(5.5±1.4)mg/L vs.(0.9±0.6)mg/L,P0.05],补体C3水平降低[(87.6±14.7)mg/L vs.(128.2±20.3)mg/L,P0.05],补体C4水平降低[(16.2±4.8)mg/L vs.(29.1±7.4)mg/L,P0.05]。SLE组Anti-C1q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44±20)U/mL vs.(6.5±1.8)U/mL,P0.05],其中活动期SLE患者Anti-C1q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期患者(P0.05),狼疮性肾炎(LN)患者Anti-C1q水平明显高于非LN患者(P0.05),dsDNA抗体阳性者Anti-C1q水平明显高于dsDNA抗体阴性者(P0.05)。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中各种生化指标和自身抗体的异常为患者疾病诊断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其中Anti-C1q的异常表达更有助于对活动期SLE和LN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及其受体BAFF-R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90例SLE患者PB-MCs中Blys及其受体BAFF-R的表达,并与45例健康志愿者检测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Blys及BAFF-R的表达与SLE病情活动、其他实验指标及自身抗体的关系.结果 ①SEE患者PBMCs中Blys及BAFF-R的表述百分率比健康对照组高(均P<0.001).其中,活动期和稳定期SLE患者Blys和BAFF-R的表达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或0.01);活动期和稳定期比较,Blys的表达较高(P<0.05),而BAFF-R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②SLE患者PBMCs中Blys的表达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呈正相关(r=0.728,P<0.001),与免疫球蛋白IgG、IgM里正相关(r=0.691,P<0.001和r=0.453,P<0.01),与补体C3、C4呈负相关(r=-0.510,P<0.001和r=-0.312,P<0.05).③抗dsDNA抗体(+)组患者PBMCs中Blys的表达较 dsDNA抗体(-)组高(P<0.01).Clq抗体(+)组患者PBMCs中的表达也较C1q抗体(-)组高(P<0.01).结论 Blys及BAFF-R在SLE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率升高.Blys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情的活动,并与自身抗体的产生相关.Blys及其特异性受体BAFF-R可能参与SLE的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