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梁少霞 《家庭护士》2007,5(9):13-15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行人工通气病人应用人工鼻进行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103例经气管切开行人工通气(COPD)病人按随机分组分为人工鼻组和常规组,观察对比两组病人刺激性咳嗽、痰液黏稠度、经皮血氧饱和度、心率和护理时数等指标.[结果]应用人工鼻进行气道湿化较常规间断注入湿化能减少病人刺激性咳嗽、降低痰液黏稠度,减慢心率、提高氧饱和度,同时减少护理时数.[结论]人工鼻应用于气管切开病人进行气道管理,达到理想的加温湿化效果,并具有过滤功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持续氧雾化人工气道湿化在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行气管切开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92例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采用持续氧雾化湿化法和对照组采用持续滴注湿化法.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气道湿化效果. [结果]观察组病人痰液黏稠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道湿化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刺激性咳嗽、痰栓形成、气道黏膜损伤出血、肺部感染)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人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升高,心率、呼吸频率明显减慢(P<0.05).[结论]持续氧雾化人工气道湿化能安全、有效地提高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病人的气道湿化效果.  相似文献   

3.
气管切开脱机锻炼病人应用人工鼻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杜春艳  栾敏  刘长芳 《护理研究》2008,22(4):1007-1008
[目的]探讨人工鼻在气管切开病人中应用效果。[方法]将ICU气管切开脱机锻炼病人59例,随机分为两组,32例采用人工鼻方法进行气道护理,27例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气道护理,观察两组病人血气分析、气道湿化效果、每日气道护理所需时间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人工鼻组病人日均护理时数、肺部感染率、呼吸、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气道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鼻用于气管切开病人人工气道护理效果优于传统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人工气道持续氧雾化湿化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持续氧雾化人工气道湿化在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行气管切开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92例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采用持续氧雾化温化法和对照组采用持续滴注湿化法。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气道湿化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痰液黏稠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道湿化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刺激性咳嗽、痰栓形成、气道黏膜损伤出血、肺部感染)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人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升高,心率、呼吸频率明显减慢(P〈0.05)。[结论]持续氧雾化人工气道湿化能安全、有效地提高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病人的气道湿化效果。  相似文献   

5.
杜春艳  栾敏  刘长芳 《护理研究》2008,22(11):1007-1008
[目的]探讨人工鼻在气管切开病人中应用效果.[方法]将ICU气管切开脱机锻炼病人59例,随机分为两组,32例采用人工鼻方法进行气道护理,27例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气道护理,观察两组病人血气分析、气道湿化效果、每日气道护理所需时间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人工鼻组病人日均护理时数、肺部感染率、呼吸、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气道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鼻用于气管切开病人人工气道护理效果优于传统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人工鼻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行人工通气患者应用人工鼻进行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 200例行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人工鼻组和传统滴入湿化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刺激性咳嗽、湿化过度三项指标。结果应用人工鼻进行气道湿化较调速器泵入湿化能减少患者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降低湿化过度,P〈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鼻应用于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气道管理,达到理想的加温湿化效果,并具有过滤功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杨迎峰  李雪婷  魏佳 《护理研究》2014,(15):1853-1854
[目的]观察比较主动湿化法、人工鼻湿化法和T管雾化吸入法在ICU脱呼吸机病人人工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89例ICU脱呼吸机后仍有人工气道的病人,应用主动湿化法、人工鼻湿化法和T管雾化吸入法各63例,对3组病人气道湿化的临床疗效以及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进行比较。[结果]主动湿化法能够减少人工气道病人的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以及肺部感染的发生,提高病人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降低心率和呼吸频率。[结论]应用主动湿化法进行人工气道湿化可达到理想的湿化效果,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舒适、耐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人工鼻配合间歇微量泵与常规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人工气道湿化效果的差异。方法:将104例气管切开呼吸机撤机后无需机械通气的患者根据入院顺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组(人工鼻组)、B组(持续微量泵组)和C组(人工鼻配合间歇微量泵组),研究期间,测量并记录每日环境温度、每日同一气管切开口位置温度和湿度、研究开始及结束时血氧饱和度(Sa O2)、吸痰量和吸痰次数,评估气道内痰液黏稠度和肺部感染控制时间。结果 :在气道温湿度、血氧饱和度、吸痰量、吸痰次数、气道内痰液黏稠度控制和肺部感染控制时间方面,C组优于其余两组。结论:采用人工鼻配合间歇微量泵对气管切开患者人工气道湿化,效果较常规湿化方法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人工鼻在重型破伤风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重型破伤风行气管切开术患者24例,将应用人工鼻行气道管理的1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传统气管切开管理的1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1周内日均吸痰次数、抽搐次数、更换被服次数、血氧饱和度、护理时数、呼吸道感染例数及气道湿化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吸痰次数、抽搐次数、更换被服次数、护理时数均少于对照组,呼吸道感染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气道湿化效果好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鼻具有滤过隔离及湿化加温功能,能有效降低患者呼吸道感染率,提高血氧饱和度及气道湿化效果,减少吸痰及抽搐的次数,减少更换被服次数、护理时数,减轻护士的工作强度。  相似文献   

10.
人工气道持续氧雾化湿化效果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观察人工气道持续氧雾化湿化在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气管切开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65例需要人工气道湿化的颅脑损伤、脑出血气管切开病人按气管切开日期的单双日随机分为两组,单日32例采用持续氧雾化气道湿化法为氧雾化湿化组,双日33例采用持续滴注气道湿化法为滴注湿化组,对两组病人气道湿化的临床效果及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变化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应用持续氧雾化湿化法病人的刺激性咳嗽、痰阻、气道黏膜损伤出血、肺感染等发生率显著低于持续滴注湿化组,分别经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心率、呼吸频率减慢,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持续氧雾化人工气道湿化能安全、有效地提高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带有人工气道危重患者采用持续加热湿化吸氧法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带有人工气道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持续加热湿化吸氧法进行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人工鼻进行气道湿化,比较两组患者痰液黏稠度、管道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痰液黏稠度、管道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持续加热湿化吸氧法行气道湿化效果优于使用人工鼻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人工鼻在口腔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70例口腔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人工鼻进行湿化,对照组采用普通无菌纱布进行湿化,除人工鼻护理仅观察组实施外,其余护理(心理护理、基础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两组...  相似文献   

13.
使用人工鼻联合持续气道湿化技术湿化液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气道湿化量对使用人工鼻联合持续气道湿化技术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我院重症医学科80例使用人工鼻联合持续气道湿化技术的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0例通过评估病人痰液情况随时调整湿化量,痰液黏稠度Ⅰ度以2~4ml/h、Ⅱ度以4~6ml/h、Ⅲ度以6~8ml/h的速率泵入;对照组40例直接以2ml/h的速率泵入湿化,对两组患者的湿化效果、气道黏膜出血、痰痂形成情况、刺激性咳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导管更换频次、平均每例每天吸痰次数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湿化效果好,气道黏膜出血、痰痂形成情况、导管更换频次、平均每例每天吸痰次数减少,刺激性咳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采用人工鼻联合持续气道湿化技术,通过评估痰液黏稠度,及时调整湿化量,保证了人工气道的湿化效果,有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金秀明  曹英 《家庭护士》2009,7(9):759-760
[目的]总结46例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病人的气道护理.[方法]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后,观察病人下呼吸道内是否有痰液潴留,适时正确地深部吸痰,按需进行气道湿化,指导病人有效深呼吸及咳嗽,鼓励咳嗽排痰.[结果]减少不必要气道刺激,见效快,治愈率高,可缩短病程、促进病人康复、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等优点,为重型颅脑外伤病人的救治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途径.[结论]保证气道通畅,预防减少气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ICU机械通气患者两种吸痰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有效的吸痰方法。方法将ICU行机械通气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进吸痰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观察吸痰前后心率、血压、潮气量、气道压力、氧分压、血氧饱和度、肺部相关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吸痰前后除心率、血压、潮气量外,气道压力、氧分压、血氧饱和度、肺部相关并发症等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吸痰时,使用吸痰→湿化→扩肺→吸痰→扩肺或者吸痰→扩肺的方法,可以提高吸痰效果,减少肺部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人工鼻在气管切开脱机锻炼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85例气管切开脱机锻炼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持续气道湿化加间断雾化,实验组予人工鼻治疗。比较2组痰液黏稠度、每例日吸痰数、使用纤支镜吸痰次数、痰培养情况。结果对痰液的湿化,减少吸痰次数,减少肺部感染,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鼻具有高性价比、良好温湿化、过滤功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两种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目的探讨更合适于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的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6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2组,最小封闭压力组采用气囊最小封闭压力,定时放气组采用传统方法:气囊放气-充气1次/4h,并对潮气量、SaO2、PEEP和并发症如痰阻、刺激性咳嗽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最小封闭压力组在维持潮气量和SaO2稳定均优于定时放气组(P<0.05),维持PEEP值和减少刺激性咳嗽发生率均优于定时放气组(P<0.005),痰阻发生率低于定时放气组(P<0.05),采用气囊最小封闭压力无1例气管黏膜损伤。结论使用气囊最小封闭压力管理人工气道气囊,有利于机械通气治疗顺利进行,减少病人不适。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探讨微量注射泵对人工气道持续湿化的效果。方法将80例插管或气道切开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40例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化气道,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的气道滴注湿化法。观察﹑比较2组的湿化效果、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吸痰次数、吸痰前后的血氧饱和度。结果研究组的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吸痰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微量注射泵对人工气道持续湿化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气道滴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鼻在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脑出血行气管切开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气道湿化护理,观察组采用人工鼻进行气道湿化。观察两组患者的每天吸痰次数、排痰量及肺部感染和痰痂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每天排痰量、吸痰次数及肺部感染及痰痂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人工鼻对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进行湿化,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两种湿化方法后对舒适度与对家庭关怀度的影响。方法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每半小时滴湿化液3滴,对照组每1小时滴湿化液6滴。气管切开术后第5天进行家庭关怀度测定。分析两种不同湿化效果与对家庭关怀度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湿化后血氧饱和度、心率、痰液黏稠度、刺激性咳嗽、导管内痰痂形成、家庭关怀度中的适应度比较有显著差别(P〈0.05,P〈0.01)。结论每半小时滴湿化液3滴湿化效果好,患者舒适,依从性好,适应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