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2.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某三甲医院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相关性腹 膜炎临床特点、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防治CAPD相关性腹膜炎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调查该院2013 年1月至2016年6月42个月中,104人126例次CAPD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致病菌分布、耐药性等情况。 结果:在126例次CAPD相关性腹膜炎中,患者出现腹痛104例次(82.54%),发热56例次(44.44%),腹泻49例次 (38.89%),呕吐31例次(23.60%)。126例次CAPD相关性腹膜炎中,发生一次腹膜炎的88人次,多次和反复发作的腹膜 炎16人38例次,其中复发性腹膜炎2例,腹膜炎重现2例,导管相关性腹膜炎3例。在103例送检的腹水标本中,培养 阳性64例次,阳性率达62.14%。共分离出致病菌70株,其中革兰阳性细菌42株,革兰阴性细菌21株,真菌7株。主要 的革兰阳性菌包括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主要的革兰阴性菌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 铜绿假单胞菌;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对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万古霉素、利奈唑胺 的耐药率分别为20.00%,36.11%,5.00%,0%,0%;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庆大霉素、头孢唑啉、头孢他 啶的耐药率分别为6.25%,10.53%,64.29%,15.38%,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均为0%。 结论:革兰阳性菌是CAPD相关性腹膜炎的主要致病菌,临床不仅应尽早开始经验性治疗,而且要考虑如何通过改善 培养方法以提高阳性检出率;可以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以促进患者CAPD相关性腹膜炎的治愈和腹膜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膜炎是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常见并发症,直接影响CAPD的效果及预后。笔者观察1993~1998年43例住院及家庭CAPD并发腹膜炎患者,对其进行免疫功能、营养状况、透析方式及感染途径等分析,发现腹膜炎的发生与长期透析患者局部防御和全身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状况、透析装置等有关。1.对象:1993~1998年住院及家庭CAPD并发腹膜炎患者43例,诊断符合王海燕主编《肾脏病学》有关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的诊断标准[1]。透析时间2~62个月,平均(20.5±7.4)个月,年龄15~77岁,平均(… 相似文献
4.
报道治疗3例4次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并发顽固性腹膜炎的结果。其中2例3次采用拔除导管同时再置一新导管的方法,另1例则停止CAPD而原位保留导管,志管腔内用高浓度敏感抗生素封管,2周后启用原导管的方法。作者对2种方法应用的指征及其控制感染的机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并发感染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汤俊达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5,26(4):454-455
目的:初步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V)对小鼠氧惊厥潜伏期及大发作时间的影响及可能机制,以期寻找预防氧惊厥的新途径.方法:应用小鼠氧惊厥模型(纯氧5 ATA暴露),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RV(1.5、5、15 mg/kg),采用行为学观察方法,测定氧惊厥潜伏期及大发作时间;并测定RV 5 mg/kg注射剂量下不同时间点(5 ATA氧暴露后5、15、30 min)脑组织丙二醛(maleic 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V 5、15 mg/kg组氧惊厥潜伏期及大发作时间均明显延长(P<0.01),而RV 1.5 mg/kg组无显著差异.尾静脉注射RV 5 mg/kg后,RV 5、15、30 min各组顶叶皮质与海马MDA随氧暴露(5 ATA)时间的延长,呈现逐步升高的趋势;但与相应时间点对照组相比,RV 5、15 min组顶叶皮质和海马MDA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RV 30 min组皮质和海马MDA含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RV可能通过其抗氧化特性延长氧惊厥潜伏期,从而保护脑组织. 相似文献
6.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退出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退出原因及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0年1月因慢性肾衰竭接受CAPD的14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时间和原因,并对死亡病例的死因进行分析。结果 140例患者中因各种原因退出腹膜透析共37例,退出率为26.4%(37/140);其中死亡21例,转血液透析7例,肾移植9例。结论死亡是CAPD患者短期内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而心脑血管事件、腹膜炎是导致CAP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应积极加强透析前的系统治疗及腹膜透析患者透析后的持续合理管理。 相似文献
7.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是一种有效治疗尿毒症的方法。CAPD简单、不需要机器、能源,是合乎生理而且有效的肾替代疗法。腹膜炎是腹膜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腹膜炎的发生会给患者带来痛苦,易使患者退出腹膜透析治疗。本文通过对临床CAPD患者发生腹膜炎的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合并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相关因素,为腹膜炎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1日至2011年1月31日该院住院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64例(103例次)的临床资料.结果 103例次腹膜炎患者中痊愈80例次(77.67%),无效23例次(22.33%),死亡4例次(3.88%).操作不规范21例次(20.39%),腹泻8例次(7.77%),导管引流不畅6例(5.83%),治疗不彻底4例次(3.88%),便秘1例次(1.00%),无明显诱因40例次(38.83%).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25.00%)最多见.结论 CAPD相关性腹膜 相似文献
9.
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腹膜炎治疗新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案对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腹膜炎的疗效,我们研究41例CAPD腹膜炎,其中20例(A组)用新方案治疗,21例(B组)用以往常规方案治疗。两组的疗效明显不同,表现为A组治愈率较B组高(94.0%比78.6%,P<0.05);腹膜炎持续时间较B组短(2.8±1.6天比4.0±2.0天,P<0.05);腹膜炎复发率较B组低(159±98.8天比98±99.6天,P<0.05);治疗失败率较B组低(6.0%比21.4%,P<0.05)。研究证明:新方案治疗CAPD腹膜炎疗效优于以往的常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持续性非卧床性腹膜透析(CAPD)并发腹膜炎的护理对策,减少感染腹膜炎的发生率。方法对15例持续性非卧床性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的患者行整体护理和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结果操作不规范为主要原因,另外呼吸道及肠道感染、机体免疫力低下也可并发腹膜炎。结论通过总结引起感染性腹膜炎的相关因素及其护理干预措施,在于预防和减少腹膜炎的发生,提高病人的透析疗效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CAPD合并腹膜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并发腹膜炎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118例行CAPD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的随访和病例资料的分析,分别按原发病类型、文化程度、SGA评分、透析龄分组,观察不同组别中腹膜炎的发生率。结果①与文化程度高中以上组比较,高中以下组的腹膜炎发生率明显升高(1次/111病人月:1次/50病人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营养良好组比较,营养不良组的腹膜炎发生率明显升高(1次/143病人月:1次/48病人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与透析龄12个月以上组比较,透析龄12个月以下的患者腹膜炎发生率明显升高(1次/77病人月:1次/56病人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与非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组患者腹膜炎的发生率有升高的趋势(1次/83病人月:1次/63病人月),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文化程度、SGA评分和透析龄是CAPD患者并发腹膜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多重感染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多重感染性腹膜炎的致病菌、抗生素敏感性及转归,为防治多重感染性腹膜炎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间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收治的81例腹膜透析相关性多重感染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腹膜炎住院患者共151例次感染中多重感染性腹膜炎的致病菌、抗生素敏感性及转归.结果 151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培养阳性98例次,培养阳性率64.9%.多重感染性腹膜炎20例次,占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13.2%,其中单纯2种及以上G+菌感染3例次(15%);单纯2种G-菌感染1例次(5%);G+菌和G菌混合感染6例次(30%);细菌和真菌混合感染9例次(45%),G-菌和真菌混合感染6例次(30%);单纯2种真菌感染1例次(5%).多重感染性腹膜炎中G+菌抗生素敏感性为万古霉素100%、左氧氟沙星61%、头孢唑林52%;多重感染性腹膜炎中G-菌抗生素敏感性为美罗培南100%、头孢哌酮/舒巴坦100%、庆大霉素70%、头孢他啶60%.多重感染性腹膜炎20例次,治愈的15例次继续腹膜透析(75%),4例拔除腹膜透析管改永久血液透析(20%),1例死亡(5%).结论 本腹膜透析中心多重感染性腹膜炎主要由G+菌和G-菌混合感染、G+菌和真菌混合感染引起;多重感染性腹膜炎G+菌敏感抗生素为万古霉素,G菌敏感抗生素为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作为多重感染性腹膜炎经验用药参考.对于真菌性腹膜炎或难治性腹膜炎,需及时拔除腹膜透析管. 相似文献
14.
Withtheimprovementofperitonealdialysis(PD)techniqueinrecentyears,theincidenceofbacterialperitonitis(BP)hasbeen'dramaticallydecreased.However,fun-galperitonitis(FP)anditsprophylaxisandtreatmentremainproblemsandlittleprogresshasbeenmade.Wereviewedl1FPcasesamong64PDpatientswithBPinourdepartmentbetweenl985andl995,inordertodeterminewhetheraprofileofpa-tientsatriskofdevelopingFPcouldbei-dentifiedandtoevaluatetheeffectivenessofroutinetreatmentprotocolofFP.lPAT1ENrsANDMETHoDSThesubjectsinc… 相似文献
15.
162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持续性不卧订腹膜透析(CAPD)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从患者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基础疾病、致病菌种类以及透析连接系统类型7个方面回顾性分析我科近6年来收治的162例次CAPD相关性腹膜炎。结果 腹膜炎的平均发生率,妇性低于男性,但无统计学意义(P=0.533);≤35岁和大学以上文化患者明显低于其他年龄和文化层次患者(P<0.01);双联系统显著低于其他连接系统(P<0.001);农民患者明显高于其他职业组患者(P<0.01);在各种基础疾病中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核杆菌和真菌感染率有上升趋势。结论 CAPD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致病菌种以及透析连接系统类型等诸因素有关;与ESRD的基础疾病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10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菌株种类、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102例住院肝硬化并发SBP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患者近半数无明显腹膜刺激征。88例(86.27%)患者腹水多核细胞(PMN)比值≥0.50。26例腹水细菌培养呈阳性,共分离细菌28株,大肠埃希菌占46.43%。腹水蛋白≤10g/L,并发SBP发生率高于腹水蛋白〉10g/L患者。两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肝硬化并发SBP临床症状多不典型,腹水PMN比值是诊断SBP较可靠的参数。病原菌以大肠杆菌为主。腹水蛋白≤10g/L患者应警惕SBP的发生,宜及早行腹水检查。SBP患者宜早期抗生素治疗,不必待腹水细菌培养回报。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30例设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未并发SBP患者2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及治疗后的各项生化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8.5%)明显高于观察组(7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63,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Na+、TBIL高于对照组,ALB、P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疾病较重,死亡率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才能降低或减少SB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频发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1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治疗的PDAP患者91例。其中,29例在1年内发生≥2次PDAP为频发组,62例仅发生过1次PDAP为偶发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频发PDAP的因素及预后。结果 两组患者置管时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感染时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频发组G+菌感染率较偶发组高(P?<0.05)。两组的G+菌均对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的敏感性较高。两组的G-菌均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呋辛钠、头孢呋新酯的耐药率较高,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的敏感性较高。结论 血清白蛋白水平可能是PDAP的影响因素。频发患者G+菌感染率较高。PDAP患者的G+菌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的敏感性较高,而G-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的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自行设计腹膜炎评分方法的合理和安全性。方法 405例继发性腹膜炎(SP)急诊手术病例,同时应用自行设计的腹膜炎评分和APACHEⅡ评分,比较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根据自行设计方法评分,按不同方法与剂量选用抗生素。比较两组病例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死亡率。结果 405例SP病例的腹膜炎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呈明显线性正相关。SP术后特异性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随腹膜炎评分增加而上升,≤6分病例术后腹腔残余感染率和死亡率均为0。结论 自行设计的腹膜炎评分能准确判断SP病例的严重程度,可根据此评分方法指导SP的规范化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苯丙酮酸莫拉菌引起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方法 取患腹水分离培养及鉴定,分析致病菌的侵入途径。结果 在血平板上35℃卵育24小时后,见针尖状、灰白色菌落,在麦康凯琼脂上不生长;为革兰氏阴性球杆菌,呈双或短链排列,无鞭毛;氧化酶、触酶、尿素酶均阳性,不分解糖类。本菌株来自于呼吸道。结论 苯丙酮酸莫拉菌是引起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少见菌之一。早而多次作腹水培养及药敏,对及时诊断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