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黑龙江省鸡西市中医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再通、死亡、再梗死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再通率比较、再梗死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心肌梗死,可以提高此类患者血管再通率,降低再梗死发生率和减少死亡不良事件发生,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对6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32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后12 h内不同时间溶栓治疗后冠脉再通率、4周病死率及溶栓治疗的并发症.结果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例,冠脉再通14例,再通率43.8%.急性心肌梗死4 h内溶栓再通率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栓治疗出血并发症轻微,无中重度出血并发症.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降低4周病死率,溶栓距发病4 h内血管再通效果最好.溶栓出血并发症轻微,针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04~2009年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117例患者,按溶栓距发病时间6 h为界限,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总结。结果:观察组中血管再通率达84.7%,高于对照组53.4%的血管再通率。观察组中仅有2例死亡,对照组8例死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5,P〈0.01。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尽快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大幅度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死亡率,使患者生命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梅廷方 《淮海医药》2007,25(3):241-242
目的 观察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44例AMI患者分为尿激酶静脉溶栓再通组42例,未通组24例和对照组78例.比较分析溶栓再通与未通及非溶栓治疗的AMI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疗效.结果 显示溶栓再通组在住院期间2~3周内死亡率明显低于非溶栓组及未通组(P<0.05),且心绞痛、心力衰竭及严重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溶栓再通组低于未通组及非溶栓组.临床判断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为64%(42/66),0~6 h梗死相关血管溶栓再通率为67%(37/56),6~12 h为50%(5/10).溶栓组无1例过敏反应.结论 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溶栓治疗能显著改善AMI患者急性期预后,即使临床间接指征判断未通者,其部分指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静脉溶栓的急救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我院治疗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作为观察组,均是诊断为心肌梗死12h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患者,探讨其再通率以及预后。结果通过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和急救护理,急性心梗患者再通率为31/40。结论应用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加强对并发症的预防及急救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冠脉再通率,减少再次梗死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再通情况和治疗后并发症、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在6h内和6~12h内以及总的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病死率、并发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血管的再通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口服氯吡格雷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入院30 min内均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治疗组在入院当日加服氯吡格雷。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口服氯吡格雷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梗死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窗尿激酶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溶栓组及对照组。溶栓组根据溶栓开始时间距发病时间<6小时为A组,6~12小时为B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溶栓组加用尿激酶治疗。观察各组胸痛缓解时间、心电图、心肌酶学改变,以及并发症和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溶栓组再通率61.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组再通率72.2%,B组再通率42.9%(P<0.05);病死率溶栓组8.77%,对照组15.8%;溶栓各组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是安全、有效的,溶栓治疗效果与溶栓时间密切相关,延迟溶栓仍可使部分患者阻塞血管再通。  相似文献   

9.
林善红 《中国药业》2013,22(1):87-88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防治对策。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溶栓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治疗。溶栓组根据溶栓开始距发病时间少于6 h和6~12 h又分为A组和B组。观察各组胸痛缓解时间、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改变以及并发症。结果溶栓组再通率62.00%,高于对照组(P〈0.05);A组再通率75.86%,B组再通率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是安全、有效的。溶栓治疗效果与溶栓开始时间密切相关,其中护理配合在并发症防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不同时段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2例STEMI患者,将患者依据给予溶栓距STEMI发病时间的不同分为小于6h溶栓组与大于6h溶栓组。其中,小于6h溶栓组39例,大于6h溶栓组23例,均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溶栓再通率与4周内心力衰竭发生率、梗死后心绞痛、出血、死亡率。结果:小于6h溶栓组的溶栓再通率、4周内心力衰竭、梗死后心绞痛与大于6h溶栓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出血、死亡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早给予STEMI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提高再通率,挽救更多的心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湖北省京山县人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治疗。观察组两组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率;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30d内死亡、非致死性再梗死、心肌缺血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非致死性再梗死、心肌缺血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心肌梗死,可以提高此类患者血管再通率,减少此类患者临床不良事件发生,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并作对比及分析。方法挑选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单月就诊的患者为对照组,双月就诊的患者为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接受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两组治疗30 min内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及治疗1 h内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均无差异(P> 0.05),研究组2 h内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5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并对比不同时间窗溶栓的疗效.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溶栓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治疗.溶栓组根据溶栓开始距发病时间<6小时和6~12小时又分为A组和B组.观察各组胸痛缓解时间、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改变以及并发症和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 溶栓组再通率60.78%,高于对照组(P<0.005);A组再通率73.33%,B组再通率42.86%,A组高于B组(P<0.05).病死率溶栓组为5.88%,对照组为23.81%,对照组较高(P<0.01).溶栓组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是安全、有效的.溶栓治疗效果与溶栓开始时间密切相关,但延迟溶栓仍可使部分患者血管再通.  相似文献   

14.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探讨静脉溶栓(IVCT)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收集于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因AMI入院并符合静脉溶栓治疗标准的患者38例,按发病时间长短分组为6h内组和6h以上组。对所有AMI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及常规治疗,观察并比较溶栓后两组患者的再通等情况。结果 6h内组的再通率和病死率等结果均<6h以上组。结论早期应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和降低其病死率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于5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有关血管再通率在男女之间的差异。方法收集北票市中心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年龄小于50岁,发病时间小于12h,拒绝急诊PCI术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通过间接指标观察血管再通率。结果溶栓血管再通率:男性组为65%,女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血管再通率男20例和女12例两组,在梗死部位及溶栓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于5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血管再通率,女性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早期(4 h内)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科2005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34例无溶栓禁忌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做为观察对象,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患者冠脉再通29例,再通率85.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4 h内)溶栓再通率较高,无严重心律失常及出血并发症.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冠脉再通效果最好,溶栓并发症轻微,具有较好的疗效及较大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和临床运用价值。方法以2008年4月至2010年3月我院所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均属于尿激酶溶栓治疗,共42例;对照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共24例,对其再通情况和治疗后并发症、病死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在6h内和6~12h内以及总的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病死率、并发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血管的再通率,减少病死率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抗感染药学》2017,(5):1057-1059
目的:评价尿激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5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72例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总有效率以及再通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6 h内再通率、总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尿激酶静脉注射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疗效优于低分子肝素钠,能有效提高用药后6 h内的再通率,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瑞替普酶、尿激酶两种药物应用在静脉溶栓技术中的效果,比较6 h内、12 h内的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方法按就诊时间先后将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成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前组除了基础治疗,予以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后组实施瑞替普酶静脉溶栓。将两组6 h内、12 h内的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及用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6 h、12 h内的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72.00%、92.00%)更高,并发症发生率(8.00%)更低(P <0.05)。结论和尿激酶相比,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12月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观察再通情况、并发症发生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尿激酶溶栓治疗后再通率为93.3%,其中,发病<6h内溶栓的再通率为100.0%;6~12h再通率为88.9%,>12~24h再通率为33.3%。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3%,死亡2例,死亡率为6.7%,其中1例死于心力衰竭,1例为并发室颤最终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再通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有效降低病死率;且溶栓距发病时间越短,冠状动脉的再通率则越高,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