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为研制具有中医要素的COPD病人自报告生存质量量表TCMPRO-COPD建立理论模型。方法比较分析既有中外量表发现各量表优势及不足,研究COPD疾病特点、证候要素,借鉴中医"七情相关"理论指导,从人的社会属性和特点出发,构建TCMPRO-COPD的理论模型。结果 TCMPRO-COPD理论模型由5个维度组成,涵盖疾病特征、证候要素、七情相关、活动受限和社会活动5个方面,为TCMPRO-COPD的研制奠定基础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研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报告结局量表并进行初步考核。方法:参照量表研制程序规范,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成立研究工作小组,在中医理论模型指导下,综合文献研究、专家咨询和工作组讨论等内容,对问卷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构建问卷结构领域,组建条目池并进行筛选,并通过100例患者进行预调查,采用Cronbach’sα进行效度评价,领域与其各条目间的相关系数进行内容效度分析,主成分和因子分析法进行结构效度分析。结果:初步研制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报告结局量表包括3个领域17个条目,问卷预调查信度分析Cronbach'sα系数0.839,内容效度分析各领域与其包含条目的相关系数在0.5以上,因子分析共提取5个共因子。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患者报告结局量表领域结构和条目设置合理,信度和内容效度良好,结构效度一般。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生存质量(QOL)评估在多种疾病临床疗效评价中越来越受到关注。阐述了QOL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并对中医药治疗COPD的疗效特点与QOL的关系及中医药提高COPD患者QOL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阐明了研究具有中医特色COPD生存质量量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关中医理论的探讨,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生活质量量表,应该结合中医理论如"以肺为主,五脏相关、形神合一、内伤七情、天人相应"等学说,并参照国际生活质量量表的制作规范,将量表具体划分为: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和自然环境等领域,本文希望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生活质量量表的进一步研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中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照护者家属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考察量表的重测信度、分半信度和同质信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区分效度。结果量表由中西医疾病领域、心理情志领域、活动能力领域、社会和家庭领域4个领域,计20个条目构成。经临床60例病例对比分析,量表平均完成时间8.16min,重测信度、分半信度较好,克朗巴赫系数为0.941,量表内部一致性较好;量表内容效度、区分效度和结构效度,较好。结论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可应用于COPD的患者生存质量评价的补充,同时量表维度结构存在不足,需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康复健康宣教指导模式的临床有效性。方法:以CAT 量表为评价工具,通过对新疆医科大附属中医医院呼吸科住院及门诊稳定期COPD 患者8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肺康复健康宣教指导,评价COPD 患者肺康复治疗对提高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COPD 患者经过健康教育干预48 周后,CAT 评分及呼吸困难量表评分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康复健康宣教指导有利于改善COPD 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呼吸困难指数评分,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该模式可在以后的临床及护理工作优化推行。  相似文献   

7.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生存质量与中医证候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中医证候与患者生存质量的关系及其规律.采用生存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对114例COPD不同中医证候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研究.结果不同中医证候COPD患者的QOL均明显受损,瘀血证、肺肾气虚证对COPD患者QOL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证患者QOL变化主要体现在工作与学习、运动与感觉、负性情感、进食、人际交往和性功能等方面.提示COPD证候与患者QOL存在着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圣乔治量表(SGRQ)虽然能真实有效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可以为治疗前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变化提供有价值的临床判断依据,但该量表的不足之处在于条目繁多,统计方法复杂,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而门诊上时间往往比较紧迫,所以操作不太方便。COPD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tn Test,CAT)条目简短,需时较少,操作方便,在评估我国COPD患者的生命质量中是可靠、有效的标准化测量方法。COPD生存质量测评表(COPD-QOL)量表条目介于CAT和SGRQ之间,除了日常生活能力方面,还有精神心理层面的评估。COPD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COPD-PRO)简便易行,不仅包括生存质量和健康状况,也包括对治疗措施的满意度的患者结局评价信息。其作为一种独特的评价疾病影响的指标及评价治疗效应的要素,是制定治疗决策的一个关键成分。  相似文献   

9.
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西医疾病特点,参考国内外其他同类量表,结合人的心理及社会属性,初步建立了COPD照护者家属量表的理论模型,为进行家属量表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石洁 《中医杂志》2008,49(10):916-917
1 病历摘要 周某某,女,75岁.2008年2月29日上午10时,主因"反复头晕10年,加重3天"收住入院.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伴有右眼视物不清,无二便失禁,无口吐涎沫,无两眼上视,血压(BP)170/110mmHg,约数分钟后自行缓解,无后遗症状.患者平素经常出现头晕、头沉、视物旋转,无明显肢体活动不利及麻木,经口服施慧达每次2.5mg,每日1次,血压控制在145/80mmHg左右,3日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加重,来我院门诊就诊,BP140/80mmHg,予静脉滴注活血通络药物治疗,未见好转.入院时症见:反复头晕、头痛,伴有视物旋转,盗汗,时有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无肢体活动不利,无咳嗽咯痰,纳可,睡眠一般,二便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中医医生报告结局量表的研制方法,为制定具有中医特色的COPD医生量表建立理论模型。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对COPD疾病特点认识及相关量表理论研究,结合国内外常用的医生评价量表,在咨询课题专家小组和临床调研的基础上,确定COPD医生报告结局基本结构,建立理论模型。结果 COPD医生量表的理论模型包括疾病特征领域、证候要素领域、满意度领域3个方面。结论COPD医生量表理论模型的建立为下一步量表的研制奠定基础,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姜昕  唐敏婕  杜闻媛 《中草药》2016,47(7):1176-1179
目的探究穴位贴敷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于2013年10月—2015年6月收治的COPD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和中药内服治疗,观察组患者除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和中药内服治疗外,住院期间给予中药离子导入疗法,出院后给予止咳平喘贴穴位贴敷3周治疗后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3.3%,对照组为76.7%。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百分比和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均有显著改善(P0.05),肺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咳嗽、痰量、喘息发作、紫绀、心悸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患者好转更为显著,St.George’S呼吸疾病调查问卷(SGRQ)调查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能有效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减轻咳嗽、呼吸困难程度,从而显著改善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江芳超  阎玥  杨璐  宋芊  李友林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2):3203-3206
目的:验证中药辨证论治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将216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呼吸功能锻炼加辨证论治中药组与呼吸功能锻炼加中药安慰剂组,疗程4周.在治疗前后进行患者生命质量调查,采用SF-36进行生命质量评价.结果:治疗后呼吸功能锻炼加辨证论治中药组患者生命质量明显改善(P<0.05),总分情况优于呼吸功能锻炼加安慰剂组(P<0.05).结论:呼吸功能锻炼与辨证论治中药联合应用的方法可明显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生命质量,其疗效优于单纯呼吸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血清微量元素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50例缓解期COPD患者血清锌、硒、铜、钙、镁、铁和正常人比较。结果COPD患者血清中锌、硒、钙、铁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或0.01),镁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铜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量元素对于维持人体免疫功能和酶的活性具有重要意义。由于COPD患者锌、硒、钙、铁明显减低,因此适当补充COPD患者微量元素,对其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explor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symptoms of constipation and abdominal distention and severity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disease.METHODS: We studied 191 patients with stable COPD(according to defined criteria) in this cross-sectional study from four three-level class A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s in China. We built an Epidata 3.0 database and performed statistical analysis with SPSS, version 17.0. We analyzed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frequency of low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symptoms(constipation and abdominal distention) and scores for major pulmonary symptoms(cough, sputum and wheezing) based on the 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6-minute walking distance(6MWD) and frequency of acute exacerbations of COPD(AECOPD).RESULTS: In addition to their pulmonary symptoms, 39.79% and 40.31% of study patients withstable COPD reported constipation and abdominal distention, respectively. Scores for major pulmonary symptoms(cough, sputum and wheezing), AECOPD and SGRQ values in patients with constipation and abdominal distention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and the 6MWD markedly shorter, than in those without them. According to Pearson's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re were strong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se low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symptoms and scores for pulmonary symptoms, SGRQ, 6MWD and AECOPD.CONCLUSION: Low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symptoms such as constipation and abdominal distention can adversely affect pulmonary symptoms, frequency of acute exacerbation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OPD.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医肺康复治疗对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康复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OPD稳定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西医康复组(20例)、中医综合康复组(20例)。对照组仅用指南推荐的稳定期常规治疗方案,西医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自行车锻炼,中医综合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穴位敷贴和穴位注射、松静内养功锻炼及口服止喘颗粒剂。每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治疗结束后9个月及12个月呼吸困难指数及6 min步行距离、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结果①呼吸指数的组内比较,中医综合康复组、西医康复组治疗后9个月、治疗后12个月较本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12个月与治疗后9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治疗后9个月、治疗后12个月较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指数的组间比较,治疗后9个月、12个月中医综合康复组、西医康复组较对照组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12个月中医综合康复组与西医康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内比较,中医综合康复组、西医康复组治疗后9个月、治疗后12个月6 min步行距离、6 min步行心率、6 min步行血氧饱和度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12个月与治疗后9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同期比较,治疗后9个月,6 min步行距离、6 min步行心率、6 min步行血氧饱和度中医综合康复组与西医康复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中医综合康复组与西医康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6 min步行距离、6 min步行心率、6 min步行血氧饱和度中医综合康复组、西医康复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中医综合康复组与西医康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肺康复能有效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社区护理,对照组仅在来院看病时进行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营养状况和血气分析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可以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营养状和血气指标,值得临床护理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进行环境、情志、饮食、病情观察、治疗落实、功能锻炼等方面的护理,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呼吸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肺动脉高压属于肺循环疾病,可由多种心、肺或肺血管本身的疾病引起,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为主要特征,可导致右心负荷增大,右心功能不全,肺血流减少,而引起一系列,陆床表现。近些年,中医药在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动脉高压方面也取得了许多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