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1990-2001年收治的21例产科DI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获早期诊断,经改善微循环。应用肝素,去除病因等综合治疗,抢救成功;未及时诊断死亡2例。结论 早期诊断,积极改善微循环,合理应用肝素,去除病因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和处理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产科DIC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结果 产科DIC的病因主要有胎盘早剥、死胎、羊水栓塞、重度妊高征等,而及时去除病因是最根本的治疗方法,补无凝血因子,合理使用肝素抗凝是阻止DIC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结论 通过做好孕期保健,积极活疗妊娠合并症。发生DIC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产科DIC在很大程度上是可防可治的。  相似文献   

6.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病急骤,来势凶险,母婴病死率高。现对我院12例产科DIC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应急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病情进展迅速、凶险,治疗棘手,母婴死亡率高。早期诊断、把握时机、正确治疗是抢救DIC产妇的关键。2003年12月至2005年12月发生在本院妇产科的4例DIC患者均抢救成功,现将抢救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例患者中年龄最小24岁,最大35岁,平均  相似文献   

8.
于贵华  马文  张英 《河北医药》2013,35(3):473-474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在某些严重疾病基础上,致病因素引起机体凝血系统激活,血小板活化,纤维蛋白沉积,导致微血管内弥漫性微血栓形成,多种凝血因子及血小板消耗性降低,并伴以继发性纤溶亢进的获得性全身性血栓--出血综合征[1].产后DIC是在合并产科疾病的基础上并发微血栓形成,从而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继之并发多功能衰竭[2].起病急骤,临床表现复杂,病情变化快且异常凶险,产妇的病死率极高.我院手术室自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产后DIC患者19例,本文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DIC原发病有重度妊高征、羊水栓塞、胎盘早剥、死胎、产后出血,其来势凶猛,发病急骤,母婴死亡率高。我院5年间抢救产科DIC病人5例,现回顾总结分析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万军 《中国医药》2007,2(7):415-416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合并DIC的治疗措施。方法对15例确诊APL合并DIC的患者在积极治疗白血病及消除诱因的基础上,运用低分子肝素抗凝、补充新鲜冰冻血浆及浓缩血小板,有纤溶亢进表现者给予抗纤溶治疗。结果治愈12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2例。结论APL合并DIC的治疗措施以全反式维甲酸、亚砷酸诱导缓解及适时化疗,消除诱因,早期予低分子肝素抗凝并积极补充血小板及新鲜冰冻血浆,有纤溶亢进时适当抗纤溶治疗,可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重型胎盘早剥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文杰  朱斌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0):1674-1674
目的 了解重型胎盘早剥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特点,探讨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重型胎盘早剥并发DIC1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剖宫产结束分娩,其中子宫次全切除3例,占27%。并发出血性休克4例,占36%。并发死胎5例,占46%。11例中活胎活产儿6例,分娩后均并发新生儿窒息,其中3例经抢救后新生儿死亡,另外3例经抢救后新生儿存活。结论 重型胎盘早剥并发DIC早期诊断及及时处理,可降低孕产妇病死率及围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0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早期预防及诊治方法。方法分析我院10例产科引起DIC可能的原因、实验室检查及诊治方法。结果9例为剖宫产结束分娩,其中2例子宫次全切除术,1例自然分娩,上述10例均治愈。结论对产科可易发生DIC的高危患者.必须熟练掌握DIC的早期诊断和处理原则,尤其是及时有效地处理诱发DIC的疾病以预防或减少DIC的发生,从而降低DIC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1病例介绍患者女 ,22岁 ,G1P0 孕36+3 周 ,因胎动消失1天 ,阵发性下腹痛12小时于2002年4月3日17时30分急诊入院 ,神志清楚 ,痛苦表情 ,面色苍白 ,T37℃,P98次/min,R22次/min,BP105/50mmHg,产检头位 ,胎头浮 ,无胎心 ,子宫张力大 ,压痛明显 ,无阴道流水流血 ,宫口开0.5cm ,血WBC25.8×109/L,RBC2.69×1012/L,PLT79×109/L,GR78.9 %,HGB86g/L,PT19.7s,INR1.82,APTT41.7s,FiB1.4g/L。…  相似文献   

14.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产科的危急重症,易导致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极高[1]。护理人员对此病要有深刻的认识,密切观察和护理,及早发现并发症,提高抢救的成功率。笔者在近几年的临床工作中曾参与抢救10例由病理产科导致的DIC病人,现报告抢救中的护理体会。1临床资料收集2002~2007年我院产科ICU抢救的患者10例,年龄23~35岁,平均32岁。7例剖宫产,3例阴道分娩,产后均阴道出血不止,出血不凝,出血量1000~2000ml,早期出现休克,腹部切口及穿刺部位出血,皮下淤斑,意识障碍乃至昏迷,尿少甚至无尿。全部病例均多次复查血小板,显示血小板呈进…  相似文献   

15.
曹耀辉  阎华 《河北医药》2006,28(10):973-974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病急,病情凶险,母婴病死率已跃居孕产妇死亡之首.如何早期诊断、把握时机正确治疗是抢救DIC的关键.本院收治的DIC孕产妇患者共9例,均抢救成功.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4例产科DIC的临床资料。结果痊愈14例。结论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案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收治的28例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孕妇作为本次临床观察的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孕妇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原因及其临床表现,探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8例孕妇均抢救成功,无产妇死亡病例;子宫全切除的患者有3例,次全子宫切除患者1例,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患者6例。胎儿情况,新生儿存活27例,宫内死亡1例,死胎4例,新生儿死亡率为15.62%。患者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有明显区别。在治疗后,患者的凝血功能有着明显改善。结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主要是及时并且有效地将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去除,同时进行有效的止血、补充血容量等相关的对症治疗。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及再次开腹探查时加行B-Lynch子宫缝扎术,对保留子宫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6例产科急性DIC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熟悉产科急性DIC临床表现,及早做出诊断,积极治疗诱发产科急性DIC的原发疾病,及时去除病因是抢救产科急性DIC成功的关键;根据诱发疾病及DIC的发展阶段,合理使用肝素及补充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手段.结论 产科急性DIC发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只要及时诊断、合理治疗,可显著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产科最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病急骤,病情凶险,如果抢救不及时,母婴死亡率高。近年来,由于诊断和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死亡率已明显下降,并且对DIC的治疗已达成许多共识,如去除病因,输新鲜血,补充凝血因子等,但肝素的应用一直有所争议。我院自2002年6月-2007年6月,共遇到并抢救产科DIC 15例。现将我院产科DIC 15例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多种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复杂的病理过程和严重的出血综合症。产科领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产科严重并发症。对母儿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现将我院9年来收治的22例产科DIC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