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医"乳房""乳汁"之说已久,惜后发挥甚少,尚未形成理论体系。当今乳房疾病患之者众,求于中医治疗者也多,临证惑而有憾。今集临证之得,抒以己见,引乳房"三部"说、乳液"圣液"论、乳液"乳流"辨、乳液诊察发挥诸端以臻至善。  相似文献   

2.
乳腺增生性疾病相当于中医的乳癖,中医药治疗该病有其独特鲜明的优势。专家团队在长期乳腺疾病临证中学习古人经验,推陈出新形成独到的乳腺增生性疾病诊疗思维。同时认为乳腺增生性疾病的发病因素主要为情志内伤,郁怒忧思;病机为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气血瘀滞乳络;病位为乳房。临床症见情绪忧郁、双胁胀痛、乳房疼痛和乳房肿块。单纯的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止痛消癥非能全部奏效。结合“轻可去实”法内涵的演变,三因制宜,总结出“轻宣气机”“轻以调中”“轻化湿邪”三大法则以用于治疗岭南地区妇女之乳腺增生性疾病,临证重视药物选材之轻便,剂量之轻微,味道之淡薄,辅以中医特色外治,并将中医外治法贯穿于诊疗当中,从而因症思辨,因证施治,有法可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国家级名老中医曾斌芳教授临证施治验案撷萃。全篇以五行学说为理论依据,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思想为临证指南,着重阐述中医长养、化育之"土"于五行中所居"灌四傍"的中心地位。曾教授秉承"内伤脾胃,百病由生",阐微发挥,以此临证屡获奇效。  相似文献   

4.
舌诊是中医望诊重要内容之一,不同医者临证体悟不同。江苏省名中医朱建华教授,从医四十余载,临证殊重舌象,长于紧扣舌象,察辨病机,多能辨中肯綮,应手瘥疾。胆囊炎治以清利肝胆是世医辨治胆病之常法,本文围绕朱师"以舌辨胆,鉴舌治胆"之临证思路,选取"寒湿内阻"及"气滞瘀血为主合并湿热"胆病验案两则,旨在从"借鉴舌象"切入,促进中医辨证具体化,为打破固囿,提高胆病中医辨治疗效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5.
胡思荣教授辨治咳嗽,灵活运用八纲辨证,参考五行,把握整体、咳嗽之本,重点在痰和气,发挥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之优势,临证效如浮鼓。  相似文献   

6.
正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欲求前人之经验心得,医案最有线索可寻,循此钻研,事半功倍。(近哲章太炎先生之语)医案是检验、比较名中医名家中医临证经验和临证思辨特点的原始依据;医案是学习名中医名家中医临证经验和临证思辨特  相似文献   

7.
王正值 《江苏中医药》2002,23(12):45-45
辨证论治体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及其临床实践运用的基本特点,历代医家对疾病表现、发展规律及诊治,积累了十分丰富的临证经验.随着现代医学日益发展,中医临证必须辨病,更应准确辨证,分析"证"的成因、性质及其中的错综复杂关系,据"证"而治,才能获取佳效,兹举两案以说明之.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现代医学"生物电现象"与中医"开阖枢"理论相通之处,以"电压门控离子通道"解"开阖枢"之"枢"、以"动作电位的去极相及其产生原理"解"开阖枢"之"开"、以"动作电位的复极相及其产生原理"解"开阖枢"之"阖",探究中医"开阖枢"理论的现代医学原理,为拓展中医临证思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曹式丽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形成特色中医肾病辨治思维,临证强调诊疗动态观念,重视时效性,将"瘀毒"为代表之标实毒损证视为影响糖尿病肾病进展的核心环节,多以"清、温、消、和"法治之,临床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10.
正产后乳汁淤积是哺乳期产妇常见病之一,是指产后乳汁正常排出受阻,乳汁留滞于乳腺管内的一类疾病,一般表现为乳房发热、肿胀、乳内肿块等,严重者出现乳汁不行、乳房硬结、乳腺脓肿以及情绪焦虑、烦躁等症状,常可诱发急性乳腺炎[1]。中医古籍多有记载"妒乳""吹奶""产后妒乳""产后吹奶"之名,内外治法皆可用之。本病临证多见也多有报道,中医治疗极具"简、便、廉、验"之特征,取效甚多,确有独到之处。刍议之不啻为产后乳汁淤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sw-3101乳腺病治疗仪联合天冬素片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68例产后乳汁淤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4例,对照组按传统的局部热敷按摩后行人工挤奶及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给予乳腺病治疗仪联合天冬素片治疗后配合母乳喂养指导。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病治疗仪联合天冬素片治疗乳汁淤积比传统方法具有见效快、无痛苦、无损伤、费用低、[0]不影响哺乳等优点,是目前治疗乳汁淤积的好方法,对于恢复产妇健康,提高母乳喂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泌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所调节,胎盘娩出后,乳房开始入泌乳状态,且乳量逐渐增多,“断奶”后,乳汁就会慢慢消失。泌乳主要包括三个生理过程。一是乳汁的生成,这是由下丘脑和垂体前叶来控制的,二是乳汁分泌,乳腺细胞产生乳汁,分泌到腺泡内;三是乳汁的排出,吸吮刺激使脑垂体后叶释放催产素,刺激乳汁溢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8例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92例)和对照组(86例);治疗组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对照组给予蓝光光疗,疗程7天。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1);且治疗组血清胆红素下降较对照组显著(P<0.01)。结论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替硝唑乳药浓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替硝唑乳汁浓度并对产后妇女乳汁中的药物含量进行监测。考察是否对乳儿有潜在的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Spherisorb C18柱(3.9 mm×150 mm,10μm),甲醇-0.01 mol·L-1磷酸二氢钠为流动相,甲硝唑为内标,紫外检测波长320 nm,流速为1.0 mL·min-1。结果 替硝唑在2.25~18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5,在3种不同浓度下,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4%,100.61%,100.07%。结论 该方法的建立为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了保证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隐匿性乳腺癌45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隐匿性乳腺癌(OBC)的诊断、治疗及其预后情况,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患者生存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88年8月至2009年8月45例隐匿性乳腺癌患者的诊断治疗经过及随访结果。结果:本组行乳腺癌根治术23例,改良根治术18例,腋下肿块切除加单纯乳房切除3例,腋下肿块切除1例。术后11例予以辅助化疗加放疗及内分泌治疗。随访33例,5~10年(平均7.2年),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7.7%和57.2%。结论:影像学检查能提高诊断准确率,连续切片结合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原发灶的检出;术前化疗、手术治疗、配合术后辅助治疗是适宜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因子Livin在三阴性及非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0例三阴性乳腺癌及112例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Livin的表达情况,比较Livin在2种乳腺癌中表达差异。结果 Livin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8.0%,在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42.9%,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三阴性乳腺癌中,Livin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腋下淋巴结转移均显著相关(P均0.05),与年龄、肿瘤大小、乳腺癌家族史及组织学分级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在非三阴性乳腺癌中,Livin的表达与腋下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乳腺癌家族史、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结论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相比,Livin在三阴性乳腺癌异常表达更为显著,提示Livin的表达可能作为评估三阴性乳腺癌浸润进展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品,母乳喂养对产妇及婴儿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强母乳喂养宣传教育,对孕妇进行孕期乳房保健指导及产褥早期乳房护理,可加强对母乳喂养的认识,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中医“乳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62例中医临床诊断为乳癖患者的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图的特点,比较与病理诊断的差异。结果:62例“乳癖”患者中34例经超声诊断为乳腺增生,病理确诊为乳腺增生30例,超声与病理符合率88.2%,24例经超声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病理确诊为乳腺纤维瘤20例,符合率83.3%,4例经超声检查为乳腺癌,病理确诊为乳腺癌3例,符合率75%。讨论超声具有形象、客观、量化的特点,对中医“乳癖”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在三阴性乳腺癌及非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30例三阴性乳腺癌及112例非三阴性乳腺癌的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组乳腺癌组织中PTEN的表达情况及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PTEN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37.7%(49/130),在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50.9%(57/112),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三阴性乳腺癌中,PTEN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腋下淋巴结转移均相关(P均0.05),而与年龄、肿瘤大小、乳腺癌家族史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均0.05)。在非三阴性乳腺癌中,PTEN的表达与腋下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年龄、肿瘤大小、乳腺癌家族史、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均0.05)。结论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相比,PTEN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低表达更为显著,提示PTEN的表达可能成为判断三阴性乳腺癌浸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