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前给予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负荷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患者血清水溶性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及左室射血分数的影响。方法将72例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负荷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PCI术前基础治疗,负荷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同时于PCI术前12 h顿服瑞舒伐他汀20 mg,术前2 h再追加瑞舒伐他汀20 mg。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30 d抽取静脉血,检测患者血清sLOX-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MB(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脑利钠肽(BNP)等水平;两组患者于术前及术后30 d通过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24 h血清hs-CRP、sLOX-1均明显升高(P<0.05),心肌损伤标准物CK-MB、cTnI亦明显升高(P<0.01);但负荷治疗组hs-CRP、sLOX-1、CK-MB、cTnI升高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d负荷治疗组血清hs-CRP、sLOX-1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在术后24 h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术后30 d出现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未见显著差异。与对照组比较,负荷治疗组在术后30 d LVEF显著提高(P<0.05)。结论 NSTEACS患者PCI术前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能明显减少PCI术后sLOX-1水平,减轻患者的心肌损伤及炎性反应,提高患者LVEF,且其独立于他汀类药物的调脂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PCI术后炎症变化的影响。方法将32例ACS患者冠脉造影术后(CAG)随机分为两组,A组(16例)ACS患者CAG术后即刻加用替罗非班。B组(16例)ACS患者CAG术后仅给常规治疗。ACS患者CAG术后应用替罗非班前、PCI术后第1、7天测血清hs-CRP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含量。结果替罗非班组(A组)患者较常规治疗组(B组)患者hs-CRP、MMP-2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替罗非班能明显降低ACS患者PCI术后血清hs-CRP和MMP-2水平。  相似文献   

3.
阿魏酸钠对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对人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后的再狭窄是否具有预防作用,并观察PCI前后内皮素1(ET-1)与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行冠脉内支架安置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PCI术后予阿魏酸钠治疗。分别测量2组PCI术前,术后即刻、12 h、1 d、3 d、7 d的ET-1及NO水平。术后3 d行冠脉CT检查,测定支架处管腔面积,6 mo后再次行冠脉CT检查,测定支架处最窄处面积,分别计算2组6 mo后的管腔丢失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术后即刻及12 h的ET-1水平较术前明显增高,2组对比,各个时段的ET-1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 0.05);NO水平在术前2组无明显差异,在治疗组术后即刻NO水平为(1.7±s 0.6)ng·L-1,对照组为(1.7±0.5)ng·L-1,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12 h、1 d、3 d、7 d的NO水平,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6 mo后PCI术支架处的管腔丢失率在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0.39±0.28)%,(0.5±0.3)%,治疗组的管腔丢失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PCI术后应用阿魏酸钠,可能有在受体水平阻滞ET-1的作用,同时增加NO水平,从而抑制内膜的增生,为预防PCI术后再狭窄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陈志刚  黄陆力  岳兵  张永春 《中国药房》2012,(18):1693-1695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浆可溶性OX40L(sOX40L)水平的影响。方法:66例ACS患者设为ACS组,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支架组和替罗非班组,支架组给予常规PCI介入治疗,替罗非班组给予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另选择同期在我院疑似冠心病并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认冠脉无狭窄者30例为对照组。测定术前1天、术后即刻及术后24h、48h、10d血浆sOX40L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术前ACS组血浆sOX40L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ACS不同的临床类型中,心肌梗死(MI组)sOX40L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P<0.05);在不同的冠脉病变支数中,sOX40L和hs-CRP含量:三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及术后24h、48h、10d替罗非班组sOX40L水平显著低于支架组(P<0.05);替罗非班治疗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ACS患者血浆sOX40L水平显著上升,且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替罗非班可降低ACS患者PCI后血浆sOX40L水平。  相似文献   

5.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的变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血清C 反应蛋白 (CRP)的变化 ,并分析术后CRP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 :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病人 2 7例 ,行PCI;稳定性心绞痛组 :2 1例稳定性心绞痛病人 ,择期仅行冠状动脉造影 ,显示有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 ,而未行PCI,且两组病例均严格执行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 ;上述两组病人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术前、术后 1天 ,术后 14天外周静脉血清CRP ,并以冠脉造影正常病人 2 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正常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 (AP)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组 ,其血清CRP水平呈逐渐递增趋势 ,尤其是ACS组较稳定性心绞痛CRP水平升高更显著 ;PCI术后 2周血清CRP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 (P<0 .0 1)。结论CRP水平的急剧升高对急性心血管事件具有预测价值 ;介入治疗加剧了局部炎症反应 ,并随着血管开通 ,炎症反应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和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56例,将其分为3组:PCI组20例,仅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PCI+替罗非班组18例,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并在动脉穿刺完成后即刻静脉注入替罗非班10 μg·kg 1,3 min内注射完毕,随后以0.15 μg·min 1·kg 1 的剂量维持滴注24 h;CAG组18例,单纯行CAG。分别检测各组围术期血清一氧化氮(NO)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结果与PCI组比较,CAG组术后血清NO、vWF水平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 0.05);表明单纯造影对内皮功能无影响。PCI组术后血清NO水平显著降低,vWF水平显著增高(P<0.05=,PCI+替罗非班组与之相比,使用替罗非班后血清NO水平显著增高,vWF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替罗非班对血管内皮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改善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依洛尤单抗联合他汀降脂法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疗效及血清可溶性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肿瘤蛋白P53(TP53)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113例行PCI术的AC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6)及联合组(n=57),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治疗,联合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联合皮下注射依洛尤单抗注射液治疗,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2组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6个月后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清血脂水平及sLOX-1、TP53水平变化。结果 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6%(P<0.05);治疗后,2组TC、TG、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sLOX-1、TP53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联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联合组MACE总发生率8.7...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在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0年7月收治的ACS患者(ACS组)117例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68例,正常组84例为健康体检者。采用酶联免疫检测(ELISA)分析其PAPP-A水平。跟踪ACS、SAP患者治疗3周后血清PAPP-A水平变化。结果:PAPP-A在ACS患者血清中水平最高,与SAP患者和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而SAP患者和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周后ACS患者PAPP-A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05,P<0.01),而SAP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1,P>0.05)。结论:PAPP-A和斑块不稳定性有关,其水平检测有助于预测急性冠脉事件发生、危险程度以及康复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冠状动脉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浆妊娠相关蛋白(PAPP)-A的变化。方法本研究选取14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组。对照组按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组择期行PCI置入支架。分别于术后即刻、1、3、24、72h测定血浆PAPP-A的水平,分析比较2组术后患者PAPP-A的差异。结果对照组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组患者手术即刻、1h的PAP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组患者术后3、24、72hPAPP-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后体内PAPP-A合成增加,24hPAPP-A的改变达到高峰,72h已出现下降。该结果对临床研究PAPP-A在PCI术中的意义及测定该指标的时间选择上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采用冠状动脉造影(CAG)与血流储备分数(caFFR)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SAP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CAG指导的PCI治疗,观察组行caFFR指导的PCI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随访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植入支架数目、住院费用及造影剂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两组再住院率、复发率、再发心肌梗死率及靶血管重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AG指导相比,caFFR指导的PCI术可减少SAP患者植入支架数目,降低治疗费用,且未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豆静  刘寅 《天津医药》2012,40(9):885
摘要 目的:研究天津地区人群中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3′-非编码区(3′-UTR)188位点基因多态性情况,探讨LOX-1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AD)的关系。方法:冠心病组170例,均经冠脉造影(CAG)确诊;对照组140例,均经CAG排查。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对总研究对象的LOX-1基因3′-UTR 188位点多态性进行分析,比较该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和对照组比较,LOX-1基因3′-UTR 188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天津地区人群中LOX-1 3′-UTR 18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发病无明显相关性,不能作为冠心病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天津地区人群中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3′-非编码区(3′-UTR)188位点基因多态性情况,探讨LOX-1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AD)及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冠心病组170例,均经冠脉造影(CAG)确诊;对照组140例,均经CAG排查。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对研究对象的LOX-1基因3′-UTR188位点多态性进行分析,并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浆血脂水平。结果:冠心病组和对照组比较,LOX-1基因3′-UTR 188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总研究对象中T等位基因携带者(CT+TT)与CC基因型者血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p(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冠心病组与对照组中的CT+TT基因型者以上血脂水平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津地区人群中LOX-1基因3′-UTR188位点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发病及血脂水平均无明显关系,其不能作为冠心病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血清C_反应蛋白 (CRP)的改变及其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用散射光比浊法测定65例ACS患者及50例对照组血清CRP含量 ,ACS组均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及血管内超声 (IVUS)检查 ,根据冠状动脉病变在血管内超声显像上的管壁横断面分布将ACS组又分为ACS1(同心性斑块 )和ACS2(偏心性斑块或血栓形成 )。结果 :ACS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 ,ACS2组CRP水平明显高于ACS1组 (P<0.05)。结论 :炎症反应在AC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CRP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联素(APN)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住我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的患者共170例,其中ACS组95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38例和非紫绀先天性心脏病(NCHD)组37例。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分别测定患者外周血清HCY、APN及MMP-9水平;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根据CAG评定。结果①ACS组患者外周血清HCY、MMP-9水平均高于NCHD组和SA组患者(P均<0.05);外周血清APN水平ACS组患者均明显低于NCHD组和SA组患者;NCHD组与SA组患者间3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CS组患者外周血清HCY、MMP-9水平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而递增,而外周血清APN水平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而递减。结论①HCY、APN及MMP-9水平可能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病理生理相关。②HCY、APN及MMP-9水平的改变可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健康对照组及冠心病患者群血清纤维蛋白原(FIB)及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冠心病患者凝血功能紊乱、炎性因子表达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关系。方法:2007年10月~2008年8月于本院心内科行冠脉造影或冠脉CT患者195例,入院前均未行调脂治疗。按冠脉造影或冠脉CT结果分为健康对照组45例,冠心病患者150例,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109例。入院当时检测血清脂蛋白、FI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FIB,血清炎性因子MCP-1、hs—CRP、L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患者存在炎性反应、脂代谢和凝血功能紊乱。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相比,ACS患者hs—CRP、FIB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s—CRP水平与FIB正相关.表明二者可能主要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相关。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FIB较稳定型冠心病患者明显升高,表明hs—CRP、FIB水平与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相关,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上述指标的检测有利于判断病情.尽早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醛固酮、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60例,分为对照组(非冠心病组)48例和ACS组112例.冠脉造影检查前于升主动脉根部采血标本,测定醛固酮、PAI-1水平,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析其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按冠脉病变狭窄程度积分(Gensini 积分)将入选病例分为低、中、高分三组,观察Gensini积分高低与血浆醛固酮、PAI-1水平的关系,并分析醛固酮、PAI-1对ACS患者经皮腔冠脉内介入治疗(PCI)后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1)ACS组患者血浆醛固酮、PAI-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2)随Gensini积分升高,患者血浆醛固酮、PAI-1水平亦明显升高,三组患者血浆醛固酮、PAI-1水平:高分组〉中等组〉低分组(均P〈0.05).(3)ACS组患者血浆醛固酮与PAI-1呈显著性正相关(r=0.213,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醛固酮、PAI-1是ACS患者PCI术后30 d内MA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ACS患者血浆醛固酮、PAI-1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醛固酮与PAI-1之间的相互影响,并对ACS患者PCI术后的近期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评估临床疗效、心脏彩超、冠脉造影和脑利钠肽(BNP)的变化,进一步研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泵功能衰竭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象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我院ACS合并泵功能衰竭患者121例,男76例,女45例,年龄40~78岁,平均(67±11)岁,其中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STEMI)77例、ST不抬高心肌梗死(NSTEMI)3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4例,KillipⅡ级40例、KillipⅢ级45例、KillipⅣ级36例,符合IABP治疗适应证、排除禁忌证。方法随机分成IABP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基本药物治疗根据病情使用抗血小板、抗凝、抗心绞痛、抗心律失常、抗心衰(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所有患者均同意行冠脉造影和冠脉介入治疗(PCI),IABP组使用IABP治疗,对照组则无。评估:①临床疗效(心绞痛疗效和泵衰竭疗效)、平均住院日和30d病死率。②冠脉造影检查评估冠脉再通。③心脏彩超测定射血分数(EF值)。④血清脑利钠肽(BNP)变化。⑤IABP并发症。结果 IABP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基本资料、心绞痛、泵衰竭和基本治疗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①心绞痛疗效有效率和泵衰竭疗效有效率分别为94.7%vs81.6%(P<0.05)和85.8%vs61.2%(P<0.01)、住院日8.6dvs11.7d(P<0.01)、30d病死率1.6%(1/61)vs6.7%(4/60)(P<0.001)。②STEMI冠脉造影检查评估冠脉再通率90%(36/40)vs70.3%(26/37)(P<0.01)。③治疗前后EF值分别为35%→58%vs34%→43%,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前者比后者有明显提高(P<0.05)。④BNP治疗前后分别为4893±966→316±91vs4687±912→511±120(ng/L),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前者比后者有显著降低(P<0.01);⑤IABP并发症:明显出血3.2%(2/61)、血肿3.2%(2/61)、肢体血运障碍1.6%(1/61)、相关发热1.6%(1/61)、血小板减少4.8%(3/61),比对照组较多,但经对症处理好转、无严重和不可逆并发症。结论 IABP对ACS合并泵衰竭能够改善血流动力学、增加冠脉血供和增加冠脉再通,明显改善心绞痛和泵功能,临床疗效显著,无严重并发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取ACS患者(ACS组)105例和正常对照组90例,测定其PAPP-A及CRP水平,将105例ACS患者随机分阿托伐他汀20mg组(高剂量组,51例)和阿托伐他汀10mg组(低剂量组,54例),分别采用20mg和10mg阿托伐他汀治疗1周后,再次测定PAPP-A及CRP水平。结果:ACS组血清PAPP-A和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PAPP-A及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PAPP-A及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高剂量组的PAPP-A及CRP水平均低于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减轻ACS患者的炎症反应,稳定冠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2,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1,2,9,MMP-1,2,9)在高血压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正常组22例,高血压组(HBP组)26例,ACS组49例,HBP+ACS组47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HSA)检测各组血清MMP-1,2,9水平,免疫散射比浊法(immunoturbidimetric method)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分析HBP+ACS组阳性值的血清MMP-1,2,9水平,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结果:HBP+ACS组血清MMP-1,2,9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HBP组及ACS组(P〈0.01),MMP-1,2,9水平与血清CRP水平呈正相关。MMP—1,2,9水平用于HBP+ACS判断的临界值分别为33.25ng/ml、613.18ng/ml和241.14ng/ml,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3、0.858和0.895,MMP-9阳性似然比、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高于MMP-1和MMP-2,阴性似然比低于MMP-1和MMP-2。结论:血清MMP—1,2,9在HBP+ACS中呈高表达,提示血清MMP—1,2,9变化与高血压并发ACS发生发展有关,MMP-9作为预测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或破裂的血清学指标优于MMP-1和MMP-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