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舒剑渡  孟英韬  党利亨  宋力 《天津医药》2011,39(10):960-961
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98%~99%的PKU是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突变导致肝脏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使苯丙氨酸不能正常转化为酪氨酸,苯丙氨酸及其代谢物在体内异常蓄积而致病。1983年PAH基因被成功克隆[1],迄今已经发现PAH基因有530多种致病突变可导致PKU。  相似文献   

2.
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EC1.14.16.1)是体内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的关键酶。PAH肽链合成障碍导致其活性降低或缺如,造成苯丙氨酸(Phe)羟化受阻,Phe在体内蓄积。编码PAH的基因发生突变是导致PAH肽链合成障碍,使其活性降低或缺如的原因。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是检测DNA突变的一种常用技术,该方法既可检测已知突变,又可筛查未知突变基因或进行连锁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苯丙酮尿症(PKU)是典型的氨基酸代谢病之一,是第一个可以早期诊断、治疗,能很好地改变预后的先天性代谢病。PKU属于单基因隐性遗传病,本病因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PAH),使患儿血苯丙氨酸含量显著升高,干扰脑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十堰市苯丙酮尿症(PKU)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的突变特点,以指导产前诊断.方法 纳入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十堰市确诊的PKU患儿15例为研究对象,应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患儿PAH基因全部外显子及其启动子区域序列.结果 30个PAH等位基因中,突变基因出现19个,占63.3%,类型共10种.突变类型主要为R243Q、R241C、Y365X、R111X,其余均为散在发生突变,对比国内外文献及PAH相关国际数据库,未见新的基因突变类型.结论 十堰市PAH基因突变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R243Q、R241C、Y365X、R111X为其主要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分析唐山市苯丙酮尿症(PKU)患儿筛查结果及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突变的情况。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唐山市新生儿303 777例,通过茚三酮免疫荧光法检测新生儿足跟血中苯丙氨酸(PA)含量。再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基因测序的方法对筛查出的PKU患儿PAH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303 777例新生儿初步筛查共发现609例可疑阳性,召回其中411例(67.49%)进行复查,确诊42例(13.8/10万)。42例PKU患者的PAH基因测序显示,在84条染色体上共检测到62个(73.81%)12种突变,其中错义突变8种,无义突变2种,缺失突变1种,剪接突变1种。患者PAH基因突变分布在第2、3、6、7、9外显子上,其中第7外显子最多(35个,56.45%),其次为第3外显子(14个,22.58%)。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为Exon7-R243Q(18个,29.03%)和Exon3-R111X(10个,16.13%)、Exon7-R261Q(10个,16.13%)。筛查中发现1例典型PKU患儿,该患儿在PAH基因外显子区域同时发现2处杂合突变:c.208-210delTCT(缺失突变)和c.964G>A(鸟嘌呤>腺嘌呤)。结论 唐山市新生儿PKU发病率略高于全国,PAH基因突变以错义突变为主,第7外显子是唐山市患儿PAH基因高频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6.
血浆苯丙氨酸 (Phe)浓度高于 0 .12 mm ol/L ,称高苯丙氨酸血症 (hyperphenya- aninemia,HPA)。本病是肝内缺乏 Phe羟化酶 (PAH)导致 Phe代谢障碍引起代谢缺陷。也可因辅助因子四氢生物喋呤 (tet- rahr,rodior- erin,BH4 )缺乏引起 ,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HPA分为经典型苯丙氨酸酮尿症(classic- phenylketonuria,PKU,非 PKU高 Phe血症和 BH4 缺乏症三大类 ,是目前可以治疗的先天性代谢障碍病之一。我院 1999— 0 9~ 2 0 0 1— 0 3用细菌抑制法 (Guthrie)在新生儿疾病筛查确诊 2 0例高 Phe血症 ,经早期低 Phe饮食治疗 ,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韦海珠  梁冬 《中国药房》2012,(34):3239-3241
目的:结合国内外肺动脉高压(PAH)药物的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探索适合我国临床需求的治疗PAH药物。方法:介绍当前世界上公认的、在肺动脉高压治疗领域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几类新型PAH药物:钙通道阻滞药、前列环素、内皮素受体拮抗药、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Rho激酶抑制剂;介绍我国特有的中医药对PAH的治疗。结果:新型PAH治疗药物显现出巨大的潜力,但在我国治疗PAH的新型药物种类相对较少,且价格昂贵,绝大多数患者难以承受;而中医药以其特有的治疗机制和治疗效果,深受广大基层医务人员及患者的青睐。因此将新型PAH药物与中医药联合应用将会为PAH治疗带来曙光。结论:新型PAH药物与中医药联合治疗可能为PAH治疗开辟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肺动脉高压(PAH)是常见的临床疾病,内皮素(ET)在PAH的发生机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临床研究显示,ET受体拮抗剂治疗PAH疗效良好,该类药物可能成为治疗PAH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9.
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类快速进展且病情严重的肺血管疾病,被称为"心血管中癌症"。在1990年前,市场上并无针对PAH治疗的有效药物,为PAH的传统药物治疗时代。1990年后,随着依前列醇的临床应用开启了PAH的靶向药物治疗时代。目前,针对PAH的三大经典途径,即一氧化氮通路、前列环素通路和内皮素受体通路的靶向药物陆续进入临床。这些药物虽无法根治PAH,但可使PAH患者的生存期得到有效延长。本文就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以期为PAH的临床治疗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0.
范倩  巩路  魏蔚  孙文闻 《天津医药》2013,41(1):9-11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并发肺动脉高压(PAH)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筛查方法。方法对61例临床确诊为pSS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检查,应用三尖瓣反流速度来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依据PAH诊断标准将其分为PAH组(10例)和非PAH组(51例),收集2组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胸CT扫描和超声心动的检测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1)61例pSS患者中并发PAH者占16.4%,PAH组中PASP为31~64mmHg,平均(40±9)mmHg,其中4例无任何与PAH相关的临床表现,PAH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无关。(2)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发热、干咳、胸闷或胸痛、心悸、进行性呼吸困难、雷诺现象、胸腔积液和肺间质病变,PAH组雷诺现象、心悸、肺间质病变的发生率高于非PAH组(P<0.05),PAH组的补体C3水平低于非PAH组(P<0.05)。(3)PAH组瓣膜受累达100%,其中2例仅伴有右心系统扩大,3例同时出现左心和右心系统扩大,PAH组左房内径、右房内径、右室内径、肺动脉内径高于非PAH组(P<0.05或P<0.01)。结论 pSS并发PAH并不少见,患者即使无相应临床症状,也应行超声心动筛查,这对PAH的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恶性淋巴瘤中基因重排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恶性淋巴瘤组织样本,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别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BCL-6、BCL-2、MALT1、CCND1、C-MYC和ALK基因重排.结果 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中BCL-6基因重排的阳性率为29.03%(9/31),滤泡性淋巴瘤中BCL-2基因重排的阳性率为61.11%(11/18),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中MALT1基因重排的阳性率为47.37%(9/19),套细胞淋巴瘤中CCND1基因重排的阳性率为88.88%(8/9),Burkitt淋巴瘤中C-MYC基因重排的阳性率为100%(2/2)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ALK基因重排的阳性率为75.00%(6/8).结论 基因重排对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2.
非病毒基因载体的出现,为基因治疗提供了低毒、易于大规模制备的载体。但与病毒载体相比,非病毒基因载体的转染效率仍然偏低,阻碍了非病毒基因载体的临床应用。本文旨在探讨精蛋白在改进非病毒基因载体方面的应用,希望通过合理的载体设计与优化,制备出一种高效、低毒的基因载体。  相似文献   

13.
董德琼  杨渝浩  彭理年  肖瑜 《贵州医药》2001,25(11):975-977
目的:应用PCR-SSCP技术直接快速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支杆菌rpoB,katG及ahpC基因突变,评价此方法用于结核分杆菌利福平(RFP)及异烟肼(INH)耐药性试验的意义。方法:以结核分支杆菌H37Rv为对照,30例耐RFP(单耐或多耐)、21例耐INH(单耐和多耐)的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及10例敏感菌株;39例菌阳肺结核患者及30例非结核 性肺部疾病患者痰标本,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痰标本和菌株中的结核杆菌rpoB,katG,ahpC基因突变,并与药敏试验对照。结果:PCR-SSCP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支杆菌rpoB,katG及ahpC基因突变的阳性率分别为79%(31/39)、46%(18/39)及5%(2/39).结论:PCR-SSCP可望成为直接检测临床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及耐异烟肼的快速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采用1个载体编码2个shRNA技术, 构建Livin基因和Survivin基因联合靶向的siRNA重组表达载体, 研究其对人大肠癌细胞生长协同抑制的增效作用。构建Livin基因和Survivin基因联合靶向的siRNA重组表达载体并转染大肠癌细胞, 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Livin基因与Survivin基因的表达, 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处理后细胞的凋亡效应。经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证实Livin基因和Survivin基因联合靶向的siRNA重组表达载体构建成功, 它对大肠癌细胞Livin和Survivin mRNA的抑制率分别为27.90%和32.24%, 对Livin和Survivin蛋白表达的抑制率分别为22.28%和40.86%,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率为 (11.69 ± 1.37) %, 但协同干扰作用比单独干扰Livin基因或Survivin基因弱。Livin基因和Survivin基因联合靶向的siRNA重组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能抑制Livin基因和Survivin基因的表达, 但协同抑制作用比单独干扰Livin基因或Survivin基因弱。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通过遗传学途径筛选新抗生素和新活性物质的方法不断出现.本文综述了采用基因工程手段激活沉默基因以开发新型抗生素和活性物质的发展动态.较为具体的介绍了两个采用此种方法取得成功的实例,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婴儿双歧杆菌对实体瘤低氧区的靶向效应,构建肿瘤厌氧靶向双自杀基因治疗系统pH2/CD和pH2/UPRT。方法用PcR的方法从质粒pGEX/CD和pGEX/UPRT中扩增出CD基因和UPRT基因,用内切酶BamHI和SalI酶切CD基因,UPRT基因和质粒pH2,分别连接后重组于大肠杆菌中。用电转化的方法将重组质粒转人婴儿双歧杆菌中。通过双酶切和基因测序的方法检验质粒pH2/CD和pH2/UPRT的正确性,RT—PCR检测该系统的mRNA表达。在黑色素瘤B16-F10细胞上检测该系统的体外肿瘤细胞杀伤效果。结果成功地将CD基因和UPRT基因转入了乳酸菌表达质粒pH2,在纯化后的质粒被双酶切后,CD基因被分割为6.9kb和1.3kb的两部分,UPRT基因被分割为6.9kb和620bp的两部分。CD基因和UPRT基因的测序结果表明序列与Genebank公布的序列一致。RT—PCR检测到CD和UPRTmRNA的明显表达。黑色素瘤细胞的低存活率证明pH2/CD,pH2/UPRT自杀基因治疗系统对黑色素瘤的强大杀伤作用。结论肿瘤厌氧靶向双自杀基因治疗系统pH2/CD,pH2/UPRT构建成功并显示出强大的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Introduction: Gene therapy is the challenging area of biotechnology. Despite its promise for critical diseases, it has serious safety and efficiency issues, particularly with regards to gene transfer systems.

Areas covered: We examin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with gene transfer systems and addressed problems this technology. We then searched patent applications about in the area from the Patentscope online system, the international patent database. We analyzed the data obtained to get a general idea about gene delivery systems designed for future use and assessed approaches for more efficient, safer and valid delivery systems.

Expert opinion: When quality assurance terms are fulfilled, some of these issues (genetic changes, mutations) could be minimized during the production process. Modification of vectors for improving their efficiency and safety or development of alternative transfer systems could be the solutions for these problems. Gene transfer technologies are important for gene therapy and should demonstrate effective, target-specific and acceptable safety profiles. For this reason, searching for alternatives to current systems is a necessity.  相似文献   


18.
RT-PCR检测胃癌NY-ESO-1抗原的表达及其基因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NY-ESO-1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以便了解胃癌患者是否可以使用NY-ESO-1抗原为基础的疫苗治疗。方法 采用RT-PCR方法检测NY-ESO-1基因在60例胃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分子克隆的方法从胃癌组织中克隆了NY-ESO-1 cDNA。结果 NY-ESO-1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5%(33/60),在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未见表达,克隆的NY-ESO-1 cDNA序列与GenBank报道一致。结论 NY-ESO-1基因在胃癌中呈高表达率,NY-ESO-1抗原可以被具有HLA-1类分子限制性CIL识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福建地区汉族健康人群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分布特点。方法抽取福建地区汉族健康人79例,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法(PCR-RFLP)测定VDR基因TaqI酶切位点多态性分布。结果 VDR基因TaqI酶切位点有两种基因型,TT、Tt两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81.01%、18.99%。T等位基因频率占90.51%,t等位基因频率占9.49%。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χ^2=0.87,P〉0.05),具有群体代表性。结论福建地区汉族健康人群VDR基因TaqI酶切位点多态性的分布与其他地区人群的分布,存在差异,可能为种族差异及环境因素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0.
Survivin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端区重复扩增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TRAP—ELISA)方法检测大肠癌及其癌旁组织survivin mR—NA表达和端粒酶活性情况。结果:(1)65%大肠癌组织表达survivin mRNA,而癌旁组织25%表达。Survivin基因表达与肿瘤大小、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2)大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9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5%,端粒酶表达阳性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分化不良程度显著相关。(3)Survivin mRNA表达与端粒酶活性明显相关。结论:Survivin基因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作用。端粒酶可作为诊断大肠癌的标志物。Survivin表达上调和端粒酶激活可能通过各自不同的信号途径在大肠癌变中发挥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