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腔内技术在主动脉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1990年阿根廷医生Parodi的首次成功地经股动脉植入腔内移植物治愈腹主动脉瘤 (abdominalaorticaneurysm ,AAA) ,在此后 10余年中 ,腔内技术的发展使主动脉疾病的治疗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在发达国家的多数血管外科中心AAA腔内隔绝术已经替代了半数以上的开腹手术 ,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和胸主动脉瘤的治疗中 ,腔内技术的使用也日益普及。一、AAA腔内隔绝术 (EVE)AAAEVE虽然在刚开始时也经历过“怀疑的观望和谨慎的接受”阶段 ,但数年后便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 ,在近来进行的许多关于…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颅内动脉瘤电解脱铂金圈 (EDPC)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 ,探讨手术时机及术中操作注意事项。方法  1999年 2月至 2 0 0 4年 7月用EDP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5 8例。其中 5 6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病例 ,术前Hunt&Hess氏分级 :Ⅰ级 36例 ,Ⅱ级 12例 ,Ⅳ~Ⅴ级 8例。本组 5 8例 6 0个动脉瘤 ,均采用EDPC治疗。放置铂金圈过程中及解脱后及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以了解动脉瘤腔栓塞情况。结果  5 8例中 ,前循环动脉瘤 5 1例 ,后循环动脉瘤 7例。多发性动脉瘤 3例。 5 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 6 0枚动脉瘤 ,5 8枚动脉瘤栓塞成功 ,2枚因载瘤动脉严重痉挛失败 ,手术成功率为 96 .6 %。按动脉瘤的填塞程度分为 :完全填塞 4 4 (75 .9% )例 ;不完全填塞 12 (2 0 .7% )例。本组非血栓性并发症发生率 6 .9% ,1例因EDPC疝入载瘤动脉发生偏瘫。无血栓形成及血栓性栓塞并发症 ,本组无死亡病例。本组 4 1例患者经 1~ 4年随访 ,无SAH再复发病例。结论 EDPC栓塞治疗动脉瘤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其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后尿道狭窄或闭锁的腔内治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腔内冷刀切开及瘢痕电切治疗外伤性后尿道狭窄或闭锁手术成功率。方法 回顾分析 60例外伤性后尿道狭窄或闭锁患者行尿道内切开及尿道瘢痕电切术治疗。梗阻程度 :狭窄 49例 ,长度0 .2~ 2 .5cm ,平均 1 .6cm ;闭锁 1 1例 ,0 .3cm~ 1 .5cm ,平均 0 .9cm。结果  50例 (84% )手术成功 ,其中 46例一次腔内手术成功 ,4例因狭窄复发而行二次手术成功 ;1 0例腔内手术失败而改为开放手术治疗。术后均定期行尿道扩张 ,2 2例行腔内手术患者术后 3~ 1 2个月复查尿流率 ,最大尿流率 1 4~ 35(2 0 .2± 8.9)ml/s,平均尿流率 1 0~ 2 6(1 6 .1± 5 .8)ml s。结论 腔内冷刀切开及瘢痕电切治疗骨盆骨折致后尿道狭窄或闭锁 ,方法简单、安全、疗效好、可反复治疗、创伤小 ,是该症治疗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胸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与传统手术的护理特点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是近年来血管外科治疗的重大进展 ,我院 1999年 9月~ 2 0 0 1年12月共完成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 80例 ,完成传统的开胸行人工血管置换术 2 6例。本研究以同期进行的两种手术方式进行对比 ,借此探讨腔内隔绝术的护理特点。资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1999年 9月~ 2 0 0 1年 12月共行胸主动脉瘤手术 10 6例 ,其中传统人工血管置换术 2 6例 ,男 16例 ,女 10例 ,年龄 (37± 10 )岁 ;腔内隔绝术 80例 ,男5 4例 ,女 2 6例 ,年龄 (45± 9)岁。二、术后护理传统手术组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全麻 ,术后均进入ICU病房…  相似文献   

5.
腔内隔绝术 (EVE)用于腹主动脉瘤 (AAA)的治疗是一种微创新疗法[1] ,国内外已陆续开展[2 4 ] 。通常需动脉瘤远近端有合适长度的正常血管以供支架 人造血管 (SG)锚定才能将动脉瘤完全彻底隔绝 ,达到完美治疗效果。在AAA远端血管有变异时 ,单纯“介入”方式将难以完成腔内治疗的要求 ,需联合手术处理[5,6 ] 。我们曾遇到双侧髂动脉严重变异 ,即髂总动脉消失、髂内外动脉直接开口于AAA的病例并成功进行了EVE术。资料和方法一、病例资料患者男 ,72岁。体检发现AAA 2年。 2年来经外院CT监测 ,发现瘤体年增长速度超过 1.5…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手术夹闭及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适应证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 1992~ 2 0 0 3年收治的 34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术前状况、动脉瘤的大小、形状、部位、治疗效果及脑血管造影 (DSA)的随访结果。结果  2 36例行开颅夹闭手术 ,2 1例出现各种术后并发症 ,6例因术后出血再次手术 ;死亡 9例 ;87例术后 3个月或 6个月DSA复查 ,其中 3例因动脉瘤夹移位而再次手术夹闭。 10 3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 ,4例出现一过性偏瘫或失语 ,经保守治疗后消失 ;6 3例不同时期DSA随访 ,6 2例动脉瘤栓塞良好 ,未再显影 ,1例动脉瘤复发 ,再次栓塞。 6例保守治疗 ,自动出院。结论 手术夹闭适合于动脉瘤位于前循环、因血管痉挛或解剖原因微导管不能到位的、瘤体小于 3mm动脉瘤 ;动脉瘤破裂发生危及生命的颅内血肿者 ,应手术清除血肿 ,同时夹闭动脉瘤。血管内栓塞适合大多数动脉瘤 ,尤为适合于动脉瘤位于后循环动脉瘤 ,随着Remodeling技术和颅内血管支架的应用 ,宽颈动脉瘤适合血管内栓塞 ,适应证越来越宽。对于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的比较缺乏大宗病例的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7.
瘤腔内注射纤维蛋白胶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内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漏是腹主动脉瘤 (AAA )腔内隔绝术 (EVE)所特有的并发症 ,内漏的存在说明动脉瘤未与循环系统完全隔开 ,动脉瘤有继续增大甚至破裂的可能 ,可导致AAAEVE的失败。我们应用瘤腔内注射纤维蛋白胶 (FG医用生物蛋白胶 ,广州倍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 )来治疗 3例术中Ⅰ型即时性内漏 ,现报道如下。资料、方法和结果一、患者资料自开展EVE以来 ,136例AAA患者在我院接受治疗。术中即刻发生近端Ⅰ型内漏 17例(12 .5 % ) ,远端Ⅰ型内漏 19例 (13.9% )。对于其中3例患者采用了瘤腔内注射促凝血药物纤维蛋白胶的方法来治疗内漏 ,1…  相似文献   

8.
自 1 999年 2月至 2 0 0 0年 3月 ,我们采用可电解脱性铂金圈 ( guglielmidetachablecoil,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6例 ,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材料和方法(一 )一般资料 男 2例 ,女 4例。年龄 56~ 66岁 ,6例均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病人。在出血后 1 5d~ 1年施行介入治疗。(二 )血管造影所见 本组 6例均做了DSA造影。 ( 1 )动脉瘤部位 :本组 6例中 ,前交通动脉瘤 1例 ,后交通动脉瘤 2例 ,颈内动脉 脑膜垂体干、基底动脉 小脑上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各 1例。 ( 2 )动脉瘤大小 :6例…  相似文献   

9.
脑动脉瘤发病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据报道脑动脉瘤的人群发病率从 0 .4 %~ 3.6 %到 3.7%~ 6 %不等。动脉瘤破裂的发生率 (占动脉瘤人群 )为 1%~ 2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年发生率为 6 / 10 5~ 10 .5 / 10 5。在未经治疗的破裂动脉瘤 ,第 1个 2 4h内再次破裂出血的发生率为 3%~ 4 % ,第 1个月内再次破  相似文献   

10.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和髓鞘碱性蛋白质 (MBP)是脑损伤的标志物之一。有关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患者脑脊液 (CSF)或血清中NSE和MBP含量与其病程的发展及预后关系的报道不多。我们对 2 8例动脉瘤性SAH患者脑脊液中NSE、MBP含量进行了检测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 2 8例收入我科治疗并经CT、脑血管造影及术中证实的颅内动脉瘤破裂致SAH的患者 ,其中男 17例 ,女 11例 ,年龄 45~ 6 6岁 ,平均 5 8 42岁。全部患者均于发病后 3d内入院。其中颈内动脉瘤 13例 ,前交通动脉瘤 11例 ,…  相似文献   

11.
腔内隔绝术 (EVE)已成为肾下型腹主动脉瘤(AAA)传统手术的微创替代疗法。在临床工作中 ,发现EVE术后经常发生血小板减少 ,部分患者可继发血小板增多 ,这些变化对患者构成了潜在的出血和 (或 )血栓危险。本文总结 5年来我院AAA患者EVE术后血小板改变 ,分析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旨在探讨降低血小板减少幅度的措施 ,进而减轻术后凝血系统异常。材料和方法一、病例资料1997年 3月至 2 0 0 2年 3月间 ,共 115例AAA患者接受了EVE治疗。其中男 10 6例 ,女 9例 ,年龄 5 7~ 85岁 ,平均 (6 8± 6 )岁 ,合并有高血压病、冠心病、肾…  相似文献   

12.
王额尔敦  闫清  王亚华 《人民军医》2002,45(11):639-640
为了避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下脑动脉栓塞术时 ,因疼痛、紧张及气管插管等操作引起病人短时间的血液动力学改变 ,造成动脉瘤破裂出血 ,2 0 0 0~ 2 0 0 1年 ,我院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施行脑动脉栓塞术 ,效果较好。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32例中 ,男 14例 ,女 18例 ;年龄 4 0~5 6岁 ,平均 4 8 2± 8 6岁。体重 4 6~ 78kg。无心肺疾病史 ,ASAⅠ~Ⅱ级。脑动脉瘤 12例、脑血管畸形 8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9例、前交通动脉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 3例。1 2 麻醉方法 麻醉前常规禁食禁饮。均在入DSA室前 30min肌肉注射苯巴…  相似文献   

13.
带膜支架腔内搭桥治疗动脉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带膜支架腔内搭桥治疗动脉瘤是 90年代出现的新技术〔1〕。我院 1997年 7月~ 1999年 4月共 14例 15个动脉瘤接受该技术治疗。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  14例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 6 4岁。降主动脉瘤 4例。降主动脉瘤合并腹主动脉瘤及左肾动脉瘤 1例。肾动脉下腹主动脉瘤 (AAA) 8例。髂总动脉瘤 1例。1.2带膜支架 VanguardTM装置 7例 ,TalentTM 装置 6例 ,自制带膜支架 1例。支架分直筒状和分叉状两种。1.3 方法 以放置分叉状支架为例 :①局部 (n =3)或全身麻醉 (n =11) ;②双侧股总动脉预备阻断 ;③…  相似文献   

14.
腔内隔绝术 (EVE)治疗腹主动脉瘤 (AAA)是一种微创疗法[1] ,国内外已陆续开展[2 4 ] 。通常认定的适应证是动脉瘤近端瘤颈的长度应超过 1.5cm ,否则将因为隔绝区域不够而易发生内漏 ,或者易将肾动脉误封闭[5 7] 。在短瘤颈的情况下 ,能否将隔绝水平上移 (跨肾动脉 )并且解决肾脏供血问题。我们对 1例瘤颈短于 0 .5cm的AAA于移植物开窗跨肾动脉EVE治疗 ,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患者资料患者男 ,4 7岁 ,腹部搏动性肿块伴腹痛、发热 1个月 ,经CTA (CT血管造影 )发现肾下AAA ,结合病史、症状诊断为肾下感染性假性A…  相似文献   

15.
李冬梅  李红 《武警医学》2001,12(1):43-44
1 临床资料1 993年 1 0月~ 1 999年 1 0月共有 1 4 6例患者在我科接受介入检查治疗术 ,患者平均年龄 50 .5岁 ( 1 5~ 86)岁 ) ,男女比例为 1 0∶1。单纯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SCA) 3 2例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 1 1例 ,PTCA 支架 6例 ,右室造影 2例 ,肾动脉造影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 (PTA)4例 ,右无名动脉造影 2例 ,升主动脉造影 2例 ,单纯电生理检查 (EP) 1 2例 ,射频消融 (RFCA) 60例 ,右心导管检查 7例 ,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PBMV) 8例。2 术后观察和护理2 1 心电监测及护理 严重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6.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术前X线影像学评估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年来 ,腔内隔绝术 (EVE)已逐渐成为腹主动脉瘤 (AAA)传统人工血管置换术的微创替代疗法 ,而术前影像学评估和移植物规划在AAA腔内隔绝术中 ,扮演着比在传统开腹手术中重要得多的关键角色[1] 。在腔内治疗中 ,由于动脉瘤的大小、形状变异极大 ,术前精确的影像学评估对EVE可行与否、成功与否都至关重要[2 ] 。通过对AAA进行影像学评估 ,医师可以在术前详细了解AAA的解剖和形态 ,包括精确测量瘤颈、瘤体、髂动脉口径和长度 ,测量近端瘤颈和髂动脉的扭曲角度 ,了解动脉内壁斑块、钙化情况 ,明确AAA与邻近分支血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腹主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腹主动脉瘤 (AAA)多见于 6 0岁以上老年人 ,传统的疗法是外科手术治疗 ,其死亡率达 2 %~ 5 % ,高危病人死亡率高达 2 0 %~ 6 0 % [1] 。近年来 ,开展了血管内支架置入术(endovascularstentgrafting ,ESG)治疗AAA的研究 ,取得了丰富的经验。笔者就有关的临床问题作一综述。一、选择病例的原则病例选择的恰当与否 ,直接关系到ESG术的成败 ,特别是动脉瘤的颈部形态最为重要。所谓“颈部”是指动脉瘤两端正常大小的动脉段 ,从肾动脉开口下缘到瘤体上端为近端颈部 ,从瘤体下端至腹主动脉分叉处为远端颈部…  相似文献   

18.
作者报道了2例铂圈治疗的椎基底动脉复合性动脉瘤。例1为48岁的女性,CT示弥散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脑基底池内积血。椎动脉造影示基底动脉顶端有一较大的囊状动脉瘤(宽颈),右大脑后动脉(PCA)直接起源于其基底部;同时,右侧后交通动脉有一小囊状动脉瘤(已经手术夹闭)。术后一周,上述宽颈的基底动脉瘤因手术治疗难度大,而采用铂圈治疗。起初使用7个铂圈(直径为4mm,长6 cm),经Tracker-18号导管送到动脉瘤处,闭塞了大约40%的瘤腔。一周后血管造影显示瘤腔内无血栓形成。因此又使用8个0.018吋缠绕涤纶纤维的铂圈(直径5 mm,长1.5cm),经导管送到动脉瘤处,闭塞了大约60%的瘤腔,动脉瘤的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 2 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35例 ,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35例患者 ,男 19例 ,女 16例 ,年龄 2 7~ 6 6岁 ,平均 4 8岁。 32例表现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2例表现为动眼神经麻痹 ,1例仅表现为单纯头痛。动脉瘤Hunt Hess分级 :I~II级 33例 ,Ⅲ级 2例。 3d内实施手术 7例 ,其余 2 8例于 14~ 2 8d内实施手术。二、影像学检查本组 35例患者均行颅脑CT和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一 )CT检查 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32例 ,其中破入脑室 5例…  相似文献   

20.
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方法及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6例患者因行股动脉穿刺于术后2~5 d发生6处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均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下通过瘤腔内注射凝血酶进行治疗,治疗后即刻超声复查,并定期随访.结果:4例患者4处假性动脉瘤一次性注射凝血酶300~500 U后瘤腔即刻闭合,随访10~90 d,假性动脉瘤无复发.2例患者2处假性动脉瘤瘤体较大,第1次注射后于第3 d复发,行第2次注射后,假性动脉瘤无复发.其中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肢体栓塞临床表现,经观察后肢体栓塞临床表现消失,未特殊处理.6例患者均未出现过敏反应等并发症.结论: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有效、安全的方法,但操作时需注意瘤体的大小及凝血酶的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