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2005年韶关市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和贫血程度,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工作手册》和《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工作技术规范(试行)》,对韶关市区、南雄市共12所监测学校7、9、12、14、17岁在校中小学生进行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共检测1999名在校学生,其中城市学生1000人,农村学生999人。城市学生贫血患病率(8.0%)低于乡村学生(17.7%),城市女生贫血患病率(10.0%)高于男生(6.0%)(P<0.05),乡村男女生贫血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程度构成以边缘为主(80.9%),轻度次之(19.1%)。结论该市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状况不容忽视,仍需加强健康教育与防治。  相似文献   

2.
汕尾市市区中小学生贫血状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伟君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0):841-841
为了解汕尾市区中小学生贫血状况,降低学生贫血患病率,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以便为贫血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按照《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及技术规范》的要求,于2003年10月对4所学校的中小学生进行贫血状况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2004年桐城市中小学生贫血状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贫血是中小学生常见疾病之一,可导致儿童少年体力、智力和免疫能力降低,严重时还会引起呼吸、循环系统异常。为了解桐城市中小学生贫血状况,为今后防治中小学生贫血提供科学依据,桐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4年9月20日~11月20日根据《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实施方案》的要求,在相关学校校医的配合下,对该市城乡8所中小学校学生进行了贫血监测,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抽取桐城市城乡8所中小学学生9 667名,选择7,9,12,14,17岁5个年龄段学生9 152名为调查对象,其中城区5 680人(男生2 971人,女生2 709人),农村3 472人(男…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桐城市中小学生贫血状况,为今后防治中小学生贫血提供科学依据,桐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6年9月20日~11月20日根据《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实施方案》的要求,对本市城乡8所中小学校学生进行了贫血监测,并与本市2004年监测结果相比较,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中小学生贫血状况及其对体质发育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中小学生贫血状况及其对体质发育的影响 ,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对 1999年重庆市中小学生贫血现状以及贫血组与非贫血组学生的体质发育状况进行分析。 结果 中小学生的贫血患病率为2 0 .14% ,12岁组的患病率最高 (3 0 .3 9% ) ;女生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男生 (P<0 .0 1) ,城乡学生的贫血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 ,但 12岁组城市学生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学生 (P<0 .0 5 ) ;贫血组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握力在 14岁和 17岁组明显落后于非贫血组 (P<0 .0 5或 P<0 .0 1) ;贫血组学生的 5 0 m跑和立定跳远在 7岁、14岁和 17岁组也明显落后非贫血组 (P<0 .0 5或 P<0 .0 1)。 结论 中小学生贫血的防治工作应从小开始 ,以青春发育早期为重点  相似文献   

6.
韶关市中小学生1995-2005年贫血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1995-2005年韶关市中小学生贫血患病及防治情况,为进一步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和《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工作技术规范(试行)》,对韶关市6所监测点校部分在校中小学生进行监测。结果1995,2000和2005年韶关市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分别为7.9%,4.7%和7.3%,不同年度、不同性别、不同学习阶段学生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韶关市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状况波动不小,需加强对重点人群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凉山州喜德县彝族中小学生贫血状况、特点、趋势变化,为彝族学生贫血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2010、2014和2019年凉山州参与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项目中,选取7、9、12和14岁年龄组彝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WHO贫血诊断标准,了解调查对象血红蛋白水平、贫血患病率及贫血程度,分析7~14岁彝族学生贫血流行现状。结果 2010、2014和2019年彝族中小学生总平均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132.58±11.04)g/L、(138.13±11.64)g/L和(132.23±12.79)g/L。各年度男生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女生,消瘦组平均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正常和超重、肥胖组。各年轻度贫血检出率分别为2010年5.65%,2014年1.89%,2019年5.42%,中度贫血检出率各年分别为2010年0.94%、2014年0.73%和2019年4.29%,贫血程度以轻度贫血为主,中度贫血比例近年来有较大上升,没有重度贫血。凉山州喜德县彝族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贫血率分别为2010年6.6%、2014年2.6%和2019年9.7%。2010年彝族女生贫血率显著高于男生。2014、2019年彝族男女生贫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岁人群贫血患病率有所改善,7、9岁是人群中的薄弱环节,贫血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趋势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度不同营养状况群体贫血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彝族中小学生的贫血问题并未得到彻底改善,应高度重视对彝族学生的贫血监测和防治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开展贫血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8.
探讨营养性贫血在中小学生中的发病,以对贫血的防治提供依据。对莱阳市26所普通中小学校学生及2所业余体育学校学生的血红蛋白值进行测定分析,计算营养性贫血的患病率,贫血患病率为33.81%,且女生高于男生,城区学生高于农村学生,普通学校高于体育学校学生,提示学生应加强体育锻炼,纠正不良饮食习惯,以提高身体素质,降低贫血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中小学生贫血及其对生长发育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我省中小学生贫血状况及其对形态、机能、素质等方面的影响。[方法 ]对福建省中小学生贫血状况以及贫血组与正常组学生的体质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 ]中小学生的贫血患病率为 2 0 3 % ,14岁组的患病率最高( 2 5 1% ) ,乡村学生的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城市学生 (P <0 0 1) ,男女学生的贫血患病率相近 (P >0 0 5 ) ;贫血组学生的身高、体重、坐高、肺活量、握力和立定跳远明显落后于对照组。 [结论 ]中小学生贫血的防治工作重点是青春发育期男女学生 ,尤其是农村学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江门市区近10年来中小学生贫血患病情况的动态变化和评价防治效果。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学生贫血状况,对贫血学生进行综合防治。采用氰化高铁法测定血红蛋白值,诊断按WHO 1972年贫血筛查标准。结果贫血患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由1997年的18.91%下降至2007年的2.31%;中度以上程度贫血构成比由1997年的25.90%下降至2001年的1.00%,2002--2007年未检出;贫血患病率下降趋势小学生强于中学生,男生强于女生;平均贫血患病率小学生高于中学生,中学女生高于中学男生。结论江门市区中小学生贫血防治10年效果显著。防治贫血的重点人群是小学生和中学女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和掌握珲春市中小学生贫血患病情况。[方法]2009年8月,在珲春市抽取部分城乡中小学校,抽取部分7、9、12、14、17岁男、女学生进行血红蛋白含量检测。[结果]检测男生3 900人,贫血患病率为16.44%,其中城区、乡镇学生患病率分别为18.71%、13.33%(P〈0.01);检测女生3 900人,贫血患病率为25.33%,其中城区、乡镇学生患病率分别为27.11%、22.91%(P〈0.01)。贫血患病率,城区、乡镇均为女生高于男生,男生、女生各个年龄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男生(2 354人)、朝鲜族男生(1 546人)贫血患病率分别为16.53%、16.30%(P〉0.05);汉族女生(2 215人)、朝鲜族女生(1 685人)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5.64%、24.93%(P〉0.01)。[结论]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女生高于男生,城区高于乡镇,汉族与朝鲜族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南京市中小学生膳食与营养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南京市中小学生膳食与营养状况,为开展学生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南京市1659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膳食状况采用24h膳食回顾法,同时测量身高、体重,使用BMI指数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用氰化高铁法测定血红蛋白含量。结果南京市中小学生能量、钙和维生素C的摄入量不足,蛋白质、尼克酸、维生素E、铁、磷、钾、硒和铜的摄人较高。肥胖、超重检出率均高于全国城市学生平均水平,男生肥胖、超重检出率高于女生;贫血患病率高于全国城市学生平均水平,小学生贫血患病率高于中学生。结论南京市中小学生膳食和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小学生情况尤为严峻,应加强中小学生膳食和营养状况的监测,改善学生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3.
京浙黑三省市学生常见病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浙黑三省市对学生常见病的调查结果显示:贫血的患病率农村为22.4%,城市为20.7%,农村高于城市,非监测点校高于监测点校,14岁年龄组的学生较高,为23.7%;农村学生蛔虫的感染率为9.6%,城市学生为8.9%,小学生的蛔虫感染率高于初、高中学生,非监测点校高于监测点校;学生贫血患病率和蛔虫感染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盐城市1985--2010年中小学生贫血状况。方法分别于1985、1991、1995、2000、2005、2010年在盐城市随机选择7、9、12、14、17岁年龄组学生,按城乡、性别不同各选择100名进行血红蛋白(Hb)含量测定。结果盐城市中小学生贫血率呈现下降趋势;女学生贫血患病率显著高于男生(X^2=28.9,P〈0.01);小学生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中学生(X^2=39.5,P〈0.01);农村学生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城市学生(X^2=19.7,P〈0.01)。结论盐城市中小学生贫血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性别、城乡、年龄段是影响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2008年从化市高中学生贫血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从化市高中生贫血患病原因并分析规律。[方法]2008年10~12月对2008学年从化市6所高中三个年级学生的血红蛋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调查9155人,其中824人贫血,贫血率为9.00%。高三学生贫血率高于高一和高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生(5.49%)低于女生(1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生贫血率呈逐年级攀升趋势(P0.01),高三年级者最高(16.12%);男女生的血红蛋白平均值分别为(152.12±13.32)和(134.34±13.01),男生高于女生的血红蛋白平均值(P0.01)。[结论]从化市高中女学生贫血患病率较高。应响应各级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学生贫血综合防治方案的倡导,卫生和教育部门引导家长和学生主动参与健康监测并规范健康行为,以此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宁波市区中小学生贫血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3个学校中所有7岁、9岁、11岁、14岁、17岁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氰化高铁法测定其血红蛋白水平。按照WHO贫血筛查标准进行贫血判定。结果:中小学生贫血率为15.89%。14岁年龄组女生贫血率高于男生,17岁年龄组男生贫血率高于女生。贫血程度主要为边缘性贫血,未发现中重度贫血。结论:中小学生贫血率仍较高,主要以边缘性贫血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辽源市中小学生贫血患病情况,为制订贫血的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8年辽源市部分中小学生Hb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中小学生贫血检出率,2005年为21.35%,2006年为13.37%,2007年为9.08%,2008年为9.25%(P〈0.01)。2005-2008年平均贫血检出率,小学生为10.26%,初中生为10.87%,高中生为25.44%;男生为16.21%,女生为6.29%(P〈0.05)。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贫血检出率均逐年呈下降趋势(P〈0.01);小学女生呈逐年下降趋势(P〈0.01),初中男生呈下降趋势(P〈0.01),高中男生、女生均为2007年、2008年较2005年、2006年明显下降(P〈0.01)。[结论]辽源市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贫血患病率高中生最高,女生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18.
驻马店市2165例中小学生贫血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芳 《职业与健康》2010,26(10):1167-1168
目的掌握驻马店市中小学生的贫血状况,探讨各种因素对贫血的影响,指导学校做好中小学生的贫血防治工作。方法对2008年驻马店市城区三所学校的2165名学生的贫血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驻马店市2165名中小学生的贫血患病率为12.47%,高中生16.08%,初中生9.38%,小学生5.08%;男生10.36%,女生14.65%。结论驻马店市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处于中等水平,年级、性别之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今后该市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降低贫血患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上海闵行区民工小学学生生长发育状况、贫血发生率,贫血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为制定预防民工子女贫血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上海市两所民工小学的2 513名6~13岁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测身高体重,对诊断为贫血的60%学生进行连续三天24 h膳食调查。 【结果】 女生消瘦风险是男生的1.49倍(OR=1.49),男生超重风险是女生的5.53倍(OR=5.53)。贫血患病率为10.3%。身高、体质指数、年龄与血红蛋白值呈正相关(r=0.204、0.346、0.440,P<0.05)。贫血学生生长迟缓和低体重风险分别是非贫血学生的1.76倍(OR=1.76)和1.78倍(OR=1.78)。钙、锌、VitA、VitC的摄入量不足推荐摄入量60%的比例分别为72.1%、48.3%、45.6%和32.7%。 【结论】 民工子女贫血患病率高,贫血会影响生长发育。贫血学生营养摄入不足,膳食结构不合理,改善营养是预防贫血促进生长发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城乡儿童青少年贫血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贫血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对我市3县4区12个监测点中1493名儿童青少年进行血红蛋白含量的检测。结果2005年,合肥市中小学生贫血检出率为6.8%,农村检出率(10.1%)高于城市(4.5%)。贫血检出率在7岁、9岁(女生)和14岁较为突出,尤其是农村17岁女生检出率颇高(19.2%)。结论合肥市中小学生贫血防治工作已达到《全国学生贫血综合防治方案》第二阶段目标要求,但是贫血问题尚未达到彻底改善的程度,中小学生贫血防治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