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巨细胞病毒与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MP-IgG检测用于小儿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呼吸道感染患儿103例作为试验组,收集同期同年龄段于该院体检的健康小儿志愿者10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巨细胞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评价血清巨细胞病毒与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MP-IgG检测用于小儿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2组在巨细胞阳性感染率和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感染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试验组巨细胞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抗体双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单纯血清巨细胞病毒检测或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MP-IgG检测对小儿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意义不明显,但两者联合诊断且诊断结果双阳性对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确诊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临床研究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检测,以此来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率与年龄之间的关系以及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文研究中将采用明胶被动凝集法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MP-Ig M抗体。结果 154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IgM检测结果呈阳性者40例(阳性率为25.97%),发病率最高年龄阶段为6~13岁(35.29%);确诊MP感染者中MP-IgM阳性率84.62%,而非确诊MP感染者中MP-IgM阳性率6.96%。结论通过研究显示,MP-IgM抗体检测也有效提高MP感染的确诊率,避免出现误诊、漏诊现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患者性别、年龄及季节的关系。方法:对本院1335例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标本,应用Serodia-MycoⅡ试剂盒检测Mp-IgM抗体,分析其与患者性别、年龄及季节的关系。结果:1335例患者中Mp-IgM抗体检出阳性者36例,阳性率为2.70%。其中0~20岁组发病率最高,不同性别和各季节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炎支原体是青少年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应用Serodia-MycoⅡ试剂盒检测Mp-IgM抗体具有操作简便、敏感度高等优点,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厦门市翔安区急性呼吸道疾病患儿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感染流行情况,为临床儿科医师早期鉴别诊断儿童肺炎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肺炎衣原体抗体Ig M。结果 2035例肺炎支原体阳性率11.8%,肺炎衣原体阳性率15.2%,二者均阳性的占4.3%。结论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是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也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的病原体.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联合检测能为临床儿科医师早期鉴别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CAD)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奎屯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  吴桂玲  李蕾 《医药世界》2009,11(7):382-383
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之一,近年来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感染有增多的趋势,为了解本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对1306例患儿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与肺炎支原体培养的对照研究,总结儿童支原体抗体的检测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6~12月我院收治的600例因呼吸道感染住院的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以及肺炎支原体培养。结果:600例患者通过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的阳性率为44.7%,阴性率为55.3%;通过肺炎支原体培养的阳性率为37.3%,阴性率为62.7%。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两种检测方法共同运用在肺炎支原体的检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检出率,防止出现漏诊的情况。使患者能及时地接受针对性地治疗,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7.
徐王彪  陈洁红 《安徽医药》2020,41(3):333-335
目的 分析儿童呼吸道感染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的阳性率以及性别、年龄分布、发病季节性等特点,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于安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 256例呼吸道感染儿童的临床资料,均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检测,根据试剂盒说明书判读结果的阴阳性并注明滴度。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及季节间儿童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1 256例呼吸道感染儿童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332例,阳性率26.4%。从性别分布看,男童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24.6%,女童28.7%,女童阳性率高于男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年龄分布看,0岁~组阳性率最低(3.6%),7岁~组阳性率最高(44.8%),不同年龄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季节分布看,肺炎支原体一年四季都可感染,其中冬、春季阳性率较高,分别为31.0%、29.0%,夏、秋季阳性率较低,分别为20.2%、20.8%,不同季节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道感染儿童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检测显示,冬季感染阳性率最高,不同性别和年龄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在年龄、性别、症状及肺外并发症的情况,以进一步提高对肺炎支原体的认识.方法 随机选取816例住院患儿血清,用免疫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Mp-IgM).结果 Mp-IgM阳性者有164例,占20%,其中男性患儿74例,女性患儿90例,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27例,下呼吸道感染症状137例,合并有肺外并发症49例,按年龄段分,~3岁(包括3岁)患儿占11.0%,3~7岁(包括7岁)患儿占27.2%,7岁~患儿占20.2%,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现已成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对感染肺炎支原体患儿应高度重视,及时检查Mp-IgM抗体,以便做到及早发现,对症治疗,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儿童呼吸道感染者的血清中肺炎支原体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的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治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3162例呼吸道症状患儿,按年龄分为0~1岁组(486例)、1~4岁组(1206例)、4~7岁组(895例)、7~10岁组(375例)以及10~14岁组(200例);按季节分为春季组(664例)、夏季组(838例)、秋季组(626例)和冬季组(1034例)。采集患儿静脉血进行支原体IgM抗体检测。观察3162例患儿支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 ,比较不同年龄、不同季节、不同性别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结果 316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有1719例为MP-IgM抗体阳性,其阳性率为54.4%(1719/3162)。0~1岁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最低为26.1%, 7~10岁组阳性率最高为68.5%。春季组、夏季组、秋季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较高,分别为56.9%、59.4%、58.7%,冬季阳性率较低为43.2%。0~1岁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与1~4岁组、4~7岁组、7~10岁组、10~14岁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5.4、9.0、215.4、91.4, P<0.05)。1~4岁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与4~7岁组、7~10岁组、10~14岁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3.0、44.5、4.1, P<0.05)。4~7岁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与7~10岁组、10~14岁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2.5、65.8, P<0.05)。7~10岁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与10~14岁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7, P<0.05)。春季组、夏季组、秋季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较高,分别为56.9%、59.4%、58.7%,冬季阳性率较低为43.2%。春季组阳性率与夏季组、秋季组、冬季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2、12.6、29.6, P<0.05)。夏季组阳性率与秋季组、冬季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3、145.0, P<0.05)。秋季组阳性率与冬季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5, P<0.05)。男童阳性率50.4%低于女童的6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呼吸道感染者进行支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一年四季都可感染,冬季感染阳性率最低,不同性别和年龄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也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小儿肺炎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的临床诊疗价值。方法选取160例于我院进行诊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依据发病时间长短将全部患儿分为两组:病程超过1周者98例,纳入观察A组;病程≤1周者62例,纳入观察B组;两组患儿均分别进行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及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结果观察A组患儿肺炎咽拭子培养阳性率为11.2%,支原体MP-IgM抗体阳性率为4.1%,二者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B组患儿二者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支原体MP-IgM检测方面,观察A组的阳性率显著低于观察B组的阳性率(P<0.05),在肺炎咽拭子培养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性不大(P>0.05)。结论儿童肺炎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对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早期患儿,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与感染肺炎支原体(MP)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ELLSA)法,对60例RRI儿童,以及50例非RRI儿童,采用试剂盒,定性检测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抗体IgM(MP-IgM).结果 60例RRI患儿中有25例MP-IgM阳性,阳性率41.67%.50例对照组患儿MP-IgM阳性5例,阳性率为10%.两组有显著差异(x2=13.97,P<0.01).结论 RRI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生率高,MP-IgM对RRI患儿中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儿童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耐药性,为临床防治呼吸道疾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2022年上饶市广信区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50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汇总其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阳性患儿不同年份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患儿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季节中MP-IgM阳性率的现状,并对比分析MP对红霉素(erythromycin,ERY)、阿奇霉素(azithromycin,AZI)、乙酰螺旋素(acetylspiramycin,ACE)、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CLA)、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ROX)的耐药特点。结果:50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IgM阳性患儿210例(占42.00%);2020年—2022年患儿MP-IgM阳性率分别为47.47%、40.19%和38.28%,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3年间MP-IgM阳性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55,P>0.05);女性患儿MP-IgM阳性率高于男性患儿(50.93%...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抗体Ig M阳性患儿的特征和感染情况,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与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门诊诊治的12岁以下的呼吸道感染患儿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实施血清标本肺炎支原体抗体Ig M检测,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和季节患儿的阳性检测结果。结果300例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抗体Ig M阳性76例,阳性率为25.33%;男性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抗体Ig M阳性率略低于女性患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岁以下儿童均会出现支原体抗体Ig M阳性,3~6岁阳性率最高为40.00%,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一年四季均会出现支原体抗体Ig M阳性患儿,其中春季阳性率最低,随后逐渐上升,冬季阳性率最高,夏季、秋季和冬季的阳性率均高于春季(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检测率存在明显的年龄和季节特征,秋冬季节属于疾病高发期,3~6岁儿童均属于高危人群,在临床诊治和防控工作中,应当对高危人群和高发季节予以重视,做好针对性预防和诊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表现、检查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23例MP肺炎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咳嗽和发热是MP肺炎主要临床症状,婴幼儿支原体肺炎占39.4%,且常伴有喘息.采用MP抗体诊断试验盒检测血清MP-IgM抗体可作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指标.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效果良好.结论 儿童MP肺炎可能有提前趋势,MP感染与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有关.MP-IgM阳性可作为急性期感染的诊断标准.早期规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治疗良好.  相似文献   

15.
冯帅  陈波  李芳君  尹晓文 《安徽医药》2017,21(5):844-846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儿童哮喘的关系,为儿童哮喘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18例哮喘发作患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入组儿童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比较其感染MP-IgM的阳性率,并分析哮喘患儿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 118例哮喘发作患儿中,由呼吸道感染因素、过敏因素、运动因素、其他因素诱发的分别为89例(75.4%)、14例(11.9%)、9例(7.6%)、6例(5.1%);呼吸道感染因素诱发中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MP感染诱发的分别为26例(29.3%)、19例(21.3%)、44例(49.4%);118份哮喘患儿血清学标本中,MP-IgM 阳性血清标本44份,阳性率为37.3%;哮喘儿童性别比较,女性患儿MP-IgM阳性率高于男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2,P=0.041);不同年龄段MP-IgM阳性率比较,学龄前期哮喘患儿MP感染阳性率最高,为48.4%,高于婴幼儿组和学龄期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82,P=0.032);具有特应性体质的哮喘患儿MP-IgM阳性率明显高于不具有特应性体质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7,P=0.019).结论 MP感染是儿童哮喘发作的重要诱发因素,MP感染诱发哮喘与性别、年龄及宿主的特应质体质有关.  相似文献   

16.
莫炜明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5):185+187
目的 对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 对比7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与75名健康儿童的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儿中,59例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为阳性,16例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阴性,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为78.7%,远高于健康组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1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是健康儿童的4.9倍,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支气管哮喘有很大关系,可能是导致诱发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与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关系的临床关系。方法50例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50例正常小儿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小儿的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结果根据MP-IgM检测结果,在MP-IgM阳性率上,观察组共有12例被检测出阳性,阳性率为24.0%,而对照组只有2例被检测出阳性,阳性率为4.0%,观察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部分哮喘性支气管炎患儿,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存在一定关系。当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哮喘性支气管炎后,除了反复咳喘还没有其他特异性诊断症状。所以,对MP-IgM进行免疫学检查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成为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诊疗的重要根据。  相似文献   

18.
对小儿慢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本地区小儿慢性咳嗽患者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感染状况,探讨小儿慢性咳嗽与MP、CP感染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儿科呼吸门诊2004年10月~2006年10月诊治的慢性咳嗽1 21例及健康对照组儿童56例.采用酶联免疫法微滴板技术检测MP、CP之特异性抗体IgM.结果 慢性咳嗽MP特异性抗体IgM阳性49例,阳性率40.5%;CP特异性抗体IgM阳性18例,阳性率14.9%;MP-IgM和CP-IgM和CP-IgM均为阳性6例(4.96%);而健康对照组仅1例(1.79%)MP-IgM阳性;两组间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小儿慢性咳嗽与MP、CP感染有密切关系.在对慢性咳嗽患儿寻找病因、对症治疗同时,应首先常规进行MP、CP抗体筛查,以便提供诊断依据,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延误治疗及增加传播机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肺炎支原体(MP)抗体与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 E)检验在肺炎患儿临床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0例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40例正常非肺炎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对象均实施肺炎支原体抗体与血清总Ig E检查,按照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将其分为阴性组(29例)、高滴度组(7例)与低滴度组(4例),分析其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肺炎患儿中,MP抗体阳性11例,占27.5%,其中高滴度4例,低滴度7例,分别占36.4%、63.6%;观察组患儿血清总Ig E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其中以高滴度组阳性率最高,为71.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1.9728,P<0.05)。结论 采用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血清总Ig E检测在肺炎患儿的临床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为患儿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参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儿童哮喘(bronchial asthma in children)发病的关系。方法入选53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4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包括肺炎及支气管炎)作为对照组,采用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检测两组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IgM(MP-IgM)抗体,同时采用ELISA法和血球分析仪常规法测定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总IgE水平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结果 53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中,有26例血MP-IgM阳性,阳性率为49%;而40例对照组患儿中有7例血MP-IgM阳性,阳性率为1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IgM阳性的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总IgE水平高于MP-IgM阴性的支气管哮喘患儿(t=3.369,P=0.002),MP-IgM阳性的支气管哮喘患儿嗜酸粒细胞计数(EOS)高于MP-IgM阴性的支气管哮喘患儿(t=8.548,P=0.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哮喘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