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 1,女 ,30岁。反复以肝硬化、腹水在他院诊治五年。现以肝硬化、肝脾肿大、腹壁静脉曲张申请B超检查。超声所见 :肝大 ,肝缘变钝 ,表面欠光滑 ,实质回声粗糙。肝静脉走向僵直 ,行径迂曲 ,左肝静脉管径正常 ,中肝静脉内径 0 .9cm,右肝静脉 1.4 cm,于其距下腔静脉 4 .3cm处可见三个较大分支。肝段下腔静脉内径 1.8cm。门静脉系统增宽 ,脾大 ,长轴 16.0cm,厚 4 .7cm,无腹水。诊断 :1.肝大 ,淤血性肝硬化 ,门脉高压 ,脾大 ;2 .肝静脉分布失常 ,中肝静脉狭窄 (柏 -查综合征 )。经静脉造影证实为中肝静脉膜型狭窄 ,行介入治疗 ,现肝脾大小恢复…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 ,80岁。 17年前B超检查发现脾门囊肿 ,大小为3.0cm× 3.3cm× 1.9cm。 4年前开始出现反复呕血、腹水 ,曾多次接受超声检查 :肝脏大小形态未见明显异常 ,门静脉内径1.5~ 1.7cm ;脾厚径为 4 .5~ 5 .7cm ,脾静脉扭曲、扩张 ,宽径0 .9~ 3.6cm ;少量~中量腹水。超声提示为脾大、门静脉系统增宽、脾静脉曲张。临床诊断为胃底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考虑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所致。两次行食道静脉结扎术 ,治疗后呕血停止 ,腹水逐渐消失。此次因腹胀复查超声 ,超声显示肝脏大小形态未见明显异常 ,实质回声稍强 ,门静脉增宽 ,以左支为…  相似文献   

3.
直肠下段静脉丛系门静脉系统与腔静脉系统的一个交通支,当门静脉压力增高后,肝内门静脉通路受阻,门静脉又无静脉瓣,四个交通支因而显著扩张。临床上以胃底、食道下段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常见,而我科用空心管压迫局部止血一例肝转移癌并发门脉高压,痔静脉丛破裂大出血患者,抢救成功。现将抢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病例简介患者男67岁。因结肠癌术后9个月肝转移场于lop年4月22日收住我科,B超提示“左肝外叶见9.Zcmx7.!cm结节,右肝前叶见6.6cmx6.gcm结节;腹水大量”。CY提示“肝脏转移癌”。经免疫、化疗、中药等综合治疗,病情…  相似文献   

4.
孤立性脾静脉血栓形成引起的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极为罕见,现经B超诊断1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56岁。因脾肿大伴脾功能亢进入院。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心肺正常,肝肋下未触及,脾肿大Ⅱ°。肝功能检查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食道钡餐检查未见食道下段静脉曲张。B超检查见脾脏肿大,脾周围血管广泛扩张,提示孤立性脾静脉血栓形成可能(图)。手术探查:见肝脏无硬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S)中经肝静脉与肝外门静脉分流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TIPSS术中经肝静脉与肝外门静脉分流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常规行TIPSS术,造影显示门静脉穿刺点位于肝外,采取先置入覆膜内支架、后球囊扩张的方法经肝静脉(或下腔静脉肝段)与肝外门静脉建立分流道。3例均获成功,分流道通畅,分流量适中,无血管破裂、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随访3个月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均消失,12个月内无再狭窄发生。结论对于TIPSS术中门静脉穿刺点位于肝外者,经肝静脉(或肝段下腔静脉)与肝外门静脉建立分流道可作为一种特殊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6.
1 病例报告例1:男,38岁.因反复心悸1年半,黄疸,腹胀8个月入院.1年半前出现劳累后心悸,休息后好转,8个月前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黄疸、腹胀、下肢水肿,当地医院按心衰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查体:T36.8℃,R24次/分,BP18.1/12kPa,腹壁静脉显露,双肺正常,心界不大,心率68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无病理性杂音.肝肋缘下未扪及,剑突下6cm,表面光滑,质中等,脾肋下及边,腹水征(±),双下肢轻度水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大小便常规正常.肝功能:白蛋白40g/L,球蛋白24g/L,其余正常.食道吞钡检查未发现食管静脉曲张,腹部B型超声显示肝脏肿大,形态失常,尤以肝左叶明显,剑突下8.1cm.左叶厚10cm,在肝段下腔静脉第二肝门下2cm处可见一弱光团回声向腔内突出.此处下腔静脉内径0.9cm,肝左静脉明显扩张、扭曲.连接下腔静脉开口处内径0.5cm,肝右静脉轻度扩张.脾脏轻度肿大.肝γ静态显相示肝左叶肿大,肝硬化,肝癌待排除.下腔静脉造  相似文献   

7.
对急诊超声显像误诊布夹氏综合征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35岁。既往乙肝病史10 a,近期腹胀、纳差、双下肢水肿,4 h前突然右上腹疼痛、呕血约1 000 ml急诊住院。查体:神志欠清,精神萎靡,HR 110次/min,BP 80/40 mm Hg,R 30次/min腹部膨隆,腹壁静脉曲张,肝脾肿大、腹部移动性浊音(+),双下肢中度指凹性水肿。临床诊断:(1)肝硬化失代偿期伴消化道出血;(2)布夹氏综合征?超声检查:肝右叶厚径8.7 cm,最大斜径16.1 cm,左叶短小,几乎不能显示左叶结构,肝实质回声增强,光点粗大,门静脉直径1.4 cm;胆囊7.9 cm×3.2 cm,壁厚0.6 cm,双边状;脾厚7.2 cm,肋下6.9 cm,脾静脉直径1.1 cm。B超提示:肝脾肿大、门静脉增宽、胆囊水肿、腹水(+)。超声诊断: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保守治疗2周,病情未见好转,腹壁静脉曲张加重,B超再次复查:肝脾肿大未见好转,腹水未见减少,肝静脉扩张,第二肝门以下的下腔静脉异常增宽最大内径2.9 cm,膈段下腔静脉显示不清,让患者转动体位,右侧位、半坐位探查,可见膈段下腔静脉狭窄,平膈水平可见一模样回声。遂行血管...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33岁.因反复大呕血在外院诊断为肝硬化、门脉高压而入我院治疗.既往史:1992年因肠梗阻行肠切除手术.B超检查:肝大小正常,外型规则,表面光滑,下缘角锐,实质回声均匀.门脉主干及左右干回声明显增强,壁增厚,0.3~0.6cm,管腔闭塞(图1).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迂曲扩张,内径1.6~2.0cm.脾明显增大.B超诊断:门静脉炎,门静脉主干闭塞.术中见肝质地软,色鲜红,无肝硬化改变;门静脉主干变硬,失去弹性,自由门脉内压40厘米水柱;腹壁及腹膜后静脉曲张,肠系膜下静脉管壁增厚,肠系膜上静脉曲张,壁不光滑;胃底及贲门静脉曲张变粗,迂曲扩张呈团状,最大直径>2.0cm.因血管情况欠佳,放弃分流术,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病理诊断:门静脉炎;慢性淤血性脾大.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32岁。反复腹胀半年,双下肢浮肿5天入院;查体呈慢性病容,皮肤轻度黄染,腹部隆起。肝功能轻度损害,乙肝二对半大三阳,AFP阴性,CT检查为肝脾肿大、腹水;B超检查提示肝硬化、脾大、腹水;X线胸片:心肺正常,双隔位置升高。彩超所见:左肝长14.05cm,厚8.47cm,右肝斜径15.64cm,肝明显肿大,表面光滑,肝实质光点增粗,未见肿物,门脉未见扩张及栓塞物,肝静脉扩张,过于清晰,三支肝静脉近第二肝门区走向失常,肝右静脉与下腔静脉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 57岁, 4年前因体检发现血小板减少于当地医院就诊, 影像学检查提示肝内有多个结节(考虑良性),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肿大, 具体声像不详。未行治疗。入院前1周, 因体检复查胃镜, 见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显著, 为求进一步诊治入我院。入院后查体发现脾脏肿大(超声测得脾肋下5 cm), 余未见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血常规、凝血常规、肿瘤标志物未见明显异常, 乙肝及丙肝病原学检查阴性。消化系统及肝脏血管系统超声检查描述:非明确肝硬化背景, 肝脏各叶形态比例尚规整, 叶间裂稍宽, 表面欠光滑, 结节外实质回声尚均。肝内可见若干个类圆形近等回声结节, 均边界清晰, 内部回声均匀, 较大者位于肝右前叶下段(S5), 大小32 mm×24 mm×17 mm。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示:所有结节中央均见涡流样血流信号, 均与门静脉分支延续(图1)。门静脉系统显著增宽:门静脉主干内径16.0 mm, 右支内径8.9 mm, 左支矢状部内径14.7 mm。脐静脉重新开放, 脐静脉及属支静脉迂曲、扩张。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汇合处...  相似文献   

11.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artrahepatic Protosystmic Sunt,TIPS)是介入放射学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道一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一项新技术。它是利用特殊穿刺针、球囊导管和金属内支架在肝静脉和门静脉之间建立一个有效的分流通道,使一部分门静脉血直接进入体循环,以达到降低门静脉压力,控制和防止食管一胃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检测肝硬化脾脏自发性血液分流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87例患者分为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对照组;根据Child-Pugh分级标准将肝硬化患者肝脏功能分为Child A组和Child B/C组.静息状态下分别测量肝动脉、门静脉、肠系膜上动静脉、脾动静脉等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分别计算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分流率;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与门静脉血流量比值,以及各试验组患者的肝循环指数.分析脾脏自发性血液分流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及与肝循环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门静脉血流量各试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肝硬化组脾静脉血流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组和慢性肝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硬化组脾静脉与门静脉血流量比值大于1,脾静脉分流率肝硬化组与对照组和慢性肝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功能Child B/C级组脾静脉分流率明显大于Child A级组,脾静脉所占门静脉血流量比值随着肝脏功能的减低而增加,肠系膜上静脉所占门静脉血流量比值逐渐减低,脾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血流量比值增加.脾静脉血流量占门静脉血流量比值与肝循环指数之间呈非线性负相关.结论 脾脏自发性血液分流与脾脏高动力循环互相影响,同时对于肝脏的血流灌注有重要作用,检测Vspv/Vpv比值可初步判定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13.
门静脉高压的诊断和药物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思纯 《新医学》2003,34(5):283-284
1引言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导致门静脉及其分支血管内压力升高,称为门静脉高压。主要表现有脾脏肿大、门腔静脉侧支循环形成和开放、腹水。常伴发上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进、肝功能失代偿和自发性腹膜炎等。门静脉高压的病因少数由门静脉、肝静脉和下腔静脉阻塞及心脏疾病所致,而多数由肝硬化引起,在我国,肝炎后肝硬化是门静脉高压的主要原因。2门静脉高压的诊断正常门静脉压力为0.67~1.33kPa,如门静脉压力高于3.33kPa,或门静脉压力超过下腔静脉压力0.6kPa,可确诊为门静脉高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一旦形成,除了肝硬化肝功…  相似文献   

14.
分析肝硬化CT门静脉血管成像中门静脉侧支血管的临床表现,以期指导临床。收治的87例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患者实施肝脏CT检查,并对其CT影像重点实施门静脉血管成像,且实施门静脉侧支血管三维图像重建。结果呈胃左静脉曲张、食管下段曲张、胃短/胃后静脉曲张、食管旁静脉曲张、胃/脾-肾静脉分流、附脐静脉及腹壁静脉曲张影像学表现的例数分别为71、45、35、24、18及15例。肝硬化实施门静脉血管CT成像,对肝硬化合并的侧支血管门静脉高压可以得到极佳的影像学揭示效果,故其用于肝硬化及门静脉高压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门静脉高压症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门静脉系统血液动力学紊乱的临床综合征,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门静脉高压症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在门静脉高压的病因中符合"后向血流"学说的以肝硬化为多见.本研究对肝硬化并门脉高压症的病人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在相关因素作用下,肝脏血液灌注的情况进行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选取1992~1998年间我院住院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经紧急胃镜检查确诊为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B超检查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既往无上消化道出血病史,共64例,其中男53例,女11例,年龄42~58岁,肝炎后肝硬化59例,酒精性肝硬化5例,合并肝癌2例,符合Pugh改良肝功能分级B级12例,C级52例.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27岁.足月剖宫产后,肝功能失代偿.体格检查:皮肤、巩膜无黄染;肝脏重度增大,脾脏中度增大.双下肢不水肿,未见静脉曲张.实验室检查:乙肝标志物阴性;白蛋白30 g/L,球蛋白 51 g/L;大便隐血阳性.经皮肝静脉造影:(1)下腔静脉肝段狭窄60%;(2)肝静脉未显影.CT:(1)考虑布-加综合征; (2)肝内外胆管扩张.声像图表现:肝脏增大,实质回声增粗;门静脉主干内径1.7 cm,血流双向,以向肝血流为主,最高流速20 cm/s,血流频谱随呼吸波动减弱;门静脉属支扩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和脾脏长径与肝硬化高危食管静脉曲张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望江县人民医院78例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出血组38例,非出血组40例.所有患者均行内镜确诊为食管静脉曲张.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因、Child-Pugh分值、肝功能生化指标(凝血酶原时间、白蛋白和胆红素水平)、是否出现腹水情况、是否有红色征,B超检测肝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和脾脏直径.结果 两组间在红色征、肝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和脾脏直径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血组明显高于非出血组.结论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和脾脏长径明显增高,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指标,脾脏长径对于高危食管曲张静脉的诊断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有助于早期识别需行一级预防的肝硬化患者.  相似文献   

18.
多普勒超声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观察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反映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关系,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有意义的多普勒超声指标.方法对120例以往无出血史的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和30例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在超声检查前或后均行内镜检查.超声检测门静脉和胃左静脉内径、平均流速及血流方向.并观察60例食管静脉曲张和1 5例对照组在口服葡萄糖30 min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门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减慢,门静脉和胃左静脉内径增宽,胃左静脉离肝血流速度显著增高;②所有对照组均呈向肝型血流,口服葡萄糖后,胃左静脉和门静脉血管内径及血流方向无明显变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胃左静脉可出现向肝、离肝或双向血流;口服葡萄糖后,胃左静脉11例向肝型和5例双向型血流,其中9例(56%)转变为离肝型;44例离肝型血流中38例(86%)血流速度明显增加;胃左静脉和门静脉内径无明显变化.结论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内镜所示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一致性差;胃左静脉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在预测曲张出血方面优于门静脉;内镜检查联合应用胃左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可能对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患者男,18岁,因"活动后气促、心悸10余年,晕厥2次"入院。心电图检查:P2亢进,P2A2,心前区未闻及杂音。超声心动图检查:右心稍大,三尖瓣轻度反流,肺动脉及其分支增宽,肺动脉瓣轻度反流,肺动脉高压(中度),肺动脉收缩压71 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42 mm Hg(图1A)。上腹部超声检查:脾静脉内径约7 mm,脾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汇合成门静脉,门静脉于肝门下方直接汇入下腔静脉,入下腔静脉处扩张,内径约35 mm,未见入肝门静脉血流(图1B)。超声提示:先天性肝外门-腔静脉分流。上腹部增强CT检查:肠膜上静脉与脾静脉汇合成门静脉,门静脉大部分汇入下腔静脉,汇入处直径约37 mm,另外分出一纤细分支,直径约2 mm,走行至肝脏,未见  相似文献   

20.
背驮式原位肝移植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翠君 《现代护理》2003,9(3):206-206
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指完整切取供体的肝脏及肝后下腔静脉 ,将获得的肝脏进行灌洗和保存 ;病肝切除时保留下腔静脉和肝静脉根部 ,再将供肝植入受体右上腹腔[1] 。这是目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和终未期良性肝病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2 ] 。我院于 2 0 0 0年 6月为 1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不全伴发原发性肝癌患者成功地实施了肝移植手术 ,目前生活质量良好。现将手术配合总结讨论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男 ,4 5岁 ,肝硬化后期 ,肝脏代谢功能丧失。血常规三系减少 ;B超示 :肝硬化 ,脾肿大 ,右肝小肝癌 ;CT提示 :右肝小肝癌 2颗 ,最大直径 3cm ,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