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 探讨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127例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7例患者中以农民和个体经营者为主,在第二季度发病率较高.所有患者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非单纯戊型肝炎组的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单纯戊型肝炎组(P<0.05),而血清白蛋白及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低于单纯戊型肝炎组(P<0.05),但在谷丙转氨酶与谷草转氨酶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2例患者死亡,其余均治愈好转出院.结论 戊型病毒性肝炎以男性农民和个体经营者多见,大多预后良好,但非单纯戊型肝炎患者更易出现高胆红素血症、低蛋白血症及凝血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2.
散发性戊型肝炎2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散发性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260例戊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病程等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60例戊型肝炎患者中,成人多见,主要临床症状为尿黄(95.4%)、纳差(90%)、乏力(86.5%)、恶心(48.1%)、发热(33.1%)、腹胀(30.0%)、皮肤瘙痒(14.2%),黄疸多见(93.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明显。慢性肝病重叠戊型肝炎组黄疸、ALT水平与单纯戊型肝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白蛋白水平下降较明显(P〈0.05),病程延长(P〈0.05),重型肝炎发病率升高(P〈0.01)。结论临床上戊型肝炎以单纯散发性较为多见,肝脏炎性反应明显,预后良好。慢性肝病基础上重叠戊型肝炎会导致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不同模式感染的生化指标,了解肝功能损害情况,为临床治疗和判断愈后情况提供依据。方法:以HBsAg(+)、HBeAg(+)、HBcAb(+)(大三阳)和HBsAg(+)、HBeAb(+)、HBcAb(+)(小三阳)两组共260例为测定组,以体检肝功能正常,乙肝标志物测定均为阴性者110例为对照组,进行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r-谷胺酸转移酶(GGT)、总蛋白(TP)、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10项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大三阳组ALT、AST、CHE、GGT、TBIL、TP、ALB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三阳组TBIL、TP、ALB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三阳组与小三阳组ALT、AST、CHE、GGT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三阳患者ALT、AST、CHE、GGT变化与肝细胞损害有一定关系,对慢性乙肝患者生化指标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70例慢性重型肝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PE组和对照组,PE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PE,对照组仅给予内科综合治疗,疗程为1个月。结果PE组在TBil、ALT、CHO、CHE、PTA、BUN及Cr方面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E组总有效率为62.86%,对照组为31.43%,PE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内PE组死亡率为11.42%,而对照组高达31.4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联合内科综合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慢性重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人工肝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72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其中对照组36例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及血浆置换治疗,治疗组36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2周、4周后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乙肝病毒基因(HBVDNA)定量及12周后存活率等方面的变化。结果使用恩替卡韦组在治疗2周、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血清总胆红素(TBIL)降低(P〈0.05,P〈0.01),PTA、白蛋白(ALB)升高(P〈0.05,P〈0.01),HBVDNA定量下降(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存活率治疗组为86.1%,对照组为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恩替卡韦联合人工肝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可明显改善肝功能,抑制病毒复制,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常规保肝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对照组不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肝脏血清生化指标、临床疗效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结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血清生化指标(ALT、AST、TBIL、CHE、PTA)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7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艾永春  王玉香 《江西医药》2010,45(9):904-904
为了观察乙型重叠戊型肝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转归,我们对2007年3月~2009年3月我院收治的乙型重叠戊型肝炎68例和同期单纯戊型肝炎23例,进行对照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5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FP水平,并动态监测其变化。结果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FP异常率高达83.6%,急性重型肝炎血清AFP异常率显著低于亚急性重型肝炎及慢性重型肝炎(均P〈0.01);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FP高水平组存活率显著高于AFP正常组及AFP低水平组(P〈0.01~0.05);重型病毒性肝炎存活者血清AFP水平显著高于死亡者(P〈0.01)。结论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FP测定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敏感指标,患者血清AFP呈高水平,说明其肝细胞再生活跃,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9.
戊型肝炎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建国  史正全 《安徽医药》2006,10(2):137-137
我院2004年7月至2005年7月共收治戊型肝炎患者86例,对其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6例病患中,男性69例,女性17例。年龄25~55岁68例,55岁以上18例。诊断按2000年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1]确诊为戊型肝炎,临床分型:急性肝炎64例(黄疸型61例,无黄疸型3例),急性重型肝炎2例,亚急性重型肝炎20例。病原学分型:单纯戊型肝炎病毒感染25例,甲型与戊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2例,乙型与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56例,其中,合并慢性乙型肝炎36例、乙肝后肝硬化20例,与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3例。合并妊娠4…  相似文献   

10.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与肝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妊娠期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育龄非妊娠病毒性肝炎患者比较。结果:妊娠期肝炎以乙型肝炎为主,其次为甲型、丙型、戊型肝炎病毒感染,部分肝炎病原不明;妊娠合并肝炎以中晚期妊娠为主;随妊娠周数增加,肝炎发病率及重型肝炎发生率、病死率增加;妊娠期肝炎凝血酶原时间(呻明显延长,白蛋白(ALB)显著降低,并发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均高于非妊娠肝炎组(P〈0.05)。结论:妊娠期肝炎临床特点与非妊娠病毒性肝炎有所不同,对妊娠期肝炎应高度重视,及早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聂燕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2):2043-2044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合并丁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对肝脏损害及早期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35例乙型肝炎合并丁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患者分别采用ELISA和PCR检测HBV-M、HDV-Ab、HDV-Ag、HBV-DNA及肝功能,随机抽取同期单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同时观察乙型丁型肝炎重叠感染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早期抗病毒治疗的疗效。结果 乙型丁型肝炎重叠感染组ALT、总胆红素(TBIL)明显高于单纯感染组(P〈0.05);ALB、HBV-DNA定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叠感染组中经早期抗病毒治疗患者消化道症状明显减轻,HBV-DNA、ALT明显下降,与本组未行抗病毒治疗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型合并丁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会加重肝功能损害。尽早抗病毒治疗,可减少重型肝炎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与转归.方法 老年戊型肝炎52例,并以同期住院的轻中年戊型肝炎106例对照.观察分析老年组及对照组的临床表现及肝功能改变情况.结果 老年组纳差、乏力、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发生率明显低于中青年组,其黄疸程度深,低蛋白血症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发生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病程长,可重叠丙、乙型肝炎病毒患染.结论 老年性戊肝临床症状较轻微,肝功能损害较严重,肝内瘀胆明显.住院时间延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苦参碱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16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3例给予苦参碱及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照组80例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Y-谷氨酰转肽氯酶(Y-GT)、总胆红素(TBil)、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lV型胶原(IV-C)、Ⅲ型胶原(PCⅢ)及门静脉内径(D)值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ALT、AST、ALP、Y—GT、TBil、HA、LN、N-C、PCⅢ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改善更明显.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5.54%和67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用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改善肝功能、肝纤维化标志物和临床症状方面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胆碱酯酶活力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急慢性肝脏疾病患者,按肝脏病变情况分为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肝硬化组,每组20例。采用胆碱酯酶方法检测,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患者均胆碱酯酶检测后显示,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均明显超出标准范围,胆碱酯酶活力变化明显。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活力可以有效反映肝脏合成作用,准确显示肝脏病理受损程度, CHE对于肝病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检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乙型重型肝炎患者76例,治疗组33例患者进行T41次血浆置换,对照组43不用人工肝支持系统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肝功能、PT、FTA等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药物联合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乙型重型肝炎,给肝功能恢复与肝脏的再生创造良好的内环境,同时还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5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对照组63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只采用内科综合治疗,比较2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乙肝病毒DNA(HBV-DNA)水平和病死率。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PTA高于治疗前,但2组升高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TBil、ALT和HBV-DN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但2组降低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死亡6例(9.2%),对照组死亡6例(9.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PTA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Bil、ALT和HBV-DN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死亡8例(12.3%),对照组死亡17例(27.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3个月后,可以明显降低乙肝病毒DNA(HBV-DNA)水平,改善肝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吴志宇 《海峡药学》2011,23(10):106-107
目的研究前列地尔对急性黄疸型戊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急性黄痘型戊型肝炎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注射剂进行治疗,疗程为4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肝功能变化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TBil、DBil、ALT、AST显著下降,治疗组TBil、DBil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综合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96.08%VS82.35%。P〈o.05)。结论前列地尔治疗急性黄痘型戊型肝炎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肝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丙型肝炎病毒临床上较多见。本文旨通过临床对比观察,探索乙型、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所致重型肝炎与单纯乙型肝炎病毒所致重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感染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沙  车青峰 《淮海医药》2011,29(4):305-306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感染戊型肝炎病毒临床特点及戊型肝炎病毒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6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组患者与60例单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组的临床生化指标,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凝血酶原活动度、血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20.
戊型、甲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对比分析福州市传染病院林明华林榕生既往研究报告中单纯戊型肝炎(HE)和甲型肝炎(HA)之间的临床特点对比研究文献报道较少。本文将我院1995年1~12月收治的单纯HE与单纯HA的临床表现进行比较,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